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場養什么防蛇|雞舍如何防蛇
1. 雞舍如何防蛇
一、適宜放養土雞的環境條件
放養土雞需要有良好的生態條件。適合規模放養土雞的地方包括山地、坡地、園地、大田、河湖灘涂和經濟林地等。放養場地必須遠離住宅區、工礦區和主干公路,環境僻靜、空氣質量好。山地、坡地最好有灌木林、荊棘林和闊葉林等,其坡度不宜過大,以30°左右為佳,附近有未被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潔水源。園地要求地勢高燥、避風向陽、無污染和無獸害等,果樹樹齡以3~5年為佳。園地周圍用舊魚網或纖維網隔離,園內要有清潔、充足的飲水。適宜養雞的園地包括竹園、果園、茶園和桑園等。適合養雞的大田有玉米地、高粱地等高稈作物地。
二、放養土雞的管理程序
果園山林養雞一般分為育雛和放養兩個階段。育雛階段一般在室內,飼養4~6周,雛雞脫溫后進入放養階段。土雞進入放養階段前應在放養地建造雞棲息棚舍,雞舍內設置棲架。同時在養殖區以雞舍為中心,向外架設圍網,使雞在圍網范圍內覓食,雞舍放置補飼用具和飲水用具。
三、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一)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1)制定育雛計劃。包括育雛總數、批數、每批數量、時間、飼料、疫苗、藥品和器具等。(2)雞舍與設備的維修。接雛前兩周,檢修籠具、門窗、供溫設備、照明設備和喂料飲水器具等。(3) 雞舍與設備的消毒。接雛前一周,完成對雞舍、育雛器具的清掃、沖洗和消毒工作,關閉雞舍待用。(4)溫度和飼料。接雛前2天舍內溫度應升至30~32℃。準備足夠的喂料盤或喂料用塑料布、飲水器,備好雛雞專用全價飼料和必需藥品等。(5)育雛方式有籠育、地面育雛、網上育雛和自溫育雛等,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
(二)土雞育雛的技術要點 (1)飲水。準備30℃左右的溫開水,水中加入氟派酸(諾氟沙星)或其他抗菌藥、葡萄糖和電解多維等,雛雞入舍前2~3小時放入雞舍。第1周應堅持飲用5%的糖涼開水。以后可換成自來水或井水。飲水要清潔衛生,飲水器具要每天早晚刷洗1次。(2)開食。雛雞入舍飲水后2小時左右,在塑料布或料盤上撒雛雞專用全價飼料,每2小時撒1次,每次喂量以基本吃完為準。3天后每天喂6~7次,8~21日齡5次,22~56日齡4次。每次喂料應在20~30分鐘內吃完,每天早晨6:00~6:30第一次飼喂,最后一次在夜間10:00~10:30飼喂。白天每次喂八成飽,晚上最后一次喂足。(3)溫度。雛雞體溫調節能力差,需要有較高的環境溫度,必須通過人工加溫來保持適宜的室溫。
各地具體情況不同,可分別采取以下保溫方法:
一是在北方可采用火炕育雛,在火炕周圍用葦席、木板、紙板等材料制成攔板,將雛雞攔于炕上,炕面鋪2厘米厚的碎草,上罩一層塑料薄膜。
二是采用煙道育雛,在育雛室內用磚或土坯搭建一個離地面約25厘米、寬40厘米的煙道。煙道長短依育雛室的大小和育雛數量而定,在煙道上架起若干個長100厘米、寬50厘米、高60厘米的框架,框架外表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塑料布距地面10厘米,構成一個個小型溫室,讓雞在小溫室內活動。
三是火爐升溫,可利用鐵制油桶加工而成,并用白鐵皮制成煙筒,一個20~30平方米的育雛室用一個這樣的火爐就夠了,用這種方法育雛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煤氣中毒。四是用紅外線燈育雛,用250瓦紅外線燈2~6盞成組連在一起,上設燈罩懸掛于離地面40~60厘米(室溫低時可降至30~35厘米),隨著雛雞日齡的增加,每周將燈升高5~8厘米。以上幾種育雛方式僅供參考。(4)濕度。1~7日齡相對濕度為65%~75%,2周齡以后50%~60%,切忌潮濕。南方空氣濕潤,應通過加強通風、更換墊料來降低濕度。(5)光照。第一周光照時數為23小時,光照強度為40勒克斯;第二周光照時數減為16小時,光照強度為20勒克斯;15日齡后每周減少1~2小時,到16~18周齡每日光照時數保持在9~10小時。(6)通風換氣。在良好的保溫基礎上,根據季節和天氣的變化及時通風換氣,標準是人進入雞舍聞不到氨臭味。(7)飼養密度。 網上平養1~2周每平方米40只,3~4周25只,5~6周15只;地面厚墊料平養時酌減。(8)消毒與防疫。做好定期消毒,每周用百毒殺或其它低毒消毒藥帶雞消毒2次;育雛舍門口要設置消毒池,每周更換或添加消毒液;根據所飼養雞種的免疫情況以及當地疾病流行的情況,制訂免疫程序并嚴格執行。
四、土雞放養期的技術要點:
(一)放養設施 按前述要求選好場地后,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因陋就簡的原則,搭建永久式或簡易棚舍。棚寬5米,長度依雞群大小而定(每平方米容雞15只),棚頂中間高1.8~2米,前后墻高1米左右。棚頂上先覆蓋一層油氈,油氈上面覆蓋一層茅草或麥秸,草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防水保溫。棚的四壁用玉米等秸稈編成籬笆墻或用塑料布圍上,塑料布的下面不要固定,炎熱時可掀開1米左右,以利降溫。棚舍南面留幾個可以啟閉的洞口,用于雞只進出。棚舍四周應有排水溝。野外放養,為防止雞受寒、受潮和遭獸害,雞舍內要設棲架,大小應視舍內雞數而定。棲木可用直徑3厘米的圓木,也可用橫斷面為2.5厘米×4厘米的方木,長度根據雞舍大小而定。棲架四角釘木樁或用磚砌,木樁高度為50~70厘米、距墻30厘米,棲木與地面平行釘在木樁上,棲木間距離應不少于30厘米,整個棲架應前低后高。棲架應定期消毒。雞舍內應設有食槽、飲水器等。制作食槽可選用木板、竹子、鍍鋅板或硬質塑料等,槽長1~2米,槽上口寬25厘米,兩壁成直角,壁高15厘米;飲水器可選用槽式、吊塔式等飲水器。
(二)放養密度 放養密度以每0.067公頃100只左右為宜,一般夏季30日齡、春季45日齡、寒冬50~60日齡開始放養,公雞放養3個月,體重達到1.5~1.75公斤時上市。母雞可轉到固定雞舍繼續飼養。最佳放養季節為春末夏初,此時,外界氣溫適中,風力不強,能充分利用較長的自然光照,有利于雞的生長發育。若春季放養蛋雞,可保證在當年9~10月份開產,并可緩和冬季市場蛋品供不應求的矛盾,經濟效益較好,產蛋期長達一年左右。其他季節也可養殖,但效益稍差。
(三)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1)消毒。 對雞棚下地面進行平整、夯實,然后噴灑生石灰水等消毒液。(2)鋪墊草。墊草要求無污染、無霉變、松軟、干燥、吸水力強以及長短適宜,可選擇鋸末、刨花、谷殼和干樹葉等。(3)準備飼槽及飲水器。每100只雞需要一個8公斤的塑料飲水器。飼槽按每只雞3厘米采食寬度設置,也可選擇塑料料桶。(4)淘汰殘次雞。對擬上山的雞進行篩選,淘汰有病、殘疾和體弱雞只。(5)準備飼料。開始放養的一段時間內,雞仍以采食飼料為主,以后逐步轉為以覓食為主,所以應備足飼料。
(四)放養訓導 雛雞脫溫后方可進入放養階段。為盡早讓小雞養成在果園山林覓食的習慣,從小雞轉入山林開始,每天早晨至少由兩人配合,進行引導訓練。常常是一人在前吹哨開道并拋撒飼料,讓雞跟隨哄搶,另一人在后用竹桿驅趕,直到雞全部進入果園山林。為強化效果,每天中午還可在林中吹哨補飼一次,同時堅持及時趕出提前歸舍的雞,并控制雞群活動范圍,直到傍晚再用同樣方法進行歸舍訓練。如此反復訓練5~7天,雞群就會建立起"吹哨,采食"的條件反射,以后只要吹哨即可召喚雞群采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放養土雞的注意事項 (1)嚴防獸害。野外養雞要注意預防老鼠、黃鼠狼、狐貍、鷹和蛇等天敵的侵襲,雞舍不能過于簡陋,應及時堵塞墻體上的大小洞口,雞舍門窗用鐵絲網或尼龍網攔好。同時要加強值班和巡查,檢查放牧場地獸類出沒情況。(2)避免應激。 開始放養時,時間宜短、路宜近,以后慢慢延長。放牧的最初幾天,為了減少因轉群、脫溫等引起的應激,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或復合維生素等。放養時不要讓狗及其他獸類突然接近雞群,以防驚嚇。(3)防疫和消毒。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并按免疫程序做好雞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炎等重要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定期對雞舍和放牧場地消毒,對放牧場地實行劃片輪牧。野外養雞3年后應換一個場地,以便給牧場一個自然凈化的機會。(4)加強巡邏和觀察。放養時發現行動落伍、獨處一偶和精神萎靡的病弱雞,及時隔離觀察和治療。雞只傍晚回舍后要清點數量,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查明原因和采取有效措施。(5)加強管理。在放牧場地中每隔一段距離放1個飲水器,使雞有充足飲水。放養期間,應遵循"早宜少、晚適量"的補飼原則,同時考慮幼齡小雞覓食能力差的特點,酌情補料。放養規模以每群1 500只為宜,規模太大不便管理,規模太小則效益太低。母雞開產前應先做好驅蟲和預防接種,再回到固定雞舍準備產蛋。密切注意天氣變化,遇有天氣突變,下雨、下雪或起風前,應及時將雞趕回雞舍,以防風寒感冒;天氣炎熱時應早晚多放,中午在樹蔭下休息或趕回雞舍,不可在烈日下長時間暴曬,防止中暑。(6)放養蛋雞應注意補充光照。蛋雞自第19周開始增加光照時數。產蛋雞每天必須達到14~16小時的光照,若不足14小時,天亮前應提早開燈至天亮后關燈。
(六)放養雞的補飼 (1)補飼飼料由玉米、食鹽和昆蟲等組成,補飼多少應根據野生飼料資源的多少而定。早晨少喂,晚上喂飽,中午酌情補喂,晚上最好補喂一些配合飼料。(2)傍晚補飼期間,可在雞舍周圍安裝幾盞照明電燈或能誘蟲的黑光燈,這樣昆蟲就會從四面八方飛到燈下,被等候在燈下的雞群當作夜餐吃掉,雞吃飽之后,將燈關閉。(3)為了節約飼料開支,解決蛋白質飼料的不足,可人工培育黃粉蟲、蚯蚓、蠅蛆和地鱉蟲等喂雞,育蟲原料來源廣、成本低,培育方法簡便
2. 養雞如何防蛇
雞怕的動物有狗、黃鼠狼、蛇、狐貍。如果養雞的話,天氣太熱要注意在天熱時進行放養,在天冷時進行防寒保暖。而且不同大小的雞最好分開飼養,飼料的喂養也要科學、合理。
3. 雞舍怎么防蛇
山林中養雞是養殖模式比好的一種,相較于傳統養雞模式來說,山林養雞能夠節約飼料費、肥料費和病蟲害防治費,是非常好的生態養殖項目。同時,通過山林放養養出來的雞,更為綠色無公害,因此深受城里人的青睞,也成為許多養雞戶選擇的養雞模式,下面讓我這個老農說說林中養雞如何做好預防工作。
一是防止雞丟失,山上養雞一般地方會比較大,如何不讓雞弄丟了就必須得考慮周全,有的山林大,全部圍起來的話成本不小,可如果不圍起來,弄不好隔三差五的就會丟。雞在山上覓食過程中是活動的,一旦規模大了,難免雞會到處找食,會在它認為棲息的地方過夜,雞本身也是一個會飛的動物,雖然它平時不經常飛,一旦遇到特殊的情況,受到驚嚇的時候,它們就會滿山遍野地亂飛亂跑,造成養殖戶很難進行管理。然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用鐵絲圍起來一個柵欄,而且高度需要足夠高,才能防止雞丟失,即使丟了也比較好找。
把雞放養在山林中,難免會遇到蛇蟲鼠蟻,最害怕的還是黃鼠狼了。俗話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黃鼠狼專門吃雞,我們還是需要做好必要的準備。雖然野外的環境很好,可以讓雞吃到大自然的蟲子,同時又有足夠多的運動量,一旦遇到天敵了,它們的抵抗能力還是比較弱的,這就需要我們時刻觀察他們的生存的環境。
老鼠、野貓、黃鼠狼、山獾、狐貍、老鷹、蛇都是雞的天敵。在野外放養,雞舍不能過分簡陋,最好用磚徹,雞舍門窗用鐵絲網、尼龍網或不銹鋼網封好,每晚雞群進欄后,應及時堵塞墻體上的大小洞口,晚上可以在雞舍附近栓一條土狗。同時要經常檢查養殖場的情況,同時扎好柵欄,不要讓天敵進來。
林中養雞要注意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不像我們那樣采用家養的方式管理方便,但是只要農戶用心地管理照顧它們,這些問題還是可以避免的。
4. 雞舍如何防蛇進屋
雞蛇經常有蛇,在雞舍周圍多撒一點硫磺粉。這樣蛇就躲開了。
5. 養雞的地方有蛇怎么辦
散養土雞,農戶這樣搞安全
土雞散養一般在林草地,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天敵,其中黃鼠狼、蛇、老鷹都是潛在威脅,農戶通用的辦法就是養殖場內同時喂養狗和鵝,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警覺性比較高、有一定的防御和攻擊能力,特別是遇到危險會及時“吼叫”,達到預警、報警的良好效果,讓養殖戶有保護雞群的充足時間。
散養土雞很受歡迎,但是養殖戶的更加操心,每個養殖技巧都是養殖戶的經驗和智慧,還有其他經驗可以留言告訴我嘛?
6. 山上養雞最好防蛇方法
你好,我80后小學都沒畢業,沒有大神的文采,但我用我的親身經歷過的實踐經驗同大家共享,(我現在還在山上養雞(五黑雞)生綠殼蛋的),大神別笑話。在山上養雞要注意什么,我覺的以下幾點注意事項。1、先說小雞苗,山上比田間村莊溫度差很大,要注意保暖,雞苗晚上容易打堆(方言)就是小雞壓小雞很容易死掉(雞苗溫度要在30至33度之間),雞苗育苗一定要打,沒發作也要防治疾病(找獸醫)有電就用加熱燈泡方便,沒電就燒煤球,煤,我就是燒煤,注意煤煙要用鐵管通往外面(這個時期你就很辛苦的,等雞有斤把重的時候你就舒服了)。二、雞大了要防山上的黃鼠狼,雞的天敵,建議養些鵝,黃鼠狼怕鵝,鵝糞便粘上就爛,科不科學我不知道,但我這山上黃鼠狼多,雞沒少、黃鼠狼不見蹤影是事實。我現在就想到這么多了,希望我的回答讓你滿意。
7. 養雞場有蛇怎么辦
養雞場應該是種蛇盤草防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