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貓什么梗 ?薛定諤的貓到底是什么梗
薛定諤的貓什么梗?這個問題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貓確實存在。在科學界,關于貓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但是卻沒有任何結果。不過最近,一位英國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貓竟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呼吸系統感知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一:女生說薛定諤的貓什么梗
女生說薛定諤的貓想表達:她也不確定這件事情會不會發生。表達事情的兩面性和未知結果的疊加性。例如我要去做某件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在沒有確定結果前,是既成功又失敗的狀態。只要是涉及到不確定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用薛定諤的貓來比喻的。
薛定諤的貓是指在生存中不妨比方工作的決定性和不決定性,即工作的兩面性和未知截止的疊加性比方我要去做某件事,大概勝利也大概波折,在沒有決定截止前,是既勝利又失敗的。
把一只貓裝進一個封閉不透光的箱子里,箱子里還有一個放射性原子,一個粒子探測裝置,一瓶劇毒物質,一把錘子。如果放射性物質發生衰變,粒子探測器就能接收到衰變放射出的粒子,然后發出信號讓錘子打碎裝著劇毒物質的瓶子,這樣貓就必死無疑。
如果粒子不衰變,貓就會活著。也就是說貓的狀態由粒子是否衰變決定,貓存在兩種狀態,活態和死態。根據經典物理學,在盒子里必將發生這兩個結果之一,而外部觀測者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結果。
這項實驗旨在論證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二:薛定諤的貓什么梗4大物理
此梗
三:薛定諤的貓是什么梗比喻什么
薛定諤的貓是量子物理學的一個理論,一般在糾結是否采取行動時就可以使用“薛定諤的貓”理論來進行假設,比如:當你喜歡一個人,你想跟她在一起,可是你會害怕結果是壞的,最后而破壞你們之前的友誼,如果你拘泥于這種情況,那么就可以用薛定諤的貓比喻,想在一起就在一起,結果是好是壞,你只有打開盒子才知道。四:薛定諤的貓到底是什么梗
薛定諤的貓是他在1935年提出的關于量子力學的一個佯謬薛定諤貓佯謬是一個設計巧妙的理想實驗:將一只貓關在箱子里,箱內還置有一小塊鈾、一個盛有毒氣的玻璃瓶,以及一套受檢測器控制的、由錘子構成的執行機構。鈾是不穩定的元素,衰變時放出射線觸發檢測器,驅動錘子擊碎玻璃瓶,釋放出毒氣將貓毒死。鈾未衰變前,毒氣未放出,貓是活的。鈾原子在何時衰變是不確定的,所以它處于疊加態。薛定諤挖苦說:在箱子未打開進行觀測前,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箱中之貓處于“死-活疊加態”——既死了又活著!要等有人打開箱子看一眼才能決定貓的生死。這個理想實驗的巧妙之處,在于通過“檢測器-錘子-毒藥瓶”這條因果鏈,似乎將鈾原子的“衰變-未衰變疊加態”與貓的“死-活疊加態”聯系在一起,使量子力學的微觀不確定性變為宏觀不確定性;微觀的混沌變為宏觀的荒謬——貓要么死了,要么活著,兩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同時既死又活!
——————————————————————————
一只貓同時又是死的又是活的。它處在不死不活的疊加態。這和常識太過沖突,在生物學角度來講也是奇談怪論。薛定諤貓”概念的提出是為了解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帶來的祖母悖論,即平行宇宙之說。
ps 日本耽美小說家榎田尤利 有個小說主角大概就是薛定諤的貓= =我一開始想到那里去了=V=
薛定諤的貓是他在1935年提出的關于量子力學的一個佯謬
這個佯謬是內說:一只貓同時又是死的又是活的。它處在不死不活的疊加態。這和常識太過沖突,在生物學角度來講也是奇談怪論。薛定諤貓”概念的提出是為了解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帶來的祖母悖論,即平行宇宙之說。
薛定鄂之貓主要是說那只可憐的貓的死活其實是決定在打開盒子的瞬間。而在此這前它實際上出于生與死之間某種亞狀態。而在我們日常經驗中,在我們打開盒子之前他的生死就已經判斷出來了。。這就是狀態迭加(按照量子原理,在宏觀世界也應該存在狀態的迭加) 薛定鄂假設[2],把一只貓關在一個封閉的鐵籠子里,籠子里裝了一個封口的毒氣瓶,一個有 放射性的原子,一個可以檢測輻射出來的阿拉發粒子的探測器,和一個跟這探測器連在一起的 錘子。見示意圖[3]。滿復雜的啊,一環扣一環,游藝館里沒少見到這種連鎖反應的整套裝備。 這套裝備的玄妙機關從哪兒開始哪?就是那有放射性的原子,它可能發生衰變放出一個阿拉發 粒子,也可能不發生衰變。如果發生了衰變,被探測器捕捉到,那錘子就落下來把瓶子砸碎, 毒氣釋放出來,貓就會咯屁。如果不發生衰變,瓶子就會好好地,貓就會從此幸福地活著。 就這么著把小貓關一個小時,最后小貓到底是死的,是活的,還是不死不活,還是又死又活哪? 薛蠻說不打開盒子之間不知道。因為按照量子力學,這個原子應該處于一種衰變和不衰變的迭 加狀態。50%的可能它是衰變的,50%的可能它是不衰變的。因此,這只小貓也將處于死與活的 迭加狀態。
五:薛定諤的貓比喻什么
喜歡物理學的人一定聽說過一個詞語——薛定諤的貓,但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去看了相關定義后更迷糊了,到底薛定諤的貓是說的什么呢?我們接下來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
薛定諤的貓是個物理學概念,首先是由物理學界的科學家薛定諤提出來的,他的最初意圖是希望在宏觀角度下解釋微觀領域的粒子問題,意圖證明粒子被觀測時的狀態。
然而這個概念提出后,在物理學領域快速傳播,甚至引發了物理學界的大地震,近乎傾覆了物理學界信奉許久的機械唯物主義思想。
薛定諤的貓
什么是薛定諤的貓它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在物理研究領域中存在這樣一種討論,人們對一個粒子所處的狀態進行觀測之前,這個粒子有多種狀態,用物理學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多個波函數的疊加,在對粒子狀態觀測結束后,我們會得到一個準確的結果——這個粒子狀態到底是怎么樣的。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這個粒子在同一時間內,既是這個樣子,又是那個樣子,還是這個樣子,但是你觀測結束后,這個粒子只會是其中一個樣子,這就是薛定諤的貓。
![](/d/cwbkimg/2023010921/u5hj1rhpzws.webp)
一種波函數
如果覺得這個解釋依舊難以理解,那可以這樣想一下,房間里有一個盒子,盒子里則有一只貓,還有一個盛放著毒氣且容易被打碎的瓶子。在你打開盒子之前,這只貓到底是活的還是死的是不知道的,只有你打開了盒子,這只貓的生死才被決定下來。
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覺得有些熟悉,好像在什么地方聽說過類似的理論,沒錯,這個說法有些像我國古代一位哲學家提出來的心學理念,我觀看此花,花與我同在,我若是沒有看見這朵花,那么這朵花就不存在。
薛定諤的貓主題插畫
其實兩者還是有些不同的,但是有相通之處,這就導致很多人理解出錯,將薛定諤的貓簡單粗暴的定義為唯心主義,其實這是一種不準確的理解。我們接下來深入討論一下薛定諤的貓。
光學的討論引出的概念還是上面貓的那個例子,乍一看這個例子有些無聊,但在物理學家的眼中卻不是這樣的,在盒子沒有打開之前,誰也無法知道貓的狀態,這是微觀概念和宏觀概念的交叉融合。
在量子力學的角度下去解釋,一只貓肯定不會處在既死了又活著的狀態,但是在微觀狀態卻是可以說得通的。薛定諤的貓本質上是為了證明世界的永恒性,只是提出者大概也沒有想到,隨著物理學的發展,薛定諤的貓引發了更多的思潮,比如對多個宇宙平行時空等問題的爭辯,還有一系列的哲學問題。
物理學界哥本哈根學派就對薛定諤的貓做出了其中一種解釋,在這個學派看來,在微觀物理學領域,科學家會用波函數來描述粒子的狀態,它可以用來計算粒子運動狀態或者所處位置的概率,他們認為,當我們開始測量時,就會造成波函數坍縮,因此,原先本來會有的幾個概率變成了一個。
這個觀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個與該觀點相關的物理實驗始末。
波函數
在20世紀初,科學家對于光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就在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距離光學的真相只差一點點時,他們陡然注意到一個問題——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
波和粒子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光只能是其中一種,這是正常人會有的想法,也是客觀規律下的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波派和粒子派的爭論越加激烈,而事情逐漸朝著詭異的方向發展。
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引發了爭議
當時兩撥人為了能說明光到底是什么,他們決定進行一場實驗,畢竟沒有什么比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這個實驗就是有名的雙縫干涉實驗。讓光從一個有兩道縫隙的木板中穿過,最后投射到一塊屏幕上,如果光是粒子,那么最后顯示的圖像會是兩條杠,如果是波,則會是一道斑馬線條。
實驗結果最初并沒有什么讓人吃驚的地方,顯示的最終結果是斑馬線,那就是說光其實是一種波。
雙縫干涉實驗
不過要是事情到這里結束,可能這個實驗也不會如此出名,薛定諤的貓也不會被提出來,然而當時粒子學派的學者對此結果持懷疑態度,堅決要重新實驗,這就引發了后面的事情。
他們又進行了兩次實驗,第二次實驗的結果依舊顯示光是一種波,粒子學派的人只能勉為其難的放棄自己堅信的理論。
但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來了一個關鍵問題——根據波動理論,這種現象無法解釋,光子在穿越隔板上的縫隙時,要么是在左邊,要么是在右邊,只從一邊穿越而過的波到底與什么發生了交涉?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們展開了第三次實驗,他們還特意放了兩臺攝像機用來觀察光是怎么運動的,最后的結果自然還是斑馬線,證明光其實是一種波,就當粒子學派決定放棄自己的理論時,攝像機鏡頭里的斑馬線不知道什么時候變成了兩道杠。
怎么用了攝像頭觀察,光就是粒子,不是波了?人們的常識受到了挑戰,這就好比你母親今天做了一頓飯菜,你自己親自去看就是紅燒排骨,讓別人幫你看就是糖醋鯉魚,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觀察姿勢,是不是覺得荒誕?
相關解釋而薛定諤的貓就是在這個實驗基礎上提出來的,引發了物理界的大地震,不僅僅物理學界開始正視這個概念,連帶著其他學科也參與進來,其中聯系最為緊密的就是哲學。
薛定諤的貓
但是不管其他學科發表如何看法,對于那群物理學家來說,依舊是毫無說服力的,甚至在他們內部,都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去試圖解釋這一現象。
比如在1957年,物理學家艾弗雷特就提出來一種解釋——多世界詮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平行宇宙學。他認為在打開箱子確定貓的生死之前,箱子里就分化成了兩個世界,一個世界的貓處于死的狀態,而另外一個則是處于生的狀態。
平行宇宙
等到人們打開箱子之后,這兩個世界在箱子打開的一瞬間就分離了,貓的生死取決于我們看到了哪個世界,而在盒子打開后,這兩個世界開始分離,繼續互相不受干擾的運行。
這個解釋并不能讓其他物理學家滿意,其他人也紛紛提出來屬于自己的見解,比如退相干詮釋,坍縮詮釋又或者是隱變量理論等,但是這個問題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答案?;蛟S在很遠的將來,科學家依舊會為了這個問題爭得頭破血流,我們依舊無法找到答案。
薛定諤的貓至今沒有定論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看,或許問題的答案很重要,然而探討問題的過程也很重要,它催發出無數智慧的火花,閃爍著知識的光芒。
最后,我們用通俗易懂的話來形容一下薛定諤的貓,你手里有一枚硬幣,你將它拋出去,正面還是反面?如果你不去看它,那么硬幣的狀態就既是正面又是反面,如果你看了結果,那么這種不確定的狀態就被打破了,只會出現一個固定的唯一的硬幣狀態,這就可以用薛定諤的貓來形容。
拋硬幣
總之一句話,薛定諤的貓其實就是在討論一個不確定的狀態,而這個不確定的狀態如果沒有人去觀察,那么就會一直處于不確定中,只要有人觀察,那么這個不確定的狀態就會轉換成一個固定的狀態。
在物理的歷史長卷上,先后出現過討論無限可分問題的芝諾的龜,討論神創論和絕對論的拉普拉斯獸,以及討論永動機問題的麥克斯韋妖等著名問題,但是最后隨著科學的進步,都解開了謎題。
薛定諤的貓討論的是一個不確定的狀態
我們可以相信,薛定諤的貓這個謎題最后一定會被人類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