農村小池塘養魚|養魚的池塘
1. 養魚的池塘
1.
庭院生態漁業。在房前屋后的空隙地開挖池塘,面積幾十至幾百平方米,塘中養魚、蝦、鱉、蛙等,塘上搭棚架種瓜果,塘邊建圈舍飼養畜禽,畜禽糞便及其殘餌養魚,魚糞肥塘,塘底淤泥作為瓜果菜的優質有機肥料,形成一個良好物質循環。
2.
池園生態漁業。在旱地里開挖池塘,面積400~800平方米,利用挖出的土鋪墊成3~5米寬的池埂,稱之為“小池塘,寬池埂”,池塘與坎面寬的面積比例一般為7∶3。塘中主養草食性魚類。埂上種植牧草、蔬菜、果樹。牧草和菜葉喂魚,塘泥作為作物肥料,形成種養結合的生態小園區。
3.
稻田生態漁業。在稻田中開挖占面積8%~10%的魚坑或魚溝,然后在魚坑或溝邊上搭籬笆護欄。
2. 甲造紙廠排放的污水流入乙養魚的池塘
造紙廠廢水成分十分復雜,與紙漿的制造方法和產品品種以及原料等有關。有毒物質主要有:黑夜中的松香酸、不飽和脂肪酸,污冷凝液中的硫化氫、甲基硫、甲硫醚,以及漂白堿抽提廢水中的多種氯代有機化合物。
造紙廠廢水均需處理后才能排放,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涌里會造成極大的污染,更會污染飲用水源,多少才算超標我不清楚,一般都會超標!長期飲用當然有害,而且那還含致癌物質呢
3. 魚塘養魚
、魚種搭配
池塘中80%的魚主要攝食人工顆粒飼料,并且受消費者歡迎,為主養魚。20%的魚為服務性魚,用于消除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凈化水質或者是清除池塘的雜魚。
池塘規格
池塘面積一般以3-20畝左右為宜,以5-10畝最佳,池塘形狀為長方形,長邊為東西向,寬邊為南北向。
魚種池塘的水深控制在0.8-1.5m左右,商品魚池塘的水深控制在1.8-2.5m左右,池埂比水面高0.3-0.5m左右。
水源
4-11月份期間應當保證有充足的水源,用于池塘換水。
每次的換水量一般為10-20%左右,每個月換水1-2次。
底質
池塘底部應當保持平整,池底的淤泥控制在25cm以內。
池塘底部呈“V”字形,有利于排污、捕撈。
放養前處理
在捕撈過后,清除一次淤泥,將淤泥的厚度控制在30cm以內。并且在放水過后,暴曬10-20天左右,促進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使用生石灰或者是漂白粉進行消毒。
消毒7天過后,往池塘中灌注新水。
放養
放養密度:N=W/(W×a),其中N為畝放養尾數,W為捕撈時期望的總重量,a為成活率,G為收獲時預期的魚平均體重。
放養的魚苗規格差異保持在10%以內,同時挑選體色鮮艷有光澤,身體健壯,光滑,有活力的魚苗進行放養。
一般在放養前需要進行試水,等過了4-8小時后,魚苗如果能夠正常生活,說明放魚安全。
放養魚苗前,使用2-4%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左右,或者是使用10-20g/m3的漂白粉浸洗10分鐘左右,或者是使用8g/m3的硫酸銅溶液浸洗20分鐘左右。
投喂量
每次的投喂量以魚吃到8成飽為宜。
4月份,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2%左右。5-6月份,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4%左右。7-8月份,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4-5%左右。9-10月份,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3%左右。11-12月份,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0.5-1%左右。
4月份,每天投喂1-2次。5-6月份,每天投喂3-4次。7-8月份,每天投喂4-5次。9-12月份,每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時間間隔在3小時以上。
水體條件
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
浮游植物量在20-100mg/L左右,水體中,隱藻等鞭毛藻類較多,藍藻較少。
4. 養魚的池塘叫什么
養魚池。魚塘又叫養魚池,一般農戶將自已的自留地挖成魚塘養魚,還有的將廢異的渣場、料場,岔溝岔河等等,按照規格統一的,形成一口一口的魚塘,放入魚苗適量,通過人工喂養,投放市場。一般在農村叫魚塘的少,多數人都將魚塘稱其為養魚池。
5. 養魚的池塘里可以種植水草嗎
黃尾可以養在自己池塘。
1、池塘選擇
黃尾魚魚苗孵出5天后體長在0.5厘米左右,可以進行魚種培育,育種塘用土池,面積在1-2畝,水深控制在1.6米左右,保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并且投放黃尾魚前,每畝要用生石灰消毒。
2、施入底肥
為了給黃尾魚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要在池塘中施入腐熟發酵的糞肥,每畝的用量在500公斤左右,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黃尾魚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3、投喂餌料
黃尾魚在生長的不同階段要投喂不同的飼料,剛放養時以熟蛋黃粉為主,隨著魚苗長大要適量潑灑豆漿,等黃尾魚長到20-50厘米的長度時,可以喂食米糠 、麥麩等精飼料。
4、池塘管理
在養殖黃尾魚的過程中,要注意調節好水質,由于經常施肥和喂食,水質容易滋生細菌,因此每隔2-3天就要換一次水,最好保持微流水,還可以在池塘中栽種水草、浮萍等,讓黃尾魚健康生長。
6. 養魚的池塘一般多大好
1-2畝真心不大,放點鯽魚草魚烏青胖頭昂刺鳊魚,你開釣天的塘子好了,
計算好別人釣掉的斤數,保證魚塘的一定密度。
稱斤的塘子魚的密度太大,放得多了魚容易生病。
一個標準的練竿池投放小鯽魚,一般都要求水深2米左右,水底平整無障礙物,池為長方形,水面距岸高不得大于1米,魚的密度每畝不得少于300千克;
一個混養池論天釣,一般都要求水深3米左右,水底平整無障礙物,池為長方形,水面距岸高不得大于1米,魚的密度一般每周定期定量投放;
修一個斤池,按斤釣,不需要投放飼料,魚的密度太大的,
7. 養魚的池塘適合種什么植物
根據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將其分為以下幾大類: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
一、挺水植物。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艷麗,絕大多數有莖、葉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 挺水植物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莖扎入泥中生長,上部植株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種類繁多,常見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黃菖蒲、水蔥、再力花、梭魚草、花葉蘆竹、香蒲、澤瀉、旱傘草、蘆葦等。
二、浮葉植物。浮葉型水生植物的根狀莖發達, 浮葉植物花大,色艷,無明顯的地上莖或莖細弱不能直立,葉片漂浮于水面上。常見種類有王蓮、睡蓮、萍蓬草、芡實、荇菜等。
三、漂浮植物。漂浮型水生植物種類較少,這類植株的根不生于泥中,株體漂浮于水面之上,漂浮植物隨水流、風浪四處漂泊,多數以觀葉為主,為池水提供裝飾和綠蔭。又因為它們既能吸收水里的礦物質,同時又能遮蔽射入水中的陽光,所以也能夠抑制水體中藻類的生長。漂浮植物的生長速度很快,能更快地提供水面的遮蓋裝飾。但有些品種生長、繁衍得特別迅速,可能會成為水中一害,如水葫蘆等。有些地方養殖水葫蘆,可能面臨政府罰款。
四、沉水植物。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莖生于泥中,整個植株沉入水中,具發達的通氣組織,利于進行沉水植物與氣體交換。葉多為狹長或絲狀,能吸收水中部分養分,在水下弱光的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發育。對水質有一定的要求,因為水質渾濁會影響其光合作用,無法存活。沉水植物在水中擔當著“造氧機”的角色,為池塘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生長所必需的溶解氧;同時,它們還能夠除去水中過剩的養分,因而通過控制水藻生長而保持水體的清澈。沉水植物有:輪葉黑藻、金魚藻、馬來眼子菜、苦草、菹草等。
8. 養魚的池塘可以養小龍蝦嗎?
在家里養龍蝦
龍蝦有12種之多,最常見的有錦繡龍蝦、日本龍蝦和中國龍蝦。錦繡龍蝦最大,可達55厘米,日本龍蝦最小。龍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體色瑰麗,被視為蝦中之王。
市場潛力
龍蝦在美國、法國等國家是價值較高的養殖品種,在我國還沒有形成大批量的生產。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大中城市供應的龍蝦大都是進口產品。上海、北京及廣東年進口活龍蝦的總量不少于1。5萬噸,占全世界活龍蝦市場的70%。目前我國已成為活龍蝦進口大國和消費大國。所以我國龍蝦市場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但因國產龍蝦人工養殖未發展起來,天然龍蝦又多年過度捕撈導致產量極少,目前大都是從澳大利亞、印度、南非、美國和其他地區進口。
由于中國市場需求強勁,導致世界龍蝦價格一路上揚,現在廣州市場上視不同品種,活龍蝦價格每公斤高達190-400元左右。
我國沿海尤其是華南沿海也有一定龍蝦資源,龍蝦具有生命周期長、耐儲運、食性雜、殼薄肉多、肉質鮮嫩等特點。
有的漁民將大自然捕獲的龍蝦做短時間的暫養,價格高時再賣出。試驗結果也表明,龍蝦養殖可實行池塘養殖與網箱飼養配套,精養與暫養結合。每年可養兩茬,每茬180元,采用規格為50-120克的天然小龍蝦苗,平均龍蝦增重195-200克,每茬畝產798公斤以上,養殖效益很好。
這方面廣東省湛江市就有成功的個案:湛江郊區于1988年8月開始人工養殖龍蝦,經過3年的實踐獲得成功。
養殖技術
大自然中的龍蝦主要是棲息在沙泥質的海底,每穴潛伏一尾,但在交尾期,雌雄配對潛伏,有時也潛伏于巖石的空隙中,而日本龍蝦是屬群棲生活。
龍蝦在飼養期間必須進行投餌,要考慮各種附著生物是否可作為餌料加以利用。
1。水溫:龍蝦棲息于較低水溫,冬季最低的水溫約為5℃-6℃可以適合龍蝦養殖,如果水溫較低,成熟期會延長至5-7年。龍蝦耐高溫性卻較差,在實驗中將水溫上升到25℃,持續2周沒有出現特別異常現象。
根據實驗,適宜成長的溫度為20℃-23℃,龍蝦在水溫20℃-22℃水中生長最快,所以在水溫下降的冬季,利用溫排水飼養是促進生長的方法之一。
2。鹽度:龍蝦的適鹽范圍為26。90‰-34。40‰,在低鹽度23。50‰的海水中也能生活并變態。
3。底質:龍蝦變態后的幼體為了逃避天敵的捕食,轉入底棲生活,底質的沙礫作為潛伏和索餌的場所極為重要。變態3-4天后龍蝦能在粒徑為0。4-1。00毫米沙粒中掘穴潛伏。變態8天后,能在粒徑為2。0-3。0毫米的沙粒中潛伏。
4。生長率:對1齡前的龍蝦群體,只需用牡蠣殼鋪池底,不必投放人工蔽體巢穴,投喂紫貽貝作為餌料進行喂養。從2齡開始,投放四氯乙烯管作為蔽體巢穴,其投放個數是龍蝦飼養數量的2倍。在養殖滿2年的群體中,出現最大體重為300克左右的個體,龍蝦每次蛻殼大約增重50%,龍蝦個體在一齡初蛻殼,性成熟時的體重可達到450克,在3齡群體內,有16%達到性成熟。
龍蝦生長與餌料、環境、水質及蛻殼的次數有關,曾試驗各種餌料及用電刺激蛻殼,結果以新鮮蝦肉喂養成長更快,比使用魚肉飼養生長速度快1倍,在生長過程中通常一年蛻殼2次以上,用化學藥物或電刺激時可蛻殼4次,生長率增加1倍。龍蝦蛻殼后,經2周新殼硬化,龍蝦會再度活躍起來,此時食量大增,飼養時須增加30%的飼料量。
5。成活率:以底棲生活的第Ⅳ期幼體為基礎,不到1齡的群體成活率略低于60%,但1-3齡群體成活率超過80%,群體飼養的成活率達到80%是比較好的飼養結果。
觀察在水池中相互遭遇的龍蝦常提起螯足,相互進行威嚇,但未見以螯足進行格斗殘殺導致龍蝦死亡的現象,因此,認為0-1齡的龍蝦以群體飼養,2齡以后個體隔離飼養的效益較高。
6。餌料:第Ⅳ期以后的龍蝦專門投喂紫貽貝,可以促進龍蝦迅速成熟和繁殖,紫貽貝能滿足龍蝦對營養方面的需求。龍蝦食性雜,可投喂冷凍小雜魚、小貝類和對蝦人工餌料,日投餌1次,投餌時間以下午為好,連投2天停1天,日投餌量為蝦重的5%-12%。
經常注意龍蝦的活動,攝食情況,每年清池1次,以防污染。試驗表明,投喂日本對蝦用的配合餌料進行投喂試驗,龍蝦的生長和成活率都比投喂紫貽貝表現出現更好飼養效果。對龍蝦來說,飼料中最適蛋白質含量為20%-25%,期望今后能研制出一種適合龍蝦用的配合餌料,此外,龍蝦用第3腭足捕食顆粒餌料,因此龍蝦個體大小與顆粒大小無直接關系,一般可用直徑小的顆粒飼料。
9. 養魚的池塘可以放泥鰍嗎
當然可以養泥鰍,先要對水塘進行一下改造,進出水口要加防護。對有漏洞的地方進行修補防逃。水塘的水面上方要搭建防鳥網,要把水全部放干進行消毒后再注入新水,養好了水體就可以放苗了。
10. 養魚的池塘中什么植物最好
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
1.蘆葦:禾本科蘆葦,凈化水質效果較好,如蘆葦布置在天然水域的岸邊,別有一番野生興趣。
2.蓮花:睡蓮科植物屬,多年生挺水植物,分株或播種繁殖。蓮花葉美麗芬芳,是美化水面、美化亭臺樓閣或盆栽植物的好材料。
3.浮萍,又稱青萍:浮萍能吸收和積累電廠洗煤廢水中的重金屬元素,并能有效地吸收、積累和分解廢水中的營養物質和多種有機污染物。
4.水蔥:多年生根支持水草莖高直。其品種,多葉水蔥,莖上有黃色的環斑,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水蔥在早春分株,種植初期應使用淺水。水蔥的莖是直綠色的,常用于水面綠化或在岸上點綴。
5.蒲草:多年生沼澤草本植物,分株繁殖。其枝條可作切花或干花。
1.水生植物景觀與園林的整體統一原則。
園林景觀是一個由一系列景觀部分組成的整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在水生植物景觀的設計中,我們也應該把水景觀作為一個組成部分來考慮。除了水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外,我們還應該注意水景觀的配置和周圍的景觀,以達到整體的最佳狀態。
2.注意季節變化時的混合植物形態和景觀變化規律。
由于植物的生長周期受到一定的時間范圍的限制,水生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狀況不盡相同。因此,為了在四季保持良好的水生植物景觀,在種植水生植物時應注意水生植物的種植。
3.植物物種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水生植物分為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而沉水植物由于其在水底的觀賞價值而不能很好地反映其觀賞價值,因此在目前水生植物的應用中,沉水植物的應用往往被忽視。在同一空間應用多種植物不僅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而且可以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減少重金屬對水體的污染,保證水生植物的健康生長,發揮更大的生態效應。
4.顯示區域特色的原則
不同地區的水景特色亦不同,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和不同的周邊環境,選擇適宜的水生植物,結合瀑布、噴泉等不同的環境,呈現出自己的特色和豐富多彩的水體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