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鰓的知識|魚的鰓的特點
1. 魚鰓的知識
魚的附肢為鰭,是游泳和維持身體平衡的運動器官。
鰭由支鰭擔骨和鰭條組成,鰭條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角鰭條不分節(jié),也不分枝,由表皮發(fā)生,見于軟骨魚類;另一種是鱗質(zhì)鰭條或稱骨質(zhì)鰭條,由鱗片衍生而來,有分節(jié)、分枝或不分枝,見于硬骨魚類,鰭條間以薄的鰭條相聯(lián)。骨質(zhì)鰭條分鰭棘和軟條兩種類型,鰭棘由一種鰭條變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節(jié)的硬棘,為高等魚類所具有。軟條柔軟有節(jié),其遠端分支(叫分支鰭條)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鰭條),都由左右兩半合并而成。魚鰭分為奇鰭和偶鰭兩類。偶鰭為成對的鰭,包括胸鰭和腹鰭各1對,相當于陸生脊椎動物的前后肢;奇鰭為不成對的鰭,包括背鰭、尾鰭、臀鰭(肛鰭)。背鰭和臀鰭的基本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防止傾斜搖擺,幫助游泳,尾鰭如船舵一樣,控制方向和推動魚體前進。一般常見的魚類都具有上述的胸、腹、背、臀、尾等五種鰭。但也有少數(shù)例外,如黃鱔無偶鰭,奇鰭也退化;鰻鱺無腹鰭;電鰻無背鰭等等。以下是五種鰭的簡介:尾鰭:依據(jù)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的關(guān)系,尾鰭可分為以下的類型: (1)、圓形尾鰭:尾鰭為1葉,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鰭后端,將鰭分成背腹對稱,尾鰭末端尖,多見于魚類的胚胎期及仔魚期。(2)、歪形尾鰭:尾鰭分上下兩葉,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鰭的上葉內(nèi)。上葉較長,下葉小而略為突出,形成內(nèi)外上下均不對稱的歪形尾鰭。常見于現(xiàn)代軟骨魚類和少數(shù)硬骨魚類,如鯊、鱘等。(3)、正形尾鰭:分為上下對稱的兩葉;尾椎末端僅達尾鰭的基部,而稍上翹,保留有歪形尾椎的痕跡;尾鰭外形完全對稱,下葉由增加的尾下骨片支持著。正形尾鰭是高等魚類的特征之一,據(jù)鰭形的變化,又包括了多種鰭形。(4)、原形尾鰭: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的末端呈圓形,不象圓形尾那樣尖,尾鰭上下葉大致相等,這是一種原始的尾型,見于圓口綱,魚綱僅見于幼魚。胸鰭:相當于陸生動物的前肢,著生于鰓蓋后緣的胸部。對魚類具有運動、平衡和掌握運動方向的機能。當魚停止前進時,胸鰭用于控制魚體的平衡;緩慢地游動時,胸鰭又起著船槳的作用;高速行進時,胸鰭緊貼魚體,當胸鰭被舉起時,則可減速和制動;當胸鰭一側(cè)緊貼魚體,一側(cè)舉起,則魚體朝舉起的一側(cè)拐彎前進,協(xié)助尾鰭起舵的作用。腹鰭:相當于陸生動物的后肢,具有協(xié)助背鰭、臀鰭維持魚體平衡和輔助魚體升降拐彎。腹鰭著生的位置隨不同的魚類而異,軟骨魚類的腹鰭一般位于泄殖孔的兩側(cè),形狀和胸鰭相似而稍小。硬骨魚的腹鰭位于軀干腹側(cè)的叫腹鰭腹位,這是一類較原始的種,如鯉魚,鮭魚、鲇魚、鯡魚等;位于胸鰭前方,在腮蓋之后的胸部者叫腹鰭胸位,如鱸魚、黃魚和鯛魚等;位于兩腮蓋之間的喉部者叫腹鰭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魚類。腹鰭胸位和喉位是魚類進化后出現(xiàn)的高級特征。這些位置各異的腹鰭,在魚類演化史上是一重要的標志,在動物分類學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背鰭和臀鰭:主要對魚體起平衡的作用。但也有些體形長的魚類,背鰭和臀鰭可以協(xié)助身體運動,并推動機體急速前進。如帶魚的背鰭、電鰻的臀鰭、海鰻的背鰭和臀鰭都能推動機體向前運動。又如特殊體形的海馬,也是靠細小的背鰭運動來推動機體前進。有關(guān)于鰭的知識:鰭式,是表示鰭的組成和鰭條數(shù)目的記載形式。各鰭拉丁文的第一個字母代表鰭的類別名稱,如“D”代表背鰭,“A”代表臀鰭(肛鰭),“V”代表腹鰭,“P”代表胸鰭,“C”代表尾鰭。大寫的羅馬數(shù)字代表棘的數(shù)目。阿拉伯數(shù)字代表軟條的數(shù)目,棘或軟條的數(shù)目范圍以“一”表示,棘與軟條相連時用“一”表示,分離時用“,”隔開。例如鯉魚的鰭式:D..Ⅲ一Ⅳ一17一22;P.Ⅰ一15一16;VⅡ一8一9;A...Ⅲ一5一6;C.20一22。以上表示鯉魚有一個背鰭,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軟條;胸鰭1根硬棘和15至16根軟條;腹鰭2根硬棘和8至9根軟條;臀鰭3根硬棘和5至6條軟條;尾鰭20至22根軟條。鱸魚的鰭式為D..Ⅻ一Ⅰ一13;A..Ⅲ一7一8;P.15一18;V.Ⅰ一5。表示鱸魚有兩個背鰭,第一背鰭由12根硬棘組成,無軟條;第二背鰭包括1根硬棘和13根軟條;臀鰭3根硬棘和7至8根軟條;胸鰭15至18根軟條;腹鰭1根硬棘和5根軟條%D%A追問:%D%A簡潔點 %D%A回答:%D%A胸鰭:相當于陸生動物的前肢,著生于鰓蓋后緣的胸部。對魚類具有運動、平衡和掌握運動方向的機能。當魚停止前進時,胸鰭用于控制魚體的平衡;緩慢地游動時,胸鰭又起著船槳的作用;高速行進時,胸鰭緊貼魚體,當胸鰭被舉起時,則可減速和制動;當胸鰭一側(cè)緊貼魚體,一側(cè)舉起,則魚體朝舉起的一側(cè)拐彎前進,協(xié)助尾鰭起舵的作用。腹鰭:相當于陸生動物的后肢,具有協(xié)助背鰭、臀鰭維持魚體平衡和輔助魚體升降拐彎。腹鰭著生的位置隨不同的魚類而異,軟骨魚類的腹鰭一般位于泄殖孔的兩側(cè),形狀和胸鰭相似而稍小。硬骨魚的腹鰭位于軀干腹側(cè)的叫腹鰭腹位,這是一類較原始的種,如鯉魚,鮭魚、鲇魚、鯡魚等;位于胸鰭前方,在腮蓋之后的胸部者叫腹鰭胸位,如鱸魚、黃魚和鯛魚等;位于兩腮蓋之間的喉部者叫腹鰭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魚類。腹鰭胸位和喉位是魚類進化后出現(xiàn)的高級特征。這些位置各異的腹鰭,在魚類演化史上是一重要的標志,在動物分類學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背鰭和臀鰭:主要對魚體起平衡的作用。但也有些體形長的魚類,背鰭和臀鰭可以協(xié)助身體運動,并推動機體急速前進。如帶魚的背鰭、電鰻的臀鰭、海鰻的背鰭和臀鰭都能推動機體向前運動。又如特殊體形的海馬,也是靠細小的背鰭運動來推動機體前進。%D%A2. 魚的鰓的特點
魚類的主要特征是:用鰓呼吸、以鰭為運動器官、多數(shù)披有鱗片和側(cè)線感覺器官的水生變溫脊椎動物類群。
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們幾乎棲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huán)境——從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魚類是終生水棲的脊椎動物。魚類的主要特征是:(1)體外大都被鱗片;(2)用鰓呼吸;(3)有奇鰭和偶鰭,鰭是運動器官;(4)心臟—心耳—心室,單循環(huán);(5)只有內(nèi)耳,有3個半規(guī)管;(6)體溫不恒定。
3. 魚鰓作用是什么
一定把魚鰓取掉!因為魚鰓是起到過濾的作用!魚吃下去東西都先經(jīng)過魚鰓所以要先去掉!~
魚身上的魚鰓,是魚用來呼吸的,在魚呼吸的過程中會把水里的一些細菌,寄生蟲等有害物質(zhì),粘在魚鰓上,所以魚鰓上存有很多的細菌和有害物質(zhì)。
魚鰓不但是魚用來呼吸,同時還起到過濾和排泄功能,一些細菌和不干凈的東西都存在魚鰓里。
魚鰓里含有的寄生蟲在高溫沒處理好的條件下,在人食用的過程中,寄生蟲隨之會進入人的體內(nèi),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魚鰓又是魚的重要排毒器官,聚集很多有害物質(zhì)。所以做魚的時候,一定要把魚鰓摘除掉!
那么魚鰓怎么摘除呢。最好的辦法,是用剪刀直接把魚鰓根部剪斷后再剔除。
也可以用菜刀的后刀尖,順著魚鰓根部往外挑。盡量不要用手去摳,魚鰓上面有很多類似鋸齒的刺,容易劃破手。
4. 什么是魚鰓
魚鰓在魚的頭部的下方,分別有兩塊很大的鰓蓋,在鰓蓋里面的空腔叫鰓腔。魚的鰓是硬骨魚的呼吸器官。水從口進入后再經(jīng)過鰓流出,水流方向正好與鰓板中的血流方向相反,形成逆流交換系統(tǒng),這樣就能高效地既帶來氧又帶走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作用。
5. 魚類鰓的功能
鰓絲:是鰓的主要部分,內(nèi)部密布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 鰓弓:支持作用 鰓耙:過濾食物和沙粒
6. 魚鰓包括什么
魚類的身體可分為頭、軀干和尾三個部分。
頭部是指吻端到鰓蓋后緣,軀干部是指鰓蓋后緣至肛門一段。肛門以后至尾鰭基為尾部。魚的生長結(jié)構(gòu)與系統(tǒng)發(fā)育有關(guān)外,更反映了其對水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性。
其呈梭形的體型,有利于減小游泳時的阻力;體表覆蓋的鱗片可對身體起保護作用;鰓是其能在水中生存的重要呼吸器官。而鰭則用于劃水。
身體兩側(cè)大都有一條或數(shù)條從單獨小窩演變成為一條管狀的線,稱為側(cè)線鱗,每片側(cè)線鱗有側(cè)線孔,能感受水的低頻率振動。
魚須是魚索食時的觸覺器官, 魚鼻是魚的嗅覺器官, 側(cè)線鱗是魚的感覺器官, 胸鰭主管魚在水中上升下潛和剎停, 背鰭主管魚在水腫的前進和左右傾斜, 腹鰭、臀鰭主管魚在水中搖尾時的平衡。
擴展資料
1、魚鰓通過將含有氧氣的水由嘴吸入鰓中,鰓中有蛋白絲結(jié)構(gòu),含有毛細血管以交換氧氣與二氧化碳。毛細血管中血液流向與水流相反,以此造成逆流交換,將含氧量減少的水從鰓中排出。
2、魚鰾位于體腔的背部,分為前后二室,是魚游泳時的水中深淺位置調(diào)節(jié)器,它通過充氣和放氣來控制魚在水中的上升下潛肝胰臟。
7. 魚鰓的特征
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鰓是專門適應(yīng)水中呼吸的構(gòu)造。每個鰓又有鰓片和鰓絲組成。呼吸時,鰓片和鰓絲完全打開,會增大鰓與水的接觸面積,增加與水中溶解氧結(jié)合的機會。魚在水中,嘴巴一張一閉的進行呼吸;它張嘴時,把水吸入,鰓蓋關(guān)閉,閉嘴時,鰓蓋打開,讓水流出。在水流經(jīng)腮的過程中,水中的溶解氧就被鰓上的微血管吸收,同時把二氧化碳排入水中。
魚類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是單循環(huán),它的心臟只有一個心房和一個心室,心臟里全是缺氧血。心臟把缺氧血送到鰓進行氣體交換,變成含氧血,再送到身體各部,又變成缺氧血流回心臟。
在所有的脊椎類動物中,只有魚類自始至終都是這種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因為魚是在水中呼吸,水中的含氧量相對空氣中要少許多,因此,它們的呼吸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都是與水中生活相適應(yīng)的,這是由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決定的。
8. 魚鰓的作用
鰓絲上有大量的毛細血管,由于毛細血管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來運輸氧氣,所以鰓絲是鮮紅的。 魚主要是用鰓呼吸,水流從口流入及有鰓孔流出,在不斷通過鰓的時候進行氣體交換。因此魚鰓有著特殊結(jié)構(gòu)。魚一般有5對鰓弓,內(nèi)緣是鰓耙、外側(cè)2個比列的鰓片,鰓片由無數(shù)的鰓絲排列構(gòu)成,每條鰓絲又生出許多突起的鰓小片,鰓小片由2曾細胞組成,有著豐富的微血管,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相鄰的鰓小片交錯嵌合,水在其中對流,保證了血液與水之間的最大氣體交換量。 當魚離開水后鰓絲和鰓小片就彼此粘連,呼吸面積大大減小,無法補充充足的氧氣,且鰓絲暴露在空氣中,因水分蒸發(fā)引起鰓絲干燥,破壞了鰓的結(jié)構(gòu),使其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9. 一什么魚鰓
可以用的,按說明書用計量。鹽要20L水加一小勺,24小時開泵,停食幾天。氣泵一直開的情況下,要掛了也有可能感染了。開泵24小時,加點鹽試試看。用萬能藥水試試吧,孔雀石綠藥水毒性太大。你要先把魚缸徹底清洗干凈了,用鹽消毒。全弄好后放水開泵24小時不停打,過濾器也要弄干凈,在建立硝化系統(tǒng),水溫在26---28度,有利于硝化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水要養(yǎng)幾天再進魚,魚數(shù)量不要多。水好了氧氣也充足了水溫也合適,硝化系統(tǒng)也有了,魚的生活環(huán)境好不太會出問題。自來水肯定不行的,你要換水要20%---30%的換別全換,這樣對魚刺激小。不要每天換隔3---5天換就行了喂食不要太多,隔10天半個月加少量鹽也起消毒殺菌作用
10. 魚的鰓的作用
關(guān)于“魚腥骨”和魚肉去腥
魚腥骨的位置
用手翻開魚腮,取出腮片,在腮后和魚腔之間可以看到一塊長滿類似牙牙的骨頭即是魚腥骨。
魚腥骨為什么那么腥
魚腥骨位于魚鰓附近,魚鰓主要作用就是呼吸和過濾雜質(zhì),所以與之相近的魚腥骨也會有很多的土腥氣。用剪刀將這塊骨頭撬出丟棄,土腥味自然可以減少很多。
其他去腥方式
將洗凈的魚用開水稍微燙一下,再將表皮固定魚鱗的黑色粘膜,以及腹中的黑膜刮去,魚腥味也會降低很多。當然,這個步驟適用于操作手法比較嫻熟的人哦~
1. 將洗凈的鯉魚翻開腮部,用剪刀剪斷腮片并剔除↑;
2. 去完魚鰓后,找到位于魚鰓和魚腔之間的、帶有很多牙狀物的魚腥骨,用剪刀撬開取出即可↑。
11. 魚鰓的構(gòu)成
答案是;耳倉不是魚鰓。
鰓是硬骨魚的呼吸器官。水從口進入后經(jīng)過鰓流出,水流方向正好與鰓板中的血流方向相反,形成逆流交換系統(tǒng)能高效地既帶來氧又帶走二氧化碳。
分別有兩塊很大的鰓蓋,鰓蓋里面的空腔叫鰓腔。掀起鰓蓋,可以看見在咽喉兩側(cè)各有四個鰓,每個鰓又分成兩排鰓片,每排鰓片由許多鰓絲排列組成,每根鰓絲的兩側(cè)又生出許多細小的鰓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