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拉肚子時候的癥狀萌寵 _兔子拉肚子的癥狀圖片
兔子拉肚子時候的癥狀萌寵小知識:兔子拉肚子怎么辦?如何預防?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1、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箱冷藏的食物。2、保持兔舍清潔衛生,定期消毒。3、注意兔子的營養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4、注意環境衛生,定期打掃兔舍。5、注意兔子的健康狀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6、保持兔舍干燥通風,避免潮濕。7、注意飲水衛生,定期清洗飲水器具。
一:兔子拉肚子的癥狀圖片
提前收集兔子糞便,給醫生檢查。也可以喂一些治療兔子拉肚子的藥物。最好是在獸醫指導下進行!還有注意保暖,搭個窩 或者墊著墊子,可以緩解拉肚子引起的不適。一般拉肚子還會出現脫水現象,要適當喂一些流食哦。
二:兔子拉肚子死前癥狀
兔子雖然飼養難度較低,但是卻比較容易受疫病威脅,甚至可能導致全群覆沒,因此養兔必須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今天小編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兔子常見疫病及其防治。
一、兔病毒性出血癥兔病毒性出血癥俗稱兔瘟、兔出血癥,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癥病毒引起家兔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和致死性的傳染病,對養兔業的危害極大。各類型兔中毛用兔對該病最為敏感,獺兔和肉兔次之,不同年齡家兔之間的易感性差異較大,青年兔和成年兔發病率較高,但是近年未斷奶幼兔發病病例也呈增高趨勢。該病傳播速度快且發病急,最急性病例突然抽搐尖叫幾聲后便會猝死,有的則在進食過程中死亡。急性病例體溫升高至41℃以上,精神萎靡,喜臥,食欲減退或廢絕,飲水增多,病程一般在12~48小時,死前呼吸急促,興奮不安,掙扎狂奔,啃咬兔籠,全身顫抖,體溫突然下降,部分患兔鼻孔、口腔或耳內會流出泡沫狀血液,最后多會在尖叫幾聲后死亡。
該病無特效治療藥物,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在發病初期使用抗兔瘟高免血清進行治療,若無高免血清則應對全群進行兔瘟疫苗緊急接種,疫苗使用劑量為正常接種量的2~4倍,且需要一兔一針頭,避免通過針頭對健康兔造成感染。
仔兔30~35日齡可用兔瘟單聯疫苗或瘟巴二聯疫苗注射,每只頸部皮下注射2毫升,60~65日齡加強免疫一次,每只頸部皮下注射1~2毫升,對于留種兔每隔5.5~6個月注射一次,每只頸部皮下注射2毫升。
兔巴氏桿菌與波氏桿菌是造成兔傳染性鼻炎的罪魁禍首,是家兔較為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常發生于氣候多變的春、秋兩季,冬季兔舍特別寒冷或通風不良時亦會發病。可以說絕大多數家兔鼻腔黏膜都帶有巴氏桿菌與波氏桿菌,但平時并不會表現臨床癥狀,當各種因素(例如長途運輸、飼養密度大、飼養管理不當、兔舍衛生狀況及空氣質量差、氣溫突變、疾病等)應激作用下,家兔機體抵抗下降,存在上呼吸道或扁桃體內的巴氏桿菌與波氏桿菌才會大量繁殖,使家兔出現類似鼻炎的癥狀表現。患兔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呼吸急促,體溫升高,鼻腔流出漿液性、膿性鼻涕并伴有噴嚏,逐漸消瘦,幼兔患病后死亡率稍高,青年兔和成年兔患病后多為慢性,一般不會造成死亡。
家兔患傳染性鼻炎后,癥狀輕微的情況下可采用氯霉素眼藥水或自配藥液(青霉素400萬單位、鏈霉素200萬單位、注射用水100毫升混合均勻)進行滴鼻,癥狀較嚴重的情況下應采用青霉素、頭孢噻呋等藥物進行對癥用藥治療。
做好兔舍衛生與消毒工作,加強通風換氣,及減少各種因素造成的應激,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同時還應通過注射疫苗的方式預防該病,可在仔兔30~35日齡頸部皮下注射瘟巴二聯苗2毫升,或巴波二聯苗1毫升,對于留種兔每隔5.5~6個月注射一次。
三、兔魏氏梭菌病兔魏氏梭菌病又稱兔梭菌性腸炎,主要是由A型魏氏梭菌(少數為E型魏氏梭菌)及其所產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致死性腸毒血癥,是危害養兔業的重要疫病之一。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不同年齡、品種、性別的家兔對該病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兩季發病率最高,各種因素的應激可誘發本病。患兔會出現急性腹瀉,糞便呈黑褐色或黃綠色,污染肛門及尾部,帶有惡臭,腹部膨大,輕搖兔體可聽到水聲,有水瀉癥狀的患兔多與當天或次日因脫水衰竭而亡。
患兔發病初期可用A型魏氏梭菌高免血清,每千克體重2~3毫升,皮下、肌內及靜脈注射均可,感染早期可用卡那霉素、金霉素、青霉素或林可霉素等抗菌藥物治療,同時可口服干酵母、胃蛋白酶等藥物輔助治療,對于腹瀉嚴重的患兔則應在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或靜脈注射糖鹽水用于補液。
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飼料質量并供應足夠的木質素,減少各種因素的應激,規范使用抗生素藥物,可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此外亦可采用兔產氣莢膜梭菌病(A型)滅活苗進行接種,頸部皮下注射,不論大小每只2毫升,仔兔初次注射可在40日齡進行,留種兔每隔5.5~6個月注射一次。
四、兔大腸桿菌病兔大腸桿菌病又稱兔黏液性腸炎,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種爆發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腸道傳染病。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主要侵害初生和斷奶前后的仔、幼兔,青年兔及成年兔發病率較低。大腸桿菌為腸道正常寄生菌,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病,在飼養管理不良、氣候突變等應激因素的作用下,腸道正常菌群受到破壞,大腸桿菌數量急劇增加,其產生的毒素大量累積才會造成發病。患兔體溫正常或稍低,四肢發涼,精神萎靡,被毛粗亂,腹部膨脹(腸道充滿氣體和液體),病初排黃色明膠樣粘液和附著該黏液的干糞,隨后則會出現黃色水樣稀糞或帶有白色泡沫的稀糞。
可供患兔選擇的藥物較多,癥狀較輕的情況下可選擇慶大霉素、諾氟沙星(氟哌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藥物進行飲水,癥狀嚴重的情況下可選擇鏈霉素或慶大霉素進行肌內注射,同時可給患兔口服乳酶生、干酵母片及胃蛋白酶等藥物輔助治療,腹瀉嚴重的患兔需要在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或靜脈注射糖鹽水防止脫水。
仔兔斷奶前后一定要加強飼養管理工作,不可突然改變飼料,飼喂要遵循“定時、定量、定質”的原則。斷奶提倡“原籠原窩飼養”,即將母兔拿出,仔兔仍在原窩進行飼養,等達到40日齡以上時再進行分窩分群。另外冬季需要注意保溫與通風,春、秋兩季則要保持兔舍溫度相對恒定。仔兔可在20~25日齡皮下注射大腸桿菌滅活苗2毫升。
附:兔場防疫程序1、仔兔
25日齡:皮下注射大腸桿菌滅活苗2毫升
30日齡:皮下注射兔瘟滅活疫苗2毫升
35日齡:皮下注射兔巴波二聯滅活苗1毫升
(注:兔巴波二聯滅活苗產量較少,亦可選擇在35日齡注射兔瘟巴二聯滅活苗,不用再單獨注射兔瘟滅活苗)
40日齡:皮下注射兔產氣莢膜梭菌病(A型)滅活苗2毫升、
65日齡:皮下注射兔瘟巴二聯苗1毫升(加強免疫)
2、成年兔
成年兔每隔5.5~6個月注射一次兔瘟滅活苗、兔巴波二聯苗滅活(無兔巴波二聯滅活苗的情況下,可注射兔瘟巴二聯滅活苗,不用再單獨注射兔瘟滅活苗)、兔產氣莢膜梭菌病(A型)滅活苗,兩種疫苗注射間隔時間應達10日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