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不良行為的矯正
(一)異常攻擊行為的矯正
1.留神犬的嫉妒心理
一只平時很老實的犬,在發覺主人喜歡其它犬或人時,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嫉妒心理。有的表現精神沮喪,不愛動,或注視主人和“新寵”;有的則表現異常攻擊行為。不時發出低沉的呼嚕聲,表示不滿,企圖趕走“敵人”。如果無效馬上就會大打出口,直到咬走對方。有時出于對主人的畏懼,主人在時表現平靜,主人一離開就原形鄙陋,開始攻擊行為。對于攻擊對象可以是除主人以外的任何人或動物,所以對其他寵物和小孩要有防護措施。如果先讓他們認識有助于調節犬的情緒,減少嫉妒心理。
糾正攻擊行為應先解決犬的心理問題,不要體罰,否則會更加激怒它。應該讓犬和其它人或犬有一定的溝通,比如在主人的注視下一起玩;主人看到友善行為后,要及時獎勵,比如撫摸和食物。在一開始就表現情緒激動者,要按住其身體,撫摸頭部和前胸,讓它覺得你很在乎它。對于無法糾正并造成咬傷他人或動物的要及時淘汰。
2.領地性攻擊行為
俗話說狗不嫌家貧,這一點是由于犬的領地意識造成的。主人家的每塊地方都是自己的領地,任何陌生人或動物的進入都是對自己的侵犯。具體表現為:門一響就叫,陌生人進屋就撲咬等。
犬的領地意識所造成的對來訪人不禮貌的行為,要及時糾正,避免養成習慣。對于護衛型犬,應三成罰七成獎。同時要用同一動作讓犬明白這是主人的朋友。在外人面前挨揍是一件很丟人的事,這樣次數多了會形成條件反射,認為來人后自己的利益就受到侵害。這樣一來就更加不友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來訪者只能給犬愛撫,如溫和地交談、撫摸等,不要給食物,以防破壞犬拒食陌生人食物的習慣。主人不要和來訪者打鬧,以防犬誤解主人受到攻擊,便挺身而出,向來訪者攻擊。
3.犬群間支配性攻擊行為
兩只同性犬(主要是公犬)在同時看上一只母犬時,會彼此發生爭斗,直到有一方逃跑。這種攻擊行為有時要付出血的代價。所以,對發情期內沒有交配的犬要拴上犬鏈,同時在發情期期間里,要閉開其它犬矯正的方法就是強化犬群間支配與屈從的等級關系。首先要在不被犬注意的情況下,觀察哪一只是處于支配地位的犬,然后主人在與犬群接觸時,要給支配犬所有的尊重與特權。如給予它更多的關心,帶犬出去散步時,讓它首先出門并始終走在前面等,如果發現其他犬不服從,主人要對它們加以懲罰,這樣就強化了犬群間支配與服從的等級關系。
犬接受支配和服從的角色是一種本能,不可人為地破壞這種關系。如果發現主人不在時犬群仍爭斗,說明這種等級關系尚未建立或沒有確定,主人要幫助犬群建立起這種關系。
(二)破壞性行為的矯正
對于小犬來說,刨掘、啃咬或搔撓物體是一種正常的行為,隨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但對于成年犬來說則 是一種異常行為。
引起這種行為的原因很多,主要與犬的情緒狀態有關,例如獨自呆著時孤獨、煩惱及周圍環境有較大噪聲等,均可引起這種一過性的異常行為。有的犬可能是一種惡癖,不分時間、場合都可能出現破壞性行為。表現的方式也可能多種多樣,如有的犬可能只是對某一種物品或在某一地點出現這種行為,而有的犬可能沒有什么固定目標。矯正的方法要對病施治,首先要確定破壞行為發生的場所和對象,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對于犬經常破壞的物品,要移走,放在犬夠不著的地方,或在該物品旁放置一個倒放的捕鼠器,當犬啃咬時,捕鼠器彈跳而將犬嚇跑,多次以后,犬就不敢啃咬該物品。對于那些沒有固定破壞目標的犬,除了前述方法外,還要采取必要的懲罰手段。
(三)異嗜癖的矯正
異嗜癖是指犬有意識地攝入一些非食物性物質,例如石頭、橡皮、糞便等。有這種行為的犬,不但極不衛生,還可能由這些異物引起胃腸病。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有時可能是機體缺乏某種物質,如維生素、無機鹽等。矯正方法:由缺乏營養物質造成的異嗜行為,可通過補充營養物質來糾正。
嗜癖要通過細致觀察分析找出原因和規律,如喜歡異食物品的種類、在什么情況下異嗜等,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當措施進行糾正。如屬營養性異嗜,首先要補充所缺養分,非營養性異嗜,可采取懲罰的方法矯正。直接懲罰法是將異嗜物拿到犬的面前,當犬攝食時,則大聲斥責和擊打,并將該物拿走,以后再將異嗜物移至犬面前,如再想吃食,再予懲罰,直至犬不再攝食為止。有的犬懾于主人的懲罰,主人在時不敢攝取,主人不在時可能又恢復原狀,這時要采用間接懲罰法,即在異嗜物上涂撒辣椒粉等刺激性強而對犬無害的物品,犬攝入后,會感到辛辣難受,而不敢再吃了。也可以用噴水槍糾正,即主人拿幾支裝滿水的噴水槍,藏在隱蔽處,發現犬欲攝入異嗜物時,即向犬噴水,使犬受到驚嚇而逃開,這樣反復幾次以后,犬就會克服掉異嗜癖。但應注意不要將噴水的動作讓犬看見而與主人的懲罰聯系在一起,應當讓犬以為是由于它的攝食行為所引起的。對于其他的異常行為,犬的主人可依據上述原則和方法進行矯正。
1.留神犬的嫉妒心理
一只平時很老實的犬,在發覺主人喜歡其它犬或人時,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嫉妒心理。有的表現精神沮喪,不愛動,或注視主人和“新寵”;有的則表現異常攻擊行為。不時發出低沉的呼嚕聲,表示不滿,企圖趕走“敵人”。如果無效馬上就會大打出口,直到咬走對方。有時出于對主人的畏懼,主人在時表現平靜,主人一離開就原形鄙陋,開始攻擊行為。對于攻擊對象可以是除主人以外的任何人或動物,所以對其他寵物和小孩要有防護措施。如果先讓他們認識有助于調節犬的情緒,減少嫉妒心理。
糾正攻擊行為應先解決犬的心理問題,不要體罰,否則會更加激怒它。應該讓犬和其它人或犬有一定的溝通,比如在主人的注視下一起玩;主人看到友善行為后,要及時獎勵,比如撫摸和食物。在一開始就表現情緒激動者,要按住其身體,撫摸頭部和前胸,讓它覺得你很在乎它。對于無法糾正并造成咬傷他人或動物的要及時淘汰。
2.領地性攻擊行為
俗話說狗不嫌家貧,這一點是由于犬的領地意識造成的。主人家的每塊地方都是自己的領地,任何陌生人或動物的進入都是對自己的侵犯。具體表現為:門一響就叫,陌生人進屋就撲咬等。
犬的領地意識所造成的對來訪人不禮貌的行為,要及時糾正,避免養成習慣。對于護衛型犬,應三成罰七成獎。同時要用同一動作讓犬明白這是主人的朋友。在外人面前挨揍是一件很丟人的事,這樣次數多了會形成條件反射,認為來人后自己的利益就受到侵害。這樣一來就更加不友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來訪者只能給犬愛撫,如溫和地交談、撫摸等,不要給食物,以防破壞犬拒食陌生人食物的習慣。主人不要和來訪者打鬧,以防犬誤解主人受到攻擊,便挺身而出,向來訪者攻擊。
3.犬群間支配性攻擊行為
兩只同性犬(主要是公犬)在同時看上一只母犬時,會彼此發生爭斗,直到有一方逃跑。這種攻擊行為有時要付出血的代價。所以,對發情期內沒有交配的犬要拴上犬鏈,同時在發情期期間里,要閉開其它犬矯正的方法就是強化犬群間支配與屈從的等級關系。首先要在不被犬注意的情況下,觀察哪一只是處于支配地位的犬,然后主人在與犬群接觸時,要給支配犬所有的尊重與特權。如給予它更多的關心,帶犬出去散步時,讓它首先出門并始終走在前面等,如果發現其他犬不服從,主人要對它們加以懲罰,這樣就強化了犬群間支配與服從的等級關系。
犬接受支配和服從的角色是一種本能,不可人為地破壞這種關系。如果發現主人不在時犬群仍爭斗,說明這種等級關系尚未建立或沒有確定,主人要幫助犬群建立起這種關系。
(二)破壞性行為的矯正
對于小犬來說,刨掘、啃咬或搔撓物體是一種正常的行為,隨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但對于成年犬來說則 是一種異常行為。
引起這種行為的原因很多,主要與犬的情緒狀態有關,例如獨自呆著時孤獨、煩惱及周圍環境有較大噪聲等,均可引起這種一過性的異常行為。有的犬可能是一種惡癖,不分時間、場合都可能出現破壞性行為。表現的方式也可能多種多樣,如有的犬可能只是對某一種物品或在某一地點出現這種行為,而有的犬可能沒有什么固定目標。矯正的方法要對病施治,首先要確定破壞行為發生的場所和對象,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對于犬經常破壞的物品,要移走,放在犬夠不著的地方,或在該物品旁放置一個倒放的捕鼠器,當犬啃咬時,捕鼠器彈跳而將犬嚇跑,多次以后,犬就不敢啃咬該物品。對于那些沒有固定破壞目標的犬,除了前述方法外,還要采取必要的懲罰手段。
(三)異嗜癖的矯正
異嗜癖是指犬有意識地攝入一些非食物性物質,例如石頭、橡皮、糞便等。有這種行為的犬,不但極不衛生,還可能由這些異物引起胃腸病。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有時可能是機體缺乏某種物質,如維生素、無機鹽等。矯正方法:由缺乏營養物質造成的異嗜行為,可通過補充營養物質來糾正。
嗜癖要通過細致觀察分析找出原因和規律,如喜歡異食物品的種類、在什么情況下異嗜等,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當措施進行糾正。如屬營養性異嗜,首先要補充所缺養分,非營養性異嗜,可采取懲罰的方法矯正。直接懲罰法是將異嗜物拿到犬的面前,當犬攝食時,則大聲斥責和擊打,并將該物拿走,以后再將異嗜物移至犬面前,如再想吃食,再予懲罰,直至犬不再攝食為止。有的犬懾于主人的懲罰,主人在時不敢攝取,主人不在時可能又恢復原狀,這時要采用間接懲罰法,即在異嗜物上涂撒辣椒粉等刺激性強而對犬無害的物品,犬攝入后,會感到辛辣難受,而不敢再吃了。也可以用噴水槍糾正,即主人拿幾支裝滿水的噴水槍,藏在隱蔽處,發現犬欲攝入異嗜物時,即向犬噴水,使犬受到驚嚇而逃開,這樣反復幾次以后,犬就會克服掉異嗜癖。但應注意不要將噴水的動作讓犬看見而與主人的懲罰聯系在一起,應當讓犬以為是由于它的攝食行為所引起的。對于其他的異常行為,犬的主人可依據上述原則和方法進行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