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棱背龜的飼養方式_生活環境和外形特征【圖】
印度棱背龜,又叫做印度鋸背龜,高聳的背甲,尤其是第三節椎盾特別高聳。背甲上有小黑點,背甲中部的龍骨一直延伸到五邊形第三椎盾突出的結節上;腹甲黃色,幼體腹甲呈橘黃色并帶有黑斑;頭頂黑色,兩側為黃色;頸部黑帶細黃色細紋??梢酝ㄟ^尾巴的形狀來辨別雌雄,雌龜的尾巴比較短小,雄龜粗大。印度棱背龜為高背龜屬(Kachuga),高聳的背甲是其最為明顯的特征,特別是第三節的椎盾明顯高聳。共有七個種類, 印度棱背龜,紅圈鋸背龜,史密斯棱背龜,紅冠棱背龜,巨型棱背龜,阿薩姆棱背龜,緬甸棱背龜。在亞洲水棲龜類來說,是第一大屬,在分類上也有許多不同的見解。
- 1印度棱背龜的外形特征
高聳的背甲,特別是第三節的椎盾明顯高聳。背甲上有小黑點,背甲中部的龍骨一直延伸到五邊形第三椎盾突出的結節上;腹甲黃色,幼體腹甲橘黃帶黑色斑;頭頂黑色,兩側為黃色;頸部黑帶細黃色細紋。雌雄分辨:雌雄辨別可以由尾巴來分辨,雌龜尾巴較為短小,雄龜粗大。雌龜每窩可產3-5顆蛋,約80-100天左右孵化。飼養幼龜水深最好不要超過龜龜直立的高度以免幼龜溺水。印度鋸背龜體型大小懸殊,通常雌龜為雄龜的一倍大。
- 2印度棱背龜的生活環境
印度鋸背龜是變溫動物,所以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反應靈敏。它的攝食、活動等均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由于印度鋸背龜新陳代謝所產的熱有限,它們又缺乏保留住體內產生熱的控制機制。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印度鋸背龜靠的是找涼或熱的地方來控制每天體溫的波動。一般熱帶龜適宜溫度時27~38攝氏度,溫帶龜20~35攝氏度。有些印度鋸背龜致死溫度在適宜溫度上限之外5攝氏度左右。
印度鋸背龜棲息于大型河流,喜在流速平緩或靜水中當溫度在10攝氏度左右時,龜便開始進入冬眠狀態。溫度上升到15攝氏度左右龜便開始活動,有的甚至能開始進食。一般習慣上把溫度在25攝氏度時,龜的攝食、活動情況定為正常值。而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則是龜最佳的進食、活動、生長的溫度。所以,在國內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的4~10月份是龜的攝食、活動時期;11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則是龜冬眠期。
- 3印度棱背龜的飼養方式
印度棱背龜,紅圈鋸背龜背甲上一圈粉紅十分搶眼。應該是高背龜屬中最亮麗的一種。臺灣數年前進口過小批數量,但是因為鋸背龜幼龜很容易遭受水生霉菌感染,加上對新環境的適應力較弱,一周內的死亡率高達八成以上。能夠養大的個體恐怕不多。在購買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感染征狀,幼龜最好先單獨飼養,并施以魚用抗霉菌藥物預防感染,等到適應期過后再與其他龜混養。
飼養印度棱背龜的環境與一般水龜的環境相同,半水半陸,不需要特別的布置。食性比較偏向雜食性,一般水龜飼料,葉菜,死魚,死蝦和冷凍赤蟲,面包蟲等都能接受。只要進口個體沒有被感染發病,飼養的難度并不高。印度棱背龜體型大小懸殊,通常雌龜為雄龜的一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