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要打幾次針 ?狂犬最少打幾針
狂犬要打幾次針才好?有什么注意事項?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要知道狂犬病是一種傳染病,一旦被咬傷,就會出出現高燒不退,甚至會出現休克的情況,所以在發病之前,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其次,狂犬病的潛伏期一般在3-14天左右,所以在這這個期間,患者的身體是非常虛弱的,如果不注意休息,很容易出現意外。
一:狂犬血清要打幾次
打一次就可以了,該藥品的作用是清除暴露部位的殘留病毒的,要多點浸潤注射,由于它對狂犬疫苗的效力有中和作用,所以狂犬疫苗應該在暴露部位的身體另一側注射,以減弱它們之間的中和。多次打會降低疫苗的效力。二:狂犬一共要打幾針
(1)咬傷后預防。 對一般咬傷,即皮膚無流血的輕度擦傷、抓傷或破損皮膚被舔舐,應于0(第1天,注射當天)、3(第4天,以下類推)、7、14、30天各注射該疫苗1安瓿,兒童用量相同。對嚴重咬傷,除應按上述方法注射該疫苗外,應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時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體重)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體重),浸潤咬傷局部和肌內注射。凡聯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須在疫苗全程注射完畢后,再加強注射2~3針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別加強注射1針。凡注射疫苗 1天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慢性病人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癥、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老人、嚴重營養不良和咬傷后48小時才開始免疫等7種情況,均應于初種時加2~3倍疫苗量,分部位注射,才有較好的免疫效果。此外,有的雖屬輕傷,但侵入的病毒量較多或傷及富含神經部位,亦可出現潛伏期短而單用疫苗無效病例。最近世界衛生組織重新建議,不論任何部位的破皮咬傷均應合用抗血清。
(2)對未咬傷健康者預防注射,可按0、7、21天注射3針。1年后加強1針,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強1針。
按照who規定的免疫程序,采用五針療法,免疫時間為零、三、七、十四、二十八天。劑量每人次一毫升。傷勢嚴重者,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注射前先做過敏試驗,然后再注射一個療程狂犬疫苗
你好,被狗咬傷一定要及時全程接種狂犬疫苗,為了你的健康,盡快接種狂犬疫苗,現在接種的疫苗有4針的也有5針的,但是無論哪一種,都要全程接種,接種期間禁忌飲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劇烈運動等。
應該只有5針,在一個月內打完,狂犬病疫苗沒有要打14針的,無論是在醫學書上還是在防病站,我都沒見過要打14針的。
建議你仔細問問,看看還有其他的什么針沒
按照who規定的免疫程序,采用五針療法,免疫時間為零、三、七、十四、二十八天。劑量每人次一毫升。傷勢嚴重者,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注射前先做過敏試驗,然后再注射一個療程狂犬疫苗
我是這個月3號被小狗抓傷的,明天是我的最后一針,
當時被抓了后,我去當地防疫站打了疫苗.一共是5針,時間是這樣計算的
0天(就是你被抓或咬后注射疫苗的第2天).3天.7天.14天.28天.
打個比方,我是1號被咬的話,
然后5號打第2針(3天),
第4針16號(14天).
第5針30號(28天).
疫苗要1個月打完,如果真的有事耽誤了2天也沒問題,但是之間相差的時間盡量不要太大.什么0+3+7+14+28.這是錯誤的.
三:狂犬蛋白打幾針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消息,截至2021年5月17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42199.1萬劑次。5月17日單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505.3萬劑次,我國單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再創新高。
近日,鐘南山院士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并呼吁大家盡快接種疫苗。鐘南山說,接種疫苗是一種非常好的實現真正的群體免疫的方法。我國接種疫苗的比例較低,必須跟上形勢,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爭取盡快能達到70%至80%的接種率。
隨著單針新冠病毒疫苗在全國多地開打,意味著目前已有3類不同技術路線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供接種。那么,“一針苗”“兩針苗”“三針苗”有效性怎么樣?安全性怎么樣?三類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選擇?
鐘南山院士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近日,單針新冠病毒疫苗陸續在全國“開打”。這意味著,目前已有3類不同技術路線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供市民接種。
![](/d/cwbkimg/2023010917/xfqmmi5ks15.webp)
問
單針新冠疫苗到底怎么樣?
“單針疫苗”即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研發的我國首個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全程僅需接種1劑次。
腺病毒載體疫苗III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在單針接種疫苗28天后,疫苗對所有癥狀的總保護效力為65.28%,對重癥的保護效力為90.07%。從目前進行的中和抗體交叉實驗結果來看,疫苗對突變株有保護作用。
該疫苗接種適用于18周歲及以上人群的預防接種。
需要注意的是,單針疫苗也有其禁忌證:
對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種非活性成分、生產工藝中使用的物質過敏者,或以前接種同類疫苗時出現過敏者;
既往發生過疫苗嚴重過敏反應者(如急性過敏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呼吸困難等);
患有未控制的癲癇和其他嚴重神經系統疾病者(如橫貫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綜合征、脫髓鞘疾病等);
正在發熱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或未控制的嚴重慢性病患者;
妊娠期婦女。
此外,HIV感染者、硬皮病、皮肌炎和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患者現階段不建議接種。糖尿病患者及有驚厥、癲癇、腦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需慎用;有哮喘病史者慎用;血小板減少癥及任何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肌肉注射本品可能會引起出血,需慎用。
問
三類新冠疫苗如何選擇?
我國現在一共有五款新冠疫苗,分三大類。據國家衛健委3月29日發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目前有三大類疫苗,一類是滅活疫苗(需接種2劑次),一類是重組CHO細胞疫苗(需接種3劑次),一類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需接種1劑次)。
三類疫苗各有特色,大致能概括為以下幾點,可以按需選擇:
滅活疫苗需要打兩針,技術成熟,儲運較容易,但生產環境要求高,產能易受損。
腺病毒載體疫苗只需要打一針,免疫原性接近天然,產量高、成本低。
重組蛋白疫苗需要打三針,生產不需要完整病毒,安全可靠,易于大規模生產,成本低。
腺病毒載體疫苗和國內接種較廣的滅活疫苗相比,接種對象、接種部位均相同,不良反應、接種禁忌、接種注意事項均類似。
陳薇院士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如果想打的次數少一點,想更快產生免疫反應,14天就有60%多的保護率,或者你打一針就要出國或執行任務,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是首選。
不管是從臨床試驗研究的結果還是緊急使用的研究結果、上市后監測的結果來看,包括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滅活疫苗在內的已經附條件獲批上市的新冠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接種后不良反應和其他疫苗一樣,主要為接種部位的紅腫、硬結、疼痛等,也有發熱、乏力、惡心、頭疼、肌肉酸痛等。一般無須特殊處理,必要時可聯系接種點,由后者給予處置指導。
無論是哪種疫苗,都是經過國家藥監部門批準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市民不必刻意等待某一種疫苗,無須過多考慮接種劑次的問題,只要身體條件符合都可以接種,做到盡早接種,盡早得到免疫保護。
問
單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嗎?
和其他新冠病毒疫苗一樣,目前暫不推薦該疫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現階段建議用同一個疫苗產品完成接種。接種過1劑滅活疫苗者,建議使用滅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種;已經接種完2劑滅活疫苗者,暫不建議使用腺病毒疫苗加強。
其他疫苗與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間隔應大于14天。當因動物致傷、外傷等原因需接種狂犬病疫苗、破傷風疫苗、免疫球蛋白時可不考慮與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間隔。
問
我國滅活疫苗對變異株有效嗎?能否及時更新?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大眾關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進行了詳細解答。
邵一鳴表示,國內疫苗研制企業和疫苗研究機構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已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我們可以將新冠變異病毒粗略分成兩大類,一個是去年上半年流行的早期變異株。研究結果顯示,這些變異株不會影響我國疫苗的保護效果。第二類是列入世界衛生組織
近期,印度已經出現了雙重變異甚至三重變異的毒株,邵一鳴表示,這是當前我國疫苗研發的一個重點,會通過國際合作等途徑第一時間獲取變異株。我國滅活疫苗應對變異株是非常快捷的,因為對變異株進行一定的培養鑒定后,整個疫苗生產工藝不需要做任何變更,只需要在投料端將原疫苗株改為新變異株,經過一個周期就可以產出變異株的新疫苗。所以說只要檢測數據和研究結果顯示應該更新疫苗了,我們就有能力做到及時更新疫苗,并提供給人群開展接種。
邵一鳴表示,目前,現有疫苗對多數變異株仍然有效,所以大家要盡快接種疫苗,只要通過疫苗接種建立起免疫屏障,把病毒傳播阻斷,變異株的發生就會被阻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強化疫苗接種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全面總結我國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局部聚集性疫情處置工作經驗基礎上,結合全國疫情形勢變化及研究進展,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就總體防控要求、疫情防控指揮體系、疫苗接種、疫情監測、農村地區疫情防控、隔離醫學觀察等八項內容組織修訂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以下簡稱《第八版防控方案》)。
針對疫苗接種這一重點問題,國家衛健委疾預控局指出,要強化疫苗接種。做好職業暴露風險較高、有在境外感染風險的人群、維持社會正常生產生活運行人員以及維持社會基本運行的關鍵崗位職業等重點人群接種工作;做好邊境口岸等重點地區、服務業等疾病傳播風險較高人群接種工作,降低人群感染和發病風險。根據疫苗研發進展和臨床試驗結果,進一步完善疫苗接種策略。同時,強化病原監測,動態監測病毒變異情況,了解病毒變異對病原檢測和疫苗保護效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