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狐的繁殖方式及種群現狀
赤狐因為其皮毛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所以造成野外的數量稀少,赤狐越來越稀少,所以為了保護赤狐,讓赤狐大量繁殖,我們必須了解赤狐的繁殖方式及種群現狀。
![赤狐的繁殖方式及種群現狀](/d/cwbk/20220508/1e3ocnfh2qa35.webp)
赤狐
繁殖方式
赤狐在每年的12-2月發情、交配,生活在北方地區的要推遲1-2個月繁殖,此時雄獸之間會發生爭偶的激烈爭斗。求偶期間,雄獸和雌獸通過尿液中散發出的類似麝香一樣的氣味互相吸引,受到雌獸引誘的雄獸會發出古怪而又可怕的尖叫聲,進行一種復雜的求婚方式。雄獸不僅參與撫育后代,而且在雌獸產仔之前便開始修整洞穴備用,外出幫助覓食等。
雌獸的懷孕期約為2-3個月,于3-4月間產仔于土穴或樹洞里,每胎多為5-6仔,最多可達13仔,幼仔出生的時候,雄獸總是呆在雌獸的旁邊。初生的幼仔皮毛又黑又短,軟弱無力,體重約為60-90克,出生后14-18天才睜開眼睛,在這段時間里,雌獸精心地撫養和照顧赤狐們,從不離開,食物則由雄獸供給,整個哺乳期約為45天。
幼仔喜歡在洞口曬太陽,生長的速度很快,1月齡左右體重就達到1千克,可以出洞活動,雄獸此時更加忙碌,不僅要給雌獸而且也要給長得很快的幼仔提供食物,如果這時雌獸不幸死亡,雄獸就要獨自承擔起養育后代的任務。雄狐是一個非常警覺的父親,赤狐們經常陪幼崽一起玩耍,并獨自一人承擔尋找食物、養活家人的任務。小狐貍出生3個月后,父親的養育任務結束,年輕小狐貍開始自己尋找食物。然而父親不會眼睜睜看著赤狐們挨餓,赤狐會把食物藏在小狐貍附近,教赤狐們如何發現食物。半年以后,長大的幼仔便離開雌獸,開始獨立生活,9-10個月就能達到性成熟,壽命為12-14年左右。
種群現狀
赤狐分布密度變化很大。在英國和蘇格蘭,密度為40平方公里有1只,進入威爾士則是每1.17 平方公里有1狐貍。但在城市周邊食物充足的地區,可高達每平方公里有30只狐貍。在農田、郊區和荒蕪山地,赤狐的家族和社會群體的密度不一樣,一般有0.2-5個群體。在瑞士山區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只狐。在北方寒帶森林和北極苔原,赤狐們出現的密度是每10平方公里有1只,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每平方公里1只。在瑞士山區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有0.37個家族群。
英國的赤狐總數約240000只(1995),德國250,000只(1982-1983)、2000-2001上升到600000只。但因毛皮有較大的經濟價值,人為過度獵捕,造成野外數量很少,使得資源數量在不斷下降。
赤狐在中國西藏分布較廣泛,20世紀70年代其數量較多,隨著貓科動物的銳減,赤狐皮愈顯貴重,據調查,西藏經常有赤狐皮張貿易,致使赤狐的數量在急劇減少。為自治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