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健康心理從小培養
按道理說,狗狗應該是一個沒有煩惱的樂天分子。
不過事實上并非如此,就像歌謠唱的“小小少年,很少煩惱……長大以后,煩惱增加了”。如果煩惱太多,自然就會影響心理健康。作為主人的你,一定不會想要一只整天愁眉苦臉的“林黛玉”狗狗吧?
一只心理健康的狗狗應該是陽光的、樂天的、開心的……類似的形容詞就不必多說了。而一只心理不健康的狗狗則主要表現在多疑、膽小、神經質、狂躁、嚴重點的則帶有攻擊欲望。
健康心理從小培養
狗狗小的時候是心理機能發育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為狗狗創造出有利于其身心發展的“德智體美勞”的環境,是很有助于塑造狗狗的健康心理的。
狗狗幼年的時候心理發育和環境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當狗狗滿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后,狗狗的心理就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種信息的作用。
要給幼年的狗狗培養健康的心理,主人首先要滿足狗狗安全的需要,這是健康心理的基礎。年幼的狗狗對外界唯一的認識“利”與“害”,“趨利避害”是狗狗最突出的特征之一。2~6周齡的狗狗感覺器官已經逐步完善了,“印記”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階段會發揮很大的作用。通俗點說,就是說在這個時期狗狗對于外界的傷害性刺激很容易形成穩固而不容易改變的記憶。是不是有點像弗洛伊德先生經常掛在嘴邊上的“童年陰影”?
在這個時期里面,主人必須擔當起保鏢的責任,為狗狗提供安全的環境,使得狗狗不會在無意中受到突如其來的刺激。這樣,“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狗狗才會對將來成長的革命道路充滿信心。
棍棒未必出“孝狗”
無論什么樣的品種,狗狗總是有很調皮的時候的。不少主人在訓練狗狗的時候都信奉“棍棒出好狗”的理論。對于這一點,適度的體罰是必要的。但是過分的話,則恰恰會適得其反。
體罰狗狗必須配合天時地利人和等等諸多因素,否則很容易給狗狗留下不良的心理陰影。比如說,在體罰之前必須能將狗狗犯錯抓個現行(這點尤其重要)、在進行體罰的時候家里的其他成員不要馬上對狗狗進行維護、體罰的尺度不能太過、適當的體罰之后不要馬上和狗狗“重修舊好”……這么多的要求,都不知道最終是罰狗狗還是在罰主人。
這么多條件里面,尤其需要掌握的是不能過度,也不能在短時間里面多次的對狗狗進行體罰。否則狗狗可能一見到主人舉起手或者拿起棍子就會嚇得戰戰兢兢,更有甚者,有的狗狗甚至會呲牙咧嘴的進行“自衛”。
不要趕狗出門
主人有時候不經意的舉動對于狗狗來說都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從而讓狗狗形成心理陰影。
有的朋友在外出的時候會將狗狗寄養到別的地方,這是一種無奈之舉。殊不知,如果處理不當,狗狗會因為這樣而“很受傷”。因為狗狗會認為,主人無緣無故的將它放到別的地方,很可能是因為主人“不要它”了。
如果不得已要將狗狗寄養的話,也許做幾樣事情能讓狗狗的傷害降到最輕。
首先,在寄養之前,主人應該多帶狗狗去熟悉環境,讓狗狗留下一個印象:啊,這里不是陌生危險的地方!
其次,最好在寄養的地方給狗狗找一個“狗伙伴”,這會讓狗狗覺得沒有那么孤單。
第三,必須將狗狗的生活習性告訴寄養者,并在寄養的時候給狗狗留下些帶有主人氣味的物品和平常狗狗習慣的用具,這樣狗狗會感到安全些。
為了我們的“陽光”狗狗,主人們可要用心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