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真菌皮膚病|貓咪真菌皮膚病用什么藥
貓咪真菌皮膚病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貓咪的耳朵、眼睛、尾巴、四肢等部位出現紅色斑點,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脫毛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是由于貓咪患有真真菌病,或者是寄生蟲引起的,所以鏟屎官要及時帶貓咪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另外,如果貓咪的身體健康出現問題,也會導致貓咪出現這種情況況,如果發現貓咪有異常的行為,比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體溫升高等,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貓咪生病了。
皮膚真菌病具有高度傳染性,但不危及生命,可治療和治愈,容易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具有人畜共患的重要性。
從皮膚病學的角度來看,跳蚤、虱子、寄生蟲、細菌等的感染也是如此。皮膚真菌病不僅傳染性強,而且傳染性強,與其他傳染病(如上呼吸道疾病)有許多共同之處。
那么,是什么讓這種疾病與其他疾病如此不同呢?首先,這是一種引起公眾健康關注的傳染性皮膚病。其次,常規的護理或初級保健程序(如接種疫苗、控制跳蚤的應用)并不能保護其他動物或動物種群免受這種疾病。最后,這種疾病影響到最受歡迎的貓種群(即小貓),因此,在收容所等場所做出及時和準確的診斷和適合情況的治療決定非常重要。
貓皮膚真菌病是一種淺表的真菌性皮膚病。最常見的分離病原體是犬小孢子菌。雖然在多貓的情況下,除犬小孢子菌以外的病原體很少與皮膚真菌病的暴發相關,但也可能發生桃色小孢子菌、石膏樣小芽胞菌和毛癬菌的感染。
真菌皮膚病的流行病學
貓感染犬小孢子菌的流行程度是高度可變的,取決于地理區域、抽樣的人口、文化狀況是否與疾病相關以及數據收集和報告的標準。
在過去20年中,在歐洲和美國進行的各種真菌培養調查中,發現貓的患病率從4-100%不等。然而,這些數字可能非常具有誤導性,并可能過高估計了由貓的污染物傳播(即機械性傳播孢子)造成的實際疾病患病率。例如,在一項動物收容所的回顧性研究中,對比了篩查培養物和培養后檢查,來自5644只貓的24個月的數據顯示584只貓培養陽性(10.3%),在381/5644只貓(6.75%)入院時發現了皮膚損傷。然而,只有94/5644只貓同時感染和培養陽性(1.6%);其余490只培養陽性的貓為污染物攜帶者(不含病菌,重復培養陰性)。
污染物的攜帶是貓皮膚真菌病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它會導致假陽性的真菌培養。這些錯誤的信息反過來會導致誤診和/或不必要的長期治療和封閉治療,甚至是安樂死。當懷疑有皮膚真菌病時,特別是當有許多貓被感染時,重要的是要清楚地了解污染物攜帶者和真正被感染的貓之間的區別。
傳播和病理
皮膚真菌病的傳播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感染物質的數量、接觸頻率、貓的整體健康和生理應激。
通過貓對貓的直接接觸接觸感染性孢子是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傳播途徑,也是最高的危險因素。貓還可能通過接觸受污染的毯子、被褥、玩具、刷子、實驗室工作服、皮手套甚至外部寄生蟲而接觸到感染性孢子。目前尚不清楚在沒有同時進行的創傷性接種的情況下,非貓-貓傳播實際上導致臨床疾病的頻率,但很清楚的是,機械傳播可能導致假陽性培養結果,使管理和治療復雜化。
孢子在空氣中傳播的問題不可避免地出現在私人住宅和庇護所中。一項調查抽樣調查了在家中自由走動的受感染的貓,并記錄了放置在家中不同高度的接觸板上的真菌孢子。關于孢子通過加熱和冷卻管道傳播的環境污染的可能性的問題是很常見的,特別是當許多貓都參與其中的時候。在一項現場研究中,在一個專門的處理設施中監測了孢子的空氣傳播。在隨機取樣的日子里,放置在強制空氣加熱孔上的接觸板從未被發現有培養陽性,即使有時有超過20只貓出現在該設施中。然而,在這段時間內,熔爐過濾器總是培養陽性,這表明受感染的毛發和孢子被吸入通風口,困在熔爐過濾器中,沒有被吹到整個設施。合理的限制在一個容易清潔的房間或區域,定期清潔和使用高質量的爐過濾器,使這是一個低風險的傳播點。
大多數教科書介紹說2-4周的潛伏期,但有證據表明活動性感染發展得更快。感染性孢子與皮膚接觸,并發微創傷是疾病發生的必要條件。毛癬菌感染的實驗模型顯示,在數小時內,附著在表皮上的孢子數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隨后孢子萌發并侵入角質層。有研究表明,種菌絲在接種7天后開始形成分生孢子。
2008年,Tabart等人報道了一種復雜的重建濾泡間貓表皮(RFE)的模型,其中角質層和皮膚通透性與體內情況相似。采用相同的模型,M犬關節分生孢子在接種后2小時內開始粘附于RFE,并在接種后6小時內數量增加。培養陽性的部位,5天內組織學記錄了入侵。另一項使用貓的M犬感染實驗模型的研究發現,貓的毛發在接種后7天內受到感染,并在接種部位出現病變。
皮膚真菌病因其臨床表現的可變性而臭名昭著。
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脫發、結痂和紅斑的任何組合,有或沒有瘙癢,而且,這些癥狀與廣泛的非皮膚真菌皮膚病相似。
- 單純感染這一組包括被證實感染的貓或小貓,這些貓或小貓在其他方面是健康的,沒有受到生理壓力。病變明顯,但程度有限。只要貓咪保持健康,沒有壓力,并接受適當的預防護理,它們就會對治療產生良好的反應。
- 復合感染包括有廣泛的病變、炎性病變、長/糾結的毛發、其他疾病(最明顯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有既往治療史和/或放棄抵抗性皮膚真菌病的貓。在許多情況下,對被毛的修剪揭示了病變的真實程度。由于病變程度、處理問題和/或其他健康因素,這些貓的治療更加復雜。在某些情況下(如老年貓、上呼吸道感染貓),抗真菌治療必須與已有疾病的治療相協調。
- 無損傷/培養陽性,包括在其毛發上機械地攜帶孢子的貓和/或患有早期病變的貓,這些病變不容易被發現,但已經足夠成熟,可以脫落關節孢子。真菌培養上的菌落形成單元(cfu),加上在室內的重新檢查,有助于區分污染物攜帶者和早期損傷的貓。這些貓構成的一個主要風險是環境污染,這將混淆真菌培養的結果;或者,如果真的感染了,它們是易感貓的感染源。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攜帶病原的貓在入院時沒有發現損傷,伍德燈Wood’s lamp檢查陰性。經復查,仍無損傷,培養陰性。通常這些貓的cfu/plate少于10。入院時感染的貓同樣沒有發現損傷,這些貓是伍德氏燈陰性。7-14天后,培養結果顯示,伍德氏燈陽性和靜止培養陽性。病變通常很小,通常位于耳朵、耳朵或耳朵附近、口鼻、手指之間、尾巴或腋窩。
進一步診斷檢查
診斷上,結合病史、體格檢查(結合白光檢查)、Wood’s lamp檢查、熒光毛發直接檢查和真菌培養(cfu計數)用于評估貓的皮膚真菌病。
病史:多貓情況下(家、繁殖場所、貓舍或收容所)的疾病發生情況時,最初的目標是確定報告的“癬”是否存在。作為獸醫,獲取疾病史,并充分認識到獲取時間線、疾病傳播模式等的必要性。鼓勵寵主/客戶提供一個不間斷的、不定向的說明他們為什么尋求幫助。這通常會提示關鍵信息。它有助于邀請寵主“把你記得的每件事都寫下來,沒有細節是太小的;包括你認為重要的東西。”
體格檢查:對可疑的皮膚真菌病病例的檢查包括觸診皮膚上可能找不到的病變,在室內燈光下檢查以確定需要更仔細檢查的區域,進行檢查皮膚。
病變最常在以下部位發現:口鼻、唇、眼周、耳內及耳緣周圍、手指、肢體內側、腋窩及尾部。咬傷和抓傷在多貓的情況下很常見。注意任何部位的炎癥,即使原因很明顯(如耳螨,跳蚤),因為這可能是一個誘發原因,貓可能有一個以上的病變。雖然皮膚真菌病在表現上是可變的,但它是一種毛囊疾病和脫發,結垢/結痂和紅斑在未經治療的貓中很常見。
伍德燈檢查:體格檢查之后是伍德燈檢查,它通常識別出在室內燈光檢查中沒有發現的病變(以發熒光的毛發顯示)。伍德的燈發出長波紫外線輻射,并裝有濾光片,濾光片對除320至400nm波段(峰值365納米)以外的所有可見光都不透明。這通常被稱為“黑光”,雖然理論上這可以描述廣泛的燈,所以重要的是使用一個與適當的波長。
獸醫醫學中最常用的兩種模型是一個小型手持式燈和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帶有中心區域的裝置,該裝置允許放大部位。放大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特別是在早期病變時。在最近的一項實驗室研究中,從受感染的貓身上收集了200個牙刷樣本,檢查了它們的鬃毛中是否有熒光毛。發現伍德燈陰性牙刷中有超過50%是陽性的。與使用放大鏡或放大鏡來檢查貓相比,這個裝置不那么輕便。
直接檢查毛發:直接檢查只適用于伍德氏燈陽性毛,并且可以確認感染,并允許在確定的真菌培養之前做出治療決定。這將降低該病向易感人群和動物傳播的風險,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這將使監測工作復雜化。
簡化診斷測試的建議如下:
- 檢測伍德氏燈養的毛發
- 頭發需要用鑷子按生長方向拔下來,然后直接放入一小滴礦物油中。礦物油的優點是容易接近,不會損壞顯微鏡鏡頭。
- 一滴新的亞甲藍可以加到礦物油中。易碎和受損的頭發會吸收污漬,使它們更容易顯現。
- 直接檢查的一個潛在的令人沮喪的問題是很難在顯微鏡下找到可疑的毛發。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只要把伍德的燈放在顯微鏡載玻片上,定位發熒光的頭發,然后重新定位載玻片,使其進入視野。找到頭發后,就可以使用正常的照明。
真菌培養:
即使直接檢查發現頭發受到真菌侵襲,也需要真菌培養來確認感染;出于醫學/法律上的原因,仍然進行真菌培養。它仍然是診斷的“黃金標準”技術。
通過對不同市售真菌培養基的比較,發現接種的方便性和最大的真菌培養基體積是最佳的。一般來說,DTM是推薦的,因為存在或不存在紅色指示劑有助于早期鑒別高度可疑的培養物,以及在顯微鏡檢查之前對板進行分類和評估。
抽樣的最佳方法:已經描述了幾種不同的獲取樣本的方法(例如,使用牙刷、紗布或商用抹布)。最常見的方法是用牙刷收集樣本,然后將刷毛輕輕刺入真菌培養板表面。首選牙刷,因為早期感染的頭發很小,而且靠近皮膚表面;孢子也更有可能被困在剛毛中,因此被取樣。在許多情況下,對貓進行牙刷取樣比其他方法更容易,也更安全。此外,該技術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在監測治療期間假陰性真菌培養的風險。當比較各種方法時,她發現地毯和牙刷在這方面是相同的,但紗布和商用抹布通常會產生假陰性培養物(未發表的數據)。
如何將暴露和交叉污染的風險降至最低:無論采用何種篩查技術,都應該對貓咪病變進行取樣,直到取樣工具上有可見的毛發為止。如果存在病變,最后取樣這些區域,以避免在被毛上散布孢子。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接觸人員和/或交叉污染的風險,應立即建立培養物或對樣品進行雙袋包裝。如果要對大量的貓進行采樣,建議使用預先打印的標簽,以便方便地記錄貓的姓名、性別、毛發長度、病變狀態和伍德燈檢查結果。減少交叉污染的一個簡單方法是將真菌培養板“倒過來”接種在消毒濕巾上,這樣當感染性孢子從牙刷或地毯上掉下來時就能將它們困住。
如何避免殘余局部治療的混雜效應:重要的是要確保不獲得假陰性結果,因為任何局部治療的殘余作用。這可以通過接種從中心開始并在離心方向上繼續的圓形板來實現。如果存在殘留的局部治療,它將在最初的幾次刺入時沉積到瓊脂中,任何生長都將在周圍刺入處生長。
如何測量培養物以進行監測和篩選:使用cfu來評估感染的嚴重程度在20世紀中期首次被描述,當時豚鼠皮膚真菌感染的實驗模型正在被開發。這項技術后來被應用于治療貓的皮膚真菌病的研究,隨后被應用于收容所,作為篩查方案的一部分,并用于監測治療。該系統已被廣泛用于庇護所進行篩選和治療決策,并已被用于研究庇護所中皮膚真菌病治療的現場研究。
每天檢查培養物,每周記錄結果。每日檢查確保紅色變化,如果培養皿中有過多的污染物,應將其丟棄,并決定是否在貓身上重復培養。陰性的培養物應保持21天,以確保沒有病原體的后期生長(如毛癬菌種或犬小孢子菌的處理后培養物)。感染了犬小孢子菌的貓在第14天99%的培養物呈陽性。一旦獲得培養結果,就應盡快作出治療決定。
對于真菌性皮膚病一定要準確診斷,不要拉下每一步,否者可能造成貓咪皮膚病復雜化,使病程延長,難以治療,對貓咪的皮膚造成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