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巨龍蜈蚣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有些人飼養蜈蚣是因為蜈蚣可以做藥,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還有一些人飼養蜈蚣,純粹是為了給家里的寵物作為食物來實用的,但是不管怎樣,只要把蜈蚣飼養成功就好了,但是想要成功飼養,必須了解它的生活習性,那么中國紅巨龍蜈蚣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中國紅巨龍蜈蚣
1、喜群居,膽小怕驚 蜈蚣喜群居,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處,很少發生斗毆而自相殘殺的現象,如果棲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時,老的蜈蚣會自動走開另尋棲息地。 但是蜈蚣膽小怕驚,稍微受到驚嚇就會停止攝食、舍窩亡命逃走或卷曲不動,正在產卵的蜈蚣會立即停止產卵,而孵卵的蜈蚣受驚后則一反常態會把卵吃掉。所以人工飼養蜈蚣的地方一定要選擇安靜的環境,飼養場所要盡量保持清靜,減少對蜈蚣產生不必要的驚嚇干擾,影響蜈蚣的正常生長活動。
2、喜歡陰暗潮濕,但怕光怕漬水 野生的蜈蚣大多棲息在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地方,或棲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間,也常在廚房墻角邊等陰暗角落里棲息,在豬舍、雞舍周圍的磚瓦下面也常見到蜈蚣的足跡。
3、白天在窩內棲息,夜間爬出來活動,覓食及交配 晚上8時~12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時前陸續回窩休息,天亮以后就難于見到蜈蚣了。 蜈蚣的視力很差,稍微遠一點的東西都看不清楚,因此難于覓食及防御敵害,它只靠一對細長的伸向前方的觸角探路行動。晚上也要靠觸角來捕獵物進行覓食。
4、具有舔舐的習性 蜈蚣用第一小顎末節及基節突起上的稠密絨毛、第二小顎末節背面上刷狀的剛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經常舔舐觸角、步足外,也會把自己窩穴舔舐的干干凈凈,這種習性可以排除寄生性小動物和細菌、真菌對蜈蚣的侵害,是防御病害的一種表現。 蜈蚣這種舔舐習性,也表現在舔卵上,抱卵的雌蜈蚣也會舔舐卵粒,保持卵的清潔,防止霉菌的危害,保證卵能正常孵出小蜈蚣來。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平原地區只有少量分布。每年驚蟄后,氣溫轉暖,蜈蚣冬眠蘇醒,開始出土活動,善居于陰濕的雜草叢中或亂石溝里。從芒種到夏至,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它又漸漸移到陰涼的壕溝、墳地、田埂或土坎的縫隙之中,避過炎熱的白天。到了晚秋季節,則又多棲于背風向陽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樹洞、樹根較暖的地方。總之,蜈蚣畏光羞明,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潮濕、溫暖、通風的洞穴中生活。所以人工養殖蜈蚣時,就要據其生活習性,盡力創造它要求的生活條件。如在飼養場內栽樹種草,放置磚塊瓦片等都是為滿足蜈蚣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蜈蚣一般都在夜間出來單獨活動。它雖有8只單眼,但視力弱,尤其是白天視力極差。單獨活動時至到觸角相碰才繞道而行,各自回避。在晴朗無風的夜晚,20~23時是它們活動的高峰期。其活動的特點是夜間活動多,白天活動少;氣溫高于25℃時活動多,10~15℃日活動少;10℃以下活動更少甚至停止活動;天氣悶熱,雨后的夜晚活動多,氣溫低的夜晚活動少;無風或微風的夜晚活動較多,大風(風力在六級以上)的夜晚活動少:雨后的夜晚活動多雨天的晚上活動少。由此可見,蜈蚣活動的頻率與氣溫、氣壓、相對濕度、降雨量和光照強弱等氣象因子都有密切的關系。所以人工養殖蜈蚣時都要注意以上氣象因子對它生活的影響。同時蜈蚣鉆縫能力很強,因此蜈蚣能順利鉆過巖石、土坎等的隙穴,并能棲息在這些縫隙中。
在蜈蚣生活密度過大或驚擾較多的情況下,易引起相互殘殺而死亡。但在飼養條件下,隨著生活環境和飼養條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夠的新鮮飼料和水源,不加大對它生活的驚擾,即使養殖密度較大,對其生活也無多大影響。尤其是同一母體所產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長大后就是幾十條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夠新鮮飼料和水源,保持安靜的環境,是人工養殖蜈蚣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