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類常見的觀賞魚
現在的觀賞魚種類很多,下面,寵物網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
卵胎生鳉魚科Cyprinocdontida
卵胎生,即母魚生下來的就是小魚。這科的魚經過人工繁殖,培育出許多變種,種類愈來愈多。多數為小型魚和中型魚,體長為20cm飼育卵胎生魚需要注意的水質。幾乎所有的本科熱帶魚,都適宜弱堿性水質,而且厭惡因換水而發生的水質變化,所以需防止全部換水。此外,不可喂餌過多,并注意過濾器功能是否降低,以免水質變成酸性。
卵生鳉魚科Cyprinodontida
多為小型魚,某些種類的雄魚身上有十分美麗的花紋與色彩,極受人的喜愛。性情兇暴且十分好斗。因此,不適合與其他魚混養,甚至應防止同種混養。雄魚和雌魚的色彩最容易辨別。雄魚顏色美麗,頂鰭高且長。不易飼養。喜歡舊水,對水質變化十分敏感。適宜弱酸性的水質。不宜初養者飼養。繁殖較難。原產地干雨季明顯,其受精卵在干季排出時,需置于土中,待雨季到來時才開始孵化。
鯉科Cyprinida
全世界都有分布。種類繁多,大、中、小型魚都有,約有1600多種國約產370多種)為魚類中種類最多的一種。鯉科魚的特征是魚咽喉處有咽喉齒,這是分類學上的重要依據。此外,又可分為有須類與無須類。口須加上美麗的鱗構成鯉科的特色。繁殖方法比較簡單,產卵期就會出現交配期特有的色彩。全為卵生,其產卵習性是雌雄并排游動,雌魚將卵產在水草或棕擱皮上。魚卵透明,大部分受精卵約在2448小時內孵化,孵化后經23天,仔魚便消耗完卵囊的養分,然后開始游動。
擬鯉科魚Characinida
又稱脂鯉科或加拉辛科。主要產于非洲、美洲。特征是第二背鰭為脂鰭。另一特征是口中有牙。種類繁多,主要是以小型為主,容易飼養,外型美麗,價格低廉,極受歡迎的觀賞魚。宜弱酸性的軟水水質。適宜水溫為2230℃。喜群生,同一水族箱中應減少魚的種,增加尾數。喜好動物性飼料,多在水面附近攝食,很少在缸底覓食。
攀鱸魚科Anabantida
以泰國產的暹羅斗魚最具代表性。約有38種,各種魚大小不同,體長360cm不等。主要特征是有一特別呼吸器官,稱為“附鰓”能呼吸空氣,魚缸內氧氣較缺的情況下,也能生存。性情粗獷,雄魚之間好斗,所以稱“斗魚”另一特點是大部分魚類會吐泡,形成泡巢,然后在泡巢內產卵、孵化、育仔。對水質與餌料不挑剔,容易飼養。
慈鯛魚科Cichlida
又譯為口孵魚科。此科魚種類多,色彩豐富,多屬于中、大型。最具代表性的有神仙魚、七彩神仙魚等。特征:對小魚維護得無微不至,甚至有把魚卵含在口中孵化,口孵期間不進食;孵化后會看護仔魚;自由選擇“對象”分非洲慈鯛科和美洲慈鯛科。美洲慈鯛科魚,如神仙魚、七彩神仙魚等,最受喜愛的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