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帶貓咪出去玩 帶貓咪出去玩要注意什么
我今天帶貓咪出去玩,結果回來的時候發現貓咪不見了,我以為它跑丟了,于是就四處尋找,最后在垃圾桶里找到了它,當時它的樣子真的讓我哭笑不得,這是什什么情況?難道是被主人拋棄了?還是被別的貓咪欺負了?看著它這個樣子,我心里很難受,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安慰它,畢竟它是我的寶貝啊!后后來我決定帶它去寵物醫院看看,因為我不想讓它受傷害。
“應激反應”這個詞,相信養貓咪的都不陌生,當貓咪不吃東西了、嚇到躲起來了、軟便了、嘔吐了、精神不振了……我們都會聯想到是不是貓咪產生應激反應了。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關于貓咪應激反應的那些事兒……
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個新手鏟屎官由于沒有什么養貓經驗,想著貓咪總在家憋著怪無聊的,于是就像遛狗一樣,扯一條牽引繩就帶貓咪出門上街了。一開始,鏟屎官只是覺得貓咪很不情愿,一直趴在地上,任由鏟屎官拖行,全身的毛都炸起來了。大約遛了半個小時左右,貓咪忽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于是趕緊將貓咪送往醫院。最后的結果是,貓咪由于應激反應,直接猝死了。
![](/d/cwbkimg/2023010918/43vnqan5g2t.webp)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之前小編在網上也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慘劇:
那么,到底什么是應激反應?為什么應激反應會害死貓?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更科學地養貓!
應激反應≈受驚過度
貓咪的應激反應,其實指的就是貓咪對外界環境以及行為產生的刺激。當貓咪受到這兩種因素的持續刺激時,就會導致貓咪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如果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會導致莫阿米內臟血管劇烈收縮產生缺血等癥狀。嚴重導致身體器官病變,對身體和心理產生副作用,最嚴重可能會猝死。
也就是說,貓咪受到過度驚嚇后,引起身體的一系列不適,叫做應激反應。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幾種常見的容易引起貓咪應激反應的情況,鏟屎官們在平時可要多多留心。
1、突然換環境(貓咪內心OS:這個家沒有我的容身之處)
貓咪是非常敏感的動物,突然來到一個新環境很容易引起的貓咪的應激反應。很多鏟屎官第一次養貓不了解,給貓抱回家就想和它親近,其實這種做法對貓咪來說是一種傷害。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將貓咪放在新環境中,讓它自己適應新環境,不要強行逗貓,緩解貓咪的應激反應。
2、去醫院后受到驚嚇
貓咪其實和小孩子一樣,只要一聞到醫院的消毒水味,都會從心底產生一種懼怕的心理。尤其是寵物醫院還經常會有一些狗狗,更是容易讓貓咪出現應激反應。所以帶貓咪去醫院的時候,鏟屎官要注意安撫它們的情緒,選擇靠譜專業的寵物醫院。
3、陌生人的來訪
家里如果有陌生的客人來訪,也會讓貓咪受到驚嚇,如果客人此時再撫摸貓咪,貓咪更是會嚇得不輕。這種情況下建議鏟屎官們把貓咪放在一個單獨的房間,同時把它的貓砂盆、飯碗和水碗都放過去。
如何應對貓咪的應激反應
1、如果是環境因素引起的應激反應,建議鏟屎官在貓咪換了新環境后,讓貓咪安靜的獨處,也可以給貓咪帶上有它熟悉味道的玩具或生活用品,幫助貓咪盡快適應新環境。
2、如果是受到驚嚇引起的應激反應,建議鏟屎官將貓咪抱在懷里適當的安撫,或者是喂貓咪吃一些愛吃的食物,慢慢引導。如果貓咪出現軟便或嘔吐,則可以給貓咪喂點益生菌調理一下腸胃。
3、如果是在醫院引起的應激反應,建議鏟屎官盡量選擇有獨立診室的醫院,讓貓咪能與其他醫院里的動物隔離開來治療。也要記得及時和醫護人員溝通貓咪的日常習慣,叮囑他們盡量對貓咪輕柔一些,最好是你能在就診過程中時刻陪同。
最后,正確認識貓咪應激反應,更多的時候應該站在貓的角度思考事情,小編希望大家擴散出去!讓更多鏟屎官意識到應激反應的危害!你的舉手之勞,可能會挽救一只小貓咪的生命!
一:帶貓咪出去玩會有應激反應嗎
網友說,遛貓大概半小時的時候,貓咪忽然全身抽搐,然后就口吐白沫,那時候剛好遛貓走過了一片遛狗的公園;他本來不知道原因,但將貓咪帶到寵物醫院后才得知:貓咪是應激反應過于強烈,直接猝死。
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可能會持續1-2天。
這是人在面臨陌生環境,情緒激動緊張時,會有的表現。
二:帶貓咪出去玩要注意什么
??短毛貓應每周梳理兩次。 貓咪的咕嚕∶ 咕嚕聲代表貓咪感到十分滿意,正處于一個輕松 狀態。亦有說當貓咪痛苦時會發生咕嚕聲,以減 低自身的痛楚。咕嚕聲不單是一種聲音,更是一 種震動,所以母貓會發生咕嚕聲,以招小貓回窩。
注意要給貓貓打疫苗,最好做絕育,盡量不要開陽臺門,室內養,準備貓砂和貓窩··基本上就這些了,還有記得每天更換食水 如果回答對你有幫助, 請點好評,謝謝
??養貓小常識 貓的歲數∶ 貓的歲數 人的歲數 1 歲 = 16 歲 2 歲 = 24 歲 3 歲 = 28 歲 4 歲 = 32 歲 8 歲 = 48 歲 12 歲 = 64 歲 15 歲 = 76 歲 20 歲 = 96 歲 貓咪成長表∶ 兩周 … 開眼開耳,開始生牙 四周 … 乳牙生齊,開始戒奶 八周 … 應該完全戒奶,打第一支防疫針 十二周 … 打第二支防疫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