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寶寶的家庭可不可以飼養寵物?
對于從未養過寵物的家庭來說,是不建議在孕期飼養寵物的,因為此時孕婦抵抗力低,一旦感染寵物攜帶的病菌,后果非常嚴重。
對于寶寶已經出生的家庭來說,只要確保家里寵物沒有感染弓形蟲、狂犬病等疾病,并且注意寵物的衛生問題,是可以繼續飼養的。要想得知家人和寵物有沒有感染病菌,可以去醫院做下全面血檢(寵物也一樣)。醫生一般會建議孕期和嬰兒時期不要養寵物,實則是把一切可能發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懷孕期間一直有在飼養寵物,那么寶寶生下來后可以繼續飼養。研究發現,在胎兒時期就有寵物的家庭,寶寶出生后,對寵物過敏的幾率比突然接觸寵物的寶寶要低得多。
如果孕期沒有飼養過任何寵物,那么最好在寶寶1歲以后再開始飼養寵物。因為這時寶寶的抵抗力已有所提高,可以從飼養金魚、烏龜等相對安全的寵物開始。等寶寶進入幼兒期,就可以飼養微型寵物了,例如兔子、倉鼠等。等到寶寶6歲左右,就可以選擇與寶寶互動性較強的寵物,例如貓、狗等。
寵物來源要明確,不要隨便飼養野生寵物,例如野貓、野狗,長期在野外生存的動物會攜帶大量病菌。
養前準備要到位,在飼養寵物前,務必要先去寵物醫院做好檢查,注射寵物疫苗。家中要有寵物專門的活動場所,最好先在籠中飼養,讓寶寶和寵物相互適應。
衛生問題莫小看,有寶寶的家庭養寵物,一定要勤給寵物洗澡,勤打掃,培養寶寶與寵物保持一定距離的意識,不讓寶寶與寵物親密接觸,在接觸寵物后要記得及時清潔。
安全問題放第一,要讓寶寶知道,寵物是有潛在危險的。不要把寶寶和寵物單獨放在一個房間內睡覺或者玩耍,防止寶寶被咬傷、抓傷,一旦被寵物抓傷或咬傷,要及時注射疫苗。
前文中提到的相對安靜的動物,例如金魚、烏龜,以及攻擊性較小的動物,如兔子、倉鼠等都是陪伴小寶寶長大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