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身上變黑是什么問題|迷你鸚鵡魚身上發(fā)黑是什么情況
鸚鵡魚身上變黑是什么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鸚鵡魚身上變黑是什么問題?怎么解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d/cwbkimg/2023010920/kpv25alvctx.webp)
鸚鵡魚是很多人喜歡飼養(yǎng)的觀賞魚種,大家都知道鸚鵡魚以色彩艷麗著稱,非常具有觀賞價值,尤其是血鸚鵡魚更是獲得人們喜愛,但鸚鵡魚的養(yǎng)護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否則鸚鵡魚就容易因為環(huán)境變化或患病而出現變色情況,影響觀賞,鸚鵡魚變黑是人們在飼養(yǎng)鸚鵡魚時比較容易出現的狀況,我們來了解下鸚鵡魚變黑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d/cwbkimg/2023010920/5rbbtacbf0q.webp)
導致鸚鵡魚變黑的原因有哪些?
1、溫度:鸚鵡魚容易會因低水溫和水溫劇烈變動而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導致體色暗淡失去艷麗的光澤,甚至會出現黑色的條紋或者斑紋(鸚鵡魚魚鰭跟尾部變黑)。因此,飼養(yǎng)過程中最好使水溫保持在25~28℃范圍內,每次換水前后水溫差不宜超過0.5℃。此外,在冬季還要注意給魚缸加溫加氧。
2、水質:鸚鵡魚的嘴巴或者腮變黑是水質不好或水質不適應。應每隔2~3天換一次水,每次換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水。
3、疾病:鸚鵡魚得了黑斑病,魚體長出“黑斑點”,呈灰白色。可用濃度為2%~3%的鹽水每天浸洗一次(5~10分鐘)。
4、受驚:鸚鵡魚受到驚嚇也會出現黑斑,一段時間后會消失的。
![](/d/cwbkimg/2023010920/u1ibxiygoai.webp)
鸚鵡魚變黑了要怎么辦?
鸚鵡魚變黑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換了黑斑病,黑斑病病原體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魚體的傷口和魚卵上,是較常見的魚病。病因主要是魚體受傷,鱗片脫落等,導致病菌侵入傷口。
【發(fā)病原因】在捕撈、運輸時魚體受到外傷或寄生蟲使魚的皮膚受傷后被霉菌孢子侵入從而感染。在捕撈、運輸時小心一點不使魚體受傷,放養(yǎng)新魚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霉的發(fā)生、投放活餌料時注意清潔消毒。水質保持清潔以隔絕水霉菌的生長。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發(fā)生。
【癥狀和病變】魚體長出“黑斑點”,呈灰白色,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病魚食欲減退,最后死亡。一年四季皆會出現此病。
【治療方法】
1、用食鹽250克加小蘇打250克混合液潑灑于100cmx55cmx45cm的魚缸,堅持數次,效果顯著。
2、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綠0.3克或次甲基藍,浸洗魚體10~20分鐘,數日后可見菌絲脫落。
3、2%—3%的鹽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鐘。
4、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加上1%的鹽水混合后將病魚浸泡20—30分鐘。
5、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霉的生長。并且可用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的抑制和消滅水霉菌。
鸚鵡魚變黑是鸚鵡魚養(yǎng)護不當容易出現的問題,造成的原因有多重,但最常見的還是黑斑病的侵害造成,所以在養(yǎng)護鸚鵡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讓魚體受傷,同時也要注意水質的清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