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烏龜養密集點好嗎|烏龜高密度養殖
1. 烏龜高密度養殖
1.親龜的選擇與放養。親龜應體質優良,外型正常、活潑健壯,體膚完整無傷。雌親龜宜500克以上,雄龜150~250克,如市場收購的龜作親龜,宜在夏秋季節進行。雌、雄比3∶1~2.5∶1。親龜的放養密度不宜太大,每畝控制在500公斤以內。
2.親龜的培育。要使親龜性成熟早、年產卵次數多、卵數量多、卵質量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飼料條件。小魚蝦、泥鰍、蚯蚓、螺螄、河蚌、家畜家禽的內臟、蠶蛹、豆餅、麥麩、玉米粉等,這些都是烏龜愛吃的食物。動、植物性的飼料的比例為7∶3。在天然飼料缺少的地區可喂人工配合飼料。產卵前、產卵期間要多投蛋白質含量高、維生素豐富、脂肪含量低的飼料。開春后,水溫上升到16℃~18℃時,開始投餌誘食,每隔3天用新鮮的優質料,促使親龜早吃食。水溫達20℃以上時,每天投喂1次,鮮餌料投喂烏龜體重的5%~10%,商品配合飼料投喂體重的1%~3%。 龜池水質要求肥而帶爽,保持中等肥度,水色最好呈茶褐色,透明度25~30厘米,經常注入新水,保持龜池的清潔衛生,減少蚊蟲,并要定期進行藥物消毒。
3.龜卵的收集。在整個生殖季節,應每天檢查產卵場,檢查時間以太陽未出、露水未干時為宜。如發現親龜已產卵,要將洞口用泥或其它東西蓋好,不要隨意翻動或搬運卵粒,待產出后30~48小時,其胚胎已固定,動物極(白色)和植物極(黃色)分界明顯,動物極一端出現圓形小白點,此時方可采卵。每一天產的卵用不同顏色的竹片做好標志,以便采卵時分別。 采卵時用桶、盆、箱收卵都行,一般先底鋪一層2厘米厚的細泥沙,沙上放一層卵,卵上再蓋沙,如此反復可放4~5層。 收卵時,根據標志依次將洞口泥撥開,把卵取出。并剔除未受精卵、受精不良卵、畸形卵、殼上有黑斑的卵及殼破裂卵。收卵完畢,應整理好產卵場,天旱時適量噴些水,便于龜再次產卵。
4.龜卵的人工孵化。
(1)常見的孵化設備有以下幾種:一是室外孵化池,二是室外孵化場,三是室內孵化池,四是其它,如地溝孵化池、木制孵化箱、改進的恒溫器作孵化器等。總之龜卵的孵化設備,基本同甲魚卵的孵化設備差不多,能孵化甲魚卵的設備就能孵化龜卵。
(2)龜卵孵化用砂有兩種:一是甲魚卵孵化用的石砂,二是泥土曬干搗碎拌河沙,經比較后者較好。卵的排列基本與甲魚卵排列相似。
(3)龜卵的孵化主要掌握三個條件:溫度。最好控制在28℃~31℃,不得高于34℃,不得低于26℃。濕度。最好控制在80%~82%,砂子含水量最好控制在7%~8%,不得低于5.3%,不得高于25.0%,孵化期間,應每天定期檢查沙子的濕度。檢查時,可用手輕輕扒開沙子,觀察含水沙層離表面的深度。如果直到靠近卵才出現濕潤沙層,則用噴霧器在沙子表面噴水,使細沙層(5~6厘米厚)略帶濕潤即可,切不可在高溫下大量灑水。一般2~3天灑水1次。通氣。孵化期間,應防止表層板結而使卵不通氣而悶死。
(4)龜卵孵化臨近出苗時,用小耙疏松表層沙土,以利稚龜出殼。出殼的稚龜有趨水習性,這時要在孵化池的一端安置一個盛有半盆水的臉盆,便于稚龜爬入盆中。剛出殼的稚龜重3~7克,背部帶土黃色,粗看似古代銅錢。待稚龜臍孔封閉、卵黃吸完后可放入稚龜池飼養。
2. 種龜養殖密度
養殖場的投放密度是根據烏龜大小來定的,若是幼龜,每平方米可以投放50只左右,而若是一斤左右的成年龜,每平方米只能投放6-8只。
家養的投放密度則是根據水的深淺來定的,當水深在80cm左右時,每平方米水池養3只親龜最合適,而當水深不足40cm的時候,每平方米水池建議只養2只親龜。
3. 高密度養龜技術
首先就是飼養容器,收納箱、物流箱、魚缸等都可以用來養寵物龜。飼養前要先用淡鹽水、高錳酸鉀稀釋液等進行消毒,消毒后要用清水反復漂洗干凈。容器高度不可過淺、內壁不能過于粗糙,因為寵物龜有著很強的攀爬能力,過淺、過粗糙的容器很容易讓它逃出。飼養密度不宜過大,過大的密度容易造成小烏龜打架搶食,帶來斷尾的風險。
再就是飼養用水,養寵物龜的水可以采用在陽光下晾曬兩天以上的自來水、井水等。經過晾曬,能夠除去水中的氯氣等有害物質,同時可以促進水中藻類和益生菌的繁殖。寵物龜的應激性比較強,到新環境后需要很長的時間適應水質,直接使用自來水會導致寵物龜患腐皮腐甲、白眼病等各類疾病,因此千萬不要貪圖方便直接用自來水養龜。
養龜的水位以小烏龜背甲長度的0.5-1倍為佳,便于小烏龜能隨時將頭伸出水面換氣。每次換水時,可以換去一半左右的舊水,注意加入的新水溫度要和舊水保持一致,換水時間在每天溫度較高時進行,以免引起寵物龜感冒。另外還可以采用過濾器來凈化水質、增強水循環,降低換水頻率。
接下來就是飼養溫度,寵物龜的最佳生長溫度在25-30度之間,過高的溫度會導致小烏龜中暑,過低的溫度會導致小烏龜停止攝食。在夏天飼養小烏龜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避免小烏龜中暑死亡。再有就是食物,飼養小烏龜可以使用各種水龜幼糧,也可以投喂魚蝦肉類。同時注意清理掉食物中的魚刺、蝦槍等較硬的殘渣,以免劃傷小烏龜的腸胃食道。可以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的分量以小烏龜能在5分鐘內吃完為佳。不要過量的投喂食物。
4. 家養烏龜密度
養殖場的投放密度是根據烏龜大小來定的,若是幼龜,每平方米可以投放50只左右,而若是一斤左右的成年龜,每平方米只能投放6-8只。
家養的投放密度則是根據水的深淺來定的,當水深在80cm左右時,每平方米水池養3只親龜最合適,而當水深不足40cm的時候,每平方米水池建議只養2只親龜。
5. 烏龜高密度養殖基地
1、注重維護良好的飼養環境,人工養殖中龜養殖密度較大,龜很容易因為寄生蟲的侵襲而出現大批量患病,因而要注意放養的密度。水質變差、飼養環境惡劣等也容易誘發寄生蟲寄生,消除寄生蟲以及中間宿主的生存環境可以大大降低龜體內寄生蟲滋生的幾率。
2、投喂龜的餌料要注重衛生,如購買魚蝦等餌料時要注意是否受到污染,投喂前可以用鹽水進行簡單的消毒;禁止投喂腐爛變質的食物;也可以在龜的飼料里拌入少量驅蟲藥,如腸清蟲、左咪唑等,進行有效的預防。
3、在投喂飼料后要及時清理殘余的餌料,避免殘余餌料在龜池中腐爛,為寄生蟲提供了好的寄生環境。日常管理中也要注重水質的保潔,定期換水,清理龜的糞便。
6. 烏龜高密度養殖方法
烏龜養殖
1.成龜的養殖方式成龜的養殖方式有四種:一是加溫養殖,加溫時間為自然養殖的越冬階段。二是塑料棚保溫養殖,其特點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可延長兩個月養殖時間。三是常溫露天土池養殖,分為單養和龜魚混養兩種。四是庭院和農家養龜,一般選擇房前屋后、有水源、陽光充足,溫暖安靜的空閑土地開池或已有的水面進行養龜。
2.成龜的放養放養前的準備:進行龜池的修整與消毒,包括清塘、消毒,檢查防逃墻,進出水管,并進行修整等。放養時最好做到大小分開養殖。放養時間應選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當水溫穩定在18℃~20℃進行。放養前應對幼龜進行藥物侵洗消毒。放養密寬:成龜階段不同養殖方式的放養標準見表1,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各自的養殖條件技術水平酌情加以增減。
3.成龜的日常管理飼料與投飼方法:飼料:龜的動物性天然飼料有螺、蚌、鮮雜魚、蚯蚓、小蝦、禽畜加工副產品等,以及蛋白質含量為40%的人工配合飼料。天然飼料和加工副產品飼料,飼料系數一般為8~15,而人工配合飼料為2.0左右。在實際應用中,每一份(干重)人工配合飼料,加1%~2%的蔬菜,加3.5份~4份(濕重)的鮮魚肉或禽、畜下腳料等,充分混和,制成團狀。按上、下午各1次,定點投喂。投飼:常溫養殖各月份的投飼標準見表2。飼料的增減一般根據以下原則:隨龜的體篝逐步增加而增加投飼量;當水溫穩定在30℃和晴天時應適當增加投飼量;陰雨天則酌情減少等;如遇到陰雨連綿,最好在飼料臺上方搭遮雨棚,以保證龜的正常攝食和飼料的投喂。生長期旺盛的6、7、8月份,盡可能投喂活鮮飼料,以保持營養上的均衡。當水溫降到18℃以下時,應停止投飼。水的管理水質:成龜的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水體小,自凈能力差,故對水質的調控要特別注意。常規條件的龜魚混養或單養,一般池塘較大,水較深,水生態系中的生物多樣化程度較高,水的自凈能力較強,水質容易控制。一般情況下,在水質過肥和黎明時容易缺氧,應及時注入新水或開動增氧機增氧。每隔10~15天加施生石灰(10毫克/升~15毫克/升)或漂白1~2ppm。水位:成龜池水位,應保護1米左右,并視天氣好壞而增減。過深,龜上下呼吸運動中消耗體力太大;過淺,水質多變,池的四周要留有較多的陸地供龜曬背休息。水溫:在加溫條件下飼養的龜,水溫盡量保持在30℃±1℃~2℃的水平。常溫養殖,早春、晚秋當氣候尚不穩定,應適當加深水位,防止水溫頻繁、過急地變化;盛夏水溫達到34℃~35℃時,應及時加深水位,以便降溫。充氣:特別是集約化養殖的龜池,容易缺氧,產生有毒氣體(沼氣、硫化氫氧);及時充氣、增氧能加速這些氣體的逸出,凈化水質。當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上下、溶氧量大致在4毫克/升~5毫克/升,這時的環境最適于龜的生長。水中氨的濃度在20毫克/升~30毫克/升時,龜生長正常,70毫克/升時食欲減低,應及時換水,100毫克/升以上,容易引起疾病。
7. 大面積烏龜的養殖方法
一、水質方面
中華龜是生活在水里的,那么在飼養的過程中,水質就一定要有嚴格的要求,水體要清新一些,尤其是透明度必須保持在30厘米上下。水的深度也并不是說統一的,一定要隨著季節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說春季的時候,水就比較淺一點,可以是在50厘米左右,但是等到夏季的時候水就必須要深一些,這樣會有溫度比較適宜,這種不斷的變化當然是為了調節水溫,因為烏龜的溫度會受到水溫的影響,想要讓烏龜的身體溫度比較適宜,那么水溫就必須要適宜。
二、選擇的食物
中華龜這種食物其實屬于雜食性的食物,可以吃肉類,也可以吃一些植物類,比如說吃的肉類,可以是海水魚或者是淡水魚,再就是一些軟體的動物,以及水中的昆蟲之類的,這些都能夠成為它的美食,而至于說選擇的植物類可以是玉米、小麥,大豆或者說是一些蔬菜瓜果之類的,這些都可以。
三、補充蛋白質
在飼養中華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蛋白質對于它的生長發育是非常有用的,所以一定要適量的補充,在飼料里面可以多加一些這個成分,這樣營養價值比較高,才有利于它的生長
8. 烏龜高密度養殖技術
烏龜漂浮在水面上有以下幾種原因。
1.烏龜在游玩,如果烏龜短時間漂浮在水上,可能是烏龜在玩耍,但是一定要注意它長時間的漂浮在水上,有可能長期在水里被淹死了。
2.另一種情況是,水太臟了、或者溫差太大讓烏龜感到不舒服,是烏龜患上肺炎了。患肺炎的龜由于肺部無法正常呼吸,內部腫脹、充滿氣體,因此會令龜出現上浮的情況。
3.水的密度太大也會使烏龜上浮。從科學角度看這個情況,當烏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龜的上浮是正常的。例如海水和鹽分比較高的水,它們的密度不同,水的密度大,龜的密度小,導致烏龜浮在水面上。
9. 烏龜高密度養殖注意事項
龜池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烏龜一般是在室溫為13℃一下的時候就會進入冬眠。在進入冬眠的時候。烏龜的頭和四肢都會收縮進入殼內。它的雙眼緊閉。不吃不喝也不動,自然也不會排泄。一般烏龜冬眠溫度在1-10℃是適宜的,要是溫度不斷的波動,導致烏龜蘇醒就容易造成烏龜體力消耗。這時候很容易照成烏龜死亡。所以要保持室溫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波動不要太大。
水養法:自然冬眠的意思就是指冬季來臨時候讓龜進入冬眠狀態,而不是人為增加環境溫度阻礙龜的冬眠。水養法是指將要冬眠的龜放在水盆里面,水盆放少許水,一般不沒過龜的裙邊,此法適用于水龜不適用于半水龜,而且要保證水盆所在環境氣溫在5到10度范圍內,避免過低的溫度避免水結冰,5到10度對于冬眠的水龜來說比較合適,過低有死亡危險過高的話冬眠質量不高。水盆放在安靜陰暗的角落,一個月檢查一次換一次水即可。
潮濕法:潮濕法是指利用沙土或者濕毛巾或者苔蘚稻草樹葉等東西將龜覆蓋,并定時灑水保持濕潤。潮濕法適用于水龜和半水龜。毛巾潮濕法:用家里舊衣服或者濕毛巾來讓龜冬眠(最好是棉料的)。用前洗凈,冬眠過程中要注要保證環境的濕度,最好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然后把龜放到室內不容易打擾的角落,以免影響冬眠質量。冬眠中也要檢查龜的情況,以及環境的濕度,發現有病變要及時的處理。
10. 烏龜的養殖密度
養殖場的投放密度是根據烏龜大小來定的,若是幼龜,每平方米可以投放50只左右,而若是一斤左右的成年龜,每平方米只能投放6-8只。
家養的投放密度則是根據水的深淺來定的,當水深在80cm左右時,每平方米水池養3只親龜最合適,而當水深不足40cm的時候,每平方米水池建議只養2只親龜
11. 養龜密度大
分開養或者加大換水量。
養殖密度對于烏龜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密度過高會增加龜的患病幾率,而且也會影響烏龜的生長速度,甚至影響它的成活率。
最佳密度是每平方米的龜池投放50只左右的幼龜,若是體重達到一斤左右的成年龜,最好是投放6-8只最為合適。
幼龜的水池應多換水,換水需要注意保持水溫一致,而成龜池的水如果透明度小于30cm,會過于渾濁,這時候就需要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