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關于貓的 *** 有哪些
國外的關于貓的電影有哪些呢?《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只秋田犬帕克在車站等主人歸來,可是帕克再也沒有回來。最后,八公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死去.影片中的狗狗忠誠可愛,深受觀眾喜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狗狗的主人是怎么對待自己的狗狗的。下面這些狗狗的主人,你你知道幾個呢?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個,哈士奇。哈士奇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狗狗,它有著狼一樣的外表,卻有著狗一樣的性格。
2021年即將過去,回首這一年的電影市場,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形容。
“喜”的是票房,今年的票房已經突破了451億——
縱向來看,和2019年巔峰時的652億尚有差距,但比2020年的203億多了一倍,復蘇的跡象十分明顯;橫向來看,中國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票房冠軍,《長津湖》《你好,李煥英》也將包攬全球票房前兩名,總的來說是鼓舞人心的。
“憂”的是口碑,這一年確實也出了《長津湖》《懸崖之上》這樣的好作品,但缺少《我不是藥神》這類極度震撼心靈的口碑佳作。
大部分優秀作品的豆瓣評分集中在7到8分,幾部8分以上的作品也都偏小眾,能讓人久久回味二刷三刷的作品并不多。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年度十部口碑佳作,在褒獎的同時也找不足,需要指出的是,豆瓣評分不是唯一的標準。
比如:最近的《無盡攀登》,豆瓣高達8.2分,但是一部紀錄片,不該放在劇情片里做比較;而年中的《怒火·重案》,豆瓣雖然只有7.2分,但依舊無法遮蓋它的光芒。
好了,盤點開始。
10、《怒火·重案》 豆瓣7.2分
這些年,盡管“港片已死”的悲嘆一直不絕于耳,但香港電影人們還在孜孜不倦地用一個個作品試圖復興港片昔日的榮光。
去年是《拆彈專家2》,今年是《怒火·重案》,這兩部劇用癲狂的表演和熱血的打斗,又讓我們找回了老港片那種熟悉的味道。
不過尷尬的是,這兩部佳作遭遇了“撞梗”,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怒火·重案》的口碑,也側面說明了港片的窘境,每年產量雖多,但大多數都在重復。
2020年8月,陳木勝導演患癌去世,本片也成為了他的遺作,影片多了一份悲涼底色的同時,也耗盡了陳木勝身上那種濃濃的港味兒。
陳木勝是香港本土導演,他的作品似乎登不上大雅之堂,總是簡單地重復一個套路:雙雄主角、簡單的劇情,飆車和肉搏,這就是陳木勝的風格。
然而在港片式微的當下,這種一招鮮反而成了難能可貴的堅守。
《怒火·重案》依舊是陳木勝風格的電影,雖然和《拆彈專家2》的劇情類似,但是陳導沒有沉迷于劇情的百轉千回,而是讓謝霆鋒黑化之后,一黑到底,黑成了《黑暗騎士》里小丑那樣的反派英雄。
當初陳木勝找到謝霆鋒時告訴他角色是反派,他興奮地說我就想演反派,本片里他演得十分盡興。
本片里謝霆鋒負責演技,演出了角色的瘋狂與不羈,特別是結尾那句“我認輸,但絕不認命”讓人物的弧光直接拉滿。
甄子丹負責打戲,他是動作指導,也親力親為,無論是以一敵百的突圍,還是瘋狂的飆車戲,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而結尾的那段教堂決斗戲,雕塑、白鴿、鋼琴一應俱全,兩人打出了藝術的美感。
在更注重劇情起伏的豆瓣上,《怒火·重案》重動作輕劇情的特點并不討巧,評分只有7.2分。
可是路人更多的貓眼和淘票票上,它的得分高達9.5和9.2分,港片陪伴成長起來的觀眾很難拒絕這樣一部港味十足的誠意之作。
9、《長津湖》 豆瓣7.4分
在上映前,誰也不會料到《長津湖》能破《戰狼2》的票房紀錄。
這部戰爭片經歷了難產,拍攝時遭遇外國演員回國,千人滯留,損失1.5億。上映時幾次改檔,最后才定檔到國慶;而本片拍攝成本多達13億,國慶檔的票倉太小,之前的天花板不過30億,《長津湖》別說大賣了,想要回本都難。
但萬萬沒想到,《長津湖》上映后上演了奇跡,連續6天破4億,7天突破30億,11天突破40億,20天破50億,最終超越《戰狼2》成為影史冠軍。
![](/d/cwbkimg/2023010922/ap0p3wrg25j.webp)
這部影片在全國掀起了一場愛國運動,上到老人下到孩童,都前往影院自覺接受這一場愛國教育——有學生吃生土豆感受志愿軍的艱苦,有抗戰老兵觀影后激動敬禮,還有中年夫妻看得泣不成聲,《長津湖》已經超越了一部電影范疇,成為一面旗幟。
不過,這種體量的電影為了滿足不同的受眾,在創作時往往要做很多妥協。影片里有愛情、友情、親情,有喜劇悲劇,有細節也有格局,面面俱到的代價就是每一面挖掘得都不夠深,所以,7.4分也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
希望《長津湖》的續集在沒有票房壓力的情況下,再多一點藝術化的表達。
8、《你好,李煥英》 豆瓣7.8分
春節檔之前,很多人斷言,今年的春節檔就是《唐探3》的獨角戲,這個系列的電影拍到第三部已經形成宇宙了,更是把大眾的期待值拉滿,不僅破了預售紀錄,首日上映更是大賣10億+,貓眼評分一度把它的票房上調到了60億。
萬萬沒想到,半路殺出個《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的處女作,也是她送給過世母親的一部作品,這部影片上映前并不被看好。
第一,這個同名小品是賈玲的代表作,已經在電視上演過好多次了,大家對劇情和穿越梗都很熟悉了。
第二,賈玲之前沒什么拍電影的經驗,這個影片被看做是玩票之作。
第三,電影宣傳時沈騰是C位,可是臨近上映時,張小斐的名字卻排在了沈騰前面,本片“含騰量”也飽受質疑。
沒想到,《李煥英》上映后備受好評,豆瓣開畫高達8.2分。
劇情上說,它不是照搬小品的劇情,而是來了個母女雙穿越,給人很大驚喜。
演技上說,沈騰雖然演到一半才出場,但貢獻了全劇大部分笑點,“含騰量”十足。
張小斐首次擔任女主角完美詮釋了一個中年母親的角色,很多觀眾觀影后都叫她媽媽。賈玲就別說了,影片改編自她的真實經歷,她的本色出演打動了很多人。
在中國,能賣到50億以上的電影無一不是“情緒電影”,這樣的電影讓大部分觀眾產生共情才能出圈,《李煥英》這一點做得很好。
無論是表演還是劇情設計都只是表象,影片的內核是賈玲真摯的情感書寫,這也是《李煥英》的成功之處。
不過,賈玲這樣的經歷不可復制,《李煥英》注定成為影史的一件孤品,連賈玲自己也很難再復制這樣的奇跡了。
7、《揚名立萬》 豆瓣7.5分
《揚名立萬》是年末的一份驚喜,韓寒監制了這部電影,他透露影片原名叫《一部電影的誕生》,主創明知道捷徑在哪里,卻用了看似最實誠的方式拍出了這部不可思議的電影。
影片上映后,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它的豆瓣開畫7.5分,隨后漲到了7.7分,現在又跌回了7.5分,這是不符合豆瓣打分規律的,也說明了這部影片的創新之處讓觀眾產生了糾結的情緒。
討厭它的人覺得這不過就是一部劇本殺,劇中的角色像過家家一樣,幼稚至極;
喜歡它的人則覺得本片對文藝圈進行了一個冷汗淋漓的審視,荒誕劇情的背后藏著主創對電影的初心。
但不論如何,《揚名立萬》聚集了尹正、鄧家佳、喻恩泰等一批好演員,幾位演員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尹正最后伸出來又縮回去的手成為了全片的點睛之筆。
6、《懸崖之上》豆瓣7.6分
70歲的張藝謀首次挑戰諜戰片,票房大賣11.9億,也創造了他的電影在內地的票房紀錄。
諜戰片很難拍,上一個成功的例子還是12年前《風聲》,之后諜戰片的數量少,質量高的就很少了,最重要的原因是諜戰戲需要大量的鋪墊,一個電影的體量不太夠。
張藝謀拍攝諜戰片也選擇了穩妥的方式,找來了諜戰劇《懸崖》的編劇,在全作的基礎上創作了一個同人文,周乙還是電視劇里的人物,但故事卻是全新的故事。
張藝謀電影過去被詬病“形式大于內容”,這一次有了好本子,他的短板補上了,而形式依舊玩出了花兒。
劇組在哈爾濱、大同、北京等地取景,創造了一個冷冽而又溫情的冰雪世界,張藝謀是色彩大師,把雪的白與制服的黑做對比,玩出了影像新高度。
而于和偉、秦海璐、朱亞文、倪大紅、劉浩存等新老演員的出色表演也讓整部戲密而不亂。
《懸崖之上》再次證明了張藝謀的藝術水準,它雖然沒有超越《風聲》,但是一部有品位有情懷的工整之作。
5、《沙丘》豆瓣7.8分
科幻小說《沙丘》是首部同時獲得雨果獎和星云獎的作品,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幻小說。
1984年,著名導演大衛·林奇曾想把《沙丘》拍成電影,最終和投資方意見不合,整部影片被剪得稀碎,成為林奇心中永遠的痛。
直到今年,《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 挑戰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將《沙丘》搬上了銀幕,被戲稱為“甜茶”的蒂莫西·柴勒梅德飾演主角厄崔迪。
我們熟悉的張震也參演了本片,在影片里飾演神秘的醫生,他和主角說中文的片段也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沙丘》上映后被譽為是科幻版的“指環王”,但口碑卻遭遇了兩極分化。
在豆瓣上,它的評分一直在8分左右搖擺,似乎算不上神作,主要原因是因為整部影片只是小說的一小部分,劇情剛高潮的時候就戛然而止,對于沒讀過小說的觀眾就有一種溫吞的感覺,而且全片充滿了宗教隱喻,對于中國觀眾來說更難找到共情的點。
可《沙丘》在國外的口碑卻很好,外國觀眾看到本片就像中國觀眾看到《三體》的電影版一樣興奮,前段時間權威影評雜志《視與聽》也把本片列入了“年度電影五十佳”。
4、《白蛇傳·情 》豆瓣8.1分
現在的電影市場一大弊病就是大片通吃,留給小眾電影的生存空間少之又少,像《白蛇傳·情》這樣的影片就值得更多的排片。
本片是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故事是我們熟悉的《白蛇傳》,但在粵劇的襯托下卻煥發了全新的生命力。
整部電影將傳統粵劇用電影化的手法拍攝出來,然后進行CG后期制作呈現給觀眾。
為了貼合觀眾,全片的唱段都采用了通俗流行唱法,其中水漫金山段更是用上了西洋的管弦樂。
在電影語言上,既保留了戲曲寫意的部分,又用視聽手段增添了寫實的部分。
這樣的創新自然也是毀譽參半,但這份勇氣卻值得肯定。
現在各個綜藝上總能看到很多人哀嘆國粹沒人看,可他們只提出問題,不解決問題。
《白蛇傳·情》不就單槍匹馬開辟出一條路了嗎,這條路現在還布滿荊棘,但一旦走通了,中國戲曲將位中國電影提供海量的創作素材,這才是本片最大的意義。
3、《波斯語課》豆瓣8.1分
前段時間,在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上,蔣龍和張馳的《最后一課》讓人笑中帶淚。
這個作品其實借鑒了電影《波斯語課》的靈感,這部影片其實是去年的電影但今年3月才在中國上映。
《波斯語課》是一部“非主流”的戰爭片,反映二戰的影片很多,有嚴肅如《辛德勒名單》的,有溫馨如《芬妮的旅程》的,而《波斯語課》則將娛樂與感動熔于一爐,烹制出一盤口味獨特的佳肴。
影片前半段,猶太人被捕謊稱自己的波斯人,一個德國軍官要求他教自己波斯語,猶太人為了圓謊,自創了2000多個“波斯單詞”,一次次騙過了德國軍官的眼睛,兩人相處時產生出一段不同尋常的友誼情感,一度使影片基調跑偏。
但影片結尾,當猶太人用自創的語言背誦出受害者名字時,所有娛樂的情緒瞬間被消融,積壓了一整場的情緒如洪流般涌進觀眾心中。
我甚至懷疑,影片前半段的輕佻是導演的障眼法,他就是降低觀眾的心理防線,然后在最后對著觀眾的胸口打出致命一擊。
![](/d/cwbkimg/2023010922/ypltr5mp1vl.webp)
我們目瞪口呆的同時,也在享受著這種被欺騙的快感。
2、《困在時間里的父親》豆瓣8.6分
安東尼·霍普金斯這輩子值了,40歲的時候他遭遇演藝瓶頸,一度靠酒精麻醉自己,這一喝就是十年,在最絕望的時候,他問自己是喝到死還是重新振作?
霍普金斯選擇了后者,開啟了王者之路。
1991年,他在《沉默的羔羊》里出場16分鐘拿到影帝,成為“用時最少的奧斯卡影帝”
![](/d/cwbkimg/2023010922/zp3vft3uhup.webp)
2021年,他憑借《困在時間里的父親》再次稱帝,成為“年齡最大的奧斯卡影帝”
本片中,83歲的他飾演了一個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癥的父親,在錯亂的世界里不斷掙扎。
影片中的主角就叫安東尼,就是為了突出一個真實感,霍普金斯除了沒有真正患病,其他幾乎都是在本色演出,完美演繹了一個老人詞頓色虛,心智枯焦的狀態。
本片在父親節上映,影片中患病的他一邊折磨著自己,一邊也折磨著家人,當看到孑然而立的身影時,我想很多人會忍不住潸然淚下。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改編自經典同名舞臺劇,中國演員何冰曾把它本土化,搬上了北京人藝的舞臺,取名叫《陌生人》。
這一次舞臺劇的作者參與了電影劇本的創作,他和霍普金斯一起完成了這部披著懸念外衣的溫馨之作,奧斯卡影后奧利維婭·科爾曼也參演了本片飾演了安東尼的女兒。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是影帝和影后的一次演技大賞,值得好好品鑒。
1、《雄獅少年》豆瓣8.3分
動畫電影已經成為中國電影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前些年的《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都讓人看到了國漫之光。
今年,《新神榜:哪吒重生》和《白蛇2:青蛇劫起》都是舊瓶裝新酒,兩部片品質都不錯,但各有缺點。
《新神榜》講了一個賽博朋克版的哪吒鬧海,步子跨得有些大,觀眾看著出戲,主角也長得很像某藝人。
《白蛇2》脫離了《白蛇傳》后故事講得有些牽強,特別是性格反轉的梗實在惡俗,很多觀眾接受無能。
就在大家以為,2021年的國漫就這樣偃旗息鼓的時候,12月一部動畫新作讓人為之一振。
這就是《雄獅少年》,本片12月17日才上映,但在12月11日舉行了大規模的點映,口碑不俗,豆瓣評分高達8.3分。
這部動畫講述了一群少年參加舞獅大賽,經過重重磨礪從病貓蛻變成雄獅的故事,看上去套路滿滿,可實際卻充滿了勇氣。
過去的國漫幾乎都是以經典IP位原型進行改編,千篇一律的故事把觀眾都看厭了,動漫人也不是不努力,像追光動畫也推出過《小門神》這樣的純原創電影,但觀眾又不買賬。
所以我們之前提的《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無一例外全都戴著經典IP的緊箍咒。
《雄獅少年》不僅故事原創,還玩起了現實主義,穩穩的講述了一個熱血勵志的故事,還結合了舞獅這個民俗的主題,甚至還涉及到了城鎮化進程中留守兒童的敏感問題,這份勇氣難能可貴。
感謝《雄獅少年》為2021年的中國電影收了一個漂亮的尾!
好了,以上就是番茄君心中的年度十佳院線電影。你的年度十佳是哪些,在評論區里留下答案吧。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小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