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寵物狗皮毛健康的營養因素
養寵物狗的目標之一就是有健康美觀的外表,便于憑肉眼看出的外觀特征可能就是它的皮毛狀況。許多因素對皮毛質量有影響,如品種、年齡、營養、季節、各種過敏反應、環境狀況即濕度、寄生蟲的數量、皮毛洗刷的頻繁程度(尤其是對于狗)等。按照現代動物營養理論,均衡的營養對保持良好的皮毛狀況至關重要。
一、狗的營養需要
狗攝食過多或不均衡均可導致過肥癥,從而引起許多疾病,因此調節狗的攝食量相當重要。在一般情況下,狗自幼就應定量供給食物并隨時調整,尤其是那些容易過肥的狗。表1為狗每天每公斤代謝體重所需要的可代謝能。狗代謝體重一般用W0.67表示:W為體重(kg)。因此生產狗飼料時,要標明每公斤狗飼料的代謝能。
同其它動物一樣,狗對熱能的需求量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如體型、體重、年齡、氣溫、生長階段、被毛狀況、運動量和工作量等。
美國飼料監督員協會(AAFCO) 所屬的犬營養專門委員會(CNE)發表的犬的營養需求標準,被許多寵物食品制造廠采用,它將犬營養階段分為成長繁殖期和成犬維持期兩個階段(表2),(假定狗飼料的ME為3.5kcal/g DM,超過 4.0 kcal/g DM應根據比例調整)。
二、營養缺乏癥
一般,當動物體內的蛋白質、氨基酸、亞麻酸、某些礦物質、VA和某些VB缺乏時,毛皮的狀況就會受到影響,飼料原料的質量問題也會使一些重要的養分的生物學效價降低從而導致寵物皮毛的顏色和品質的下降。
1. 蛋白質缺乏
蛋白質缺乏會導致皮毛角質化不正常,使得皮膚易受損,毛變細、褪色易折斷,生長減緩甚至停止,表皮脂肪層受損,從而導致皮膚呈鱗屑、油膩狀。皮毛蛋白質中含量較高的氨基酸是含硫的胱氨酸,如果狗飼料中缺乏含硫氨基酸,常會導致皮毛出問題。
2. 脂肪缺乏
低脂肪日糧可導致狗毛色晦暗,皮膚呈干鱗片狀,且脂溶性維生素易缺乏,影響生長,嚴重時會增加死亡率。必需脂肪酸ω-6(亞油酸等)和ω-3(亞麻酸等)脂肪酸的比率不當。
一般動物日糧中,ω-6脂肪酸(如亞油酸)的含量較大,而ω-3脂肪酸相對較少。陸地動物脂肪含ω-6較多,那是因為陸生動物大部分采食陸生植物,而陸生植物所含脂肪酸大部分是ω-6;水生動物吃水生植物(例如海藻),而水生植物所含脂肪酸大部分為ω-3。因此要提高狗飼料中的ω-3量,應采用較多來自水生植物或動物的飼料源。
許多因素會影響脂肪酸的利用。Whipple(1932)用脂肪已氧化的日糧喂狗,導致狗掉毛、皮膚潰瘍直至死亡。脂肪發生過氧化反應后,會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并降低蛋白質的可消化性。食了過氧化的食物的寵物可表現為:滲出性素質、脂肪痢、動脈硬化和掉毛等。許多因素易造成脂肪酸的氧化,如飼料儲存時間太久或溫度過高、飼料中抗氧化劑不夠以及飼料加工處理過程中溫度太高等。另外,飼料中含鈣和鎂量太高,也會導致脂肪皂化而不能被動物所吸收利用。
3. 鋅缺乏
狗缺鋅會導致脫毛、皮膚發紅、發炎、結痂、角化不全和皮膚潰瘍等。發生的部位主要包括唇、趾、腳墊、眼周圍、鼻子及周圍、腹部、其它肢端、陰囊和陰部外圍等。
可能導致缺鋅的因素有:(1)飼料中鋅不足;(2)飼料中植酸含量高(植酸鋅無法為動物所利用);(3)飼料中鈣含量高而鋅含量低;(4)飼料中銅過高導致鋅吸收減低;(5)遺傳上導致缺鋅(例如阿拉斯加犬、哈士其、大丹狗,有的有先天無法吸收鋅的現象)。
4. VA缺乏
狗缺乏VA可導致掉毛、皮毛粗糙、皮脂漏、表皮毛囊角化過度、皮膚結痂、引起細菌二次感染、夜盲、肌肉無力,嚴重可導致小狗失聰、外耳炎、癱瘓以及其它呼吸、消化、生殖泌尿系統的病變,嚴重會導致死亡。
5. VE和B族維生素缺乏
缺乏VE可導致皮毛粗糙及毛色加深、脫毛、濕性皮炎、中等程度下痢、繁殖障礙、肌肉無力、小狗和母狗皮膚損傷、皮下出血等。B族維生素缺乏(僅說明與皮毛有關的維生素)煙酸缺乏可導致唇發紅、創傷性皮膚炎(因為癢,狗會抓或咬)等。
綜上所述,影響寵物狗皮毛狀況的營養因素相當多,因此,當發現皮毛問題時,應注意到營養缺乏癥,對照以上癥狀,找出原因,并調整營養方案,使寵物狗更加健康活潑,惹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