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熊貓一天的費用 _一只熊貓一天要吃15千克
一只熊貓一天的費用大概是3000元,這還不包括吃飯的費用,住宿的費用,如果是國寶級的熊貓,一天的費用可能會更高。所以,想要飼養一只大熊貓,不僅要有有錢,還要有時間。而且,飼養大熊貓的成本也不低,一般來說,一只大熊貓的價格在3000元左右,如果是幼崽的話,價格還會更高。不過,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想要飼養大熊貓,畢竟大熊貓的可愛程度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一:一只熊貓一天的費用
一個月大致,上下班在20公里內的,只上下班的只要油錢600左右,另要支付養路費\保險等. 一年下來大致為2萬元多一點如果不經常出遠門的,一年總費用大約1、5萬元,
二:一只熊貓一天可以吃多少
前幾天,陜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科研隊在開展大熊貓種群生存狀況調查工作時,拍到了這么一幕:
只見一只胖達坐在山坡上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在大快朵頤啃著什么,發現科研隊靠近后,胖達遲疑了一下,扔下爪中的食物,慢慢爬上山坡溜了。科研隊靠近一看,好家伙,胖達啃的不是竹子,而是一根一尺多長的大骨頭。
第二天,科研隊在附近收集到了一份胖達粑粑,開了葷后拉的粑粑和常見的粑粑不同,整體呈灰白色。
據悉,這已經是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二次拍攝到大熊貓吃肉的影像了。此前科研隊在分析大熊貓粑粑的時候,也曾發現過未消化完全的動物殘骸和毛發。
常常竹子不離爪的胖達一直以來以萌系外表欺騙了所有人的眼睛,事實上,作為一種基本算是素食主義者的熊(竹類占大熊貓全年食物量的99%),人家可是實打實的食肉目熊科。
由奢入儉雖難
但一切為了生存
大熊貓原本是肉食動物,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變成素食,但是它們的肉食本色依然存在。回顧一下歷史新聞,就能發現時常有野生熊貓下山“開牙祭”的報導。
2017年,四川樂山一村名報告稱發現一只體長1米左右的成年大熊貓下山覓食,大熊貓在啃食了一只村民的山羊后,又在現場逗留了20多分鐘才返回深山。
圖/中新網 被大熊貓獵食的山羊尸體
除了骨子里仍保留著食肉習慣之外,大熊貓的消化道構造和腸道微生物群都保持著食肉動物的特征。
簡單來說,食草動物相較于食肉動物而言,其消化道要更長,甚至有好幾個胃,以便有充足的時間來消化高纖維的植物性食物。大熊貓沒有盲腸,腸道也比較短,屬于典型的肉食性消化系統。
圖/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的腸道對比
此外,大熊貓在基因上還缺乏纖維素消化酶,沒有所謂的草食性纖維素降解系統。研究表明,竹子中只有8%的纖維素和27%的半纖維素能被大熊貓消化。大熊貓腸道微生物群中常見的梭狀芽胞桿菌,在食草動物中也并不存在。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動物園里的大熊貓總是吃了睡,睡了吃,無縫銜接。
因為胃腸道消化系統沒有辦法很好的適應高纖維飲食,消化效率低下,所以只能不停吃吃吃。
據外國野生動物專家記錄的數據,一只大熊貓一天可以花10個小時用來吃筍,吃掉的筍接近體重的一半。
為了在這種低效率飲食的狀況下活下來,大熊貓只能選擇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比如說睡覺、或者坐著發呆。研究人員對5只圈養大熊貓和3只野生大熊貓進行了監測,數據顯示,大熊貓的日常能量消耗極低,連普通哺乳動物的一半都不到。
此外,在進化過程中大熊貓的DUOX2基因也發生了突變,這個基因對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至關重要。基因突變后的大熊貓變成了天生的“低甲”,低甲狀腺激素水平使得大熊貓更加嗜睡、不愛動。
可是,大熊貓祖上明明是吃葷的,還擁有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為什么要委屈自己吃竹子呢?這不矛盾嗎?是肉不好吃嗎?
可能還真的是肉不好吃。
2009年,中國科學家通過對大熊貓晶晶進行基因組精細圖的測序發現,大熊貓體內能感受到肉類和其他蛋白質的鮮味受體TAS1R1基因失活了,使得熊貓無法感受到肉的鮮味,吃肉和吃菜并沒有什么味覺上的不同。
基因失活的現象在其他大熊貓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研究人員認為,TAS1R1基因功能的喪失可能是導致熊貓轉為吃素的原因。
此外,2019年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古代和現代大熊貓的同位素營養生態位明顯不同。什么意思呢?
簡單來說,穩定同位素分析可以用于了解動物的飲食和棲息地的變化。研究人員通過對古代和現代大熊貓以及同域動物的骨骼和牙齒樣本進行穩定同位素分析,數據顯示古代大熊貓的營養生態位寬度大約是現代大熊貓的三倍,這表明古代大熊貓要比現代大熊貓擁有更為復雜的飲食和棲息地。
這與大熊貓在200萬年前就轉為吃竹子的普遍認知不同,研究人員認為,熊貓開始吃竹子的時間可能要比200萬年晚得多,飲食也并沒有只吃竹子那么單一。
從食肉到雜食再到素食,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也許已經嘗試了許許多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享受過多元化的飲食。
事實證明,大熊貓作為一種食肉動物轉為吃素,不是憨,反而是一種聰明的選擇。
食素讓大熊貓避開了眾多食肉的競爭者,利用隨處可見的竹子作為生存供給,這使得大熊貓在漫長的進化之旅中活了下來。
萌萌噠還是猛猛的?
圓滾滾、毛茸茸,再加上一直抱著根竹子啃,熊貓總是給人一種憨憨的感覺,各大動物園長期的萌化宣傳也總是讓人們掉以輕心,忘記了大熊貓其實是熊,而不是貓。
熊貓擁有超強的咬合力,僅次于北極熊和棕熊;牙齒極其鋒利,更有“食鐵獸”之稱;又長又尖的爪子,戰斗力直接拉滿。
圖/熊貓:你經得住我這一巴掌嗎?
雖然大熊貓表面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威脅,但這并不是放棄警惕的理由。
有網友對2000年~2019年間大熊貓的傷人事件進行了不完全統計,從表格來看,熊貓傷人事件總共發生了18起,其中有10起是因為游客違規進入了熊貓的地盤,有2起是因為村民圍捕大熊貓。
圖/見水印
這個鍋該誰背呢?是正當防衛的大熊貓嗎?還是缺乏監管的動物園?
要我說,是無知無畏、硬要翻越圍欄也要跟大熊貓親密接觸的游客。
文章的最后,問大家一個問題:熊貓的尾巴是什么顏色的?
在評論區回答哦~
End
參考文獻:
[1]“國寶”下山開“羊”葷? 四川一只大熊貓啃食山羊 中新網
[2]大熊貓也食肉,巡護員目擊野外大熊貓啃食扭角羚骨頭中新網
[3]The bamboo-eating giant panda harbors a carnivore-like gut microbiota, with excessive seasonal variations Zhengsheng Xue Wenping Zhang DOI: 10.1128/mBio.00022-15
[4]Giant Pandas Are Not an Evolutionary cul-de-sac: Evidence from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Fuwen Wei, Yibo Hu, Li Yan, https://doi.org/10.1093/molbev/msu278
[5]Exceptionally low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in the bamboo-eating giant panda YONGGANG?NIEDOI: 10.1126/science.aab2413
[6]成都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7]Diet Evolution and Habitat Contraction of Giant Pandas via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https://doi.org/10.1016/j.cub.2018.12.05
注:封面圖以及文中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