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配種安全嗎|貓咪配種后多少天能生
關于貓咪配種安全嗎,簡要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1,貓太早配種會導致身體受損,公貓如果太早配種,會導致身體機能受損,體質變差,體內器官或泌尿系統也容易生病,比如尿路感染,公貓太早配種也會影響小貓的生長發育,公貓未達到完全成熟配種,會影響幼貓的生長發育,使其個體變小、早衰、壽命短,所生后代發育不良,體形瘦小,成活率低,或多病。
2,貓咪第一次配對成功率挺高的,但最好配兩次,貓咪一般交配一次就能配準,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最好連續交配兩次,其次貓咪交配的最佳時間,是在母貓發情后的第二天晚上,可在交配結束后的后一天進行二次交配。
3,同一胎的貓咪可以配種,但是一般不建議同一胎的貓咪交配,因為近親交配特別容易暴露出家族的基因缺陷,繁育出來的后代容易出現畸形、抵抗力弱等先天性問題。
生活中我們一般很少能看見貓的交配,除非家里養了一公一母,在外面的野貓一般交配行為都發生在夜間,這是它們最活躍的時間段。
也就是我們為啥能夠聽見晚上貓咪能發生各種叫聲的原因,有像嬰兒的哭聲、有凄慘的叫聲、有憤怒的吼叫聲,這三種叫聲分別代表了母貓的發情、公貓和母貓的交配、還有打架。
不過我們偶爾還是能從各種圖片、視頻上看到貓交配的過程,你應該能注意到公貓往往會在過程中咬住母貓的后頸肉,然后沒過多長時間母貓就是一聲凄慘的叫聲,然后轉身就會給公貓一巴掌。
難道公貓咬母貓的后頸肉,把它咬疼了?其實并不是,這還是為了抑制住母貓,讓它們乖乖地待在原地不要動。
因為我們知道在貓的身上有一個Bug,這個Bug特別好玩,正好就位于后頸上;
不管是再兇的貓咪,你只要一把抓住它的后頸,它就會瞬間被制服,變得緊張、一動不動,乖乖地蜷縮著身體,任由你擺布。
這是貓咪的鎮靜反應,像是打了一針鎮靜劑一樣,屬于動物們的條件發射。那么為什么貓咪的后頸上會有這種奇怪的Bug呢?
其實不僅僅是貓咪,整個貓科動物們都一樣。
這是所有貓科動物們小時候遺留下來的條件反射,因為它們在幼崽時期,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往往需要在母親的引導下生活;
有時調皮的幼崽會跑到其他地方離開母親的視線或者是母親覺得有危險來臨了,這時母親只能通過嘴巴叼這種方式來搬運幼崽。
使它們趕快回到巢穴、或者是安全的地方,如果幼崽在被叼起來以后并不會鎮靜,而是胡亂地擺動,喊叫,不聽從母親的指揮,那么危險來臨時就會因此喪命。
如果母親強行搬運的話,那么母親就不能在不傷害幼崽的情況下快速地搬運它們。所以說在進化的過程中配合母親的搬運,對幼崽的成長來說是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d/cwbkimg/2023011003/1qn4ckramsu.webp)
根據研究,幼崽在被母親叼住后頸以后,它們的心跳會明顯地減慢,哭鬧行為會受到抑制,身體就緊繃并且向內蜷縮,像是被定身了一樣。
這一系列的行為是由分布的后頸的交感神經以及小腦來配合完成的。當后頸受到抓握,交感神經就將這個信號傳遞了小腦,然后經過大腦處理,貓咪就認為時母親在引導它們,就安靜下來的。
而貓咪在長大以后雖說這種鎮靜反應會減弱,但是貓咪依然會對這種行為具有一定的記憶。不管是誰抓住它們的后頸,它們都以為是媽媽在叼它們,要把它們搬運到安全的地方;
![](/d/cwbkimg/2023011003/pjnduq0fych.webp)
還記得上次我們在短視頻上看到,貓咪的主人將貓咪幼崽后頸抓住,在空中提了幾下,然后將它們放下來,幼崽們就會乖乖地躺在那里,一動不動。這就是很強的鎮靜效應。
不過你不要妄想著用這一招對付像獅子老虎這樣的大貓,還沒等我們抓它們的后頸肉,它們巨大的下顎會先咬住我們的頸部,看誰先制服誰!
不僅僅是貓科動物,其實大部分哺乳動物幼崽們都有這樣的行為。
2013年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就研究了人和嚙齒動物幼崽的鎮靜反應。
![](/d/cwbkimg/2023011003/iyccm2pvx4g.webp)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1-6歲的幼仔也有鎮靜反應,而這個鎮靜反應并不是抓后頸肉,而是人類母親將幼仔抱在懷里并且移動或者晃動。
這個行為比讓幼仔躺在搖籃里或者是簡單地抱起來,能快速地讓幼仔平靜,不哭鬧。這也是進化過程人類的鎮靜行為,因為這種行為正是來自母性的保護本能、以及搬運幼仔的本能。
這就解釋了為何孩子一哭,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抱起來來回轉,這樣孩子會很快安靜下來,這兩者之間其實是進化中相互協同的行為。
也是在古代當幼仔遇到危險的手,媽媽會迅速抱起幼仔快速逃離,這時幼仔就會很快地安靜,以免引來捕食者。
我記得以前有人說,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高興的時候再抱起來,這樣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讓他們少哭鬧,這完全就是在胡扯,逆自然進化而行。
同樣的幼鼠也有這樣的反應。而且科學家還主動麻痹幼鼠的后頸的交感神經以及小腦皮質的信號接受,幼鼠就失去了這種鎮靜行為,在被母鼠叼起來以后,會變現的異常暴躁。
了解了貓咪后頸的Bug,我們現在就能知道公貓在交配的時候它們咬母貓的后頸,其實目的就是讓它們鎮靜起來。那為什么非要這樣呢?
這其實跟貓科動物們交配的方式有關系。這也能解釋為何母貓會撕心裂肺地叫,以及為何會反手就給公貓一巴掌。
貓科動物的交配有發情期,貓咪也不例外,貓咪的發情期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每次發情的時間大約為3天到7天不等。
母貓咪發情的時候就會出現比較怪異的叫聲,就是我們夜晚聽到的嬰兒般的叫聲,而且還喜歡在地上打滾,做下面的這個動作。
各種異常的行為都是在吸引公貓,不過貓咪在發情的時候并不會排卵,而是只有在和公貓交尾的時候才會;
公貓為了讓母貓在和它交尾的時候快速排卵,它的丁丁已經進化的帶刺了,就像是貓咪舌頭上的那種倒刺,這可以刺激母貓排卵,但是又會給母貓帶來疼痛。
這就是母貓叫聲凄慘的原因,就算是公貓在母貓的后頸用上鎮靜劑,也難以阻擋母貓因為劇烈的疼痛,反身過來給公貓一巴掌。
不僅僅是貓咪,整個貓科動物界都是同樣的交配方式,獅子老虎它們在交配的時候,雄性也會給雌性來一下鎮靜劑,雌性也會因為無法鎮靜攻擊雄性。
其實人類的這種擁抱式的鎮靜行為,在成年身上又有殘留,這就是為何我們求安慰、傷心、開心的時候都會擁抱的原因,而擁抱也會讓人感受到溫暖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