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蛇的幾大誤會
因為不了解,所以我產(chǎn)生莫名的不信任感,甚至恐慌,特別是我們面對蛇的時候,因為蛇在國外甚至港臺地區(qū)都已經(jīng)很流行了,但是在我國基本屬于剛起步的樣子,而且人們一般對蛇的影響很容易產(chǎn)生誤會,那哪些誤會有哪些呢?
一、 蛇咬人
蛇的攻擊只發(fā)生在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捕食——也就是說,如果你沒那么小,或者蛇沒那么大,就是安全的。當然,在野外面對10米網(wǎng)紋的時候還是跑得越快越好;二是防御——俗語貪心不足蛇吞象,發(fā)生的情況可能是大象踩住了蛇尾巴又不肯松開自己的腳。
二、 蛇吃東西很血腥
這個大概是受一些不負責任的恐怖片影響:一條大蛇咀嚼著一個活人。事實上,蛇沒有咀嚼的能力,只能整個吞下去。而且,對于體積比較大的食物,往往先絞殺,再吞咽。所以,蛇吃東西是很干凈的,在消化之前,都是全尸。
三、 蛇不怕冷
爬行動的溫度調(diào)節(jié)機制相對于哺乳動物而言是不健全的,否則,恐龍 就不至于滅絕了。可能有人提出蛇在低溫下會冬眠,據(jù)資料表明,烏蘇里蝮在自然條件下正常冬眠的死亡率大約是50%。農(nóng)夫與蛇的故事估計是發(fā)生在秋天或者春天。
四、 蛇不吃東西也餓不死
餓不死的是鞋帶,蛇也要吃東西。只不過爬行動物的代謝率要比哺乳動物低,耐餓的能力強一些——或者,正確地說,是進食頻率低一些。
五、 蛇砍掉頭仍然能活
那是蚯蚓。確切的說,蚯蚓無頭,它沒有進化到那個階段。蛇無頭,必死。
六、 蛇的皮膚粘糊糊
那是青蛙。蛇的體表覆蓋著鱗片,無粘液。所以,蛇的表面很干燥。
七、 蛇總是冰冰涼的
蛇的體溫與環(huán)境相同,之所以覺得涼——中學老師說過,冷天氣摸鐵感覺比木頭涼是因為…
八、 蛇很邪惡,有蛇精存在
有蛇精——據(jù)說是一種口服液,含水99%,紅糖1%。迷信的同志請復(fù)習馬列主義哲學相關(guān)部分,并用科學武裝自己的頭腦,三個月內(nèi)不要看的書有:《聊齋志異》、《三言》、《二拍》…
九、 腦袋三角的是毒蛇,花紋漂亮的是毒蛇,反之無毒
按照這個理論,眼鏡王蛇無毒,帕布拉奶蛇劇毒——前者不用說了,后者是很普遍的寵物蛇,漂亮極了。
十、 被毒蛇咬到死定了
看毒性了。赤練蛇也有毒,不過目前還沒有人被它弄死。要是您有幸,肯定名垂青史。即使是劇毒的,也看蛇的狀態(tài)。一般而言,饑餓狀態(tài)的蛇,釋放毒液較多,吃飽了的較少。其他影響因素還有:傷口深淺、個人體質(zhì)、蛇的大小等等。
十一、 被毒蛇咬到,立即把血吸出來,然后去醫(yī)院。
沒錯!不過,要看是什么蛇。對于毒性很低的蛇而言,自己處理就好了;對于某些毒性強的蛇,去了也沒用:首先,我們的醫(yī)院基本不備應(yīng)對蛇毒的血清;其次,即使有血清,種類也有分,不見得有針對的;最后,即使有一個醫(yī)院常備所有血清(這樣的醫(yī)院還沒破土動工呢),你可能根本不認識咬你的蛇是哪一個種類。在這種情況下,允許您稍微偏離自己的無神論信仰——祈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