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小貓急救 *** 教程|小貓圍脖編織 *** 教程
關于新生小貓急救視頻教程,簡要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1、我有多次人工喂養奶貓的經歷,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經手最小的奶貓,肚皮上的臍帶都沒脫落,還有兩次大約是10來天左右大小的小奶貓,還好都拉扯大了,有部分貓友遇到貓咪疾病,會給貓咪使用人類的藥物,這個問題有利有弊,優點是相對的有質量保障,比起幾乎無人問津的貓咪藥物可靠一些,為了人與貓的健康,一些貓友總是迫不急待的去打各類疫苗,進行各種驅蟲,其實并不需要過分的擔心(關于貓對人類所謂的危害,后篇詳解),疫苗屬于防疫針性質。
2、“紅衣殺人狂魔”段國誠,兩年殺害了13名女性,搶劫50多人;,專挑年輕的女子下手,膽子忒大,不僅劫財更要劫色!,段國誠,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紅衣殺人狂魔段國誠,有的甚至被割去頭顱,死后多年仍不可尋…,伊萬米特拉的殺人事件還被拍成了電影,從2005年拍攝了第一部、2014年拍攝了第二部、今年(2020年)上映了第三部,另一個受害者卡羅琳·克拉克除了有喬安妮·沃爾泰斯類似的多次刺傷之外,她的腦袋還被槍擊了十次,法醫從頭骨里面提取了四顆遺留的彈頭,殘忍殺害游人(劇照)。
3、其實犯罪嫌疑人曾某亮在被抓捕以后,其背后的疑點,也是非常的多的,先是被抓捕的時候曾某亮的頭發臉和外觀衣服等等方面可以說是非常的干凈,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江西殺人狂徒曾春亮最后三天躲藏地點真相大白!,8月17日,在曾春亮落網后的第二天,山碭村兩位老人被曾春亮殺害的康家人在處理完喪事后,第二次作案后的軌跡,其實從他騎摩托車沖卡點就知道曾春亮一直躲藏在附近,從沒有離開過,所以對于第二次作案后更不可能返回康某家,一直躲在深山里。
4、放在救人身上就被尊重,現在換做就一只剛出生的小貓就被鍵盤俠噴,萬物有靈、世間平等,我尊重所以尊重生命、救助生命的人類,無論他是醫生還是獸醫,獸醫的愛跨越物種,這是一個醫者的責任和對醫生職業的操守,非典的傳染幾率遠會大與這次紫衣女孩救貓被傳染的幾率,但是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在第一線冒著被傳染、死亡的威脅。
目前對于大部分人來說
這次是“陽”的“初體驗”
但是對于部分經歷過
大上海保衛戰的人來說
這是他們的二次感染
上海男生時隔9個月再次感染新冠
“癥狀輕,不發熱,只是咳嗽鼻塞”
12月25日,上海男生
@一拳超人馬溪冬 發布視頻稱
自己再次感染新冠
馬溪冬介紹
自己第一次陽是今年的3月29日
連續發燒了三天
體溫高達39℃
沒有一晚能睡好覺
除了感覺自己很疲憊之外
自愈后無明顯后遺癥
![](/d/cwbkimg/2023011003/n0p24ltc5q3.webp)
這條視頻中
他稱是“陽”的第三天
除了喉嚨痛、鼻塞
還是沒有發燒
![](/d/cwbkimg/2023011003/nl1hxzrl2nh.webp)
并且比起第一次感染的難受
他的胃口沒有變小
全身也有力氣
但他沒有放松警惕
仍然躺在床上辦公
每天喝很多熱水
同時他表示
身邊有很多4月份感染過的小伙伴
他們第二次感染的癥狀都和自己一樣
不是很重
而且第四天就轉陰了
最后他提醒大家
“這玩意真的就是會反復感染
所以大家還是要做好防護戴好口罩”
“如果你不小心得了或者再次得了
你也千萬不要害怕
放平心態,多喝熱水,好好休息”
第一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
癥狀有何區別呢?
每個二次感染者是否有不同的感受?
以下是多位二次感染者的自述
▽
“家庭醫生說,
我應該屬于對病毒特別敏感的體質”
自述人:郭先生 39歲 兩次感染分別在加拿大、海南
我是東北人,12月13日,我跟我妻子自駕經由廣東到海南,準備到這里過冬。到達的第二天,我妻子就發燒了,38.8℃,一測是陽性。兩天之后,我也“中招”了,渾身發冷,低燒,身上疼,睡不著覺。
不過癥狀持續時間很短,下午有些發燒,當晚凌晨一兩點癥狀就消退了,身上也沒那么疼了,也不發熱了。第二天早上起來,感覺什么事都沒有,只是流了兩天鼻涕。
這是我第二次感染,比第一次感染時輕松太多。我上一次感染是在一年半前,當時我在加拿大多倫多。
當時從英國傳來的阿爾法變異毒株非常兇險,因為加拿大優先給老年人接種疫苗,很多年輕人還沒來得及接種疫苗,就被感染了。我算是我身邊感染的人中最嚴重的一個。
我第一次出現癥狀是在2021年4月16日,開始發高燒,渾身疼,高燒持續了一個月都退不下去,基本白天38.5℃,晚上是39.5℃,吃退燒藥都沒用。隨后其他所有的癥狀都開始出現了,又拉又吐,味覺嗅覺全都是臭的,吃什么都是臭的,聞什么也是臭的。白開水就跟地溝里的水似的,根本喝不下去。聞什么全都是一股地溝味,天天都惡心。
到最后我的病情蔓延至肺部,導致肺部大面積感染,心臟那塊開始疼,特別疼,跟心梗差不多。每次疼痛持續個三五分鐘過去了,再過三四個小時又來一次,到最后疼痛時間越來越長,每次疼個10來分鐘,過一會又來,實在受不了。而且還會心跳加快,憋氣,渾身冒大汗。到后來我完全沒辦法睡覺,只能去醫院。
實際上我在此之前去過兩次醫院,第一回高燒39度不退,我去醫院,驗血拍了片子,醫生說可以扛,讓我回家吃退燒藥。過了幾天我又去,我說我實在是睡不著覺,醫生說那沒辦法,只要硬抗,扛過14天就好了。
加拿大為了防止醫療擠兌,有嚴格的入院標準,血氧飽和度低于90%才能收治。我第一次去的時候,血氧飽和度是95%到96%,醫生說沒問題,第二次去血氧飽和度是92%到93%,醫生說還可以接著扛。
第三次我疼得實在不行了,就又去醫院。到了醫院正辦理登記手續,心臟就開始疼了,醫生一看這種情況,立馬給我吸氧,讓我使勁吸,他趕緊準備把我拉到搶救室。
在搶救室,醫生先給我打地塞米松那種激素,緩解免疫癥狀,差不多六七個小時后,我的病情就平穩了。然后推回病房,醫生給我輸治療新冠的藥物。
我后面看了一下,基本是三種藥,一種是單克隆抗體那種抗病毒的藥,還有靶向的治療肺癌的藥,還有化療的藥。不同的劑量結合到一塊,給我輸了7天液。這個過程當中,前5天我都得吸氧,后來,隨著吸氧量逐步減少,等到我完全脫離氧氣,醫生才放心讓我出院。
![](/d/cwbkimg/2023011003/hziimuljfw4.webp)
郭先生入院時的電子病歷記載了他的治療過程。圖/受訪者提供
出院的時候,我的癥狀基本都消除了,但是整個人狀態很差,上樓都費勁。我家住在二樓,總共20來個臺階,我得分四五次上去。我在醫院住了10天,從4月30號住到5月10號出院。出院的時候,整個人瘦了35斤。
后來,醫院組織我參加了一個康復訓練計劃,經過一個月的康復訓練,我的體重又恢復了過來,也不會氣短,但劇烈運動之后還是不行。去年12月回國后,我去醫院做了個CT,醫生說雙下側肺部損傷,心臟舒張能力差。不過他說,通過日后積極的鍛煉,慢慢能夠恢復。
我算是我身邊認識的人中最嚴重的,按照當時加拿大的數據,約有10%的重癥率,我算是其中之一。我們公司當時共有9個同事感染,除了我以外,只有一個住院,3天就回家了。能在加拿大住上10天院,我的情況在我這個年齡段就屬于相當嚴重的了。
當時我愛人也跟我住一塊,我確診后,她前后做了兩次核酸都是陰性,而且也沒什么癥狀。我的家庭醫生說,我應該屬于對病毒特別敏感的體質。
其實那次感染以后,剛開始我還是挺擔心再次感染的。但醫生跟我講完道理之后,我就不擔心了。他說根據科學研究,你癥狀越重,體內抗體持續存在的時間會更長,免疫系統的記憶會更強。首先6個月內是不會再感染的,過了6個月之后,你的免疫系統也有記憶能力,你再感染一次,癥狀也會很輕。
而且后面隨著病毒毒性的減弱,感染后癥狀也就越輕,包括后面出現的德爾塔,現在流行的奧密克戎,其實毒性會更弱。去年夏天加拿大普及疫苗,基本全民接種,普及率達到80%。那時候毒株變異成了德爾塔,打過疫苗的人基本一個星期就好了。當時我在加拿大的醫院看到,住院的基本都是老人或者有嚴重基礎病的人。
實際上,從我感染的經驗來看,現在最為擔心的應該是老人,他們有時候特別不敏感,血氧度已經很低了,但他們還是感覺不到,所以老年人感染后,可以備一個血氧儀,時刻監測血氧情況,還是很有必要的。
“對于二次感染并不感到意外”
自述人:張女士 22歲 兩次感染分別在荷蘭、上海
21號上午,我看著抗原試劑上淺淺的兩條杠,心里的石頭落地了,我陽了,第二次陽。這次我有理由可以不去上班了。
其實在兩天前,我嗓子就有些不舒服,最近上海陽性的人很多,我距離上次在荷蘭感染已經過去了11個月,我知道抗體是有保質期的,二次感染不是一個低概率事件。
頭一天,我在門口農貿市場買了些梨、橙子,酒精噴霧,得提前備點,最近外賣員接單的很少,我怕到時候沒人配送。
當天下午,我就開始有些頭痛,我測了一下體溫,37度多,沒有很高。睡了一晚,第二天頭疼的程度加劇了,感覺頭都要炸開了,好像有人在后面敲我的頭。當天下午就發燒到38.5℃。我也沒有什么胃口,嘴里又干又苦,強忍著吃了一點飯。很多人說晚上會睡不著覺,不過我的睡眠似乎沒受到太大的影響。我吃了一顆布洛芬,很快睡著了。
12月21日,張女士二次感染,自測體溫38.3℃,她表示自己的高熱狀況僅持續一天。圖/受訪者提供
睡了一覺后,第二天醒來,一測體溫37.5℃,體溫是降下來了。但接著我就開始咳嗽,狂咳,開始流鼻涕。我就喝枇杷止咳糖漿,稍微緩解了一點,但還是覺得喉嚨很癢,感覺整個上呼吸道都有一種癢癢的、發炎的感覺。
我上一次感染并沒有發燒,所以說,總體上這次更難受一點。我當時是在荷蘭讀書,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當時的主要癥狀是嗓子疼——非常明顯的“刀片嗓”,完全講不了話,發出的聲音就像鴨子。我當時還在上網課,從麥克風里聽到自己的聲音,感覺讓人非常困惑。
那次感染,我的病情持續了一周時間,基本就徹底康復了。全程沒有發燒,體溫不超過37.5℃,我其他很多感染的朋友也是這樣,不過他們有些人會有味覺失靈的情況,對豬肉特別敏感,不能吃豬肉。
我在荷蘭時,身邊經歷過二次甚至三次感染的人還挺多,平時我們和歐洲朋友們聊天,他們不會問你有沒有得過,他們只會問,你得過幾次。包括我朋友,她跟我是同期在荷蘭感染的,她今年7月在荷蘭又感染了一次,她現在在上海,很有可能會感染第三次。所以我對于二次感染并不感到意外。
其實這也是一個心態問題。我是去年8月底去的荷蘭,剛去的時候對新冠非常緊張,當時荷蘭的政策也比較緊,特別是華人圈里,大家還挺當回事的。剛去沒幾個月,我跟一個好朋友逛街,第二天她就說她陽了。我當時非常緊張,不敢告訴家人,生怕自己感染了,我當時還向老師請教,說自己是密接,最好在家隔離兩天,他可能對密接沒有概念,有點摸不著頭腦,不過他最后還是同意了。
沒過多久,荷蘭政策就完全放開了,我身邊得的人也越來越多,基本沒人沒得過。你沒得過,還嫌你特殊。大家的心態,包括華人圈子里,我身邊同學的心態也發生很大變化。
當時跟我們一起玩的有個同學,她是那種非常容易擔心的性格。我那次密接的時候,她就表現得非常緊張。她當時還問我另一個朋友,我們上一次見面的時候,有沒有戴好口罩。但當后面大家輪流感染一遍以后,到她自己,也就沒那么恐懼了。
“總得來說,癥狀更輕”
自述人:小J女士 31歲 兩次感染分別在上海、北京
北京這波疫情,感染的人很多,我身邊大部分人都“中招”了。我是12月19號抗原檢測出陽性的,目前已經轉陰。
這是我第二次感染,上一次感染距今8個月。上次感染是在今年4月中旬,當時我還住在上海。那次上海疫情全城封控,我們一直被封在家里。
我大概是在封控半個月后出現癥狀的。頭兩天,我只覺得嗓子有點癢,當時我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陽了。那時候,我們小區處于半癱瘓狀態,沒有統一組織的核酸檢測,我是自己測的抗原,頭兩天抗原沒什么異常。到了第三天,我抗原檢測就陽了,這時候就開始發燒,燒到38.5度,渾身疼,全身乏力,偶爾還會流鼻涕,打噴嚏。
然后我就開始吃退燒藥,大量喝水,還吃了一些維c泡騰片。其間,發燒癥狀不斷反復,大概持續了兩天,我就完全退燒了。等到第6天,我覺得很神奇的是,當時我所有的癥狀一下子就全消失了。我再測抗原,就已經轉陰了。
當時我是和男友兩個人住在一起,因為我們只有一個房間,也沒辦法分開住,他天天照顧我,開始還戴著口罩,后面索性就不戴了。巧的是,在我生病期間,他一點事都沒有,直到我轉陰第二天,他說有點難受,一測,果然陽了,這次換我照顧他。因為他之前肺部生過病,咳嗽比我嚴重些,其他癥狀基本也跟我類似。
總的來說,我第一次感染,并沒有什么嚴重反應,就像一次平常的感冒,甚至會更輕。會有些發燒,身體有一些疼痛,但很好就好轉了,也沒出現失聲或者“刀片嗓”的癥狀。
上海疫情之后,我搬到了北京,這次我是在北京感染的,癥狀更輕,既沒有發燒,身體也沒那么痛。
小J女士二次感染期間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日志。網絡截圖
我覺得這次感染可能跟我這段時間熬夜著涼,抵抗力下降有關。前幾天,北京出行不再查驗健康碼,我就跑去三亞玩了。那幾天,剛好碰上降溫。我把厚毛衣和羽絨服都拿出來穿,還是覺得有些冷。在三亞吹了幾天海風,我覺得自己有點著涼,回北京之后,我擔心自己是不是又陽了,就測了一次抗原,顯示是陰性。
北京這次感染的人非常多,我其實心態上還是比較坦然的,反正躲不過去,何不坦然面對。而且一直以來,我都不覺得感染或者再次感染、反復感染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
回北京后,恰逢世界杯快進決賽,我常常熬夜看球,一看就是一個通宵,那幾天基本沒怎么休息好,感覺抵抗力下降嚴重。
12月19號早上,不出意料,我又中招了。一早起來,我就覺得頭昏沉沉的,嗓子有點痛。我用抗原檢測,是陽性。
不過跟第一次感染比起來,我這次全程沒有發燒,總得來說,癥狀更輕。抗原陽了后,我一直在監測自己的體溫,每兩個小時看一次,都維持在36.5度左右,也就是正常體溫。
第一天,我還會覺得眼眶有點疼,頭暈沉沉的。第二天眼眶也就不疼了,頭也不暈了。
這幾天我一顆藥都沒吃,這段時間藥比較緊張,我買的時候已經買不到了。不過有朋友聽說我感染了,把他們自己的藥分了一些給我,但我覺得自己癥狀比較輕,也就沒吃。我每天除了正常吃飯,就是多喝水,吃維c泡騰片。我一共也就難受了兩天,就基本沒什么癥狀了。
除了我以外,我父母他們也感染了,我父親是無癥狀,不發燒不流鼻涕,一切正常,但抗原測出來是陽性。我母親也不發燒,但她會頭疼,不過三天以后,她的癥狀也就緩解了。
“第一次感染
他們告訴我千萬別和其他人說你陽過
但是現在就不會有這樣的擔憂”
自述人:小徐 26歲 正在上海一所大學讀研三
在被感染前,小徐(化名)還很自信地和周圍人說:半年多前就被感染過一次,這次一定沒事。此前他和記者分享了4月份被感染的經歷。對于他來說,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胖了。
以下是小徐的自述:
沒想到的是,被奧密克戎“光顧”了兩次。我是在上周參加省考考試的時候感覺身體不對的。當時考場比較冷,我考著考著感覺身體有點昏沉。我剛開始還覺得是做題目太傷腦了,但并沒有其他不舒服。后來那天晚上父親和我說他被傳染了,要我去同學家住。
去同學家前我測了體溫,還算正常。我當時還自信地和父母說,之前已經感染過一次了,沒事的。但他們還是不放心,最終我還是先離開了家。果不其然,還是感染上了。
到同學家住到那天晚上,我洗了個澡,結果第二天起床就開始頭暈和發低燒。然后我就離開了同學家回到了家中。我知道低燒之后肯定是高燒。不出所料,晚上燒到了39度。這溫度比我第一次得新冠時還高,我上次只燒到了38度多。
但幸運的是,這次感染總體上感覺癥狀比之前輕了很多。今年4月份那次我燒了好幾天也難受了好幾天,但這次我其實就燒了一天,現在就剩下一些輕微咳嗽,身體已經恢復了很多。至于癥狀的話,其實都挺相似的,就是發燒、咳嗽、身上疼。
這次感染我沒有吃什么藥,主要是休息和多喝水。其實親戚朋友在得知我又一次感染奧密克戎以后,很多人來找我“取經”,說我有經驗,問我應該吃什么藥。其實就我個人覺得還是依靠自己的抵抗力比較好一些,多喝水多休息燒很快就退去了。除非是那種40度的高燒或者特別難受,那可以相應吃點藥。
現在我一家都已經被感染了。講到防護但話,其實也沒有做什么特別的防護,爸媽說等我們都好了以后,就把家里里里外外清潔一遍然后空置通風一段時間,這樣會比較安全一些。
相比于上次,這次感染奧密克戎的感覺其實沒有那么緊張了。并不是因為有經驗,而是上次整個社會都對陽性患者有點偏見。我當時在隔離時也很緊張,后來我和父母說起來我被隔離了,他們告訴我千萬別和其他人說你陽過。
但是現在就不會有這樣的擔憂。因為陽了以后可以在家里隔離,熟悉的環境不會讓人感到有壓力。我父母也可以很坦誠地和外面說:“我兒子又被感染了。”不再像之前一樣遮遮掩掩。
講到經驗,說真的這次真沒總結出什么有用的經驗。之前聽過很多人說什么二次感染癥狀更重,會有什么什么后果之類的。但這些在我身體上也沒有發生。如果非要說的話,那么就是當你感覺到不對勁時,千萬別去洗澡,一洗肯定發燒。我第一次就是洗澡后就發燒了,這次還是沒吸取教訓,又去洗澡了。
還有就是退燒以后還是也別洗澡了,因為你剛退燒洗澡的話容易頭暈,還是等癥狀再好點時再洗澡。我已經將近五天沒有洗澡了,被子都臭了。
對于這個病毒我感覺還是要以比較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不要盲目吃藥,多休息保持好心情病就會好得快一些。
哪些人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大?
會因為毒株不同而多次感染嗎?
二次感染成為群眾關注的熱點。記者近日采訪了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沈陽市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劉洪艷,對此進行解答。
什么是二次感染?
“二次感染是指一個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已經徹底康復,然后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劉洪艷說,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癥狀的,并且核酸的CT值比較低,病毒載量較高,有傳染性。如果康復后超過一個月,核酸又呈陽性,再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康復之后,可以獲得3到6個月以上的保護力。在這段時間內發生二次感染的概率也比較低,可以不用過分擔心。
哪些人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大一些?
專家表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較高。“比如說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感染康復后,保護力維持的時間就比較短。還有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康復之后獲得保護力的時間也可能比較短。”劉洪艷說。此外,艾滋病患者或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等免疫缺陷人群,他們的保護力持續時間也比較短,二次感染的風險就比較大。
一個人有可能因為毒株不同
而發生多次感染嗎?
人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由于免疫系統已在發揮作用,短時間再次感染相同或者不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可能性較小。目前從數據來看,奧密克戎毒株二次感染風險高于原來的毒株,包括德爾塔和原始毒株。“感染之后對與這個病毒相近的變異株有交叉保護,但是如果病毒繼續變異,或者是一些關系比較遠的毒株,感染風險也會增加。”劉洪艷說。
此外,沈陽市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表示,冬春季還有其他的呼吸道傳染病,比如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所以還需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適當鍛煉身體,合理膳食,規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強手消毒,多開窗通風,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注意咳嗽禮儀等。
綜合上觀新聞、九派新聞、瀟湘晨報、上海新聞廣播、新華社
來源: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