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養面包蟲防止互相啃食|喂食面包蟲
1. 怎么養面包蟲防止互相啃食
有些通常是獨居的動物會獵殺任何體型適合的獵物,甚至交配對象。有些雄蟑螂只能交配一次,因為在交配過程中被雌蟑螂吃掉。雄蜘蛛交配也有喪命的危險,所以大都要拼命逃走。
其他有些兩棲動物,如高山蠑螈,剛孵化的會把其他仍在蛋內的弟妹吃掉。
在野生的小獅子中,大約有五分之一小獅子被大獅子吃掉。
母獅有時會狠心地把幼獅殺死,當做食物充饑。
還有不少懶惰的成年雄獅在饑腸轆轆時,也常常會吞食小獅子。一般,一只昆蟲戰勝另一只,也會把它的尸體吃掉。
2. 喂食面包蟲
喂十條。
給幼鳥喂面包蟲一定要定時定量的喂,一般幼鳥平均每天只能吃十條左右的面包蟲,但是不能一次性喂完,每天要分三次喂食,一次喂三條左右,如果是非常小的幼鳥,可以將面包蟲分成幾段再進行喂食。
面包蟲只能當作幼鳥的輔食,因為幼鳥消化系統不夠非常完善,面包蟲蛋白質含量很高。
3. 面包蟲飼養方法
喜陰
光線:面包蟲生性怕光,適宜昏暗環境生活,成蟲在光線較暗的地方比強光下產卵多。
溫度:成蟲的存活溫度為16-35℃,但低于20℃時成蟲體內的受精卵發育很慢。產卵的適宜溫度為25℃左右,此時攝食量明顯增多。
濕度:面包蟲喜干不喜濕,理想的飼料含水量為15%,濕度為50%-80%。當養殖室內過于干燥時,可撒清水,濕度過大則要通風。
4. 面包蟲喂養方法
面包蟲在幼蟲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投喂。我們購買的面包蟲幼蟲,一般都是50天左右的幼蟲,所以可以進行投喂菜葉或者水果皮。
如果是蟲卵剛孵化出來的面包蟲幼蟲,前20天不能喂養菜葉和水果皮等,可以投喂玉米粉或者麥麩。
成蟲期喂養
面包蟲在成蟲時胃口比較大,吃的東西也比較多,我們可以喂養各種蔬菜的菜葉、水果皮、冬天、南瓜、西瓜等。
5. 如何養面包蟲
一、面包蟲的養殖方法
1、繁殖方法
面包蟲的適宜繁殖溫度為20~30℃。在20~25℃下卵期7~8天、幼蟲期122天、蛹期為8天,從卵發育到成蟲約為133天。在28~30℃卵期為3~6天,幼蟲期為100天,蛹期為6天,卵發育成蟲只需110天。濕度對繁殖的影響也很大,相對濕度適合60~70%,過高濕度達到90%時,幼蟲長到2~3歲大部分死亡,低于50%時,產卵量大幅減少。
2、養殖場
黃粉蟲對飼養場所的要求不高。室內養殖要可以防鼠、防鳥、防壁虎、防螞蟻等,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和空氣污染和過重噪音,注意換氣,四季溫度應控制在20度以上35度以下。最好把大棚建在半地下。半地下式大棚能有效保存溫度,大幅節約升溫成本,半地下大棚的優點是成本低,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3、養殖設備
面包蟲養殖用紙箱、罐、水泥池等,內壁光滑,深度在15厘米以上,要求不要爬蟲子。現在比較理想的飼養設備就是用四方木箱飼養,用100*50*10厘米的木板釘四方木箱,底部用膠合板釘緊,四周用寬膠紙貼緊,使箱內四壁光滑,防止蟲外爬行。此外,蛾子產卵時可以用80*40*10厘米的木板釘住,底部用鐵絲網51目(篩子用的)釘住,蛾子放在里面,產卵時從鐵絲網伸出尾部到產卵箱,產卵箱可以鋪上一麩皮以免卵損壞。
二、面包蟲飼料的選擇
黃粉蟲吃的食材來源廣泛,在人工飼養中,沒有必要研究過多的飼料,但為了盡快生產黃粉蟲,應該投入面筋、玉米面、豆餅、胡蘿卜、蔬菜葉、瓜果皮等,為了增加營養,最好投入60%的面筋。
1、幼蟲常用處方:麥麩70%,玉米粉25%,大豆粉4.5%,飼養復合維生素0.5%,混合以上各成分,用飼料粒機壓成粒子,或用16%的熱水裝飾成團,壓成餅狀,晾干后使用。
2、成蟲常用處方:魚粉4%,玉米粉15%,麥麩75%,糖4%,飼養復合維生素0.8%,混合鹽1.2%,加工方法與幼蟲處方相同,該處方可提高黃粉蟲產卵量,延長成蟲壽命。
6. 面包蟲子怎么喂養
不可以。
玄鳳鸚鵡一般是不吃蟲子的,它們更喜歡吃素食。主人們平時可以多喂它們吃些新鮮果蔬、瓜子、核桃等食物。但是有的玄鳳鸚鵡也會吃面包蟲,面包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飼養時是可以適當給它們喂一些面包蟲的。不要給它們喂活的蟲子,活的蟲子體內有大量的細菌。它們吃了有可能會生病。而且它們也可能會害怕活的蟲子。
7. 怎么養面包蟲防止互相啃食呢
答:比如米象,谷蠹,赤擬谷盜,鋸谷盜,長角扁谷盜,黑皮蠹,麥蛾,印度谷螟,粉斑螟,地中海粉螟,粉虱。
米象,鞘翅目動物,是一種害蟲,主要危害貯存2—3年的陳糧,成蟲啃食,幼蟲蛀食谷粒。俗稱蛘子,歸屬鞘翅目象蟲科,是貯藏谷物的主要害蟲。成蟲嚙食谷粒,幼蟲蛀食谷粒內部。危害米、稻、麥、玉米、高粱等。米象是米谷中的小黑甲蟲,俗稱蛘子。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麥、高粱、面粉、等各種貯藏的谷物中。
8. 面包蟲養法
烏鶇應該怎樣來喂養?
窩雛和飛雛,雖然都屬于雛鳥,但它們的飼養方法并不相同。窩雛,特別是出殼10天內的幼鳥,還處于懵懂狀態,對人并沒有警惕性,餓了就會“喳喳叫”向人乞食。因此,相對來說,窩雛的飼喂沒有太大難度,只要準備好食物,在雛鳥乞食時喂給它即可。在保證食料新鮮、營養均衡、飼喂次數正常的情況下,一般都能養活。
但飛雛就不同了,雖然還不會自己吃食,但對人的警惕性高,一般不會主動乞食。撿到這樣的鳥,喂食相對麻煩些。幼鳥不會主動張嘴乞食,放食物在旁邊自己又不會吃,常常會因此而活活餓死。遇到這種情況,如果鳥沒有受傷,最好是在哪里撿的就盡快送回哪里去,親鳥自會照顧幼鳥。如果執意要留下飼養,那么就只能扒開嘴強制填喂,一般一兩天后,基本就能主動開口乞食(如仍不乞食,就要一直填喂下去,直至死亡或會自己吃食)。
三、烏鶇雛鳥人工飼養中常見問題(疾病)與解決方法
與其他鳥類相比,烏鶇雛鳥較為皮實,不容易生病。但很多朋友撿鳥“救助”基本都是臨時起意,并不具備相應的飼養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因飼養不當造成雛鳥生病,甚至死亡。總結起來,人工飼養烏鶇雛鳥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溫不善致使雛鳥凍死
飛雛羽毛已經長出,一般不怕冷。但窩雛,特別是身體沒有羽毛或剛長出羽毛不久的,非常怕冷。一旦做不好保溫工作,雛鳥很可能就會生病或死亡。一般來說,鳥類體溫偏高,約為40℃左右,拿在手中可明顯感覺到暖熱。如果用手感覺不到溫度,或明顯見到雛鳥身體發抖,那么就說明溫度偏低,需要做好保暖。
窩雛無法站立,要借助鳥窩生活。建議用碗狀容器,例如小碗、紙盒、小花盆等,做一個人工鳥窩,讓鳥趴在里面。之所以這樣做,是考慮到雛鳥腿腳生長發育的需要。窩雛階段的雛鳥,腿腳無法支撐身體站立,趴在窩里更有利于腿腳發育。如果將雛鳥直接養在平坦的容器內,后期容易導致腿腳發育畸形,甚至無法站立。同時,人工鳥窩也有助于保溫,周邊可用廢舊布料等填充,晚間可以用布覆蓋保暖。有些朋友喜歡將雛鳥養在電熱毯上,以此來保溫,此時應注意不可過于干燥(濕度要在50-60%以上)。過于干熱的環境,輕則使鳥皮膚干裂,羽毛無法正常生長,重則可能會因脫水而死亡。
(2)因缺水而使雛鳥渴死
雛鳥體內水分的來源是食物,渴了也不會自己喝水。如果食料過干,就可能產生缺水現象,特別是天氣較炎熱時。處于缺水狀態的雛鳥一般沒有精神,頭耷拉著,眼睛緊閉,也不再張嘴乞食,就如同快要死了一般。很多朋友不明白個中緣由,以為鳥是生病了,于是開始找各種藥給鳥吃。折騰之下,雛鳥可能很快就死了。其實遇到這種情況,發現及時的話,緊急喂水通常就可緩解癥狀。但若發現不及時,或發現了但處理失當(當生病來治),雛鳥很可能就直接渴死了。
為了避免烏鶇雛鳥因缺水而渴死,解決方法也十分簡單,建議在每次喂食前,先用干凈的毛筆、無針頭注射器或手指等,先喂兩三滴水,然后再給食物即可。
(3)飼喂不及時而餓死
烏鶇雛鳥生長迅速,出殼15天即開始離窩學飛,在此之前每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這需要大量食物作為前提。自然狀態下,從天亮到天黑,親鳥幾乎一刻不停歇的去尋找食物喂食雛鳥。人工飼養下,每隔30分鐘左右就要喂食一次,每日至少要喂食8次以上,才能保證雛鳥正常生長。雖然一天早中晚喂食三次,也不能說一定就不能養活,但喂食次數少,雛鳥通常會營養不良,生長狀況很差,體質弱,容易生病和死亡,這也就是很多朋友反映“養著養著就死了”的原因。
因此,在決定救助雛鳥前,請考慮好自己的時間,要量力而行,而不是單憑“愛心”。沒有充足的時間,請不要隨意撿鳥“救助”,那樣是害了它。你不撿,雛鳥還有可能在親鳥的救助下得以存活,撿了不會養或沒有時間養,等待雛鳥的基本就是死。
(4)飼養不當而使雛鳥生病
與親鳥喂養相比,人工飼養下,食物來源單調,且很多朋友沒有經驗,烏鶇雛鳥容易因飼養不當而生病。除了上述凍死、渴死、餓死等情形,以下狀況也需要特別注意:
①營養不良:多為飼料單一且“過素”,或喂食次數過少所致。表現為雛鳥瘦小,體弱無力、羽毛不順滑,生長緩慢或停滯,容易生病。長期營養不良,往往會帶來雛鳥死亡。解決方法是保證喂食次數,多喂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有條件的話,建議經常喂些蚯蚓、小魚蝦等鮮活肉食。
②腿腳癱瘓:人工飼養下,造成雛鳥癱瘓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如上文所述,沒有使用人工鳥窩飼養窩雛,致使腿腳發育畸形;二是雛鳥不再趴窩后,沒有及時上架,站杠時間過晚,導致腳爪發育畸形;三是營養不良,導致缺乏鈣質、微量元素或維生素D。以上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鳥站不起來。
解決方法是窩雛要放在人工鳥窩里養,飛雛要及時上架。同時要保證食物營養充足,飼喂及時,早晚陽光不強烈時建議給雛鳥曬曬太陽。如果已經出現癱瘓站不起來的癥狀,建議在食料中添加煮熟的雞蛋黃、蚯蚓和新鮮淡水小魚蝦肉泥,并用西紅柿汁拌食,一般連喂一兩周即可重新站立起來。
經常喂食西紅柿泥或用汁拌食,可預防烏鶇雛鳥癱瘓
③傷風感冒:雛鳥怕冷,遇到氣溫突變,溫差較大時,也容易出現感冒現象。癥狀是流鼻涕、打噴嚏,嚴重的也可能會咳嗽(上呼吸道感染)。
解決方法是將雛鳥放在避風的地方飼養,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做好保溫,避免受涼感冒。生病以后,要及時治療,藥物可用鴿子藥、雞用藥或兒童感冒藥,根據雛鳥體重,參照說明書使用即可(切記不要過量用藥,雞用藥量可減半使用,以免藥死)。
④口舌生瘡:即俗稱的“上火”,原因多是單一大量喂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所致,例如面包蟲和豬肉等。口舌生瘡輕則影響雛鳥進食,重則會引起死亡。在飼喂過程中,要注意食物均衡,不可單一飼喂某種肉食。特別是窩雛,不建議飼喂面包蟲,這種蟲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過高,幼鳥很難消化,就算是成鳥,喂多了也容易出問題。
幼鳥喂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容易上火
⑤拉稀(拉肚子):雛鳥飼養過程中,拉稀也是一種常見現象,但并不一定就是病態。造成雛鳥拉稀的原因,其一可能與食物改變過大有關,如突然換食就可能會出現拉稀。一般建議換食要循序漸進,在舊食料的基礎上,逐漸加大新料的含量,直至完全改為新料。其二喂食不新鮮或變質的食物,也可能會造成雛鳥拉肚子。食料最好是現拌現喂,至少要上下午各拌食一次,以防變質影響雛鳥健康。很多朋友有將吃不完的食料放入冰箱冷藏的習慣,但再次飼喂時如果沒有緩溫,直接將冷食喂給雛鳥,也容易造成拉稀,需要恢復到室溫再喂。其三保溫不善,致使雛鳥受涼,也容易出現拉稀現象,特別是窩雛要做好保溫。
雛鳥出現拉稀時,注意觀察精神狀況。如果吃食、精神狀況和活動正常,就沒有必要過度擔心,一般無需用藥,繼續觀察即可。如果出現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現象,此時一般為病態,考慮為腸炎。可有針對性的喂食腸道消炎藥,癥狀輕微時也可以給雛鳥喂食大蒜水(將大蒜搗碎后泡水,取澄清液給雛鳥滴服,或拌入食料喂食),其原理是利用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殺蟲、殺菌作用
9. 怎樣喂養面包蟲繁殖蟲
面包蟲如果成蛹后,首先把蟲蛹放在單獨的容器,然后放入白菜葉,容器里鋪上一層麥麩,不要隨意翻動麥麩即可。
另外適宜面包蟲進行生長繁殖的溫度是20-30度,面包蟲成蛹的時間約為6-8天,如果氣溫比較低,它從蟲蛹變成成蟲就會需要更長的時間
10. 面包蟲互吃怎么辦
黃粉蟲怕光喜暗,在不透光的地方養生長比較快。黃粉蟲生性好動,晝夜都有活動現象。一般發生3-4代,世代重疊,無越冬現象,冬季仍能正常發育,較喜黑暗,常食棗,生花生等物。 黃粉蟲飼養環境:溫暖、通風、干燥、避光、清潔、無化學污染。 (1 )成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5000 — 8000 只。 ( 2 )幼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2 萬只左右(約5 千克)。 ( 3 )蛹身體嬌嫩,以單層平攤無重疊擠壓為宜。 ( 4 )種蟲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在2000—3000 條為宜。 ( 5 )夏季高溫飼養密度要小一些,冬季密度可稍大 飼料含水量15 % ,大氣濕度70%左右。若飼料含水量超過18%或空氣濕度大于85 % ,黃粉蟲發育減慢并容易患病。幼蟲很耐干旱,最適濕度為80~85%。在特別干燥的情況下,黃粉蟲尤其是成蟲有互相殘食的習性。 黃粉蟲幼蟲活動的適宜溫度為13~32℃,最適溫度為25~29℃,低于10℃極少活動,低于0℃或高于35℃有被凍死或熱死的危險。黃粉蟲在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動吃食。在長江以南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黃粉蟲卵的孵化時間隨溫度高低差異很大,在10~20℃時需20~25天可孵出,25~30℃時只需4~7天便可孵出。為了縮短卵的孵化時間,盡可能保持室內溫暖。
11. 養面包蟲注意事項
面包蟲飼養要注意濕度的控制,當濕度太干燥的時候,為了獲得水分,它們會互相殘殺,所以濕度最好控制在80%到85%左右,對濕度的要求比較高。
面包蟲成長雖然有翅膀,但不會飛太遠,還是以地面爬行為主。它們喜歡在晚上活動。
羽化的成蟲4-5天就開始產卵,每次交配時間長達數小時,它們一生之中只交配一次,是一種很特別的動物。母體可以多次產卵,每次產卵6-15次,雌性成蟲一生可以產30-350粒卵,蟲卵會粘在飼養容器的底部和飼料上。它們的壽命不長,成蟲后只能活到3-4個月。
卵的孵化時間長短和溫度有關,10-20度需要20多天,25-30毒只需要4-7天就可以孵化出阿里。幼蟲活動的適宜溫度為13~32℃,最適溫度為25~29℃,低于10℃極少活動,低于0℃或高于35℃有被凍死或熱死的危險。幼蟲很耐干旱,最適濕度為80~85%。
末眠幼蟲化為蛹,蛹光身睡在飼料堆里,并無繭包被。蛹有時自行活動,將要羽化為成蟲時,不時地左右旋轉,幾分鐘或十幾分鐘便可脫掉蛹衣羽化為成蟲。蛹期較短,溫度在10~20℃時15~20天可羽化,25~30℃時6~8天可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