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斷尾的原因及防治?
烏龜腐皮會造成烏龜斷尾,嚴重的話會造成烏龜身體健康,最后導致死亡,當然烏龜斷尾也不排除是烏龜打架,相互啃咬的結果,如何防止烏龜斷尾,烏龜斷尾以后該怎么處理?
一、腐皮斷尾:
癥狀
烏龜的尾巴脫皮、糜爛、潰瘍、斷裂,肌肉與骨骼裸露,直至部分或者全部尾巴斷開。
病因
1、水質不良,滋生在水中的腐蝕性細菌對烏龜尾巴產生侵蝕作用,導致烏龜的尾巴脫皮、糜爛、潰瘍,侵蝕的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斷尾現象。
2、烏龜相互爬抓或爭食,誤咬傷或者咬斷尾巴。
防治
1、優化水質。對養龜的水定期進行消毒殺菌,定期更換,防止腐蝕性細菌的滋生。
2、治傷防腐。對烏龜的尾巴脫皮、糜爛、潰瘍、斷裂部位,用云南白藥或紫藥水涂抹,每天2--3次, 7天1療程,一般用藥2--3療程可基本治愈傷口。
二、啃咬斷尾:
任何動物之間的相處都不能保證它們是百分之百是和平的,即使是平時比較少動的烏龜,如果同時幾只烏龜飼養在一起的話,也可能會發生相互啃咬的現象,有時還會出現咬傷甚至是斷尾的情況。那么如何處理寵物龜咬傷造成的斷尾呢,我們來做一下了解。
成因
龜密度過大、龜體型差異較大可造成龜之間的咬尾現象,尤其是在我國本土龜的花龜、草龜、鷹嘴龜(詳情介紹)中最為常見。
臨時處理
對于突發的咬尾事故,其中不乏一些咬的較深的。會造成尾部出血(尤其是雄性龜粗壯的尾部被咬斷,出血量更多),應及時將龜干養處理,并用云南白藥粉末止血,之后用任意消炎軟膏涂抹包裹患處。
治療
只要臨時處理做好,之后再定期對患處涂抹藥物保護(首選眼膏),大概3~4周左右傷口就會愈合。
傷口愈合后的短期內,要注意保護這只傷龜,最好將其單獨飼養,防止被二次咬傷,造成進一步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