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抓脖子_小貓抓脖子怎么回事
關于小貓抓脖子,簡要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1)不能,大貓的體重到達4公斤以上就不能夠拎脖子的,因為貓咪拎脖子起來后,脖子部位拎起來的皮膚會受到整個身子體重的拉扯,容易承受不住,貓咪被拎脖子就會安靜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是因為小時候小貓就是被母貓叼著脖子部位來移動位置的,這個動作會讓它們感受到一種安全感,可以。
(2)貓的臉頰、下巴下面、腦袋后面分布著散發氣味的腺體,當你撓撓那些部位的時候,貓就會散發出自己的氣味,同時貓咪脖子這些部位又都是容易癢癢的地方,所以,生活中貓咪也會樂意接受人們的抓撓,特別是抓撓它的脖子等部位,當貓咪放松的時候,你去抓撓它的脖子,會讓它更放松,同時可以緩解癢癢的感覺,當然,抓撓貓咪的脖子,動作應該輕柔,千萬不能用力的去掐它哦。
(3)首先,貓咪撓脖子兩側,肯定是身體某個地方不舒服導致的,具體是什么原因要具體分析,皮膚干燥,秋冬季節天氣比較干燥,貓咪的身上可能會出現皮屑和瘙癢的情況,感染寄生蟲,貓咪感染虱子跳蚤等體外寄生蟲,這會讓貓咪感到瘙癢難忍,需要不停的抓撓,散發氣味,貓咪脖子部位是它身體最容易癢的地方。
(4)可以,首先拎貓咪脖子是為了保護貓咪,不讓貓咪亂抓亂動,脖子的位置是貓咪的頭和四肢都不容易抓到的地方,一般來說,對于沒有特別強攻擊力的貓咪來說。
捏一下你自己的后頸試一下就知道了。
不太清楚你家貓的情況,有幾種情況貓會反抗:1,你捏錯地方了。2,后頸有傷。3,跟你關系不好。另外就可能是特例了,不排除有些貓就是不喜歡被捏。
撓不舒服,或者就是不喜歡,我家喵就不喜歡撓,每次撓剛幾下還好,多了,就使勁晃悠腦袋不讓撓,臭毛病就是了,沒啥事,氣急了,就撓它很多次,讓它不讓撓,哈哈。
如果你是一只貓咪的家長,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貓咪調皮搗蛋,你費勁心機想要抓住他教訓一番卻是無計可施,最后你和貓咪都精疲力竭的倒在一邊,你冷不丁的伸出手,抓住了貓的后脖子,貓咪突然就停止了掙扎,乖乖的一動不動。
貓咪被抓住后脖子之后就不會動彈,然而,是不是所有貓咪都是這樣的呢?
折耳貓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折耳貓。 養折耳貓的是一位尹先生,這只折耳貓已經在家養了一年半了。平日里雖說比較乖巧,但還是會不小心抓傷到主人。尹先生表示只要避開貓咪的警惕部位就不會傷人,可是并不能阻止它亂動啊!那么抓脖子后面能讓它像視頻中那樣一動不動嗎?
結果尹先生抓住小貓之后,這只折耳貓真的就像是被點了穴一樣,四肢張開,不動彈了。那會不會是小貓認主人呢?接下來
通過第一只小貓的親自體驗,我們發現,抓住小貓脖子后面的皮肉的方法還真是有點用,只不過維持的時間有點短。
挪威森林貓
我們再看看一只挪威森林貓。它的個頭可比折耳大了不少。
結果這只12歲齡的貓咪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在被抓住脖子后面的皮肉拎起來之后,也是四肢張開不動彈了。
接下來是第三只實驗的小貓。這是一只成年暹羅貓,在被同樣抓住脖子后面的肉的時候,這只暹羅貓該怎么動,還怎么動。
那么為什么同樣的方法,有的小貓真的不動了,有的小貓卻完全沒有作用呢?
其實不同的貓是有個體差異的,一般來說,多數的貓咪在被抓住脖子后面的皮肉的時候,確實會出現比較安靜,甚至完全不動的情況。
因為大貓撫育小貓的時候都是直接叼脖子,它以為是媽媽在叼著它呢,亂動它要掉下來摔著,所以它是不會動的。但是時間長了以后它不愿意。因為貓咪只是一個姿勢就不舒服了。
也就是說,被抓住脖子后面的皮肉后貓咪變得安靜其實是一種遺傳反應,但是因為人手的感覺畢竟不同于貓媽媽叼起孩子的感覺,所以貓咪會在一定時間內恢復原樣。而至于像第三只實驗貓咪那樣,從被抓一開始就亂動的小貓,則很有可能跟它個體之前的經歷有關。
一群日本的神經生物家研究了“動物在被母親叼起”時一系列生理反應后發現,相似的“鎮靜效果”不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類嬰兒中同樣存在。“鎮靜效果”中最典型且在人類和小鼠間相似的三個生理反應是:停止哭泣,順從以及心跳減速。
這個研究意義重大,重大在于“物種間生理反應的一致性”可以讓科學家們通過小鼠(而不是人類嬰兒)來研究現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研究結果不僅解釋了本文試圖回答的“一個夾子凍住一只貓”的問題,還回答了與我們人類更為相關的另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嬰兒哭泣時抱起晃動可以讓嬰兒安靜下來”。
實驗中,他們麻醉了幼鼠后脖子上動作感受的神經,這之后由“被叼起”而產生的“鎮靜效果”就減弱了。同時,手術移除大腦的一部分以干擾小腦皮質的傳入信號也會延長母鼠使幼鼠鎮定下來的時間。如果不能感知脖子后方被叼住,幼鼠就不會蜷起身來;如果小腦不能接受到信號,幼鼠就不會出現順從。而心跳的減弱和身體姿勢上的改變則是由副交感神經以及小腦的傳出神經來直接實現。這一系列的生理反應使得幼鼠安靜、順從、蜷起身體,方便母鼠將它們帶到安全的地方。
所以
并不是貓咪脖子后面肉是死的,相反,是脖子后方的感受神經使得小貓獲得“我被叼起來了”的信號;而隨后出現的與被點穴類似的生理反應并不是因為“神經通道被阻斷”,而是因為來自大腦的信號引導他們出現方便麻麻轉移自己的生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