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汶川搜救犬的感人故事 關于汶川搜救犬的感人故事
關于汶川搜救犬的感人故事。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只忠誠的狗狗,它叫旺財,是一只德牧犬。它的主人是一位退伍軍人,名叫李先生。李先生說,當時他正在四川成都都工作,有一天下班回家,發現自己的愛犬旺財不見了。于是他立即報警,警方很快就找到了這只狗狗。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只狗狗已經不是第一次失蹤了。在之前的一個月里,旺財就已經失蹤過兩次了。警方懷疑,旺財可能是被人偷走了。
一、冰潔搜救犬服役于哪個消防隊?
冰潔搜救犬曾經服役于南京消防隊。
10月2日11時47分,汶川地震救援最后一只搜救犬冰潔在南京離世,享年14歲
生有靈,危難不懼;死別離,不負深情。南京消防的搜救犬冰潔一生14年,留下了不辱使命的傳奇故事。
冰潔,最高光的時刻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搜救出13條生命,但他的履歷不僅僅如此。2008年冰雪災害,2010年“7.28”原南京塑料四廠丙烯管道爆炸事故,2014年“8.2”昆山特別重大鋁粉塵爆炸事故,2016年“6.23”鹽城阜寧龍卷風冰雹特別重大災害等等,在搶險救援的第一線,都有他的足跡。
這幾年來,全國參加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搜救犬相繼離世,而冰潔卻一直堅強的陪著大家走到了今天。
二、汶川地震時為什么救援人員要跳傘呢?直升機飛不過去嗎?
優質答案1:
有一說一,那時候我國的直升機確實飛不過去。
不得不承認,08年的時候,我們的直升機運輸力量還有續航都不足以完成當時汶川地震中那種惡劣情況下的緊急救援。要知道當時地震等級很高,加上汶川的樓房又都是老舊的板層樓房,地震以后造成的坍塌斷裂,火災濃霧,加上高層的云霧,都是阻礙直升機運輸救援人員的層層險阻。
此外汶川地處高海拔山區,地震以后造成的峽谷斷裂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直升機續航不足,不能進行緩慢的試探,而貿然前去很有可能下一秒穿過濃煙就是坍塌的樓房或者斷裂的山谷,因此只能選擇高空跳傘的方式進入震區,人工尋找適合直升機和運輸機降落的場所。
還有就是,想要進入汶川,需要穿越岷江河流行程的峽谷,峽谷兩側有風,山谷走勢角度很大,穿越進入需要經驗非常強的領航員標記出航線,但因為云霧很大,貿然前進風險很高。
汶川地震中,大部分救援力量其實都是普通陸路運輸的方式進入的,而執行高空跳傘任務的目的地只有汶川地震中的“茂縣”,茂縣作為震中,并且因為通訊設施的損壞長達40多個小時沒有消息而成為“孤島”,震區中的情況外界無法了解,故而進行緊急高空跳傘也是無奈之舉。
?執行高空跳傘任務的“15勇士”是冒著生命危險的右上角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地震是發生在2008年的5月12日,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這次地震給茂縣帶來的是什么,數據顯示,汶川這次地震烈度達到了11度,震動波環繞地球6圈,波及了大半個中國,像泰國越南等地都有振感。
作為老舊的縣城,震中的茂縣交通和通訊設施完全中斷,具體是怎樣的一個受災情況當時的人們完全不知。
5月13日一大早,經過組織后的空降部隊整裝待發前往茂縣,但因為極端惡劣的天氣他們又不得不返航,直升機駕駛員數次想要降落,但因為濃煙和云霧的關系都不能成功。
![](/d/cwbkimg/2023010921/ldnrutl0pkr.webp)
5月14日上午11點,由空降兵研究所所長李振兵帶領的15名空降兵勇士,以高空跳傘的方式從運輸機上一躍而下,他們在沒有氣象資料,沒有地面標識,沒有引導指揮的三無條件下“盲跳”茂縣,為的就是第一時間能夠了解震中的情況,給老百姓帶去希望。
很多人并不懂,跳傘為什么要在5000米的高空跳,作為一項運動,跳傘又有多大的風險。
實際上,普通的跳傘風險并不大,但是沒有引導標識的跳傘,穿過濃霧以后地面是什么情況都不得而知,等待隊員的不是平坦的草地,或許有可能是裂縫,是峽谷,是斷裂的樓房,陡峭的懸崖,可以說選擇這種“盲跳”的勇士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此外,之所以從5000多米的高空跳傘,也是因為茂縣多山,云霧很大看不清前方的路,運輸機只能在高海拔地區飛行。要知道,5000米高空跳傘,他們需要自由飛行1400米后才能到達最高開傘高度,過早開傘容易導致降落傘破損,而過晚開傘誰也不知道腳下還有多少距離。
在降落的過程中,有幾名勇士的降落傘沒打開,緊急使用備用傘才成功脫險,而即便開傘了,因為高度過高風速太快,勇士們也是拼命地控制,最終降落以后導致幾人不同程度的損傷。
?勇士們進入震中給受災群眾帶去的是希望15勇士跳傘成功落地以后,開始向著建筑多的地方挺近,他們攜帶的通訊工具并不能隨時和外界進行通信,因此要多收集情報,集中溝通讓指揮部知道這邊的情況。
勇士們隨身攜帶的是小型衛星站,超短波電臺等先進的通訊設備和偵查設備,他們降落后的7天6夜中一直在不停地偵查,徒步220公里,偵查了7個鄉55個村,為救援隊帶來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也為指揮部接下來的部署工作提供的科學的依據。
李振東事后說過,他們進入建筑群后,看到的是驚恐生還的老百姓失魂落魄地坐在街道上,當發現身穿迷彩服的他們后,人們自發的向他們聚集,紛紛詢問情況。其實在我看來,相比較了解受災情況,引導后續飛機降落的任務來說,第一時間能夠進入受災現場給予他們精神方面的鼓勵,告知受災群眾外面的人很惦記他們,這才是最重要的。
事后,15勇士通過偵查開辟出了數個機場,引導運輸機和直升機降落,搭載救援物資和急救人員的飛機對災區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這15名勇士的貢獻值得贊揚!
?冒險跳傘的勇士們如今怎么樣了![](/d/cwbkimg/2023010921/pyy1ru1wq1x.webp)
有些朋友關心跳傘的15勇士如今都怎么樣了,雖然后續的報道不多,但是15勇士有的退伍,有的轉業,還有的在當貨車司機,他們雖然都已經回歸到了正常的生活,但心中的那團熱火,依然沒有熄滅。
2019年的時候,有過一次針對他們的報道,當時是空降兵成立70周年活動,15名勇士們從天南海北趕來相聚,談起當年的事情依然歷歷在目。
其中一名勇士叫做李亞軍,他說汶川那次跳傘確實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當時有一名在災區做志愿者的女大學生找到了他,向他要了電話,之后他們經常發消息溝通。
李亞軍說,突然有一天,他收到了女孩發過來的照片,照片中是他的家鄉以及他的家人,女孩子說替他看了父母,當時李亞軍就非常感動。當記者問到如今還和女孩子聯系嗎?李亞軍笑著說兩個人已經結婚了。
實際上,如今只有5名勇士還在部隊工作,其余的10人已經退伍,有的成為了基層的干部,有的成為了長途司機,還有的做過保安…
他們的生活已經歸于平靜,但是這份記憶,不應該僅保存在他們的腦海中,他們的事跡我們也要銘記,因為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寫在最后實際上,當年因為科技比較落后,我們在直升機的技術方面確實與發達國家有著不小的差距,2008年的時候,我國在高原地區普遍使用的還是1984年6月斥資1.5億美元在美引進的24黑鷹直升機,因為維修不足,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這批飛機實際上已經很老舊了,不堪重負也不能擔任突擊迫降的工作,而2019年的時候,我國已經正式裝備了直-20,這是一款在很多指標上都“黑鷹”系列的通用直升機,為10噸級,它不僅裝備很多電子傳感器和雷達,還擁有陸航和海航兩版本,改裝以后可以用作救援,消防,救災等工作。
最近幾年,我國科技發展的速度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即便再一次發生如汶川地震那樣的險情,我國當下也可以從容面對,不過我希望這樣的悲劇永遠也不要發生。
喜歡的話,幫忙點一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優質答案2:
十年前,汶川地區集中了舉國上下1/4左右的直升機,總計百余架,累計飛行千余次,直升機是這場牽動中華十數億同胞心的大災難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d/cwbkimg/2023010921/fehgmwpgjy3.webp)
但是,誠如題主所言,在救災之初,直升機確實存在無法進入災區著陸救援的情況。事實上,當年第一批人民英雄的5000米高空“盲跳”的危險系數不亞于直升機冒險在汶川震后的復雜氣流下執行山區著陸,但是災區的人民群眾當時危在旦夕了啊,這時候,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避免直升機貿然著陸機毀人亡,先“跳下去”已經是迫在眉睫不得已而為之的唯一選擇了。
圖——米-171直升機
# 進不去的最大困難——高海拔、山區復雜氣流和低溫環境、未知地面情況
高海拔:汶川平均海拔約1200米,山區海拔多數在3000米以上,最高超過4000米。眾所周知,直升機發動機性能受海拔影響很大,隨著高度增大,出軸馬力將會減小,而對于旋翼來說,高海拔處空氣稀薄,要想維持旋翼拉力,就必須誘導更多的空氣穿過槳盤,由此需要更大的功率輸入。發動機出軸馬力的減小和直升機需用功率的增大是常規直升機難以上高原的重要原因;山區復雜氣流和低溫:峽谷地形很容易形成混亂的低空風切變,這對于旋翼而言是非常危險的,再加上長時間的暴雨天氣、山間大霧都對直升機的飛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除此之外,當時的山間氣溫很低,大部分區域都達到了5℃一下,這個溫度下,直升機飛行于濕度極大的山間時候,其旋翼系統、發動機進氣口、水平安定面、座艙玻璃和空速表感應器等,均易發生結冰現象,嚴重者將導致墜毀。未知地面情況:直升機的確不需要具備跑道的機場等一大堆基建設施,但也不是說隨便哪里都能著陸,更別說大規模機降了。再怎么說也得要一塊結實、平整的開闊地面才能夠降落啊。汶川多山,地形復雜,震后出現了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多種足以改變地形的災害,在無法探知明確地形的時候,基本就是無法實現機降的。# 不是說直升機飛不過去,是當時我國所擁有的直升機“不行”
前面說了這么多,聽起來似乎直升機“很弱”,實則不然,如果當時中國擁有配備搜救裝置的黑鷹、種馬或者支奴干,或者有著大批米-26,退一步講,有著如今的AC313、Z-18,進場救人的能力也翻個倍了。可是當時呢,我們主要能出動的是米-171、用了幾十年的老舊黑鷹,技術狀態不足、規模數量不夠,壓根就沒有應對汶川地震這種巨大災害的能力。這也是我國近年來大力發展直升機救援的驅動之一,2008年也因此被業內稱為“中國直升機救援發展元年”。
圖——中國的老黑鷹直升機
當時就有兩架米-171直升機就是在執行救災任務的時候,突遇低云大霧和強烈氣流,其中一架立即爬升逃生成功,另一架機上18人全員遇難。# 在地面狀況明確的時候,直升機能夠完滿完成任務
當時還有一件著名的事情就是“女孩網上發帖 助軍用直升機成功空降汶川”,這個新聞想必大家都聽過。當時,茂縣女孩張琪在網上發布了名為“我是汶川人,有個地方特別適合空降!”的帖子,一瞬間,帖子也被發入各個QQ群中廣泛傳播。該網友稱,距離汶川縣城往成都方向僅7公里的七盤溝村山頂特別適合空降。該帖經過近2000次的轉載后,15日四川省抗震救災臨時指揮中心軍方指揮層電話聯系了這位發帖人——茂縣女孩張琪,核實情況后根據帖子信息迅速展開勘查,并最終成功空降汶川。
無論怎么說,當今之時,天災人禍時有發生,直升機在緊急救援中已經體現出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須要未雨綢繆,大力發展具備救援能力的直升機并進行定期的救援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