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巴比妥鈉 _戊巴比妥鈉作用機制
戊巴比妥鈉的臨床應用。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雜志《柳葉刀腫瘤學雜志:實體瘤和轉移性疾病的治療進展和療效評估(revman):2017年5月)上。這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旨在評估瑞舒伐他汀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該研究納入了來自美國、歐和日本的超過100名患者,年齡在40-75歲之間。
一:戊巴比妥鈉麻醉小鼠
模式動物品系:SPF級Balb/C小鼠,健康,雄性,4~6W,體重為18g~20g。
實驗分組:實驗分六組: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組、受試藥組三個劑量組。
實驗周期:4-6 weeks
建模方法:
1. 燒傷造模過程: 戊巴比妥鈉麻醉小鼠后,用剃毛器剃去小鼠背部毛,并使用硫化鈉于背部進行脫毛處理至無毛。將小鼠四肢和尾部固定于超凈臺上,間隔排列,將水浸濕的帶控制燒傷面積的紙片放在小鼠背部(2.0cm×3.5cm=7.0 cm2,占體表面積10%),用滴管滴加乙醇,浸滿皮膚,打火機點燃,啟動秒表計時,到時用濕布熄火,將小鼠放回鼠籠。需進行預實驗確定合適的燒傷時間。 2. 燒傷后護理: 燒傷后當天,各組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鹽水0.3-0.4 mL,第2天灌胃牛奶0.2-0.3 mL。第3天,正常小鼠與燒傷小鼠各取1只處死,取材。治療方式為:A、B組于傷口處涂抹藥物,C組于傷口處均勻噴上噴劑。燒傷后7天內每天早晚各給藥一次,厚度為1mm;第8天起每天給藥一次。 3.取材: 于燒傷后2、7、14、30、45、60天分別處死A、B組各1只小鼠。處死小鼠之前,記錄小鼠體重和創面的變化(拍大體照,盡可能每只鼠拍照的角度一致)。 取材:老鼠麻醉后摘眼球取血,提血清,置于-80度保存。燒傷創面分2份,一份置于福爾馬林保存用于后期病理染色,另一份置于液氮快速冷凍置于-80度保存。
應用:疾病模型
模型評價: 皮膚觀察: 觀察傷處愈合情況,記錄小鼠體重變化、創面愈合時間、感染情況、愈合后瘢痕情況,創面愈合率等,拍大體照,盡可能每只鼠拍照的角度一致。
組織病理學: HE染色:對皮膚進行病理檢查和觀察:將燒傷創面連同周邊皮膚約0.5 cm取下,平鋪于濾紙上,然后固定于10% 福爾馬林內,縱向和橫向切取寬約3-4 mm皮膚,按常規制備石蠟切片,切片厚度為5 μm,蘇木素一伊紅(HE)染色,用顯微鏡觀察并照相。 IHC染色:取石蠟切片,進行Ki67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