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頭側頸龜的外形特征_特征_壽命_價格|圖片
黃頭側頸龜,又叫做黃斑側頸龜,分布地包括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東部,秘魯東北部,圭亞那,巴西,波利維亞北部,奧里諾科河,亞馬遜水系。幼體頭部有非常鮮艷的黃色斑點,四五年后漸趨暗淡,但仍可見。有單枚或雙枚下頜須,大概是由于產自不同的產地,但尚未有正式而確鑿的野外調查資料支持,這種說法源于寵物進口商對貨源的描述。還有一種原因也許是單須性狀不穩定,因此種群中其實原本就存在有單須和雙須兩種須型。市面上出售的個體中單須的比較多見,雙須比例偏少。而進口的同一批龜中也是兩者都有,販運過程又難以追溯,很難說到底是不是來自同一個原產地;再者,若幼體完全來自人工繁殖,種龜來源很可能不同,也許采自不同的棲息地。
![huangtoucejinggui3](/d/cwbk/20220508/psr04wjfzze21.webp)
1、黃頭側頸龜的外形特征
雌龜據知背甲長度可以達到25英寸(63.5cm)以上,而雄龜很少有及得上這個一半的。雄龜的尾巴則要比雌龜粗長得多?;旧鲜腔疑?。四肢的前側面和頭部的背面比背甲上的顏色略深一些。頭部有一些黃色的斑點,這正是它那俗稱的由來。它們一共有九個——一處在鼻端的頂上;一處是頭部的兩側,在鼻斑的下方,一面一個;正下方一處;再后面一點有一處;上面一處;每個眼睛后面又各有一處。給人的整個印象就像是一只抹了油彩的小丑龜。黃斑側頸龜的成體可長至40厘米以上,最大甲長達68厘米。幼時甲色棕色,長大后隨著褪皮換甲,背甲會轉為灰黑色;腹甲為灰黃色并略帶鉛灰色,部分個體有黑斑。最有趣的是在腋部的緣盾與腹甲接和處,每側都有二至三個小瘤,雄性明顯。甲 長: 40-60cm 公龜相對體型較小。
2、黃頭側頸龜的習性特征
黃頭側頸龜畏寒。水溫18℃左右食量減少,黃頭側頸龜屬于熱帶龜,不能冬眠。長期處于低溫環境中易病,適宜水溫為25~32℃。家中飼養最好保持30℃左右水溫且不能讓它冬眠。幼體黃頭南美側頸龜性情溫和,成體龜受驚嚇時,有伸頭襲擊抵抗的舉動。黃頭側頸是一種非常溫順的水龜,很少見它們之間爭斗和嘶咬,身體適應能力強,飼養相對容易,如果把水溫和光照把握好,都可以養的很好,隨著個體的不斷長大,別忘了給它們更充足的活動空間。
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如水草、果實等,也吃一些死魚。人工飼養條件下,它們會進食肉類、小魚、蝦及混合飼料均食,少量食綠色菜葉,如空心菜葉、生菜葉等,包括許多水生植物,水果,以及多種深綠色的菜蔬,但是不能喂卷心萵苣和菠菜。長葉萵苣,菊苣,羽衣甘藍,西葫蘆,蘋果,葡萄之類的,它們都頗樂于接受。鱒魚和鲇魚飼料也可適當投喂。高動物蛋白的餌料將會損害這種龜的長期健康,這就像已經證明過剩的動物蛋白也會損害其他食草類爬行動物的健康一樣。
![huangtoucejinggui4](/d/cwbk/20220508/px50hnwaash22.webp)
3、黃頭側頸龜的棲息狀況
側頸龜在非洲種屬都相對較多,不僅分布于非洲大陸,也見于馬達加斯加島,其中分布最廣泛的普通側頸龜Pelomedusa subrufa不僅幾乎遍布非洲側頸龜的整個分布范圍,還跨過紅海到達了阿拉伯半島的西南部,成為亞洲現存的唯一側頸龜亞目的成員,也是側頸龜亞目現存分布最北的成員。南美洲的側頸龜雖然種類不多,但是數量比較多,常常布滿南美洲河流的岸邊。南美側頸龜中包括一些體型巨大的成員,其中有些南美側頸龜如odocnemis expansa背甲長達一米。如其它大多數大型淡水龜不同,這些大型南美側頸龜食植物性食物而非動物性食物。
![huangtoucejinggui5](/d/cwbk/20220508/zu1cy4lqpk222.webp)
4、黃頭側頸龜的生活環境
保持好的水質,比如定時換水,夏天3,4天換5分1或者4分1,冬天6,7天一換,龜基本上不會生病的。對于過濾棉的清洗最好是清洗第一層,下面的幾層1個月清洗一次就行。如果一起清洗會導致很多消化細菌死亡。黃頭側頸龜是典型的熱帶物種冬天必須加溫,溫度在30度以上是最好的,這個溫度黃頭的生長速度、回復能力、抵抗能力都是最強的。黃頭側頸龜不是全水龜,必須設置曬臺,可以上網購買成或者DIY。曬燈也要設置一下,每天保持最少2小時以上曬背時間,有條件的話最好可以保證一天12個小時的開燈時間。
猜你喜歡
麝香龜紅腿象龜緬甸陸龜凹甲陸龜黑瘤地圖龜
枯葉龜中華草龜亞洲巨龜蘇卡達龜紋面長頸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