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怎么處理 流浪犬問題急切待解
什么是流浪犬
根據國際同伴動物管理聯盟指出,流浪犬族群是由有主人和無主人的狗所組成,大致上可區分為四種:
放養犬:
是指有人飼養的家犬,但飼主并沒有加以限制犬只的活動范圍,因此犬只可以在外四處游蕩。
走失犬:
是指原來有人飼養,但后來因為某些原因走失而流落街頭。若飼主沒有為走失犬植入芯片,犬只便可能因為身份無法被確認而導致無法被飼主尋回,最終可能要面臨成為流浪犬或者進入動物收容所的命運。
棄犬:
是指被原來飼主惡意遺棄而流落街頭的犬只。
無主犬:
是指由有飼主或無飼主之流浪犬互相交配繁殖所產生的犬只,從出生到長大都是生活在街頭,且無明確飼主。
解決流浪狗問題要因地制宜
針對流浪犬不同的源頭,必須因地制宜,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成效。
對于減少走失、棄犬的部分,應積極落實寵物登記制度、加強教育和宣導飼主責任的重要性,并強制規定飼主及繁殖業者必須為其管領之犬只完成植入寵物登記芯片,對不當飼養或棄養的人進行開罰。對于無主人飼養的街犬,政府應配合民間團體采取捕捉、絕育、打疫苗、回置(TNVR)的方式進行源頭管控,避免流浪犬不斷繁衍下去。對于絕育后無法回置的犬只,可透過送養或收容等其他方式處理。對于放養犬的部分。目前臺灣采取的方式是下鄉絕育行動(RANA)方案,除了有效阻斷繁殖、建構防疫網,也可達到就地領養的效果,真正落真飼主責任。
對流浪狗的思考
事實上,很多人都會認為在外游蕩的流浪犬不是棄犬就是走失犬。但是,棄犬或走失犬其實只占其中的小部分。由于被人類飼養的家犬長時間生活在安穩且食物充足的環境之下,一旦被拋棄或走失到陌生環境,缺乏在野外生存競爭能力的它們幾乎十之八九最后都無法生存。例如,它們必須面臨領域中原有的流浪犬排擠、不知道哪里有食物來源或躲藏空間、路殺等危機。另外,也因為過去被飼養的經驗使其容易親近人類,導致較容易被捕捉進入公立收容所。
流浪狗出現的原因或因殖業者不當棄養
有某些團體指出,臺灣流浪動物問題是由于無良的犬貓繁殖業者不當棄養造成。但事實上,繁殖場里的犬種以純種犬為主,反觀進入公立收容所中的卻主要是混種犬貓[4][5]。更何況,純種犬(尤其是小型純種犬)被棄養到野外也面臨著無法生存的危機,而且比起混種犬而言,純種犬通常更有機會被認定是走失犬而被人暫時收容甚至送養。因此,流浪犬的主要源頭應該是以習慣在野外流浪、生存及繁殖能力強的放養犬以及街犬為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