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擬鱷龜?shù)娘曫B(yǎng)方式_繁殖_習性_外形特征【圖】
南美擬鱷龜,整體看上去跟北美亞種非常相似,由于地理分布的差異,尼加拉瓜種群和厄瓜多爾種群也有著區(qū)別。它近似圓形的背甲稍微有些突起,并隨著年齡的長大而逐漸平坦。主要分布於主要分布於洪都拉斯北部,尼加拉瓜東部,到巴拿馬的哥斯大黎加,橫跨太平洋至哥倫比亞和厄瓜多,南至厄亞基爾海灣洪都拉斯北部,尼加拉瓜東部,直至巴拿馬哥斯大黎加,橫跨至太平洋到哥倫比亞以及厄瓜多,南部到達厄亞基爾海灣。主要棲息在沼澤、池塘或湖里,以及流速較慢的河流里。
- 1南美擬鱷龜?shù)耐庑翁卣?/span>
第三椎盾較小,不會超過背甲長度的25%,背甲的顏色是橄欖棕色、暗褐色、橄欖灰色或者黑色。腹甲前頁長度超過其背甲長度的40%,腹甲為黃、黃褐色或灰色,幼體腹甲會有紅色斑點。幼體時之背甲部份可見放射紋或圓點。下頜有三對須狀突起,前一對大,後二對細小。頸部為突起之肉瘤。尾部三列突起明顯。側(cè)腹、四肢突起非常多。在產(chǎn)地北部的棲息地,有時擬鱷龜會有冬眠現(xiàn)象,并一直到隔年的春天氣溫回升後才出現(xiàn)。此亞種產(chǎn)于中南美,全系野生,獲得不易,動物商也很少經(jīng)銷,因此,只有美日有零星進口,以滿足少數(shù)收集者的嗜好。P.S 分布于尼加拉瓜的個體下巴四根觸須,頸部突起相對分布于厄瓜多爾的個體來的尖,甲殼顏色偏黑,更接近于北美亞種。
- 2南美擬鱷龜?shù)牧曅蕴卣?/span>
主要分布於主要分布於洪都拉斯北部,尼加拉瓜東部,到巴拿馬的哥斯大黎加,橫跨太平洋至哥倫比亞和厄瓜多,南至厄亞基爾海灣洪都拉斯北部,尼加拉瓜東部,到巴拿馬的哥斯大黎加,橫跨太平洋至哥倫比亞和厄瓜多,南至厄亞基爾海灣。主要棲息在沼澤、池塘或湖里,還有一些流速較慢的河流里。適合的溫度是22—28℃。幼體即可多樣化喂食,舉凡小魚、蝦、面包蟲及任何水、澤龜飼料等。成體時會獵食所有水里或岸上之小動物,只要可吞下的就是它的獵物。
- 3南美擬鱷龜?shù)娘曫B(yǎng)方式
喂養(yǎng)
在自然條件下飼養(yǎng),初春、初冬每天喂一次,在中午氣溫較高時投喂。春未到深秋這段時間是龜吃食旺季,每天投喂二次,時間宜在上午9~10點和下午4~5點,上午喂飼料總量的40%,下午喂60%,飼料投在斜坡或池子角落邊,也可在斜坡邊水下設一塊木板用于放食,一旦固定地方投食后就不要經(jīng)常變動,投入飼料在90~150分鐘內(nèi)吃完為止,如吃不完,下次可少投些,大龜多喂些,小龜少喂些,一般飼料用量占龜體重3~5% 之間,春秋食量少,夏季食量大。飼料品種很多,配合飼料也可以。但要注意,大的要切小,硬的要用水泡軟,生熟均可。小幼龜要多喂營養(yǎng)豐富的飼料,并盡可能切細碎些,以利于消化。不可喂變質(zhì)飼料。也可適當搭配些植物性飼料,如瓜果等。
日常
屬變溫動物,耐高溫又耐低溫,鱷龜不怕寒冷,不懼炎熱。在一5℃~43℃水溫內(nèi)都可生存,環(huán)境溫度18℃以上正常覓食,20~33℃是最佳活動、覓食的溫度,34℃以上少動,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15~17℃時尚能少量活動,有些龜能覓食,15℃以下冬眠,10℃以下深度冬眠,28℃~3l℃生長速度最快。據(jù)試驗,在零下 5℃水中的冰層下不致冰死,在1℃以上安全無恙。它時常將眼鼻伸出水面外,而頭不完全伸出。鱷龜喜白天在水中,伏在木頭或石塊上,有時也漂浮在水面,有時四腿朝上,背甲朝下,頭卻朝上露出水面。夜晚龜開始爬動。
繁殖
南美擬鱷龜?shù)?年開始產(chǎn)卵,而人工飼養(yǎng)的鱷龜18個月或長到1kg以上即開始產(chǎn)卵。4一5月和9一10月自然交配,5~8月為產(chǎn)卵盛期。母龜晚上產(chǎn)卵,年產(chǎn)卵16~30枚,分3~ 4批產(chǎn)卵,每批8一30枚。孵化方法:孵化箱高20cm,寬50cm,長70cm ,箱底鉆幾個漏水孔,放5cm 粗沙,再放5cm 細沙,把卵放在沙土上(有白色點的動物極朝上),蓋5cm細沙,然后加蓋防鼠、蛇,使用的粗細沙,均先用開水浸燙消毒。每天檢查卵一次。如表層沙面干燥,要淋水保濕,以手握沙成團,松手即散為宜。稚龜出殼后,讓其在孵化箱內(nèi)活動幾個小時,待臍帶脫落,即移入20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5min,再放入清水內(nèi)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