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什么時候出現貓?貓是從什么時候出現的
我國什么時候出現貓的?為什么貓這么受歡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其實貓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能聽懂人類的話,所以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貓咪的身影。不過有一些人認為貓是不吉利的,因為貓的耳朵是豎起來的,而且它們的尾巴是卷起來的,看起來非常奇怪。那么貓真的是不吉的嗎?其實并不是這樣的,貓咪的身上有很多優點,比如說它們的性格溫順,而且還很聰明,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古代的十二生肖為什么沒有貓?
優質答案1:
十二生肖,是為地支所設,又與十二時辰有關。鼠,活動在十一點到凌晨一點。以此類推,貓白天睡覺,晚上活動時間沒有規律,按功用也趕不上馬牛狗等,因此沒有選中!
優質答案2:
不要總纏著貓咪不放,十二生肖沒有的多了,獅子大象這些大家伙也都沒有,就連被稱為食鐵獸的熊貓都沒上榜,畢竟只能選12個,必定會有很多遺憾落選,如果每一個都問為什么,那這就要衍生成連鎖問題了
優質答案3: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動物代表,我們用十二種動物來表示出生年份。在十二生肖之中,除了龍之外,其余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可為什么偏偏就沒有貓呢?有個傳說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貓由于喜歡睡覺導致時間延誤沒能趕上玉帝的生肖大會結果沒有排上十二生肖。
這個生肖傳說生動有趣,但可信度為零。十二生肖產生的時間大概在夏朝。雖沒有文字記載,但歷史上考證過,在漢朝的時候十二生肖已經成為完整的體系。而在漢代以前,家貓還沒有出現。《禮記》中的山貓,《詩經》中的“有貓有虎”指的都是野山貓,和現在家養的貓不一樣。
現在家養的貓,祖先是印度的沙漠貓,大約在漢明帝的時候傳入我國。而此時我國的生肖已經成為一個作為人們出生年的成熟體系,所以貓沒有出現在十二生肖中。(圖片來自網絡)
二、貓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
優質答案1:
講到貓,眾說紛紜,而且文物出土較少,科學家的研究也未有大的發聲,貓如何進入人類家庭,這塊拼圖還在大家的關注視野中。
![](/d/cwbkimg/2023011002/vc2exhwe4kx.webp)
2009年,《科學人》雜志曾經報道過,通過將近一千組DNA樣本的對比分析,確定現今家貓的祖先源出同系,都是中東野貓。人類馴化貓的歷史,較多的證據和資料記載大概是4500年前,由古埃及開始大量馴養野貓的。 那中國的家貓又從何而來?
中國最早記載家貓的文獻出現在西漢。而在此之前不論是各類文字記載或壁畫、圖騰等圖像中均無貓的蹤影。學界一度有這樣的猜測:家貓是在西漢或稍前,通過與外國的貿易往來而進入中國的,一般認為是由波斯商人帶入。
然而近期有臺灣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胡耀武說,早在5300年前,現今中國陜西省泉護村的居民就會利用貓來控制鼠害,證據是在泉護村一直發現的兩只貓的8塊骨頭。
研究人員使用放射性碳測年,將這些骨頭的年代追溯到了大約5300年前的一個200年的時間段內,這比此前所認為的家貓在中國出現的時間早了3000多年。研究人員報告說,這些骨頭的尺寸相當于現代歐洲家貓的骨頭尺寸,但是小于歐洲野貓的骨頭。同時,對骨膠原蛋白的同位素分析表明,泉護村的先民、豬、老鼠和貓大量食用以粟為基礎的食物;兩只貓中,其中一只貓比其他貓吃的肉更少,吃的以粟為基礎的食物更多,這提示這只貓可能吃了人類的殘羹剩飯或者被人類喂養。
學界對貓的馴化歷程,普遍有種假設,認為人類居住地的食物,吸引了老鼠來偷食,貓又被老鼠吸引而來,人發現貓能抓老鼠、控制鼠患之后,就開始設法讓貓留下來,最后完成馴化,貓也漸漸成為人類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一員。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距今僅有四千多年時間,若說人類養貓史達到5300年,這個還真的需要再考證一下。
優質答案2:
貓在古代被人類做是作為捕捉老鼠,保護莊稼
而飼養的,從貓的字右邊的“苗”字也可以窺見一斑。
我國歷史上對貓最早的記載是《詩經·大雅·韓奕》“有熊有羆,有貓有虎。”,不過這句話里面有熊和虎,應該不是訓化的家貓。
西漢《禮記:郊特牲》“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是明確把貓作為家養的記載。
![](/d/cwbkimg/2023011002/p1khtgwmcaq.webp)
![](/d/cwbkimg/2023011002/oix3b0gzigh.webp)
三、韓非子曰:使雞司夜,令貍執鼠。那么中國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有貓的呢?
優質答案1:
其實貓作為自然界的生物早已存在,筆者感覺這個問題的主旨是在問貓在中國的馴化史,本人不是生物學家,僅從文字文獻上來和大家探討:最早《詩經·大雅·韓奕》寫道: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這時的貓應該還是山貓,和其他野獸并列,而詩經記錄的是西周到春秋的“民謠”
戰國《莊子·》提到“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貍狌”雖然沒有明確的說貓已經被馴化,但是和已經感覺到了貓的越來越被人們接受的情況。
西漢《禮記·郊特牲》“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貓的家養化也算普及了
再說一個明代時期的一篇散文《束氏貍狌》衛人束氏 舉世之物,咸無所好,唯好畜貍狌。貍狌,捕鼠獸也。畜至百余。衛人應是衛國人
筆者推測在中國,貓成家養,應該是在從春秋終末期戰國時代這段時間里形成的。當然這只是從文字文獻上推測,實際情況可能更早。
優質答案2:
我國的家貓并不是外來產品,根據《詩經》和《禮記》的記載,可以得出,中國人養貓至少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而在二十世紀棄世年代的一些考古中,專家發現,四千多年前的貓的蹤跡,這刷新了《詩經》和《禮記》當中對貓的記載。上世界九十年代,在山東臨淄的一處新時期石黛的遺址中,專家也有發現非常像家貓的動物下頜骨。一位非常著名的考古學家吳汝乍根據龍山文化中發現的貓的骨骼等真實存在的證據后,表明,我國飼養貓的歷史至少是四千年前,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持有反對意見。
那么古代人養貓也是跟現在一樣,當成主子供養著嗎?不是的,在以前,人們養貓普遍都是為了用來捉老鼠。到了唐朝的時候,才有人養在后宮作為嬪妃們的寵物了。宋朝的時候,貓進化的越來越可愛,地位也越來越高,這時候想要得到一只貓,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拿錢或者鹽茶來換。
明代的時候更是達到了的頂峰,從貧民到皇帝,人人都為貓癡狂。皇上還專門給貓起封號,甚至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