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要怎么養才長的快|黃鱔怎么養活的久
1. 黃鱔要怎么養才長的快
1.建池:選擇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為水泥池,池面積30、50、80平方米都可以,池壁高80-100厘米,在對角處設進水口和出水口,均裝好防逃設備。
2.堆土:在池中堆若干條寬1.5條,厚25厘米的土畦。畦與畦之間距離20厘米,四周與池壁也保持20厘米距離。所堆的土一定要含豐富有機質的壤土,以便于蚯蚓繁殖,黃鱔鉆洞和藏身。
3.培養蚯蚓:土堆好后,使池中水深保持5-10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土面積放太平2號蚯蚓種2.5-3千克,并在畦面上鋪4-5厘米厚的發酵過的牛糞,讓蚯蚓繁殖,以后每3-4天,將上層被蚯蚓吃過的牛糞刮去,每平方米加鋪新的發酵過的牛糞4-5千克。這樣過14天左右,蚯蚓大量繁殖,即可放入鱔種。
4.放養:放養密度要看鱔種規格而定,以整個池面積計算,每公斤30-40條的,每平方米放4千克;每千克40-50條的,每平方米放3千克。這樣從4月養到11月,成活率在90%以上,規格為每千克6-10條。
5.管理:鱔種放入后,池中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并一直保持微流水。以后每3-4天將畦面牛糞刮去一層,然后每平方米加4-5千克發酵過的新牛糞,保證蚯蚓不斷繁殖,供鱔魚自己在土中取食,不再投飼別的飼料。
這種養殖方法由于水質一直良好,且有優良的活餌料--蚯蚓供黃鱔攝食,因而黃鱔不易發病,生長快,產量高,經濟效益好,一般每平方米可產黃鱔14-15千克。
2. 黃鱔怎么養活的久
先把這個自來水在太陽底下曬半天,使得自來水中多點其他物質,不然單單就是從水龍頭里出來的自來水,里面還有一點殘留的氯元素,會讓黃鱔過早死掉
3. 黃鱔用什么方法養的時間長
用個桶或盆什么的放一點水就夠了,泥土什么的都不用,水只要稍稍沒過黃鱔,不要太多否者容易缺氧悶死。放個個把星期都完全沒問題,注意每天早上換水。
4. 黃鱔生長快嗎
黃鱔的生長周期:人工飼養黃鱔生長周期為6個月可達上市規格,黃鱔生長季節約在5-10月,在其個體發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轉的特性,即從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時都是雌性(即體長在38厘米以下的個體的生殖腺全為卵巢);產卵后卵巢逐漸變為精巢;體長在38-48厘米時,部分性逆轉,雌雄個體幾乎相等;成長至53厘米以上者則多為精巢。當年幼魚只能長到20厘米,2冬齡的雌魚才達成熟期,體長至少為34厘米。最大個體可達70厘米,重1.5公斤。黃鱔產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產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發育,雌雄魚都有護巢的習性。 黃鱔畝產:一般黃鱔養殖都是按實際養殖利用面積來計算產量的,由于不同的養殖方式及水源等條件不同,實際面積和養殖利用面積不盡相同,如網箱養鱔的網箱安置量為總面積的30%左右,則一畝面積實際養殖利用大約2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出產黃鱔8公斤計,可出產1600公斤。而水泥池養殖,一畝地約可建水泥池400平方米,若出產量仍為每平方米8公斤,則可出產商品鱔3200公斤。 黃鱔的飼料: 保證充足優質的飼料是黃鱔快速高產的關鍵因素。由于黃鱔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其飼料來源廣泛,也較易得,因此,黃鱔飼養者可利用現有資源收集和培養活餌料。下面給您介紹解決黃鱔飼料的五個途徑。 一、引進養殖良種蚯蚓 充分利用牛糞、生活垃圾等原料培育蚯蚓,品種以大平二號、北星二號和赤子愛勝等為佳,養殖蚯蚓可用廢棄的木桶、木盆,在底部鉆1個2厘米直徑的小洞,并用紗網布蓋上,以利透氣、排水;也可在排灌良好的地方挖坑或用磚砌池飼養。 二、培育蠅蛆 可自制種蠅籠,到蠅蛆飼養場購良種家蠅種,生產無菌蠅蛆,也可土法上馬,用黃豆0.5公斤磨成漿,倒入一口可裝40-50公斤水的水缸,加入2.5公斤鮮豬血和10公斤水拌勻,一周后即可長出蛆蟲。 三、套養螺類 在養殖池四周掛若干個竹籠,籠眼網4—6目,將一定數量的種螺封閉于籠中,將螺籠2/3浸于水中,繁殖的幼螺大部分從籠眼中爬出,可為黃鱔攝食。也可到水渠、稻田撿螺去殼切碎喂鱔。 四、燈光誘蟲 在每一鱔池上空吊起上下2只黑光燈,上面一只適當懸高,以招引較遠的蟲蛾,下面一只較低些,以距鱔池水面20厘米為宜。天剛黑時,打開高空黑光燈,當發現高空燈周圍蟲蛾成團時,即打開水面黑光燈,并關掉高空燈,此時高空蟲蛾會很快俯沖而下,聚于水面燈四周,同時,由于水中有電燈倒影,不少蛾蟲會沖水而入,葬身鱔腹。當水池上空蛾蟲較少時,再打開高空黑光燈進行引誘。如此反復,在夏秋季節采用此法可獲30%黃鱔飼料。 五、采集水蚯蚓種源 在有排水口的地方挖一淺水池,池底要有腐殖泥,保持5-6厘米水深,定期施一些經發酵的有機肥,水蚯蚓會大量繁殖。 黃鱔對食料的選擇性嚴格,長期投喂一種食料后,很難在短期內改變其食性。因而在改變投喂飼料品種時,須在前2-3天內不投餌,以使其因饑餓而不擇食,食用新的餌料。黃鱔習慣晝伏夜出,因此,初放養時給餌的時間,宜在每日下午4-5時,或在傍晚天黑以前,然后逐日提早喂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馴餌,即可每日上午9時或下午2時給食。亦可采用隔日投餌法,以增加其攝食量。餌料可投在木框或聚乙烯網布做成的餌料臺上,投餌的地點要固定,投餌量為魚體重的6-7%。投餌后的第二天,應調換新鮮水,保持池內水質新鮮,溶氧量多。
5. 黃鱔要怎么養才長的快呢
答:人工飼養黃鱔養殖方式有:
1、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投資較小、魚塘方便改造、規模彈性大、操作管理簡便、水溫易控制、養殖成活率高等優點。有湖泊、水庫、池塘等水量充足、水位平穩條件的均可選擇此法。
2、稻田養殖
稻田不干涸、不泛濫的田塊均可利用,面積以不超過1畝為宜,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即可。
3、生態小池密養
小池密養具有預防疾病、用藥準確、用藥量小,觀察、管理方便,徹底防逃,用水量小,便于繁育等優點。此法適全國通用,不受地域限制。
4、水泥池養殖
選擇通風、向陽、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水泥池養鱔分有土和無土兩種養殖方式,有土養殖以底鋪0.2-0.3米泥土為宜,泥層表面以上水位應保持在2米。無土養殖水位保持在0.3-0.4米為宜。其優越性在于水體消毒效果好,易操作。
5、土池養殖
土池養鱔采用泥埂代替了網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內水的深度為0.5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我國的稻田眾多,將稻田改建成土池便于集約化管理,容易形成較高的產量。
黃鱔的養殖周期一般在六個月左右,黃鱔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而要想黃鱔快速生長,提早上市,那么保證充足優質的飼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人工養殖一定要做好飼喂工作。
6. 黃鱔的生長速度怎么樣
三兩左右大約二十至四十天左右。因為看飼養的經驗如何,養殖持一般3×8平方米可養殖八百至一千魚苗,到三四兩后,據具體情況分池,沒有具體的標準。
野生黃鱔生長的速度比較緩慢,一年最多只能長到四兩或半斤左右,在30厘米以下。黃鱔生殖情況較特殊,幼時為雌,生殖一次后,轉變為雄性,這種雌、雄性的轉變現象稱為性逆轉現象。
7. 黃鱔要怎么養才長的快一點
一般來說黃鱔苗經過5~6個月的養殖之后就可以成為商品鱔銷售了,如果技術好的話可以提前半個月至一個月養成,每條黃鱔苗可長到150-250克。養黃鱔,種苗是關鍵。放養的鱔魚要求體質健康,游泳活潑,無疾病,無傷殘,規格 大小均可。
因鱔魚有大欺小、強欺弱和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相互撕咬殘食的 現象,因此,同池飼養的鱔魚應規格一致。
投放數量按規格大小而定,一般尾重50克左右,每平方米放種160尾;尾重25克左右,每平方米放種250尾;尾重15克左右,每平方米放種450~500尾。一般養殖4~6個月 每條黃鱔苗可長到150-250克上市。
8. 黃鱔怎么養殖長得快
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1 .隱蔽的棲息介質。①便于黃鱔自由活動、“立柱”出水呼吸和自由攝食;
②營造和保持適宜的溫度條件;
③陰暗避光,不受外界干擾;
④可以分散群體密度。另外,有土養殖時采用埂溝相間式較為理想;無土網箱養殖時,繁密的水草必須充滿全網箱。
2 .水環境。主要包括水溫、水深和水質三個方面。①水溫。快速養鱔應盡可能保持水溫在21 ~28 ℃之間;
②水深。黃鱔養殖水體不宜太深。實踐證明,鱔池適宜水深在5 - 20 厘米不等。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支撐黃鱔身體在深水池或無土網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長;
③水質。黃鱔適宜在無污染、溶氧豐富的水體棲息生長,一般透明度為25~40 厘米,pH 值為65 ~75 ,溶氧大于5 毫克/升;
④氣溫。近水面的氣溫不宜超過28 ℃,否則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呼吸。解決的方法是大量種植水草和搭遮蔭棚。
科學放養
1 .選擇優質苗種。快速養鱔應選擇體色深黃有大黑斑、無病無傷、敏感、爭逃力強的種類。
2 .合理密養。常規養殖,每平方米放養規格約50 克的個體,密度為2 千克左右最為合理。同時,池埂多(如埂溝式鱔池)、水草多、換水方便、排污徹底的鱔池放養密度可增大;相反則應減少。黃鱔規格大、放養總重可增加;規格小,放養總量應減少。有養殖經驗的放養密度大;無經驗者放養密度小。
3 .大小分級分池。大小鱔同池或同網箱混養,整體增重倍數低,即整體生長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購的“統貨”,至少要分三個以上的等級飼養,分的等級越多,越利于養殖和整體快速增重。
4 .適時分養。隨著養殖生長,同池或同網箱中黃鱔個體出現大小差異,而且懸殊不斷加大。當大小個體相差15 倍以上時,小個體即開始不敢與大個體爭食而導致營養缺乏,生長速度減緩,消瘦衰竭至發病,最后死亡。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有條件的要及時分養。
投喂質優量足的餌料
1 .餌料品種。人工養鱔投喂的餌料可分為三大類,即活餌、鮮餌和配合餌料。就人工養殖的生長速度來說,在活餌中,投喂蛆闖、蠅蛆生長速度最快;在鮮餌中,投喂動物肝臟生長速度最快;在配合餌料中,因配制成分和加工技術不同而生長速度各異。
2 .餌料加工。投喂黃鱔的帶硬殼和大塊的鮮餌必須先加工:螺殼要敲碎,蚌殼要剖開并將肉切碎,鮮魚畜禽內臟要切碎至黃鱔張口即可吞人的大小。鮮料也可用絞肉機絞碎成糊狀,與其他料拌合加工成混合餌料投喂。粉狀配合餌料或自配混合料,可用機械或手工加工成條狀或顆粒狀投喂。
3 .投喂方法。黃鱔馴喂到正常吃食后,每日投餌1 ~2 次,水溫18 ℃以下,每日投餌一次;水溫21 - 28 ℃,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餌一次。一般日投鮮餌量為鱔總量的3 % ~ 10% ,配合料為2 %~5 %。鮮料以在1 小時、配合料以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度。
以防為主消除病蟲害
1 .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觀念,把每項預防措施落到實處。因黃鱔一旦發病,較難治愈甚至死亡,即使能控制病情,也會影響正常生長。
2 .采取綜合措施,控制和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①科學建場:選擇水源好、光照充足、背風向陽、環境安靜、不旱不澇的養鱔場。外部環境和鱔池本身進排水各自獨立、進水流暢、排污徹底,鱔池大小、布局、深度、數量及其他生產管理設施等“內部”條件配套;
②搞好放養前鱔池的清污和消毒;
③引用無病無害水源;
④苗種、餌料、工具消毒;
⑤定期投喂藥餌和消毒水體。
3 .盡量不用刺激性大的藥物。如使用漂白粉、甲醛等刺激性藥物在短期內會影響黃鱔的正常吃食,延緩黃鱔生長時間,故應盡可能尋找替代藥物。
9. 黃鱔生長速度快不快
四兩至半斤
一般來說,黃鱔一年可以增加的體重在四兩至半斤之間,可以增長的長度最多在20-30厘米之間。具體來看,不同黃鱔個體的生長速度是不同的,有很多因素對黃鱔的生長速度有影響,因而黃鱔一年能長多大還得看具體的情況。
比如,野生黃鱔的生長速度相對于人工養殖的來說就比較慢,體重一年只能增加四兩左右,甚至可能不到四兩;而人工養殖的黃鱔養殖一年體重則可能增加半斤左右。
10. 黃鱔要怎么養才長的快些
人工養殖黃鱔,要想讓黃鱔多產卵,提高養殖效率,以下6點措施要做好:
1.選好場地:在黃鱔池里種植水草,如:水稻蓮、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塊、磚頭,模擬自然生態形式利于親黃鱔產卵。
2.掌握好水溫:黃鱔產卵季節每天早上要在親黃鱔池邊巡池,如發現有白色泡沫的卵巢,應輕輕地移人孵化池中,采用微流水孵化。受精卵吸人后膨脹到4毫米左右,孵化時間隨時隨水的溫度高低有1~7天,水溫25℃時,6天就全部完成。幼苗卵出后,水溫28℃經10天左右,體長達26毫米,卵黃囊還沒完全消失;再經過7~10天卵黃囊就會完全收完,開始攝食水中浮游生物,可適當少量投喂小水蚯蚓。經過35天左右,就可放人飼養池飼養,必須大小分開投放。
3.調好水質水位:親黃鱔養殖池水,必須是無毒的河水、湖水或地下水,水的酸堿度pH值應在6.2~7.8,水位深20~30厘米,新鮮的水池還要進行脫堿處理。
4.定時定量投喂:不論是產卵親黃鱔還是剛孵出的小苗,都要定要定量投喂。產卵親黃鱔每天投喂2次,早上8時左右,下午6時左右投喂1次,喂量每次按親黃鱔總體重的2%~3%。幼苗每天投喂1次,在下午5~7時,這樣投喂有利于親黃鱔多產卵。
5.放養密度要適當:新黃鱔個體要適中,最好選擇100~150克的黃鱔作產卵親鱔,此時的黃鱔雌雄比例為 1:3~4,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放親黃鱔10條左右,太多影響產卵量。
6.投喂飼料,要合理:親黃鱔繁殖季節在4~9月,要投喂蛋白質較高的飼料,如魚漿、蚯蚓,同時搭配親黃鱔全價配合飼料,性成熟的親黃鱔經過高蛋白飼料投喂后一般5~7天就會產卵,卵產在草或石頭邊,只要有白色泡沫就是親黃鱔的產卵巢。
11. 怎樣讓黃鱔活長點時間
1、用自來水養黃鱔一般可養15天左右,但是如果光用自來水養殖,通常很難養活。首先需要先將自來水晾曬幾天,待水中的氯氣消散后才能用來養黃鱔,其次還得在養殖容器中放入適量的泥土,并定期的更換水,才能讓黃鱔活的更久一些。
2、通常可黃鱔放在一個水缸中,也可放在盆里,水量以稍微沒過鱔體為宜,若水量太多,反而容易造成缺氧悶死,通常每2-3天就可換1次水,并喂一些小蝦米、小魚等食物。
3、需注意,剛買回來的黃鱔如果立馬就需要食用,那么可將它暫時養在清水中,使其吐泥吐沙。但如果不需要立即食用,則不能將它長期養在清水中,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