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雪橇犬簡介,阿拉斯加雪橇犬知識百科
最古老的雪橇犬之一。其以身強力壯及富忍耐力而聞名于世,力道比西伯利亞雪橇犬強,和西伯利亞厚毛狗是近親。它不僅能載運重物,還能背負重物行走極遠的路程。因此常被用來從事探險南北極的活動。馬拉繆特族對此品種評價極高。他們利用此犬獵捕北極熊、狼、同時還用它擔任守護馴鹿的工作。
歷 史:
阿拉斯加雪橇犬的名稱來自阿拉斯加的馬拉繆特族。在最初北美移民的紀錄上,可發現有此犬的記載。此全屬勻稱的體格和有頑強精神和忍耐力的犬種。在使用雪橇的年代里馬拉繆特族已擁有此強壯并能在北極雪地中旅行的犬種,讓其他族人十分羨慕。阿拉斯加雪橇犬于阿拉斯加開拓初期,因為和輸入犬種異種交配,幾乎滅絕。1926年,美國采取了純血種的保護措施。
性 格:
此犬忠實,能力強.使優秀的警備犬和工作犬,也是富有感情的家庭犬。此犬喜歡戶外運動。
[體型]
這一品種的體型大小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最理想的體型大小是:雄性肩高25英寸,體重85磅;雌性肩高23英寸,體重75磅。不過,身高和體重與其他一些素質(比例、步態等)相比,并非最為重要的。在比賽中,只有其他條件如比例、步態等都非常接近的情況下,身高體重越接近上述標準,獲勝的機會越大。胸深大約為肩高的一半,胸最深的位置應該位于前肢后方。身體的長度(從馬肩隆到骨盆最高點的距離)略大于肩高。身材不能顯得肥胖,骨量與身體呈正常比例。
頭部]
頭部寬且深,不顯得粗糙或笨拙,與身體的比例恰當。表情柔和、充滿友愛。眼睛在頭部的位置略斜,眼睛的顏色為褐色,杏仁狀,中等大小。眼睛的顏色越深越好。蘭色的眼睛屬于失格。耳朵的大小適中,但與頭部相比顯得略小一些。耳朵為三角形,耳尖稍圓。耳朵分的很開,位于腦袋外側*后的位置,與外眼角成一直線。當耳朵豎著的時候,就象是站在腦袋上一樣。豎立的耳朵也許略向前傾,但當狗在工作時,有時耳朵也會折向腦袋。耳朵位置過高屬于缺陷。
兩耳間的腦袋寬,且略略隆起,從頭頂向眼睛的方向漸漸變窄、變平,*近面頰的部分變的比較平坦。兩眼間有輕微的皺紋。腦袋的輪廓線和口吻的輪廓線象兩條略向下折的,連在一起的直線。與腦袋相比,口吻顯得長而大,寬度和深度是從與腦袋結合的位置向鼻鏡的方向逐漸變小。除了紅色被毛的狗以外,其他顏色的狗都應該是黑色的鼻鏡、眼圈和嘴唇。紅色被毛的狗允許是褐色的鼻鏡、眼圈和嘴唇。帶有淺色條紋的“雪鼻”是可以接受的。嘴唇緊密閉合。上下顎寬大,牙齒巨大。咬和為剪狀咬和,上顎突出或下顎突出式咬和都屬于缺陷。
[頸部、背線、身軀]
頸部結實,略呈弧形。胸部相當發達。身軀結構簡潔,但不屬于短小型。后背很直,略向臀部傾斜。腰部硬實且肌肉發達。腰部太長會削弱整個后背,屬于缺陷。尾巴的位置在脊柱的末端。當它們不工作的時候,尾巴會翻卷在背后。它們的尾巴不會緊緊地卷在后背上,尾巴上的毛也不是短短的象刷子。阿拉斯加雪橇犬的尾巴上長著軟毛,看起來象波浪狀羽毛。
[前軀]
肩膀適度傾斜;前肢骨骼粗壯且肌肉發達,從前面觀察,從肩部到腕部都很直。從側面觀察,腕部短而結實,略有傾斜。足爪屬于雪鞋型的,緊且深,配合合適的腳墊,顯得穩固、簡潔。足爪大,足趾緊且略拱。足趾間長有保護性的毛發。腳墊厚實、堅韌;趾甲短而結實。
[后軀]
后腿寬,而且整個大腿肌肉非常發達;后膝關節適度傾斜;飛節適度傾斜,且適當向下。從背后觀察,不論是站立時還是行走中,后腿都與相應的前腿處于同一直線,既不分的太開,也不*的太近。后腿上的狼爪是不需要的,當幼犬出生后就需要將狼爪切除。
[被毛]
阿拉斯加雪橇犬擁有濃密、粗硬的披毛,披毛不能長,也不能軟。底毛濃厚,有1~2英寸厚,含油脂,且柔軟。披毛的長度是隨著底毛而變化的。身體兩側的被毛較短,向前延伸到肩部和脖子的時候,被毛逐漸變長,向下和向后,到臀部及尾巴,被毛都是逐漸變長。阿拉斯加雪橇犬在整個夏季,通常被毛都比較短,也不那么濃密。在比賽中,這一品種是不允許修剪被毛的,除了為了整潔而修剪足爪上的毛。
[顏色]
一般從淺灰色到黑色及不同程度的紅色都有。只有一種純色是可以接受的,就是純白色。白色是下半部身體的主要顏色,白色還分布于腿、足爪和臉上的斑紋中。額頭及領部有白色斑紋,或頸部有斑點都是有吸引力的,可以接受。身體被不連續的顏色覆蓋或有不均勻的色斑屬于缺陷。
[步態]
阿拉斯加雪橇犬的步態是穩定、和諧且有力的。以它的體型和構造來看,相當敏捷。從側面觀察,后軀提供的強大驅動力通過肌肉發達的腰部傳遞給前軀。前軀得到后面傳遞過來的驅動力,步伐流暢。從前面或從后面觀察,腿始終保持直線,既不太*近,也不太分開。快步跑時,足爪向身體中線*攏。步態不自然或步態沒有效率,容易疲倦都屬于缺陷。
[氣質]
阿拉斯加雪橇犬非常友好,屬于“朋友狗”,而不是“孤僻狗”。它是忠誠、深情的伙伴,但一般給人的印象是高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