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什么時候體溫高?早晚什么時候體溫高
小貓什么時候體溫高了。我看了看小貓,發現它的身體還是涼的,于是趕緊把它抱到屋里,給它蓋上被子。可是過了一會兒,小貓又開始打噴嚏,這下我慌了,趕緊把它抱到床上,蓋上被子。可是一會兒,小貓又開始打噴嚏,這下我更慌了,趕緊把它抱到床上,蓋上被子。可是過了一會兒,小貓又開始打噴嚏,這下我更慌了,趕緊把它抱到床上,蓋上被子。可是過了一會兒,小貓又開始打噴嚏,這下我更慌了,趕緊把它抱到床上,蓋上被子。
一:人什么時候體溫高
體溫一天當中下午2點左右最高,凌晨4點左右最低,這與人體自身的生理、活動、環境、氣溫等有關系。下午2點左右環境和氣溫是最高的,經過一上午的活動人體的新陳代謝處于高峰,而且除了消耗外也會通過飲食、喝水等補充能量,食物的熱效應也會提高人體的溫度。凌晨4點人體各項機能屬于休養生息的階段,各個器官都處于低消耗休眠狀態,這時人體的代謝最慢,而且凌晨氣溫最低也會導致體溫的偏低。
在正常溫度的最高值和發熱溫度前還有零點幾度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人體體溫的正常波動。要知道正常體溫不會固定在一個數值,比如孩子的正常體溫會因為年齡、活動量、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有所波動,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體溫調節中樞沒有發育完全,體溫隨著活動或環境的影響會波動更大。
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出肛溫、耳溫和口腔溫度大于或等于38℃,就提示發熱,美國梅奧診所給了的肛濕和耳溫發熱標準和美國兒科學會相同,梅奧診所認為口腔溫度超過37.8℃就提示發熱,腋溫超過37.2℃就提示發熱,盡管不同醫療機構對于發熱溫度的劃定有一定差異,但差異很小。
二:寶寶什么時候體溫高
要知道寶寶體溫高,是否一定是發熱,那么我們首先要知道兩個問題。
1.發熱是什么呢?
發熱是身體在各種原因作用下所導致的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的范圍。
2.兒童正常的體溫是多少呢?體溫達到什么程度才能稱的上發熱呢?
兒童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36℃為體溫不升,37.5~38℃為低熱,38.1~39℃為中等發熱,39.1~41℃為高熱,>41℃為超高熱。
用手感覺皮膚溫度,總歸會有所偏差,明白了之前兩個問題后,測個體溫,一切就明了了,至于你愿意怎么測,是測腋溫,還是肛溫,還是耳溫,就看你自己想怎么測了。
如果是低熱,寶寶精神狀況可以,那么可以物理降溫,比如用溫水(不能用冷水,也不建議用酒精)給寶寶進行擦浴,可以多擦幾次,尤其是頸部、腋下、腹股溝這些地方,多喝熱水,如果是高熱,那么就要吃退熱藥了,比如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栓,泰諾林滴劑等,當然了,找到發熱的原因是最重要的,這樣才好對癥下藥,所以寶寶一旦有發熱,最好還是要去醫院檢查,聽聽醫生的建議,遵醫囑執行。
![](/d/cwbkimg/2023011001/xwbgyhic5n5.webp)
三:早晚什么時候體溫高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下,早晨體度略低,下午略高。人類體溫具有晝夜周期性。一天當中的體溫,清晨2~6時最低,黎明后開始上升,整個白天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下午6時達一日的高峰。這種以晝夜(24小時)為周期,往復出現高峰、低谷的生理現象,稱為晝夜節律。人類無論生活在地球任何地區,體溫均呈現晝夜波動。表面看來,白天體溫升高的原因,是由于活動多、代謝率高,產熱增加所致。其實并非如此。整天臥床保持安靜或徹夜不眠的人仍有同樣的體溫周期性變化。實驗表明,將受試者置于無任何時間標記的很深的地下室中長期生活,晝夜節律照樣存在。不過此時晝夜周期比24小時略長一些,謂之自激周期。如令受試者返回地面,接受光照等同步因子的影響,其生理周期逐漸恢復原狀,仍與地球自轉周期保持同步。一般認為,這種節律的產生是內源性的,受晝夜節律起搏點(也稱生物鐘)的控制。實驗表明,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很可能是生物節律的控制中心。
每日早晚、人體各個部位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人體正常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范圍,但并不是恒定不變的。正常人口腔溫度(又稱口溫)為36.2℃~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2℃~0.5℃,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2℃~0.6℃。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應小于0.8℃。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35℃左右。女子體溫在經期亦有些許變化。
在健康狀態時,如飲食正常,衣著適宜,人體的體溫一般是比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
四:什么時候體溫比較高
出伏,預示著三伏天結束,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出伏以后,溫度下降比較明顯,秋高氣爽的天氣到來。
民間關于出伏流傳著一些諺語,通過出伏當天的天氣,來預測冬天是否寒冷。有些諺語說,出伏當天是晴天,當年冬天不冷,相反,出伏當天是雨天,當年冬天會比較寒冷。
本篇內容,筆者就說說出伏和冬天冷暖的相關內容,至于今年冬天冷不冷?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今年(2022年)哪天出伏?2022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三伏天開始的時間,是從夏至節氣后的第三個庚日計算。
今年夏至的時間是6月21日,往后數到第三個庚日,時間是7月16日,因此,今年三伏天開始的時間就是7月16日,整個三伏天持續了40天,到8月24日結束。
因此,今年出伏的時間就是2022年8月25日,這里注意一點,8月24日是末伏的最后一天,還包含在三伏天內,并不是出伏時間,往后順延一天才是出伏時間。
![](/d/cwbkimg/2023011001/kd0gpckb3td.webp)
- “出伏是晴天,立冬穿薄衫”
這句諺語從字面意思很好解釋,如果出伏當天是晴天,那么等到立冬的時候,還會穿著比較薄的衣服。今年立冬的時間是11月7日,立冬預示著正式進入冬季,溫度下降比較明顯,尤其是北方地區,東北、內蒙等部分地區,溫度可能已降至零下。
立冬期間,人們也已經穿上了厚衣服,比如北方地區外套、厚衣服已經很常見,而東北等地,棉襖已經穿上了,對于南方地區來說,長袖、外套也已經穿上。
如果按照“出伏是晴天,立冬穿薄衫”的說法,立冬的時候還穿薄衣服,說明天氣溫度還較高,該冷的時候不冷,即便到了“三九四九”也不是很寒冷,也就預示著當年冬天不冷,或者說屬于“暖冬”。
- “出伏無雨,百日無霜”
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也很好解釋,如果出伏當天沒有出現降雨,那么100天內也不會降霜。按照今年的時間來說,出伏是8月25日,100天之后,時間就來到了12月上旬,而往年多地降霜的時間是在11月份上中旬,部分地區甚至在10月下旬就會下霜。
霜是指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指露點低于0)以下,在地面或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如果按照“出伏無雨,百日無霜”的說法,到了12月上旬還未降霜,說明溫度比較高,無法形成下霜的條件。
另外,12月上旬也已經到了大雪節氣,到了這時候溫度還比較高,則說明當年冬天不是很寒冷,和第一句類似,也會有朋友說屬于“暖冬”。
通過上述2句諺語可以看出,如果出伏當天是晴天,則預示著當年冬天比較暖和,相反,如果出伏當天是雨天,則預示著當年冬天會比較寒冷。
冬天暖和好不好?從人們的感官上來說,冬天暖和確實是挺好的,也有利于日常出行,也不用穿著過于“臃腫”,對于不喜歡寒冷天氣的朋友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而從農業種植的角度來說,冬天過于暖和,也不是一件好事,可能有朋友會問,天氣暖和不是更有利于植物生長嗎?這種說法是沒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
以小麥舉例,如果冬季溫度相對過高,其一,小麥容易出現旺長,旺長的小麥,自身的抗性相對較弱,如果遇到突然降溫,很容易發生凍害,另外,進入返青期以后,也很容易發生倒伏;
其二,冬天過于溫暖,會加重病蟲害的危害,比如蚜蟲、地下害蟲、根腐病、全蝕病等,不僅小麥苗期病蟲害加重,等返青以后,田間的病蟲害相對往年也會加重,主要原因是冬季溫度較高時,病原菌或者蟲卵能夠安全越冬,增加了田間數量,進而加重了對于小麥的危害。
其三,冬天過于溫暖,說明雨雪天氣較少,會導致田間出現干旱的情況,農戶如果去澆水,增加成本,如果不去澆水,會影響小麥的生長。
因此,關于冬天暖和好不好的問題,要看從哪個角度去判斷,當然,最好的結果就是不冷也不熱,維持往年的情況即可。
總結一下,今年8月25日出伏,按照民間諺語的說法,如果當天是晴天,預示著今年冬天不會很冷,如果當天是雨天,預示著今年冬天會冷一些,大家對此怎么看呢?
查看天氣預報,我們這里出伏當天是雨天,你們那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