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無毒蛇|十大無毒蛇 ***
十大無毒蛇出沒地之一,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夏季,成千上萬的游客來到這里避暑,享受難得的清涼。然而,就在今年7月,一條毒蛇闖入了了這個世外桃源,并在當地引發了一場森林大火。目前,火災已造成至少3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這場大火的起因是什么?又是誰縱火的呢?一一起來看看吧。”火燒連營”的故事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一個小村莊,當地人稱之為“死亡之谷”。
1、哪一種蛇比較常見且沒有毒?
無毒的蛇與有毒的蛇一樣多,但是人們往往更關注有毒蛇,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無毒的蛇,top10十大無毒蛇有哪些。
十大無毒的蛇Top10:水蛇
水蛇常被發現于草溝、沼澤、池塘、溪流、河流中,以青蛙、魚為食,一般來說水蛇具備一定的攻擊性,因此,在水中遇到水蛇有可能會被攻擊,但是水蛇是無毒的,長度一般在一米左右。
十大無毒的蛇Top9:靛青蛇
靛青蛇一般可以生長到接近3米,它們的頸部和下巴是橙紅色,因此,比較好辨認,靛青蛇對人類沒有攻擊性,常以老鼠、青蛙、小烏龜為食,同時也會以其他蛇類為食。
十大無毒的蛇Top8:玉米蛇
玉米蛇一般可以生長超過1米,是一種外形討喜的蛇類,是蛇類寵物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它們以老鼠、鳥、小型蜥蜴為食。
十大無毒的蛇Top7:東方王蛇
東方王蛇的體長一般可以成長到接近2米,蛇全身黑色并有白色、墨綠色的斑紋,常以青蛙和老鼠為食,值得一提的是東方王蛇會以其他蛇類為食。
十大無毒的蛇Top6:黑蛇
黑蛇是一種移動速度較的蛇,它們可以生長到1米-1.3米之間,常以老鼠、青蛙為食。
十大無毒的蛇Top5:綠蛇
綠蛇常出沒于各種藤蔓植物的附近,將藤蔓上常見的蜘蛛、螞蚱作為食物,是一種無害、溫順的蛇類成蛇長度不會超過1米,在世界各地都能發現綠蛇。
十大無毒的蛇Top4:襪帶蛇
襪帶蛇是一種分布于潮濕環境的蛇,常見于各種接近水的地方,它們最長可以長到1米廠,可以通過氣味尋找到同類。
十大無毒的蛇Top3:絲帶蛇
絲帶蛇全長在半米到一米間,生活在湖泊或沼澤周圍,以青蛙、小型蜥蜴、魚和昆蟲為食,絲帶蛇是一種比較溫和無毒蛇,當受到威脅時絲帶蛇會從肛門腺中散發出惡臭。
十大無毒的蛇Top2:森蚺
森蚺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蛇,它們多數分布于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其長度可以達到10米,重量可以超過250公斤,其絞殺能力可以輕易的將獵物碾個粉碎。
十大無毒的蛇Top1:蟒蛇
蟒蛇的體型是世界上第二大蛇,它們可以生長到6米長,體重可以超過150公斤,蟒蛇分布于熱帶御臨河沼澤中,以青蛙、魚、鳥為食。
2、最會偽裝的蛇前十名?
五、銅頭蝮蛇,是一種中型毒蛇,在美國,30%以上的蛇類咬傷事件都是它造成的,雖然在十大致命毒蛇的榜單上,它們只排到第八名,但是它們十分善于偽裝自己,人類幾乎難以發現,一旦侵犯它的領地,它就會瘋狂攻擊!白唇竹葉青蛇:
它與其他品種的竹葉青蛇最大的區別在于它的體外側
從頸部到尾部有一條明顯的白線
,看起來就像嘴唇是白色的一樣。白唇竹葉青蛇的消化系統也十分厲害,有些白唇竹葉青可以邊吃邊消化,多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區。
墨脫竹葉青蛇:
它的
體側一般有一條紅白參半的縱紋
,頭比較大,呈三角形,頭頂有細小鱗片,通體為翠綠色。是我國特有的品種,目前僅知道的分布在模式標本產地西藏聶拉木具卻克蘇木。
藍色海島竹葉青蛇:
海島竹葉青蛇是
屬于印度尼科巴群島的特有物種
,其中藍色的海島竹葉青蛇是其中的極品,要知道大自然中的純藍色物種是非常少見的。
3、廣西常見的無毒蛇圖片?
1、球蟒。球蟒也是一種溫和的蛇類,它脾氣溫和、花紋美麗、體型適中、無毒。
2、奶蛇。奶蛇無毒,是寵物蛇市場上很熱門的種類,是黃頷蛇科的鐵三角,是三大寵物蛇飼養品種之一。
3、玉米錦蛇。玉米錦蛇一般有紅色、粉色、橘色、黑色等,一般以黃色為上佳。
4、烏梢蛇。
烏梢蛇,俗稱烏蛇、烏風蛇,是蛇目、游蛇科、烏梢蛇屬中體形較大的一種無毒蛇。
4、眼鏡蛇有臭味嗎?
沒有臭味。
眼鏡蛇是我國十大毒蛇,也是臭名遠揚的毒蛇!眼鏡蛇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毒蛇,我國的舟山眼鏡蛇毒性比較低,造成的傷害還是比較小的。不過南方部分品種如引進飼養的越南眼鏡蛇、泰國眼鏡蛇,毒性巨大,也包括廣西邊境的眼鏡蛇,屬于孟加拉眼鏡蛇亞種,毒性要大的多了。
5、寵物蛇溫順排名?
1,玉米蛇
? ?玉米蛇是一種漂亮的無毒蛇品種,通過長期的飼養,已經形成了各種變異的體系,品種比較多,而且性格溫順。
?2、奶蛇
? ?奶蛇和玉米蛇,王蛇一樣,是目前飼養最大的三大寵物蛇品種,也有很多的變異體,目前有納爾遜奶蛇、洪都拉斯奶蛇、帕布拉奶蛇飼養的比較多,其他的品種也有,但飼養的不多,性格溫順,容易飼養,比較適合新手養殖。
?3、王蛇屬
? ?王蛇是三大寵物蛇品種之一,王蛇在三大寵物蛇中,是特別皮實的一種,也是最容易飼養的,目前有很多的變異體,有雪花王蛇、直線王蛇、原色主要是黑白王蛇為主,和銀環蛇很像,也其他的王蛇也是特別受歡迎的。
?4、豬鼻蛇
? ?,豬鼻蛇有著翹起的鼻子,更重要的是它們很會賣萌,還會裝死,到遇到敵人后,自己感覺跑步了了,還裝死,被抓在手里和死的一樣,真是戲精了。豬鼻蛇也有很多的變異體被飼養。
?5、球蟒
? ?球蟒生活在中非和西非,像很多其他蟒類一樣,球蟒也是一種溫和的蛇類。主要以小型哺乳類動物為食。
?6、翠青蛇
? ?翠青蛇性格極其溫柔,通常不會主動進行攻擊。夜伏晝出,主要于白天活動,夜晚則在樹上睡覺;平時行動緩慢,但遇到驚嚇時會迅速躲避逃跑,主要捕食蚯蚓及昆蟲。翠青蛇屬于游蛇科,翠青蛇屬,全長1000毫米左右,身體綠色。
?7、棕黑錦蛇
? ?棕黑錦蛇全長1.5m -1.9m,體重0.5-1.5千克。隨產地不同顏色差異較大。湖南浙江的顏色較淺;北京的顏色鮮艷,花紋明顯;東北的顏色深基本是黑色性情比較溫和,不受威脅時,一般不咬人。以鼠類為食,亦吃鳥類及鳥蛋。
?8、雙斑錦蛇
? ?雙斑錦蛇為游蛇科錦蛇屬的爬行動物。體長700--1200毫米。背灰褐色,有深色啞鈴狀的橫斑紋,體測的斑紋與背部的斑紋交錯排列,頭背有成對的黑色紋,眼后又一黑帶直到口角。 生活于山區丘陵地帶,捕食蜥蜴、壁虎和鼠,卵生。分布于我國華北、華東的廣大地區 。
?9、玉斑錦蛇
? ?玉斑錦蛇屬于游蛇科,別名美女蛇,已改名,玉斑麗蛇。全長可達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頭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幾十個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邊緣黃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錯排列著黑橫斑。
?10、白條錦蛇
? ?白條錦蛇,別名枕紋錦蛇、麻蛇。中國北方分布廣泛的無毒蛇。生活力強,耐饑渴。性情比較溫順,行動較遲緩。捕殺小鳥、蜥蜴及小型鼠類為食。它的耐餓能力很強,曾有耐餓18個月的記錄。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中。
6、東北十大毒蛇排名?
1、短尾蝮蛇
短尾蝮蛇是中國各地均有的一種小型毒蛇,它是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毒蛇,是造成蛇傷的主要蛇種。一般不主動攻擊人,但在受到攻擊后常連續撲咬。
2、中介蝮
中介蝮為蝰科亞洲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七寸子、七寸蛇麻布袋、麻七寸、扎嘎勒賣圖.毛蓋
3、巖棲蝮
巖棲蝮,蝰科,亞洲蝮屬的動物。頭側有頰窩的管牙類毒蛇·頭略呈三角形
4、蛇島腹
蛇島蝮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亞洲蝮屬下的一個有毒蛇種,主要分布于中國遼東蛇島,沈陽市及大連市等地區也有少量分布
5、烏蘇里蝮
東北地區的特有蛇類,曾經也是遼寧本地的優勢蛇類,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根據一些調查結果顯示,其種群數量多大200多萬條,如今野外種群數量已大大減少。即便如此,該蛇也是東北地區的優勢有毒蛇類
6、半環扁尾海蛇
一般棲息在近海岸或海島礁石或珊瑚中。此蛇頭部小,尾部扁平,身體粗扁,主要以魚類為食,屬于眼鏡蛇科下的劇毒蛇類,不過它們較溫順,不會主動攻擊人類。
7、青環海蛇
體型細長,頭部扁小,體后端及尾側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黃色或橄欖色。身上布滿黑色環帶。以魚類為生,一生都生活在海里,很少上陸地生活。為眼鏡蛇科下的劇毒蛇類
8、虎斑頸槽蛇
俗稱野雞脖子、竹竿青等。體全長近1000mm,體重一般為200~400克。體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體前段兩側有粗大的黑色與桔紅色斑塊相間排列,枕部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9、半環扁尾海蛇
一般棲息于常棲于近海岸或海島礁石叢或 珊瑚礁中。此蛇頭小,脖子極短,身體粗扁,尾巴扁平如魚鰭。一般成群出沒于海邊,上岸下蛋繁殖。因速度較慢,無法追捕魚類,所以藏在珊瑚礁中,等待魚游過沖出捕殺。它毒性很高,麻痹受難者。
10、青環海蛇
爬行綱,海蛇科。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動物。有毒。長1.5-2米。其軀干略呈圓筒形,體細長,后端及尾側扁
7、世界十大毒蛇排行榜,中國十大毒蛇排行榜,分別都有哪些?
本人是屬蛇的,喜歡了解各種蛇類,記得小的時候村里的鄉親們喜歡到河里摸魚,有人不小心摸到了蛇就怕它,然后就讓父親來處理。
以前農村的老屋都是用泥土托庇做起來了,加上農村老屋周圍都有水坑,所以時常房屋頂上都能夠看到蛇來回出入,有時候它還會到雞棚里捕捉小雞。
有一天下大雨,我家隔壁鄰居王大媽白天在天地里忙活,到了傍晚時分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家做飯。
王大媽本來想做手搟面條吃,她就到房間里的面桶里用面碗裝面粉,可她正在低頭裝面粉的時候,突然發現一條紅花蛇盤在他的床上。
嚇得王大媽撒腿就跑,面碗也扔在了地上,趕緊出來喊我的父親,因為經常在河里抓魚,遇到這種場面也不少。
所以父親處理蛇有一定的經驗,他懂得分蛇的類型,有些水蛇是無毒的,有些蛇是有毒的。
父親看到王大媽家里的紅花蛇可能是有毒的那種,就一邊安慰王大媽別擔心,一邊想辦法拿了一只煮熟的雞來引誘并趕走它。后來王大媽自夸我父親的膽大勇敢。
今天就這個話題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世界十大毒蛇與中國十大毒蛇的類型;
世界十大毒蛇排行榜.
01 細鱗太攀蛇.
俗稱內陸太攀蛇,以前叫做內陸盾尖吻蛇,還有沙漠猛蛇、兇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別名。 是全世界最強毒性的陸棲蛇種,一次毒液就可殺死20萬只老鼠。
細鱗太攀蛇又被稱作兇猛太攀蛇,它是地球上毒性最大的蛇之一。被它咬一口產生的毒液,足以sa si一百個成年人。
盡管如此,內陸太攀蛇的性格比較溫柔,如果你不捕捉它們,它們是不會輕易被激怒。這種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動物。
02 黑曼巴蛇.
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最常見于樹木繁茂的稀樹草原或河流森林,尤其是在巖石丘陵和大樹茂密的地區。
也可以在沿海灌木,濕潤和干燥的稀樹草原和林地中找到。該物種主要存在于地面,然而它們也是樹棲。在黑曼巴蛇主要出沒的地方,有75%的人從事農業;
在中午時分,黑曼巴蛇通常會爬上較高的地方(像樹頂)曬太陽或等候獵物。
03 巴布亞太攀蛇.
在受到威脅時,它也會將前半身高高抬起,給對手致命的打擊.其咬噬時放出的毒液是三種太攀蛇中最多的 這3種太攀蛇,都是魔鬼級別的。
都是世界前十的劇毒蛇,并且都分布于澳洲大陸,不過性格都比較溫和,不會主動進攻人類。
04 棕伊澳蛇.
棕伊澳蛇的體型雖大卻還是不能與咱們中國KC的體型相媲美,它的體長平均在1.5-2.7米左右,而眼王的平均體長卻是普遍能過4米的。
最大個體甚至能叫板一些蟒蛇,例如球蟒,而棕伊澳蛇這體型大概和咱們的王錦蛇差不多。
05 杜氏劍尾海蛇.
它主要分布于澳洲大堡礁,劇毒海蛇 海蛇本來就都有劇毒,而且杜氏劍尾是海蛇中,毒性排名能進前三的(前2名是貝爾徹海蛇和鉤鼻海蛇)。
所以的毒性自然不必多說。不過比較溫柔,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它們的毒性進化的只能用可怕來形容
06 裂頦海蛇.
背部以棕色為底,環繞深色半環帶,不到達腹部。不過隨著成長環帶的顏色會逐漸變淺甚至消失。
頦頂部具有刺狀頦盾,是本種與其它海蛇最大的區別(其它海蛇類是長型鱗片),前溝牙蛇類,毒液含神經,肌肉毒素,毒性極強。
07 貝爾徹海蛇.
是全球毒性最強的蛇類之一,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屬于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屬下的一種有毒海蛇。
它的毒性較穩定,經100℃,5 min處理后仍能保持毒性,在酸、堿環境下也同樣穩定。
08 西部擬眼鏡蛇.
澳大利亞是世界著名的毒蛇王國,有兩種擬眼鏡蛇,劇毒無比,叫東部擬眼鏡蛇、西部擬眼鏡蛇。
這兩大毒蛇一起,遠涉重洋,翻越高山,闖入新疆。一踏入新疆境內,就遭遇蛇雕,展開戰斗!
09 東部擬眼鏡蛇.
東部擬眼鏡蛇的長相不算很特別,顏色就是不同深淺的棕色,腹部顏色應該是最淡的,很多人誤以為當它們卷縮成S形的時候就會攻擊人類。
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恰恰相反,這樣的行為目的是防御,而非攻擊。而且,東部擬眼鏡蛇天生就喜歡干燥的地方。
所以,那種長得太茂盛的森林反而容不下它們,更常見于灌木叢、草原和植物稀疏的森林里面。
10 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在我國民間又被稱為“過山風”,在過去我國南方地區多有分布,而現如今由于人類活動,棲息地破碎等原因,生存空間一再被壓縮,數量也隨之而減少。
用毒蛇泡酒雖然是民間偏方,但現如今有許多蛇類都是保護動物,非法捕殺、購買等都將會面臨法律風險,請不要隨意捕殺與食用。
![](/d/cwbkimg/2023011001/wnup3d1z33z.webp)
中國十大毒蛇排行榜
在中國生活著許許多多的蛇類,它們其中有的有巨毒,每種類型都不同。
短尾蝮蛇(10)
在中國各地都有分布,是中國常見的毒蛇之一,也是中國傷人記錄最多的蛇。短尾蝮蛇體背呈現淺褐色或紅褐色,有兩行深棕色圓斑。體型較小,尾部較短。短尾蝮蛇主要生活于河邊,草坡等地,主要以捕食嚙齒類動物、蟾蜍、泥鰍等為食。
竹葉青(9)
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蛇兒們各出奇招。有的蛇利用體色大做文章。強者以艷麗顏色震懾敵人,弱者則會模仿毒蛇的艷麗顏色蒙騙敵人,予以敵人“顏色”。
這場自然界騙局,使我們常常把無毒蛇誤認為有毒蛇,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就像無毒的翠青蛇與劇毒的竹葉青蛇,由于大家很難分辨它們,翠青蛇常常被人們無辜地劃到毒蛇范圍,很是可憐。
扁尾海蛇(8)
雖然灰藍扁尾海蛇的毒性很強,不過它們很少對人類發起攻擊,它們的口部較為細小,也不容易咬到人,性格也比較溫和,危險性較小。
中華龜殼蛇(7)
龜殼花蛇喜歡棲息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區灌木林、溪邊,以及住宅附近陰濕的環境中,多在夜間活動,其尾部有纏繞性,能爬樹,捕食鳥、蜥蜴、鼠類,偶爾吃魚和蛇。
它們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但只要受到一點驚嚇或威脅,就會條件反射般地發動攻擊,用身體將對方死死纏住。
魯塞爾蝰蛇(6)
魯塞爾蝰蛇在中國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魯塞爾蝰蛇體背呈現灰棕色,有三個縱行大圓斑。魯塞爾蝰蛇主要棲息于開闊的田野草叢中,以鼠類、鳥、蛇及蜥蜴為食。
眼鏡蛇(5)
眼鏡蛇絕對稱不上是百蛇之王,因為總是有蛇比它擁有的長處還要長, 從整體上看,以綜合毒性論的話眼鏡王蛇是毒蛇的“百蛇之王”。
在大型的無毒蛇類中,亞馬遜森蚺是“百蛇之王”,在中小型的無毒蛇中,菜花蛇(王錦蛇)是“百蛇之王”。
中國環蛇(4)
環蛇屬毒性屬于毒蛇中的第一梯隊,而這種被發現的環蛇屬新物種則處在第一梯隊的靠前位置,具有強烈的神經毒性。
由于這是我國學者首次對環蛇屬物種命名,且該環蛇毒性極強,為了讓大家記住這一劇毒環蛇新種,同時也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研究團隊用《白蛇傳》中廣為人知的白素貞為其命名——素貞環蛇
百步蛇(3)
喜藏身于陰涼的石縫中,對生境條件的要求是陰涼通風有樹有水,也在茶園、農田、柴堆內活動,能上樹,也能進入民房。
最要命的是這家伙不怕人,又懶惰,不愛動,即便你從它身邊走過,它都不會像大多數蛇那樣避開跑走。
所以“打草驚蛇”對它并不管用。這是很可怕的,一旦人不小心經過或是踩到了、驚嚇到了它,它則會發動兇猛攻擊,往往使人防不勝防。這也是為啥它屬于我國傷人蛇類中的“佼佼者”了。
莽山烙鐵頭蛇(2)
莽山烙鐵頭的科研價值極高,在蝰科下單獨占據一個屬,是研究地理生物演化的絕佳素材。再加上數量稀少,還是神話傳說中“小青龍”的現實原型,因此名氣很大,商業炒作暗中“推波助瀾”。
“物以稀為貴”,稀有的莽山烙鐵頭幾經轉手,價格不斷升高,最高時曾賣出過100多萬元的黑市價!據調查,廣東某地曾標價3000元一斤,一條成年蛇可賣上萬元,最初一級的捕蛇者也能達到4~5位數的收入。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野生的莽山烙鐵頭遭到了瘋狂的搜刮盜捕。
眼鏡王蛇(1)
在我國眼鏡王蛇是保護動物,它們演化出恐怖的毒液,更多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捕食效率,保證種族的延續,而并不是為了攻擊人類而準備的。
![](/d/cwbkimg/2023011001/lfxkctwwr3k.webp)
在現實中容易被蛇傷害的人,往往是那些自認為很了解蛇的人。所以不作死就不會死,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對蛇類和大自然充滿敬畏的心,遇蛇不捕蛇、遇蛇還需遠離蛇。
總結:
蛇,叢林中最兇猛的。最陰險的動物。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發著綠光,像搜索器一樣搜尋著獵物;一條細長的舌頭時不時地從嘴里射出,他正等著獵物的到來。
世界五大毒蛇排行:
第5位 眼鏡王蛇
成年眼鏡王蛇體長3—4m,最長可達到6m,是毒蛇當中最大的一種。它們主要以其他蛇類為食,讓其他蛇類聞風喪膽。
它們被激怒時,身體的1/2會豎起,能夠達到1.8米高。頸部膨扁,因為其暴躁的個性,會攻擊身邊的幾乎一切生物。
眼鏡王蛇主要分布在中國沿海地區,國外分布在東南亞及印度地區。
眼鏡王蛇的毒性很強,平均12-20mg即可殺死一名成年人。但是,它們一次毒液釋放量達到了400-850mg,這種體量可以殺死幾十個成年人。
哪怕是3噸的亞洲象被咬一口,3小時內也會死亡。
眼鏡王蛇的毒液當中,富含致命的神經毒素,主要由神經物質和多肽組成。它們的毒液會破壞人或動物的神經系統,繼而出現視力障礙、嗜睡、渾身劇痛等癥狀,最終因為呼吸衰竭而亡。
第4位 銀環蛇
銀環蛇,身體由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窄,黑環粗,成年體長1—1.8m。
銀環蛇,分布在在我國沿海地區以及湖北、湖南和貴州等地,國外分布于越南、緬甸等地。
銀環蛇毒性極其猛烈,是除了大洋洲以外陸地上最毒的蛇類。
銀環蛇具有兩種神經毒素,當人體中毒之后,患者感覺不到疼痛,反而特別想睡覺。
如果中毒輕微,身體會出現局部麻痹;如果中毒較深,神經傳導路線受阻,導致全身麻痹,最終在醉夢中死亡。
第3位 海岸太攀蛇
![](/d/cwbkimg/2023011001/jyx3bnmkfzv.webp)
海岸太攀蛇體長3m左右,顏色有差異,多為墨綠色、紅褐色、米色或者棕色。身體兩側顏色逐漸變淺,腹部呈淺黃色或者乳白色。
太攀蛇一共有3種,分別是內陸太攀蛇,巴布亞太攀蛇和海岸太攀蛇。他們都只分布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海岸太攀蛇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沿海地區。
海岸太攀蛇的毒液會造成溶血或凝血障礙,也就是說,被它們咬一口之后,傷口乃至渾身到處持續性大出血。
傷者會出現局部淋巴結軟化、腹痛、嘔吐、大量出汗、不停地咳嗽,緊接著,吞咽困難、頭昏。最后,咳血、身體出血、低血壓,伴隨著腎衰竭,最終魂歸天國。
第2位 東部擬眼鏡蛇
東部擬眼鏡蛇屬于蝙蝠蛇科,不同的個體形態特征相差很大,緯度跨越也特別大。
總體呈淺褐色或深褐色,個別呈黑色。成年個體體長1.5-2.2米。
澳大利亞全境和新幾內亞,喜歡呆在在干燥的森林、草原、灌木叢。
東部擬眼鏡蛇雖然毒性位居第二,但是它們極具攻擊性,是澳大利亞大陸殺人最多的一種蛇類。
它們一旦受到威脅,就會主動反擊,它們把身體抬高并彎曲呈S型,張開嘴巴,撐平頸部,然后多次迅速猛烈攻擊。
被東部擬眼鏡蛇咬傷后,他們體內的凝血劑會將被咬者體內的血液迅速凝結,隨即因為腎衰竭死亡。
第1名 內陸太攀蛇
內陸太攀蛇體長2m,頭部扁平、眼睛比較大。它們最大的特點是:毒牙7-13毫米,含有陸地上最強的毒液。
內陸太攀蛇分布范圍較小,主要棲息在澳大利亞干旱的中部平原和草地,和人類接觸較少。
內陸太攀蛇含有神經毒素和心臟毒素,神經毒素會導致神經和肌肉失去聯系,使得身體麻痹,無法行動。
心臟毒素會導致心臟周圍的肌肉松弛,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兩種毒素加起來,一方面,會導致身體大出血,另一方面導致體內的血液凝固,身體會極其難受死亡。
據統計,被內陸太攀蛇咬一口的毒液量,就會導致20萬只小白鼠死亡,被吉尼斯紀錄列為最毒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