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豬的歷史由來
因為小型的寵物可愛且非常受歡迎,所以它們的價格也比正常體重的同種品種要貴,茶杯豬只有茶杯那么大,它是由塔姆沃思豬和格洛斯特郡花豬雜交而成的。那么你們了解它的歷史由來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茶杯豬
“迷你豬”的選育起于二戰后的美、日等國,它們起初被用作實驗動物。在常見的哺乳動物中,豬的組織器官構造、生理特性是最接近于人體的,而且用猴、犬等動物做實驗太容易引起爭議,豬似乎能成為更理想的實驗動物。于是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通過育種手段培育出品質均勻、遺傳穩定的實驗用小型豬種(Experiment miniature pigs,EMP),小巧的體型使它們便于飼養繁殖和實驗操作,例如皮特曼-摩爾豬,霍梅樂豬,戈廷根豬等。我國也利用本地的香豬、五指山豬、滇南小耳豬等小型豬種培育了適合實驗用的品系。這些本地小型豬依然可以作為優秀的肉用豬,并占有一定的肉品市場。
而將迷你豬作為寵物的歷史則短得多。例如在美國,越南大肚豬(Vietnamese potbelly pigs)于1988年被引入美國動物園,很快變為售價高昂的寵物,是國外飼養最普遍的寵物豬。在我國,尚未成熟的寵物豬市場上販賣的所謂“迷你小香豬”,最普遍的是巴馬香豬,老家是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所謂的引進豬種則魚龍混雜,名不副實。例如宣傳中的“日本香豬”“泰國香豬”其實都是商家玩的噱頭,因為香豬這個稱呼是我國獨有的,它們可能只是國產香豬或者大肚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