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細小病毒 犬細小病毒能治好嗎
犬細小病毒感染,主要通過糞口傳播,也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該病潛伏期一般為2-7天,平均為7天。患者發病前1-2天和發病后3-7天是傳染源,主要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等方式傳播。目前尚無特效藥,預防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應佩戴醫用口罩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并主動告知14天活動軌跡及接觸史。就醫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一:犬細小病毒
剖析細小病毒,為此我更新了一期視頻
細小病毒死亡率高達50%以上,僅次于犬瘟熱
細小病毒的存活也是相當強大,常溫10幾度能長達半年之久,也就是說假如你家狗狗得了細小而離開以后,至少半年里不要再養狗狗了。
細小病毒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毒,各個年齡階段的狗狗都有可能感染,以3-6個月大的小狗狗感染發病率最高。
通過狗狗的糞便,尿液,唾液,嘔吐物來排毒傳播,所以外出遛狗時看好你家的狗狗。
癥狀為一開始狗狗精神狀態不好,厭食,嘔吐,便便灰色或黃色,腥臭味,果凍粘液狀,出現便血
發現這些癥狀,及早排查是否感染細小病毒,越早治療,治愈成功率越大,送寵物醫院輸液或讓醫生安排治療。
如選擇家中治療,備好抗炎藥,青霉素,頭孢,阿奇
狗狗嘔吐嚴重,需要補充鉀,腹瀉嚴重補充碳酸氫鈉,維生素K止血,蒙脫石散止瀉
會打針的鏟屎官,注射犬細小病毒抗體或高免血清,配兩毫升慶大霉素,期間禁食禁水
其它的交給天意了,狗狗體質稍好的,會挺過去的-高高萌寵,與你同行
![](/d/cwbkimg/2023010921/crof1y0wphs.webp)
二:犬細小病毒用什么藥治療
狗狗得了細小要趕快治療,越早治療越容易,可以用思密達或媽咪愛止瀉,如果出現拉血就用云南白藥止血,配合犬靈散的中藥,中西結合一起治療,治愈率會高一些。三:犬細小病毒的癥狀
細小病毒的癥狀分兩種類型:一種是腸上皮細胞,一種是心肌細胞,分別表現胃腸道癥狀和心肌炎癥狀,心肌炎以幼犬多見。多見于4-6周齡幼犬,常無先兆性癥狀,或僅表現輕微腹瀉,繼而突然衰弱,呻吟,粘膜發紺,呼吸極度困難,脈搏快而弱,心臟聽診出現雜音,常在數小時內忽然(可能由于急性呼吸抑制)死亡,尸體剖檢可見心臟擴張,心肌有蒼白的條紋,充血性心衰的大體征象。
腸炎病犬初期精神沉郁,厭食,偶見發熱,軟便或輕微嘔吐,隨后發展成為頻繁嘔吐和劇烈腹瀉。起初糞便呈灰色,黃色或乳白色,帶果凍狀粘液,其后排出惡臭的醬油樣或番茄汁樣血便。病犬迅速脫水,消瘦,眼窩深陷,被毛凌亂,皮膚無彈性,耳鼻,四肢發涼,精神高度沉郁,休克,死亡。從病初癥狀輕微到嚴重一般不超過2天,整個病程一般不超過一周。
四:犬細小病毒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被細小病毒感染后的犬,在臨床上可分為腸炎型和心肌炎型。腸炎型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7-14天,病初表現發熱(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嘔吐。初期嘔吐物為食物,即之粘液狀、黃綠色或有血液。發病一天左右開始腹瀉。病初糞便呈稀狀,隨病狀發展,糞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醬色樣的血便。以后次數增加、里急后重,血便帶有特殊的腥臭氣味。血便數小時后病犬表現嚴重脫水癥狀,眼球下陷、鼻境干燥、皮膚彈力高度下降、體重明顯減輕。對于腸道出血嚴重的病例,由于腸內容物腐敗可造成內毒素中毒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使機體休克、昏迷死亡。血相變化,病犬的白細胞數可少至60-90%(由正常犬的1五:犬細小病毒怎么引起的
犬細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是一種危害我國養犬業的烈性傳染性疫病,由犬細小病毒 (Canine parvovirus,CPV)引發,其主要特征是出血性腸炎、白細胞顯著降低、劇烈嘔吐和心肌炎。該病可對養犬業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傳染性強,發病率高,死亡率高。CPV屬于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貓細小病毒亞群。CPV與該病毒本亞群中的貂腸炎病毒(Mink enteritisvirus,MEV) 、浣熊細小病毒(Raccoonparvovirus,RPV)、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 均緊密相關。
一、犬細小病毒的發現美國學者Binn等于1967年首先于犬體內分離到犬微小病毒(Minutevirusofcanine,MVE),并命名為CPV-1[4-5]。Eugster和Nairn于1977年從患出血性腸炎的犬糞便中最早分離到了CPV。澳大利亞以及加拿大學者Kelly和Thomson也在1978年分別同時從腸炎癥狀的病犬中分離到該病毒。之后,法國、日本等其他國家也分別報道了此病。在我國,犬細小病毒病是在1982最早報道,由梁士哲等首先發現了類似CPV所致犬出血性腸炎的病例,并在1983年由徐漢坤等正式確認了CPV在我國境內的流行情況。CPV-1不致病,CPV-2能夠引發犬出血性腸炎和幼犬心肌炎,臨床上發病率和死亡率高。至1982年,變異株CPV-2a逐漸取代了CPV-2,美國在1981年最常分離到的病原即為CPV-2a。隨后世界上各個國家也相繼出現了相同的情況,臨床上也很少分離到CPV-2 。1984年臨床上又發現了CPV-2b,至1988年,美國境內最常分離到的抗原亞型也由CPV-2a轉變為CPV-2b。然而其他的歐美國家分離到CPV-2a和CPV-2b的頻率差異并不顯著。發現CPV的歷史僅有30年,但該病對養犬業造成了嚴重危害,對該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和疫情防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d/cwbkimg/2023010921/kdgna025ich.webp)
二、流行病學美國學者Eugster于1977年首次從患有出血性腸炎癥狀病犬的糞便中分離到了CPV顆粒,之后幾年,世界上其他十多個國家如法國、澳大利亞、日本、比利時、英國等也相繼分離到CPV。在我國,犬細小病毒病也相繼在各地的實驗犬場和城市的軍警中發生,其癥狀以出血性腸炎為主。
犬是CPV主要的易感動物,尤其是純種犬易感性極高,其它犬科動物如貂、狼、狐等以及鼬科動物也偶爾感染。不同品種和年齡的犬均易感,2-4月齡犬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3-4周齡病犬以急性致死性心肌炎為主;8-10周齡病犬大多表現為腸炎癥狀或心肌細胞有核內包涵體;而小于4周齡以及大于5歲齡的犬發病的幾率較低。本病的流行主要表現為散發,同窩犬的發病有較高的幾率,在犬場主要呈現為地方流行,可長時間持續。CPV存在于感染犬的嘔吐物、唾液和糞便中以及污染的飲水、飼料、食具與墊料等環境中,經學者研究,虱子、蟑螂、甚至人類都有可能成為CPV的機械攜帶者。
健康犬與感染犬可通過接觸傳染,也可經飲食、飲水通過消化道感染。本病以冬春季多發,但在其他季節可發生。寒冷、擁擠、長途運輸等能夠引發應激反應的情況或者飼養管理驟變、衛生條件差等其他因素導致的免疫力下降可促進本病發生。我國在多年以前在以一型為主, 而后漸漸以一亞型為主。美國和南美, 主要是亞型在英國、西班牙和德國, 一型和一亞型發生的概率一樣, 在意大利和我國臺灣, 仍以一亞型為主。
三、病理
CPV感染是由病毒侵入所致,其最主要的自然感染途徑是經口傳播。病毒侵入機體后的開始2天,在機體的口咽部復制增殖,CPV首先結合宿主細胞轉鐵蛋白受體,然后通過包涵素介導的內吞作用,快速進入并感染宿主細胞。通過血流循環傳播到機體的其他部分并在3d-5d后引發病毒血癥。通常情況下,病犬的腸炎病癥明顯,但CPV感染是全身性的,其主要攻擊心肌和腸上皮2種細胞。CPV感染犬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腸炎與心肌炎,而心肌炎常見于發病的幼犬。CPV可通過口鼻在犬間快速傳播,CPV在腸系和咽喉部的淋巴組織以及胸腺內首先開始復制,隨后經過體液循環進入腸黏膜細胞。CPV的細胞表面受體是轉鐵蛋白受體(TfR),CPV通過和腸上皮組織細胞表面的TfR結合而感染腸上皮組織,使正常細胞的新陳代謝受到干擾;導致出現腸絨毛變短、脫落的現象,進而組織細胞受損直至形成壞死灶,從而導致病犬的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呈現出不同程度壞死和脫落的現象。心肌也會因CPV的感染出現細胞生長細長、局部斷裂或發生崩解,心肌間質水腫以及心肌毛細血管擴張和充血等癥狀。脾臟和淋巴結中的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其它器官也發生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或炎性細胞侵潤癥狀。CPV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3-7天,即使口服CPV,也需要3-4天才有腸炎癥狀的臨床表現出現。
CPV主要分布在機體上呼吸道黏膜、胃腸道和小腸上皮以及淋巴組織,在脾、肺、腎、肝和心肌等器官中也能分離到病毒。此外,CPV還會損傷淋巴樣細胞和循環中淋巴細胞的活性。病犬在感染之后的第3-4天通過糞便排毒,CPV在在環境中呈現單個散在,其感染性在此時最強。CPV侵入機體1周左右,IgA首先會在機體的腸黏膜產生,隨著IgA、IgM等特異性抗體經血液循環匯聚腸道數量的逐漸增多,CPV的血凝性和感染性逐漸降低直至喪失,其血清抗體在動物機體內可保持至少1年。
四、臨床癥狀
CPV的潛伏期一般為7-14天,其潛伏期與動物機體的自身免疫力和病毒感染劑量相關。CPV侵入機體2天內無臨床癥狀表現,之后的5-7天逐漸出現病毒血癥。單純的CPV感染癥狀一般較輕,但犬細小病毒病的發生通常引發其它細菌混合感染。
近幾年,CPV感染及其引發的繼發感染病癥呈逐漸增多的趨勢,臨床上主要有腸炎型和心肌炎型兩種類型,一只患病動物通常表現出一種典型癥狀,同時表現出兩種癥狀的情況很少見。
1、腸炎型
這種類型在各年齡段的犬均可發生,但幼犬中最為常見。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嘔吐、發熱、急性出血性腹瀉、沉郁、白細胞顯著減少;病犬通常突然發病,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體質迅速衰弱:糞便初時為灰黃色或黃色,有大量粘液和偽膜覆蓋其上,隨時間推移呈現為番茄汁樣;病犬迅速脫水,皮膚彈性減退,毛發粗糙,眼窩凹陷;常因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和酸中毒等原因在腹瀉之后的1-3天內死亡。
該病病程一般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病程,幼犬會出現發燒癥狀,體溫可達40-42℃,但成年犬中不常見;病犬常表現為先嘔吐后腹瀉,其嘔吐物初始有白色泡沫,隨后呈現沾取成絲現象,并因機體脫水的加重逐漸呈現為黃色,少數發生帶有血絲或淡綠色膽汁的現象。伴隨病情的加重其排便次數逐漸增多,稠厚惡臭;尿量逐漸減少,呈淡茶色。病程中期,病犬食欲廢絕,渴欲漸增,頻繁嘔吐,且腹瀉呈噴射狀,糞便有特殊血腥臭味,呈蕃茄汁樣,混有氣泡、黏液或脫落的腸粘膜碎片。到了病程后期,皮膚失去彈性,眼球凹陷,毛發粗亂,嚴重脫水,鼻鏡干燥,體重下降明顯。腸道嚴重出血的幼犬,其腸道內會堆積的大量腐敗物,從而造成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腐敗物中毒,會出現休克、昏迷、體溫下降、肢端濕冷、可視粘膜蒼白等癥狀;病犬排便失禁,糞便污染其后腹部和尾部,嚴重者其肛門松弛開張,衰竭而亡。單純發病時,體溫一般不會升高,3-5天后,應用血液學檢測方法可發現其白細胞總數下降到3×103個/mm3或以下,如果發生繼發感染的情況,白細胞總數會上升。
2、心肌炎型
此類型的病癥在該病流行初期或缺乏母源抗體的4-6周齡幼犬中較為常見。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在初期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輕度嘔吐或腹瀉;之后病情發展迅速,病犬迅速衰弱,呼吸困難,干咳呻吟,可視粘膜蒼白,聽診可發現其心律不齊、有雜音,常會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病程一般不超過24小時,常因來不及診斷和治療就死亡。病死率60%-100%,只有少數輕型病例可以治愈。
該類型的主要病理變化包括在心肌或心內膜發生非化膿性壞死灶,心肌纖維嚴重受損并出現出血性斑紋,其受損細胞內常見核內包涵體。同時病犬會因毒素的作用發生呼吸困難,最后心力衰竭而亡。毒素作用于腦神經會引發神經紊亂、腦出血,也會作用于坐骨神經而引發癱瘓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