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的品種特點及形成
金魚品種究竟是怎樣形成的?下面,寵物網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一、生活條件的改變并不是品種形成的原因生活條件是金魚品種形成的原因,這一觀點很容易被人們接受。確,生活條件的改變,可以使生物體發生一些變異的環境可以改變生物的表示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是這些變異一般說來是不遺傳的最有說服力的莫過于魚類性轉化的實驗了如金魚、羅非魚和鯽魚的性轉化實驗,當這些魚孵化后不久,對性腺尚未分化的幼魚,給以不同的性激素喂養,如在飼料中拌有甲基星丸素或丙酸睪丸素等雄性激素,其幼魚發育成雄性;如以拌有雌性激素,如苯甲酸雌二醇或雌酮的飼料喂養,則其幼魚發育成為雌性,而且是可育的值得注意的這些性轉化的魚因受飼料中激素的影響,改變了表示型,但其基因型一并沒有變。實驗已經證明,金魚的性別是XY型。有人把雌激素喂養的幼魚,與正常雄魚交配,其中有些魚所產生的后代中,性比為1:3即雌性的近于25%雄性的近于75%這標明這些雌魚的基因型為XY轉化而來的故與正常雄魚交配獲得1:3比例。因為只有*Y雄性經過雌性激素喂養轉化成雌性之后,與正常雄魚的精子受精,才有可能發育成1:3比例,才會有25%為雌魚,有75%為雄魚。
這一實驗結果證明,性激素喂養(即生活條件)只是生理功能上有了改變,表示型起了改變,但在遺傳上并沒有改變,起作用的還是原來的基因型。生活條件(環境)改變并不能改變其遺傳型,只能改變其表現型。因為生物與環境之間并不能傳送信息,所以,環境不能決定遺傳性狀。
同一環境條件下,金魚在由放生的半家養到家養,由他養到盆養的過程中,呈現了不同的性狀,某些性狀的變異同環境(生活條件)也沒有直接的適應的關系。從外部形態來看,金魚與野生鯽魚完全兩樣,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然而這些變異的原因很難從生活條件中找到答案。因為這些變異對于金魚自身來說,并非有益。如水泡眼,眼睛的旁邊帶有個大圓泡,把眼睛擠朝上,這有什么適應性呢?無論是地養或盆養并非必需;又如珍珠魚,鱗片往外鼓起,形似珍珠,稱為珠鱗;又如翻鰓、絨球等,這些變異的性狀又有何適應性呢?可是飼養者手里,卻把這些變異視為寶貝,經過海劣選優而被保留了下來,成為名貴品種。其他性狀的變異也是如此。而有些變異如單尾、完整背鰭、殘雙尾等則被淘汰掉了因而一般觀賞者看不到但這些單尾、殘背鰭、殘雙尾的變異還經常在金魚的后代中出現。這些事實是很難用生活條件的改變來解釋的更何況最初發現的紅黃色金鯽魚是與野生鯽魚同處于一個自然環境中。因此,生活條件的改變作為金魚品種形成的原因是不能成立的
二、品種形成的因素現代生物學已證明,生物發生可遺傳的變異“突變”客觀存在生物進化的原始資料。突變的發生,不定向的當然它也應包括有適應于環境的變異,但絕大多數是不適應的變異。所謂適于環境的變異,乃是選擇(自然選擇或人工選擇)結果、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有了突變,經過飼養者仔細觀察,由無意識的選擇到有意識的選擇而形成各個不同品種。有了突變種,人們還可以利用其進行雜交和人工選擇,培育成新品種。雜交在動植物育種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金魚育種上當然也不例外。雜交使基因獲得重組,經過于代若干世代的自交,隱性突變性狀得以穩定地表現出來,飼養者手里,通過海劣選優,逐漸形成了新品種。一般說來,自然界發生的自發突變中,大多數是隱性突變。如家養的金魚品種同野生鯽魚雜交,其后代絕大多數都表示為野生型性狀。正由于是隱性突變,所以在當代并不表現出來,但通過雜交和子代自交若干代之后,純型合子中隱性性狀一出現就能真實遺傳,新品種得以形成。
國古書中也有關于金魚雜交方面的記載。如陳善(1579萬歷杭州府志》中寫道:七日盆魚:為金,為玉,為戲幅,為水晶,為藍。其異品者若梅花點、鶴頂紅、天地分之類,名色甚眾,不能盡識。說者謂魚本傳沫而生。即紅白二色雌雄相感而生花斑之魚。以溪花郎與白魚相感而生翠色之魚”卷32頁12這說明花斑魚是紅色魚與紅色魚自然雜交而來的這也是符合事實的只不過古代人并不是有意識地利用雜交作為有種的手段而已。直到1925年以后,金魚才進入雜交育種時代。通過雜交重組,出現新的變異性狀,培育出許多新的品種,這比單純依賴突變培育新品種的速度要快得多。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是對立統一的生物有遺傳保守的一面,以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性;但又有變異的另一面,使物種出現新的變異,得到新的發展。遺傳是相對的激進的而變異是絕對的前進的沒有遺傳,不可能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性;沒有變異,就不會有新的性狀發生,也就不可能有物種的進化和新品種的選育,也不可能出現今天不可勝數樣的物種。
突變是怎樣發生的呢?這主要是基因突變,還有基因的重組和其他類型的突變,例如多倍體。金魚中也發現有多倍體的存在基因的重組是通過雜交使不同的基因在配子形成中自由組合而獲得的這是遺傳的基本規律之一,稱為自由組合定律。基因的重組提供了變異的多樣性,生物進化上起著很大的作用。培育新品種工作中,利用基因重組的原理,可說是最經典最有效的方法。金魚中有許多性狀組合在一起,就是把某些基因全部集中到一個基因型里而形成的新品種。例如朝天泡眼即朝天眼與水泡眼雜交重組而成,龍珠(龍睛珍珠)就是龍睛魚與珍珠魚雜交而成的新品種。
基因重組雖然能夠發明出各種新的基因型,但它卻不可能產生新的基因,就像磚頭雖然可以砌成不同形式的建筑物,但紅色磚頭,卻不能砌成白色的樓房一樣。只有突變才干發生新的基因。比如金魚的眼睛,如果不發生突變,那么,不管如何進行雜交重組,也只能是正常眼,而不會有其他眼睛性狀呈現。發生了突變,才出現龍眼、朝天眼和水泡眼的性狀。通過雜交重組又出現了朝天泡眼、珠泡(珍珠水泡)眼新品種。由此可見,突變是生物進化的基礎。沒有突變發生,生物就不會進化。
突變的呈現,一般和生物的生活條件沒有明顯的關系,生活條件不能成為金魚品種形成的原因。突變也并不是走向的因為基因A既可以變成等位基因,也可以變成等位基因a2a3等。例如金魚的眼睛,既可以突變成龍眼,又可突變成朝天眼和水泡眼。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金魚品種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突變、雜交和人工選擇這三大因素形成的而在這三大因素中,突變是基礎,雜交和人工選擇是手段。人工選擇在金魚品種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