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貓神叫什么 ?埃及貓神貝斯特
埃及貓神叫什么,你知道嗎?這只貓的名字叫做埃及貓,是一只非常可愛的貓咪,它的性格非常溫順,對人也很友好,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那么埃及貓的名名字怎么來的呢?其實埃及貓的名字是根據(jù)它的外形來命名的,因為埃及貓的身體很長,看起來就像是一只貓頭鷹一樣,所以人們就給它取了這一個名字。
一:埃及貓神貝斯特
貝斯特女神,又稱貝斯蒂,即埃及貓神,象征著月亮的溫暖和女性魅力力量。她的膜拜最早呈現(xiàn)在古埃及第二王朝。她的化身是一只貓,人們贊賞她的敏捷和力量。她有動人的微笑,帶給人們音樂、舞蹈和愛。 貝斯蒂夜間她伸展著貓兒一樣的嬌媚身姿和月光般動人目光,是主管人間性愛的女神。 她最初的形象是母獅子,后來轉化為貓,其化為獅子的形象時代表的是復仇和毀滅,其化為貓的形象時代表家庭、幸福和快樂。她的雙面形更象是女人天使和魔鬼的兩面性潛在的誘惑。二:埃及貓神阿努比斯
當然是阿努比斯
死神,阿努比斯!傳說阿努比斯掌管著冥界,世上的每個人在死亡之后,都要通過他的幫助到達地府,然后才能在地府里聽取歐西里斯的審判,最終做出能不能再次復活的決定!由于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對“來生”的渴望,所以說人們不僅“賄賂”阿努比斯,還把他排在了眾神之首!
三:埃及貓神圖片
大家好,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先生創(chuàng)辦的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請
虛極子按:雖也有觥籌交錯、醉舞狂歌,但大唐盛世的極樂之宴比古埃及的貓神盛宴還是缺少了一道重要環(huán)節(jié)……
貓和狗不同,貓的個性比較獨立。正是由于這個區(qū)別,人對貓和狗生出的感情也不盡相同,人往往對狗有相依為命的眷戀感,但對貓除了愛之外還有一絲敬畏之心。所以,古今中外很多文明對貓都有不同程度的崇拜或恐懼。
貓在生物學上的分類是:哺乳綱-食肉目-裂腳亞目-貓型總科-貓科-貓亞科-貓屬-斑貓。斑貓也稱山貓或野貓,廣泛分布于歐亞非。基因檢測給出的結果證明,家貓都是由斑貓演變而來的,但不排除有其他貓亞科的基因混入。
上面兩張照片是孟加拉豹貓,形象上比較接近斑貓,其實是用家貓里面的埃及貓和豹貓人工雜交出來的,觀復博物館里就有一只剛加盟的豹貓。
▲ 觀復貓 布能豹
從家貓普遍畏寒的習性上看,其祖先應來自溫暖的地帶,譬如說非洲野貓和亞洲豹貓都有可能是家貓的直系祖先。
遺傳學及考古學顯示,人類馴養(yǎng)貓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一萬年前的西亞兩河流域和古埃及地區(qū)。塞浦路斯曾發(fā)現(xiàn)9500年前與人類合葬在一處的貓骨,中國陜西泉護村(仰韶文化)也發(fā)現(xiàn)了距今5300年前兩只貓的八塊骨頭。上述這些文明區(qū)域都是農(nóng)業(yè)發(fā)生比較早的地方。有了農(nóng)業(yè)就有糧食剩余,有了余糧就有鼠患,于是農(nóng)業(yè)民族紛紛產(chǎn)生出養(yǎng)貓滅鼠的生活需求。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們更是把貓奉若神明,頂禮膜拜,凡是殺貓者一律被處以死刑。有身份地位的埃及人死后,也要帶著貓木乃伊一同下葬。
▲ 兩只古埃及貓木乃伊
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古埃及人相信,貓眼就是太陽神“拉”的眼睛,或者稱為“荷魯斯之眼”,能夠照亮幽冥世界的黑暗,引導逝者的靈魂走向光明和永生。
▲ 青銅貓神像頸部戴著“荷魯斯之眼”的牌飾,這只眼睛是荷魯斯的右眼,象征完美無缺的太陽,能使人戰(zhàn)勝邪靈、遠離苦痛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 荷魯斯之眼
古埃及神話中這位貓神名叫“芭絲特”(Bastet,也作Baast、Ubaste或Bast),其神職從早先的戰(zhàn)神逐漸轉化成家庭守護神,在希臘統(tǒng)治時期,更進一步轉化成月亮神。但不論如何變化,芭斯特總是以貓首人身的嫵媚女神形象示人。
▲ 古埃及貓女神“芭斯特”
當芭斯特貓神變身為古埃及貴婦時,常常身穿“旗袍”,臂挎手包,舉著叉鈴(下圖叉鈴做得有點像板球球棒,似乎蘊含著一句潛臺詞:小奶狗們要聽話哦,否則一棒下去……)。
▲ 幻化成女人的芭斯特神像(古埃及晚期:公元前664-332年),青銅
在布巴斯提斯城舉行的芭斯特祭典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布巴斯提斯(Bubastis)位于尼羅河下游三角洲上,是芭斯特神膜拜中心。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對“大芭絲特節(jié)”曾有過詳盡的描述:一年一度的祭典期間,恰逢6、7月份尼羅河泛濫,滄海橫流中唯舟楫可通布巴斯提斯;超過七十萬成年男女泛舸中流,舟中人皆引吭高歌,其中不乏淫詞艷曲、鄭衛(wèi)之聲;進城后更是歌舞填道,人們互相調(diào)笑揶揄,女人們開的玩笑尤其露骨;歌舞歡笑中,酒是必不可缺的,大芭絲特節(jié)供應的主要是啤酒和葡萄酒(一說是紅石榴汁),人們一進城便高聲叫嚷:“啤酒在哪里?我的喉嚨干得像稻草!”所以,大芭絲特節(jié)也被埃及人喚作“美醉節(jié)”。
▲ 蓋爾-安德森貓的原型就是芭斯特(古埃及晚期:公元前664-332年),青銅配金飾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節(jié)日期間,人們除了歌舞狂飲獻祭犧牲之外,還要野合、做愛、群交……這么考驗腎氣的節(jié)日,既有交感巫術的色彩——通過性交祈愿大地來年能有個好收成,同時也反映了古埃及人所追求的生育觀——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貓頭人身的芭斯特神像,青銅,當代復制品
這種旨在繁衍人口而舉行的節(jié)日在中國也是古已有之的。《周禮·地官·媒氏》中就以政令方式明文規(guī)定:“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這就是說,政府面對仲春二月時不經(jīng)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是不得加以干涉的。總之正應了那句話:多做愛,有后代!
▲ 芭斯特貓神像,青銅配琺瑯飾,42 x 13 cm
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古埃及雕塑陳列室藏
但是,講究多子多福的農(nóng)業(yè)民族往往也愛強調(diào)等級和身份。由于大芭絲特節(jié)過后,會有大量無父之子降生,所以時至今日很多歐洲語言依然會把“私生子、雜種”叫作“Bastard”,這個詞的源頭正是“芭斯特”——Bastet。
管他什么貓神節(jié)期間生下的雜種私生子,好歹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產(chǎn)物。而神秘的喵星人到了妖(mēn)冶(sāo)的東方,立即開啟了人貓深度互動的模式……
我們每天發(fā)表歷史藝術文物相關文章及馬未都錄制的視頻,同時發(fā)送館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fā)到朋友圈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吧!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