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趴窩怎么回事
鸚鵡魚趴窩原因:
1、新買來不適應環境
鸚鵡魚剛買來后,放入魚缸中,魚缸的背景色、燈光、沉木等裝飾物、配魚、周圍環境等飼養環境的完全突變,可能會讓鸚鵡魚十分害怕,出現集體趴缸,頭朝下的躲在角落。
這是正常的現象,就像我們剛帶回家的貓貓狗狗,總需要時間來適應環境,適應主人,逐步培養信任。隨著投喂互動的穩定建立,條件反射建立后,這種現象會自然解除。
相信投喂的力量,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魚兒對食物的渴求是強烈的。其實人養魚,最重要的溝通媒介,就是食物。食物會慢慢強化魚的記憶,眼前的人是食物的提供者,可以信任。
2、水質問題
這種問題多發生在一些長期不換水、以補水代替換水或者剛開缸硝化系統不健全的飼養環境中,飼主對水質的理解比較表象。
這個時候魚缸里pH、氨氮、亞硝酸鹽或者硝酸鹽等關鍵參數可能會出現異常,造成魚兒整體狀態不佳。一般來說通過水質檢測+換水就可以解決。
長期不換水的魚缸,pH會降低,鸚鵡魚色彩可能很紅艷,換水后魚會短暫掉色, 一般是可以自行恢復的。
3、大魚壓迫
不要懷疑,四五十公分的龍魚,招財魚、巨骨舌魚、招財貓魚等突然入缸,對20公分左右的鸚鵡魚是有很強的壓迫感的。
出于對陌生大魚的恐懼,鸚鵡魚可能會集體選擇躲避,趴缸,不敢隨意游動,避免引起大魚的注意而被提前干掉,這是生物的自保本能。
事實上,很多熱帶魚能長到很大,本身已經是身經百戰了,太弱的話可能早就被其它魚干掉了,這種魚一般是自帶霸氣屬性的。
在魚的世界,體型往往意味著強大的攻擊力。這種問題隨著混養的彼此熟悉,一般會慢慢恢復正常。
4、疾病問題
白點病、水霉病等外部疾病問題,腸炎等身體內部疾病問題,也會導致幾條或者全部鸚鵡魚趴缸,這種案例并不稀奇,尤其是白點病,可以輕松讓一缸鸚鵡魚躺平。
疾病問題引起的,建議請教專業人士,進行識別,對癥下藥,切勿自行隨意判斷,胡亂折騰。
5、水溫問題
低于20℃以后,鸚鵡魚發白、趴缸、躲角落的現象會非常明顯,這種問題只需要逐步提高水溫就能慢慢解決。
有時候換水造成短時間內的劇烈溫差,例如換水前魚缸正常28度,換水后22度,這個過程在10分鐘內發生,這種短時間內的巨大的溫差,會讓鸚鵡魚變得緊張,不適應,變得趴缸躲角落。
不要認為鸚鵡魚皮實,而隨意挑戰魚對溫度的耐受性。人在洗澡的時候,突然一盆冷水潑過來,尚且會有雞皮疙瘩起來,所以不要隨意折騰自己的魚。
6、突然間的開燈
很多魚友養魚的朋友,如果沒有固定的開燈時間,會發現在魚缸突然開燈甚至室內突然開燈的時候,鸚鵡魚也會集體趴缸躲角落。
對魚來說,一旦習慣了某個環境固定的光線變化,漆黑的時候突然開燈,確實會驚嚇到它們,并非只有鸚鵡魚會這樣,很多魚都會這樣。
例如龍魚可能會被突然的燈光驚嚇得亂蹦,虎魚也是猥瑣發黑在角落。
7、突然的噪音
魚習慣了環境的頻率,對一些魚缸內突然出現的噪音,可能會很害怕,例如有時候魚缸加熱棒爆炸、水泵噪音會讓鸚鵡魚陷入驚恐,躲在角落一動不動。這種伴隨著環境的恢復正常,魚兒也會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