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犬會因體內激素的增加變得躁動
很多時候,公犬之間為了爭奪領地、食物、配偶、地位等資源,會展開撕咬、搏斗。這樣的犬被主人牽著外出時,如果看見另一頭公犬,它會猛沖,拉著主人向另一頭公犬發起挑釁,或進行威脅限制。 這種情況多形成于犬8月齡時,并隨著犬逐漸成熟,體內激素增加,而更容易躁動。 針對這種情況,對犬進行去勢可以有效抑制,也可以通過用人工孕酮來抑制犬的雄性激素從而降低犬的攻擊動機。經驗證,激素治療和閹割治療對70%以上的犬有明顯效果。而對于用了此法結果無效的犬,或主人不愿意進行去勢的犬,那么可通過訓練來進行矯正。
狗狗完成指令后要及時獎勵
首先對犬進行服從性科目訓練,比如“坐”、“坐延緩”、“臥下”、“臥延緩”等等。讓犬學會等待主人的口令,當“完成動作/延緩就能得到獎勵(獎食)”的條件反射穩固后,可尋找朋友及受訓犬熟悉的犬進行輔助訓練。
訓練過程為:
主人牽犬(下文稱矯正犬)在某處等待,而朋友及其犬(下文稱輔助犬)從另一處(視線外)走過來,當朋友和輔助犬進入自己和犬的視線范圍時,主人立即對矯正犬下口令坐,并在犬完成后及時獎勵犬。當朋友及輔助犬在矯正犬面前來回走動,該犬仍然保持坐姿無攻擊表現時,主人應對犬加倍獎勵。 此時朋友可以和輔助犬暫時離開,到矯正犬發現不了的地方。主人帶矯正犬活動或休息片刻后,朋友和輔助犬再次出現,主人再令犬坐,并及時獎勵犬的正確行為。當朋友和輔助犬離去時,如果矯正犬能夠繼續保持安靜,就再次給予獎勵。不斷重復,直到朋友及輔助犬能靠的很近(比如從矯正犬身邊通過),犬也不發生任何攻擊行為。 等到該朋友及輔助犬能夠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肢體幅度通過矯正犬身邊,矯正犬都能穩坐且無任何攻擊行為時,才可以對輔助犬和人進行更換,再次重復進行訓練。等到矯正犬對身邊以不同速度不同幅度通過的陌生犬均不表現敵意時,則認為該犬已得到有效矯正。
需要注意的是
1、為防止意外,最好給犬佩戴: 口籠(訓練前提前讓犬適應); 觸感明顯的脖圈(烈性犬可選擇佩戴刺脖); 不具備彈性的牽引帶(這樣在犬沖動時,主人可以通過脖圈牽引帶將拽拉的力完整傳導,及時控制犬)。 2、訓練中,觀察犬細微的動作和表情,在犬表露出任何(準備)攻擊跡象時,如齜牙,低吼等,應及時用勁快速拽拉牽引帶制止,并對犬嚴厲責備或進行懲罰。 3、輔助犬接近的距離和經過的時間顯著影響矯正犬的攻擊行為,距離越近,逗留時間越長,矯正犬攻擊的概率則越大。因此,整個訓練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輔助犬的距離逐漸拉近,時間漸漸延長。
對于攻擊行為程度較輕的犬,主人可采用非疼痛性懲罰
1、懲罰分為非疼痛性懲罰和疼痛性懲罰。當犬矯正過程中出現攻擊行為,需要懲罰時,應根據犬攻擊程度、兇猛性危險性、體型大小、對刺激的耐受性的不同酌情進行。 對攻擊行為程度較輕,或體型較小、方便控制的犬,主人可抓住犬的頭部和口鼻,嚴厲責備,直到犬表現順從。反之則采取疼痛性懲罰。 2、防重于治,最好能從幼犬時期就控制好犬于犬之間游戲的尺度。 很多小犬喜歡湊熱鬧,哪里狗多往哪里跑,尤其是遇到年齡體型相當的犬,會一起玩耍。它們往往先從互聞打招呼開始,聞著聞著就開始用爪子按對方的腦袋,兩頭犬都不甘人下,你來我往的互相壓制,進行類似搏斗的游戲。 3、玩著玩著,就可能出現突然有一方玩急眼了,開始猛烈進攻,吠叫,甚至撕咬。而此時,往往由于犬太小,叫聲奶聲奶氣,咬的力度也不會致命,主人就會選擇忽略,不制止犬的行為,任由其發展。這就為日后打架埋下了伏筆。 所以,最好從小就給犬合理掌握游戲尺度,不合適的行為及時制止(某種程度上不制止就等于是鼓勵),必要時減少和其他犬的接觸。 6、時刻制止犬聞騷的行為,也能預防一部分打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