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病的癥狀和診斷|治療方法
沙門氏菌病(samonellosis)是由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 )細菌引起的人和動物共患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腸炎和敗血癥。
【病原】
沙門氏菌屬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大小0.6~1µm×2~3µm。引起犬和發病的主要有鼠傷寒沙門氏菌(S.typhimurium)、腸炎沙門氏(S.enteritidis)、亞利桑那沙門氏菌(S.arizonae)及豬霍亂沙門氏菌(S.choleraesuis),其中以鼠傷寒沙門氏菌最常見。犬沙門氏菌病雖不多見,但健康犬可以攜帶多種血清型的沙門氏菌。外表健康的犬糞便中沙門氏菌的分離率為1%~36%。
【流行病學】
鼠傷寒沙門氏菌在自然界分布較廣,易在動物、人和環境間傳播。沙門氏菌在體外環境中存活時間比較長,從環境中可檢出該菌。該菌主要經消化道途徑傳播,偶爾可發生呼吸道途徑感染。康復和臨床健康動物往往可攜帶沙門氏菌6周以上。
【癥狀】
沙門氏菌病的臨床表現類型有胃腸炎型;菌血癥型;內毒素血癥型與局部臟器感染等。
胃腸炎型:病例在感染后3~5天后發病,體弱、幼年、老年表現較為嚴重。開始表現為發熱、食欲下降,爾后出現嘔吐、腹痛和劇烈腹瀉等。腹瀉開始時糞便稀薄如水,繼之轉為黏液性,嚴重者胃腸道出血而使糞便帶血。幾天內可見明顯的消瘦、嚴重脫水,表現為黏膜蒼白、虛弱。
菌血癥和內毒素血癥型:大多為嚴重感染。這種類型一般為胃腸炎過程前期癥狀,有時表現不明顯,但幼犬及免疫力較低的動物,其癥狀較為明顯?;疾游锉憩F極度沉郁,虛弱,出現休克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甚至死亡。有神經癥狀者,表現為機體應激性增強,后肢癱瘓,失明,抽搐。有些病例前期不一定有胃腸炎癥狀。
細菌侵害局部臟器感染:在肺臟時可出現肺炎癥狀,咳嗽、呼吸困難和鼻腔出血。在子宮內發生流產、死產或產弱仔。出現菌血癥后細菌可能轉移侵害其他臟器而引起與該臟器病理有關的癥狀。
患病犬僅有少部分在急性期死亡,大部分3~4周后恢復,少部分繼續出現慢性或間歇性腹瀉。
【診斷】
1.細菌分離與鑒定 這是確診的最可靠方法。在疾病急性期,從分泌物、血、尿中發現沙門氏菌可確定為全身感染。剖檢時,應從肝、脾、肺、腸系膜淋巴結和腸道取病料,接種于普通培養基或麥康凱培養基上。
2.血清學檢驗 用凝集反應及間接血凝試驗(IHA)診斷沙門氏菌感染。
3.糞便中大量白細胞的出現,是沙門氏菌性腸炎及其他引起腸黏膜大面積損傷的特征。
【治療】
1. 抗菌消炎。選用阿莫西林、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或氟哌酸。
2. 補液強心。按40毫升/千克體重的劑量,5%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心臟功能衰竭者,肌肉注射0.5%強爾心1;有腸道出血癥者,可注射止血藥。
3. 清腸止酵。應用0.1%高錳酸鉀和活性炭灌腸。由高錳酸鉀產生的原子氧滅活毒素,活性炭吸附細菌和毒素。
4. 保護腸粘膜。可應用胃膜素、次硝酸鉍等口服或深部灌腸。
5. 中藥治療。葛根岑連片、香連片、藿香正氣水等。
6. 食療。發生腹瀉或嘔吐時應禁食24-36小時,開禁后可投給處方食品a/d、i/d、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