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要怎么養活的時間長|鯽魚怎樣養活的時間長
1. 鯽魚要怎么養活的時間長
養小鯽魚只要做到以下內容就可以了。建議讓魚每天保持半饑餓狀態,這樣消化快,而且魚會更加活躍!其次要注意達到以下要求:
1.一周換一次水,不要換水太勤。
2.建議在魚缸里養些水草。
3.把水溫調至16~28度之間。
4.每次換水撒些鹽,預防疾病。
5.讓魚保持在半饑餓狀態,這樣魚會更加活躍。
6.換水時如果使用自來水要把水暴曬三天。
7.適當曬太陽。
8.水溫要恒定。
9.每次換水留一些老水,再加入新換的水。
10.可以給他吃浮游植物,苔癬,蚯蚓,小蝦,紅蟲,米飯粒,苞米粒,麥粒,豆面,苞米面。祝你養魚成功!
2. 鯽魚怎樣養活的時間長
鯽魚生命力極強,性情溫和,在家里飼養也比較容易。
1、用無污染水養殖既可。現在我們用來養魚的水多半是自來水,因此養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來水里的有毒物質——氯。除氯的方法比較簡單,將水盛好后靜置2-3天,或燥曬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蘇打,即硫代酸鈉即可立刻使用)。
2、隨時注意增加水體含氧量。
3、不要同其它食肉魚類同養,以免鯽魚成為飼料。
4、鯽魚多數情況下是不會跳出水面的,這一點與鯉魚完全不同。
5、適量喂食,食多則容易壞水質,食少魚越養越小,直到長得象匕首一樣細長。
6、換水時如果使用自來水要把水暴曬三天。
7、適當曬太陽。
8、水溫要恒定。
9、每次換水留一些老水,再加入新換的水。
10、可以給他吃浮游植物,苔癬,蚯蚓,小蝦,紅蟲,米飯粒,苞米粒,麥粒,豆面,苞米面。
3. 鯽魚家養能活多久
鯽魚一般能存活10年左右,部分野生的鯽魚能存活15年左右。
4. 鯽魚要養多久
鯽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俗稱鯽瓜子、月鯽仔、鯽殼等,廣泛分布于各地的池塘、溝渠、溪流、江河、湖庫、沼澤等水體中,尤其喜歡在水草豐茂的水體底層活動,下面一起來看一看鯽魚放自來水能養幾天吧!
鯽魚
一、時間論述
鯽魚放自來水能養幾天主要取決于水質,其中自來水中漂白粉等殺菌劑比較多時鯽魚可能活不過一天,但若自來水中的殺菌劑比較少則鯽魚完全能生存下來,事實上現在的自來水普遍都已達到直飲水的標準,這種自來水直接用來養鯽魚一般沒有太大的問題。
鯽魚
二、水質要求
鯽魚的生命力堪稱魚類中的“小強”,不管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均能生存,就算是在pH=9的強堿性水、鹽度高達4.5%咸淡水中仍能生長,一般情況下自來水可直接用來養鯽魚,但若自來水中漂白粉等殺菌劑比較多時則建議暴曬后或靜置2~3天再使用。
鯽魚
三、換水頻次
鯽魚對環境有極強的適應能力,用魚缸等小型容器飼養鯽魚要定期換水,一般情況下夏季可3~4天換一次水,春、秋季可1周換一次水,冬季可半個月換一次水,若用水池、水缸等飼養鯽魚可不用換水,但要種植些水葫蘆、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來調節水質。
鯽魚
四、注意事項
1、鯽魚的適應力超強,一般情況下都能在自來水中生存,但若自來水中殺菌劑比較多時鯽魚也可能死亡。
2、鯽魚可以用自來水養,但要暴曬后或靜置2~3天再使用,原因是自來水中含有很多二氧化氯等殺菌劑。
3、鯽魚可以用魚缸養,但建議每隔3~5天換一次水,若用水泥池、水缸、土坑等養鯽魚也可以不用換水。
5. 鯽魚要怎么養活的時間長一些
池塘主養鯽魚要獲得高產效益,養殖技術是關鍵,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鯽魚成魚池塘養殖技術:鯽魚在池塘中養殖,主要采用在成魚池中混養、魚種池套養、親魚池套養和池塘主養等四種養殖方式。1.在成魚池中混養鯽魚,與青、草、鰱、鳙、鳊、魴、鯉等多品種混養的方式。應放養大規格魚種。放養時間宜早不宜遲,即冬季放養較春季放養效果好。放養密度每畝水面150~250尾。其他魚的放養規格和數量根據需要確定。鯽魚的養殖池塘要求不高,一般面積0.1~2公頃,水探 1.5米以上的池塘即可。池底有10~15厘米厚的淤泥最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按常規方法進行,成活率可達80%左右。經200天左右的飼養,個體重在200克以上看居絕大多數,每畝水面產量達20千克以上。2.池塘主養鯽魚要求面積以0.1~0.2公頃為宜,水深1.5米以上,池底有10~15厘米的淤泥,村前屋后有生活污水的池塘主養鯽魚效果較好。放養魚種前一周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消毒后2~3天注水,注水時用網柵在入水口過濾以防止野雜魚入池。每畝水面主放5.0~6.5厘米鯽魚過冬魚種1500尾或當年孵出大規格魚苗2000尾,搭配40%左右(600~800尾)草、鰱和鳙過冬魚種。放養時間宜早不宜遲。日常投喂精飼料為主,結合施肥培養水質為輔。精飼料的年投喂量相當于彭澤鯽預計產量的2.5倍左右。采用定點投喂,日投喂量根據魚體生長情況、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強度而定,并根據水質情況適時施肥或加注新水。在一般管理水平下,當年可獲平均體重150克/尾左右的鯽魚200千克,另獲200千克斤左右的草、鰱、鳙魚。由于優質魚的比例較高,其純利潤也較其他養殖模式要高。3.魚苗池套養鯽魚。可在青、草、鰱、鳙、鳊、魴等魚苗池內套養成魚,而不適宜套養在鯉魚、羅非魚的魚種池內。套養池塘面積要求0.1~0.2公頃,水深1.0~1.5米。池塘的清理、消毒、施基肥等均與常規的方法相同。鯽魚在其他魚苗池套養,只能放養當年孵出的魚種。放養時間宜早不宜遲,一般在主養當年孵出的魚種分塘轉入過冬魚種培育時,就應立即放人當年孵出的鯽魚種養殖;放養規格宜大不宜小,放養密度為每0.07公頃水面150~220尾。其他當年孵出的魚種的放養數量、規格和搭配品種的比例視生產需要和出塘規格而定。鯽魚苗由于其為底層魚類,一般不影響家魚魚種的生存空間,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因此當年孵出的魚種在魚苗池套養,基本上不影響主養魚種的放養密度和出塘規格;又由于鯽魚在家魚魚種池中主要是攝食殘餌和池底動植物等,因而基本上不需要增加資金和飼料的投入。在通常飼養管理條件下,鯽魚苗在魚苗池套養,經150~180天的飼養,年終起水規格可達200克以上,每0.07公頃水面可增收鯽魚成魚25~40千克。4.親魚培育池套養鯽魚。我國南方地區,一般在5月中旬至下旬家魚人工繁殖生產即可結束。產后親魚性腺處于恢復期,為盡快恢復親魚體力,促進性腺發育,池塘多為精養管理。這種魚池除安排親魚培育及搭配其他魚外,每 0.07公頃水面可再搭放5~6厘米的鯽200尾。鯽在親魚培育池套養,放養時間一般與親魚同時進行,培育(養殖)方法按主養家魚親魚的常規方法進行。親魚培育需遵循其性腺發育的規律來進行。親魚培育池套養鯽魚一般年底不能干塘起捕,需待翌年親魚進行產前強化培育時方能徹底起捕。經250~300天的飼養,每0.07公頃水面可獲鯽魚25~45千克,平均個體重200克以上。(二) 稻田養殖鯽魚土質肥沃,灌溉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稻田均可養殖鯽魚,一般采用雙季稻連養,單季稻因時間短,養殖難以達到成魚規格。放魚前要視稻田的面積大小、水源和進出水口等情況,在田內開挖修整好田埂、魚溜(魚坑)和魚溝。田埂要求堅實和不漏水;魚溜的面積各地不同,每0.07公頃水面少則3~5平方米,多者20~30平方米,一般魚溜占地面積在5%左右為宜,水深0.8米左右即可。魚溝的多少視田面的形狀和大小而定,有“一”字形、“十”字形、“什”字形、“卅”字形和“口”字形等多種形式。 稻田養殖鯽魚可單養也可混養,放養規格以5.0~6.5厘米的魚苗效果較好。早稻插秧后一周即可放養魚種,每0.07公頃水面放養魚苗250~500尾。在不投餌的情況下,秋后可收獲平均尾重100克左右的鯽魚20千克以上,如投入部分精飼料,0.07公頃的鯽魚產量可超過35千克。日常管理與其他魚的稻田養殖相同。提倡多施有機肥,使稻田內有更豐富的有機質,以利鯽魚的生長。同時搞好防逃設備,以防頂水竄逃。(三) 小型水庫與湖泊養殖鯽魚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較肥的小型湖泊和水庫適合放養鯽魚,采取投餌、施肥的精養或半精養的湖泊水庫養殖鯽魚效果更好。1~3年內干湖或干庫捕魚的湖泊水庫,放養鯽魚,一般能達到很好的增產增收效果。由于湖泊、水庫水面相對較大,敵害魚類較多,為提高鯽的成活率,應盡可能放養大規格魚種為好,放養密度為每0.07公頃水面20~50尾。放養時間冬、春兩季均可。每年放水捕魚的高產湖泊、水庫可增加鯽魚的放養數量,并可按池塘養殖鯽魚技術進行規范管理。在天然餌料豐富,水質肥沃的湖泊,鯽魚的生長速度甚至超過它在池塘中生長的速度,當年個體重達250克以上,2~3年干湖或干庫的湖泊、水庫,鯽魚個體重達500克以上者占相當比例。(四) 網箱養殖鯽魚利用水庫、湖泊等大水面進行網箱集約式生產,不占用土地面積和池塘水面,是一種新養殖方式的嘗試。由于水庫、湖泊等大水體水面大,使得網箱內外水體能充分交換,因此溶氧充足;其次網箱養殖魚的活動量小,能量消耗少,這些都有利于鯽魚的生長。網箱規格,一般要求面積為16~28平方米,高為2~3米,網目大小依照放養魚種的規格而定,在不逃魚的前提下盡可能選用大的網目,以增大箱內外水體的交換。網箱材料應用3×3的聚乙烯網線為好。網箱設置方式常采用漂浮式和固定式兩種方式,箱距2~3米,行距20米左右。確定網箱設置的位置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選擇水流緩慢。水位穩定、避風向陽、底部平坦的區域,其水底最好是沙礫底質,水深以5~6米為好。 要求四周環境植被豐富,水質肥沃,餌料生物豐富。 有工業污染的水域不能作為網箱設置地點。 網箱養殖鯽魚一般采用單養方式,也可搭配一定比例的鰱、鳙、鲴,一般控制在總產量的3%~5%以內。每平方米放養5厘米以上規格的鯽魚苗種50~200尾,同一網箱內的魚種必須一次性放足。放養規格必須整齊,否則魚體大小會越來越懸殊。網箱養殖鯽魚必須投餌。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為好,半浮性或沉性顆粒餌料均可。餌料配方可參照鯉魚網箱養殖的配方,蛋白質含量可比鯉魚餌料稍低。投餌少量多次,是網箱養魚的投喂原則。每次投餌量以90%的餌料在漏出網箱之前被吃掉,且最后投入的少許餌料又很少有魚爭食為標準,確定每次投餌的數量。每日投餌4~6次,夜間不投餌。其他方面的日常管理與常規網箱養魚無異。經過180~200天飼養,魚體平均體重可達200克以上,每平方米產量可達8~25千克。魚種優劣辨別養殖戶在購買鯽魚魚種時,應根據主要鯽魚養殖品種的生物學特征,正確分辨魚種的偽劣,避免上當受騙蒙受損失。選好主養品種主養的鯽魚以異育銀鯽、彭澤鯽、湘云鯽為主,其中又以湘云鯽生長速度最快,其次為異育銀鯽,最后為彭澤鯽。但彭澤鯽外觀優于其它品種,出口商品鯽仍以彭澤鯽魚為主。魚種放養密度設計為了降低養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規格魚種。 用池塘培育鯽魚魚種,每畝放養鯽魚夏花0.8~1.2萬尾可以達到養成規格50~60克的目的。 進行鯽魚成魚養殖時,魚種平均規格為50~60克時,每畝放養鯽魚魚種1500~1800尾最為理想,養成商品魚規格可達到350~400克。 品種搭配培育大規格鯽魚種不要配搭草魚和鯽魚,而應選擇鰱魚和鳙魚,數量應占主養鯽魚20%左右,鳙魚則占鰱魚的10%左右。搭配品種的放養時間不宜過早,尤其是過早投入鳙魚對鯽魚馴化的影響更大。魚種馴化 培育魚種階段馴化相對容易。馴化后的魚種在成魚養殖時上浮搶食時間短,便于管理。 馴化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添加劑,可以縮短馴化時間,增加鯽魚攝食面積和數量。 密度對馴化的影響。密度大,群體數量大,易于馴化。在密度已確定不能改變時,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對增大密度,則既要利于馴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溫,促進魚生長。 搭配鰱、鳙魚種應在主養鯽魚上浮搶食習慣形成之后投放。 馴化期的水質宜“清瘦”不宜“濁肥”。 馴化時管理人員需要耐心認真。 飼料粒徑和投飼率 鯽魚飼料粒徑的選擇標準“就小不就大”。一般鯽魚規格在10克/尾以下時,飼料粒徑選0.5mm;10~30克/尾時選1.5mm;75~100克/尾時選2.0mm;150~300克/尾時選2.4mm;300克每尾以上時選3.2mm。 魚的攝食能力受到魚的規格及池塘水溫的直接影響,故投飼率應根據實際情況隨機調整,而不應該一成不變。 鯽魚的抗病能力雖強,發現了鯽魚出血性錨頭鳋病,雖然此病的發生率不高,但一旦染上任其發展,也會導致鯽魚大量死亡。嚴重患病鯽魚主要表現為:浮水慢游(乏力)、色澤淡白;魚體表的腹部、背脊兩側(細鱗部位)可見針狀蟲體寄生;蟲體著生處有綠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紅斑,病灶部位鱗片松動或脫落,粘液增多,少數形成明顯的潰瘍。病原體為鯉錨頭鳋。主要病因:一是清塘不徹底或不清塘,病因待機孳生;二是投入時體表受損傷(或生產操作不慎致使魚體表受傷)的魚種,為病原體寄生創造了可乘之機。預防方法 在鯽魚種下塘前1~2天用2.5%敵百蟲粉劑全池潑灑,使池水呈1ppm。 小面積主養池,可在發病季節每半月全池潑灑90%晶體敵百蟲0.3ppm,大面積鯽魚混養池,可在鯽魚生長季節,在食場周圍進行敵百蟲掛簍(袋),每月1~2次,每次連掛2天。治療方法:在養殖中,出現患病征兆時,及時觀察檢查,確診后一次性全池潑灑0.5ppm 90%晶體敵百蟲、0.2ppm硫酸亞鐵合劑。對于繼發性鯽錨頭鳋病(或已多次使用敵百蟲的池塘),可改用農用敵殺死全池潑灑,用量為每畝水深1m用6~10mL。 鯽魚大紅鰓病毒的癥狀鰓出血的主要癥狀:病魚身體發紅,側鱗以下及胸部尤為明顯,鰓蓋腫脹,在鰓蓋張合或魚體跳躍的過程中,血水會從鰓部流出。由于發病的鯽魚鰓部水腫,呈西瓜經色,所以養殖戶稱之為大紅鰓,如不及時治療,可引發六七月份的鰓出血。鰓出血病來勢兇猛,至今尚未有效藥物防控。根據近幾年的經驗,最好的防控措施是采用應激防控體系來預防和緩和病情,它是由應激防控技術、生態位防控技術、免疫防控技術和藥物防控技術等四大技術有機結合起來,此防控體系必須貫穿于整個養殖期。鰓出血病情況嚴重的池塘應急方案;半夜每天要開增氧機;同時,第一天添加抗病毒中藥5公斤/噸于飼料中,連用三天,藥餌一天一餐,最多不超過兩餐;第二天上午:強力增氧底改,1公斤/畝·米;陰雨天也可以使用;第四天上午:三寶維生素C全池潑灑,100克/畝·米;第四天下午:三寶蛋氨酸碘50毫升/畝·米;飼料中停喂抗病毒中藥,改添加黃芪復合多糖5公斤/噸飼料中,連用三天,藥餌一天一餐,最多不超過二餐;,7天為一個療程。2、鰓出血病情況較輕的池塘應急方案第一天上午:三寶維生素C全池潑灑,100克/畝·米;;半夜每天要開增氧;第一天添加抗病毒中藥5公斤/噸飼料和黃芪復合多糖5公斤/噸飼料中,連用三天,藥餌一天一餐,最多不超過二餐;第二天上午:強力增氧底改,1公斤/畝·米;陰雨天也可以使用;第四天上午:三寶維生素C全池潑灑,100克/畝·米;下午:三寶蛋氨酸碘50毫升/畝·米;飼料中停喂抗病毒中藥和黃芪復合多糖,改添加抗菌肽5公斤/噸飼料中,連用三天,藥餌一天一餐,最多不超過二餐;。這樣7天為一個療程,此方案較適合大紅鰓和其他細菌性病比較嚴重,鰓出血病比較輕的池塘。注意事項:鰓出血池塘嚴禁亂用殺蟲劑、消毒劑、換水、分塘和并塘等。 將注射的雌、雄親魚按(8~10):1的數量分開暫養于網箱中,并進行微流水刺激。水溫18~28℃,催產的效應時間一般為12~17小時。臨近效應時間親魚在網箱內急游跳動,表現異常興奮,這時應檢查親魚。若一提起卵就流出或稍壓即流出,應馬上進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方法有2種。 是干法授精,操作時將成熟親魚捕起,用干毛巾抹去魚體和操作者手上的水分,將雌魚卵子擠入擦干的器皿(搪瓷盤、小臉盆)中,同時擠入雄魚的精液(每2萬~5萬粒魚卵滴入2~3滴精液),用干羽毛輕輕攪拌2~3分鐘,然后將受精卵慢慢倒入黃泥水中(取粉質粘黃泥加5升清水捻成稀泥漿狀,過濾即成)。當卵粒全部倒入后,不停地向一個方向攪拌,保證受精卵在泥漿中不堆積成團、結塊即可。攪拌10分鐘左右,魚卵的粘性完全脫掉,倒入密網或篩絹(孔徑0.5毫米左右)濾出受精卵,在水中漂洗1~2次,再放入家魚孵化環道或孵化桶中流水孵化。 濕法授精,將生理鹽水(0.6%~0.7%)放入盆中,再擠入少量精液攪勻,隨即擠卵于盆中,邊擠卵邊攪拌,并再補充精液,3分鐘后進行脫粘,流水孵化。
6. 鯽魚如何養可以活得久
供氧:
水中溶解氧有一定的極限,在運輸中最大的間題是活魚缺氧,一般溫水性水產動物要求水中溶解氧至少保持在5mg/L。為此,在運輸時要設法供給氧氣。
供氧有如下措施:
運輸過程中要經常注入新水,新水的溫度要適當,不能過高或過低,一般溫差要小于5℃。另外,運輸途中可攜帶增氧機或充氣機,隨時對水體進行增氧。向水中投放釋氧藥物,如過氧化氫(H2O2)或硫酸銨[(NH42)2SO4],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對容器進行適度的上下輕微振蕩,通過對容器振蕩產生水波,增大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在水面上放置一羽狀鋸齒板,通過羽狀板在水面的慢速回轉增加水的振蕩,提高水中的溶氧量。
降低水溫:
大多數活魚可以通過降低溫度使其處于冬眠狀態,降低新陳代謝率和耗氧量,以提高運輸的成活率。一般可以向容器中直接投入冰塊、冰袋或蓄冷袋,也可將活魚直接轉移到低溫冷庫或冷卻的水槽中,最好采用機械制冷裝置來降低水體溫度。降低水溫時要防止溫度的急劇變化,因為水溫突變,水產品不能立即適應而容易發病。一般溫水性魚類運輸水溫在6~15℃,每次溫度降低不超過5℃。
添加鹽類:
活魚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發生撞擊,使表皮受損、體表黏液增多,這樣活魚滲透壓不平衡,很容易患病。在運輸過程中可在水體中加入氯化鈉或氯化鈣,添加量與水產品的種類和水體溫度有關。氯化鈉有助于使水產品“變硬”,減少體表黏液的形成。氯化鈣可調節滲透壓并抑制代謝的失調。
麻醉:
采用化學藥物或物理方法,對水產動物進行麻醉。化學方法主要是使用無毒或低毒的鎮靜藥物,對水產動物進行全身麻醉。物理方法是采用針灸法,使水產動物處于昏迷狀態,減慢新陳代謝率。
水質處理:
由于運輸環境與原來的生活環境不同,易使水產動物過度緊張,身體的免疫力下降,疲勞過度而死。為改變運輸環境可以向水中加入一些光合細菌或硝化細菌,還可添加三羥甲基氨基甲烷、磷酸鹽、沸石粉、活性炭等,以保持良好水質。
7. 鯽魚怎么養的久
您好,我養過一段鯽魚,發現鯽魚真可以算是一種雜食性魚類了,可以喂蚯蚓、紅魚蟲,米飯,還有可以買來死面餅,取出餅心,反復加水揉搓,最后搓成有粘性的小球狀即可! 他的生命力很強。幾個月不吃東西也餓不死。它有時會咬水草,別買了白花錢。另外鯽魚在家里很難養活,主要是氧氣的保障,祝您好運啦
8. 怎么養鯽魚活得時間長
、池塘條件
鯽魚有喜集群、潛入淤泥和逆水跳躍逃逸的習性。主養鯽魚的池塘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以2畝左右為宜,不應超過4畝;要求池塘底質較硬,一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內,超過10厘米時必須清淤,以利于對鯽魚的捕撈(捉);池埂堅實不漏水,進出水口要安裝牢固可靠的攔魚柵,攔魚柵應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二、品種選擇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鯽魚品種較多,難免出現良莠不齊。實踐證明,異育銀鯽和高背體形異育銀鯽(簡稱高背鯽)適合主養,生長速度比普通鯽魚分別快2倍和3倍。異育銀鯽和高背鯽魚相似,異育銀鯽與普通鯽魚的區別為:異育銀鯽側線鱗為31-32片、普通鯽為28-29片;異育銀鯽與高背鯽的側線鱗數目相同,但高背鯽頭短、背高體厚、腹部呈圓形。
三、放養密度
從養殖經濟效益看,放養數量超過2000尾/畝,雖然能獲得較高產量,但養成商品魚個體小,銷售價格低,效益不理想;放養量少于1000尾/畝,盡管商品魚個體較大,但總產量不高,銷售收入少。每畝放養體重30克的魚種1400尾或50克的魚種1200尾,搭配適量的鰱、鳙和夏花草魚,搭配魚總數不超過600尾,可凈產鯽魚500公斤以上,其它魚200公斤左右,效果理想。
四、水質管理
鯽魚體內的鈣、磷含量為其它魚類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豐富的鈣、磷以滿足鯽魚生理需要。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畝每次用量為60公斤;每15天施1次過磷酸鈣,每畝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過磷酸鈣,防止水體堿性過大降低磷肥效果
9. 怎樣讓鯽魚存活時間長
要想釣獲的野生鯽魚在家養活的長久,首先要給它們安置一個合適的“家”,也就是說需要一個合適的容器來養它們。如果說把一條半斤大小或者四五條一二兩大小的鯽魚養在洗臉盆里,那么肯定是不會養長久的,因為空間太局促,魚兒難以安心生活,不是長久之計。
長度60公分左右、寬30公分以上、高度不低于50公分的長方形或者直徑不少于50公分、高度不低于30公分的圓形容器都是適合長期養魚的。
增氧泵
魚在水中存活的最根本條件就是氧氣,沒有氧氣,魚兒無法活下去。所以,釣到的野生鯽魚魚要想在家養活,給養魚的容器里配制增氧泵是必不可少的。增氧泵可以24小時工作,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開機增氧。我家魚缸的增氧泵是定時的,開機一小時,停機已小時。
過濾系統
養魚不但要有增氧設備,而且還要有過濾系統。過濾系統不但可以清潔水質,而且還可以培養硝化菌,這對水體的生態凈化和野生鯽魚的長父生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密度
養魚,密度是成敗的關鍵環節。密度過大,容易造成魚兒的缺氧,而且還容易惡化水質。一般來說,在有增氧設備條件下,長度60公分左右、寬30公分以上、高度不低于50公分的長方形或者直徑不少于50公分、高度不低于30公分的圓形容器的養魚密度以一二兩的鯽魚不超過10條為佳,半斤的鯽魚四五條為宜。
光照
萬物生長靠陽光,養魚也是如此。足夠的光照可以增強魚體的免疫力,減少病害的幾率。能向陽最好,如果沒有向陽的條件,那么就給容器加燈光照射,每日照射不少于兩小時、不超過八小時為最宜。
10. 鯽魚要怎么養活的時間長一點
一、水泥池
在陽臺的角落砌60*60*80公分水泥池,水泥池里面一定要涂3遍防水涂料。泄水管長60公分用PVC管做的,在40-50公分的地方開一個洞作為泄水防止水放滿忘記關水龍頭用的。
二、水泥池清理
先將水放滿5天后換水再放滿3天后換水目的是將水泥中的酸堿成分溶劑稀釋。水質是不是達到可以放養的標準可以在網上買(1-14)PH試紙來測試一般試紙達到7的標準就可以放養了。
水泥池每次換水清理的時候可以用石灰或高錳酸鉀對魚池消毒防止魚的疾病感染。
三、魚病防治
魚病防治應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每次給魚池徹底換水時,輪換用高錳酸鉀(10~20毫升/升)和食鹽水(1~3%)浸洗鯽魚,浴洗時間視魚體大小、健康情況靈活增減,一般不超過10分鐘,這樣可達到殺蟲、滅菌、消炎的目的。平時在魚池中酌放微量食鹽(比例為1/5000或1/10000),這對控制和降低魚病的發病率作用較大,尤其對水霉病和粘球菌的防治療效更為顯著。
四、魚池管理
對放養的鯽魚要用增氧氣增氧1-2個小時以后發現魚浮頭的時候就要開機增氧。最好買一個電源定時器你就不用麻煩了。換水是關鍵只要水發渾就要換水每次換水的時候要留下原來魚池的水4分之一,因為魚對水的溫差非常敏感,溫差一大就會死魚的。換水的頻率要根據你放養的鯽魚多少,如果這么大的魚池放養10斤那么每天都要換水。魚放的少成活率高。鯽魚的喂養;我基本上是不喂的特別是冬天不需要喂的我一個月不喂也不死魚的。如果想喂養就放點小米寧少勿多大不了魚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