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條草蜥外形特征圖片及飼養方式
白條草蜥,又叫做金蛇、金星地鱔、碎蛇、蜥蛇是蜥蜴的一個種類。草蜥屬白條草蜥種。要棲息于雜木林邊緣、田地、山坡、荒山灌叢等處。白條草蜥分布在朝鮮、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江西、福建等地。該物種已經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baitiaocaoxi3](/d/cwbk/20220508/14oyzhxfe5t25.webp)
1、白條草蜥的外形特征
白條草蜥體長而粗狀,腹鱗方形平滑,排成6縱列。背部為橄褐色,身體兩側有一根黑褐色或褐色的寬縱帶,腹面乳白色。背脊的前部有少數弱棱鱗,四肢除上臂、下臂和脛部內側外均被棱鱗,胸鱗以及前腹鱗起棱。尾長至少超過頭體長的1.5倍。背部中央從頸部到尾尖有1條門色縱紋。無腋斑。在白條草蜥消化道中嗜銀的細胞分布廣泛,見于其全長。這些嗜銀細胞形態多樣,主要有錐體形、橢圓形等;其嗜銀細胞分布密度于胃幽門最高,胃體次之,十二指腸最低。其消化道嗜銀細胞分布型的形成與生活環境和取食方式等有關。
![baitiaocaoxi5](/d/cwbk/20220508/nyi2kk5xtn527.webp)
2、白條草蜥的習性特征
白條草蜥主要棲息于荒山灌叢、雜木林邊緣、山坡、田地等處,另在人工開辟的林道兩側亦經常出沒,白天活動,捕食昆蟲為主,晨間常在石頭上曬太陽。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朝鮮。鳴聲常以“吱拉,吱拉(Zi-La)”1、2聲起音后,便是連續的“吱拉(Zi-La)……,”聲,一般每開叫一次延續12-15s。其鳴聲亦隨溫度在節奏上和音調上有所變化。以昆蟲為食,春季主要吃蝗蟲、卷葉蛾幼蟲、鼠婦和地花蜂;夏季主要吃直翅目昆蟲(如蝗蟲、螽斯)、也吃尺蠖蛾幼蟲和鞘翅目昆蟲。
![baitiaocaoxi4](/d/cwbk/20220508/z04qy4wrax428.webp)
3、白條草蜥的飼養方式
環境
飼養蜥蜴時,紫外線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幾乎所有的蜥蜴類都需要照射陽光,在體內利用維生素D吸收鈣質,而患俗稱軟骨病的佝僂癥死亡。在室內飼養時,不易做日光浴,可利用紫外線燈或太陽燈作為照明,以補充紫外線;但大多為夜行性動物,不需要太多的紫外線。由于它們討厭強光,照明時應避免使用太陽燈等光線強烈的燈光。
食物
小型的蜥蜴可以喂食蟋蟀。如果能吞食,剛出生的小老鼠營養價值最高。另 外還可喂食昆蟲、蚯蚓、蜘蛛等。僅喂食昆蟲,容易發生鈣質與維生素攝取不足,應添加專用營養添加劑。 從中型到大型的蜥蜴,應配合蜥蜴的體形選擇各種大小的老鼠喂食。老鼠來源不足 時,可喂食一般的肉類、肝臟等食物,但最好添加專用營養劑。還可喂食面包蟲、 剔除骨頭和刺的小魚或魚肉。
日常
蜥蜴雖需進行日光浴,但日光浴經常造成籠內的溫度過高,每日進行日光浴將有害健康,最好的方法是平時使用太陽燈、紫外線燈照明,并偶爾進行日光浴。對蜥蜴、烏龜而言,紫外線與食物、飲水一樣,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使用太陽燈照明,從早到晚,每日照射12小時左右,即能達到充分的效果。紫外線燈的強度比太陽燈強許多,過強的紫外線對動物有傷害,同時也有曬傷,眼睛失明的危險,每日照射10-20分鐘即可。
猜你喜歡
鬃獅蜥北草蜥蝴蝶蜥變色樹蜥紅眼鷹蜥
王者蜥犰狳蜥水巨蜥平原巨蜥犀牛鬣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