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鬣狗活吃的動物痛苦嗎?鬣狗為什么要活吃動物
被鬣狗活吃的動物痛苦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們不僅要承受被鬣狗撕咬的痛苦,還要面對自己無法逃脫的命運。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鬣狗喜歡捕食人呢?難道它們不怕死嗎?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它們之所以會選擇捕食人類,主要是因為人類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味,這種氣味可以吸引它們前來捕食。不過,在我們看來,這種氣味實在是太臭了,根本不可能讓它們有食欲。
一、鬣狗的掏腔技術?
鬣狗掏肛技術一流,擅長對獵物尾部實施掏肛獵物還活著就如同生不如死的痛苦被活吃。
二、食腐動物為何不怕細菌病毒,吃了腐肉一點事也沒有?
優質答案1:
食腐動物為何不怕細菌病毒,吃了腐肉一點事也沒有?
先看一下尸體腐敗是怎么產生的。動物在死亡以后,生活在身體內的細菌短時間內不會跟著死亡,這些細菌為了維持活性,開始消化動物的內臟組織,并逐漸釋放和積聚腸道中的氣體,尸體發生膨脹,隨著分解的繼續,肌肉組織和骨骼逐漸分離,并通過皮膚向外滲出顏色較深的黏液,在較高的溫度和濕度下,尸體腐敗的速度會迅速加快。
(腐敗的鯨魚尸體)
腐肉除了看上去惡心之外,其中還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比如肉毒桿菌、肉毒素等,這些細菌病毒和有害物質威力非常大,一般的食肉動物如果吃進腐肉,將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甚至致命。但偏偏世界上存在著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動物,它們就以腐肉為食,比較典型的比如禿鷲、鬣狗、草原雕等,它們為何不怕腐肉呢?
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們的消化系統特殊。特別是胃酸的酸性非常強,一般食肉動物的胃酸pH值在3左右,而鬣狗、草原雕等可吃可不吃腐肉的動物胃酸pH值為1.8左右,像專門以腐肉為食的禿鷲,其胃酸值可以達到1.3,這么強的酸性,既可以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同時還可以殺滅幾乎有害的細菌和病毒。與此同時,食腐動物的消化道的內壁都有非常厚實緊致的保護膜,不但可以有效阻擋強酸對身體組織的侵蝕,也阻斷了有害物質進入其它身體系統的可能。
另外,還有一點,食腐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身體對腐肉中的有害病菌產生了強大的抵抗力,相應的抗體會與這些病菌抗原進行特異性結合,從而安全地排出體外。
優質答案2:
食腐動物是自然界的清潔工,能夠清理腐爛的動物尸體,使物質和能量更快地循環,而腐肉中通常有很多細菌、蛆蟲,食腐動物以此為生卻不會生病,它們的腸胃和免疫系統適應了腐食。
食腐動物只是對有食腐習性動物的總稱,并不是基于結構相似性基因相似性的生物學分類,所以食腐動物有很多種,陸地動物中幾乎每一個類別中都有食腐動物,鳥中有禿鷲、爬行動物中有科莫多巨蜥、哺乳動物中有鬣狗等等,它們具有食腐的習慣,主要和它們生存的環境有關,食腐動物通常是捕獵能力稍微差一些,但是生活環境中卻有其它大型獵食動物,而大型獵食動物在捕獵吃飽喝足后,會留下動物的尸體殘骸,仍殘留有不少的肉和骨髓等,在野外環境要不了幾天就會爛掉。而食腐動物會食用這些殘骸,即能節省自身捕獵所要消耗的能量,又能從腐食中獲得生長發育生存所必須的能量,算是一種比較取巧的行為,是生物演化歷史中形成的食性特征,也說明了自然界的殘酷,生物死后就是被分吃、分解的命運,代表的是自然界和生物圈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和流動。
食腐動物吃爛肉不會生病自然是適應了這樣的食物特征,它們的腸胃內有很多細菌,這些細菌本身就會和外類的微生物競爭營養,算是協助了動物免疫的作用,而且它們的胃腸液更強悍,胃酸更多更濃,腸道的微生物種群也適應這樣的食物,可以殺滅絕大多的微生物,使得它們吃爛肉都不會生病。這是進化史中獲得的能力,試想一種動物捕獵能力較差,只能在野外揀點爛肉吃,而爛肉會導致生病,這就造成不適宜這樣食物特征的動物個體都死亡了,使得生物種群的基因庫向著適應吃爛肉這個大致方向演化,最終成為食腐動物。而因為它們的存在,動物遺骸在自然界的消失很快,它們也就被稱為自然界的清潔工。不過有些食腐動物也不是絕對地食腐,鬣狗甚至會從活著的動物身上直接撕咬下一些肉就地吞食,也會和別的動物搶食物,獅子碰到鬣狗群也要避一避,它們是真不挑食,能吃獅子的時候估計也會吃。
食腐是自然界殘酷的一面,因為食物的不足造成了競爭,其它動物的捕捉下就造成動物更難捕捉,那些捕食能力不大行的動物就干脆吃現成的,在野外找爛肉吃。
三、鬣狗為什么很難被殺死?
優質答案1:
鬣狗非洲大草原上最“臭名昭著”的動物,它們因為“殺人越貨”、“以多欺少”、“手段卑鄙”為人詬病,甚至有些人說鬣狗的食物全靠以多欺少搶來的等等。總之,鬣狗是許多人討厭的一種動物,而且不但是人,在非洲還有一種動物非常討厭它,那就是獅子。在一些非洲野生動物紀錄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雄獅捕殺鬣狗,不過,有一個現象確實比較奇怪,那就是雄性好像是需要好幾次才能徹底咬死鬣狗。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難道是鬣狗的生命力頑強嗎?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鬣狗真的是“強盜”嗎?鬣狗一般我們是指斑鬣狗,因為在現存的四種鬣狗中,只有斑鬣狗敢去圍攻獅子,畢竟在四種鬣狗中,斑鬣狗的體型最大,群居性最強,我們常說的“非洲二哥”也是指斑鬣狗,而不是其他鬣狗。
斑鬣狗與其他三種鬣狗最大的區別就是斑鬣狗全身都有黑色的斑點,它們廣泛的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作為“非洲二哥”,斑鬣狗在非洲大草原陸地上食肉動物的地位僅次于“一哥”獅子。別看它體型沒有花豹大,但是花豹獨居,它們群居,就憑這一條就把花豹踩在腳下了,因此,花豹成為了斑鬣狗的主要搶奪對象。除了花豹外,落單的母獅、獵豹等食肉動物都是它的搶奪對象。
其實,人們對斑鬣狗還是存在一定的誤解的,這是因為許多紀錄片中都專門拍攝了斑鬣狗搶奪其他動物獵物的片段。真實的斑鬣狗其實是一群合格的獵食者,根據動物學者的觀察發現,斑鬣狗的食物中有80%以上來自于團隊獵殺。它們會像狼群那樣靠耐力消耗獵物的體力,然后再進行捕殺。
作為“機會主義者”,斑鬣狗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吃肉的機會,所以無論是大多數食肉動物都嗤之以鼻的腐肉,還是其他食肉動物的獵物,它們只有有機會吃,是絕對不會放過的。由此可見,斑鬣狗并非不折不扣地“強盜”,它們的食物大部分來自于自己捕殺。
不過,斑鬣狗圍攻獵物時,喜歡用“掏肛”的手段,簡單的說就是在獵物的身后,趁其不備一口咬住對方的肛門。這種攻擊手段,讓斑鬣狗嘗盡了甜頭,因為它們可能會用這個方式單挑一頭非洲水牛。
![](/d/cwbkimg/2023010921/o2ojunkprp4.webp)
斑鬣狗雖然在非洲大草原上出盡了風頭,但是正所謂“一物降一物”,在野生環境下,斑鬣狗最大的天敵就是獅子。由于斑鬣狗與獅子的分布重合較大,而且二者的生態位非常接近,所以它們是競爭最大的兩種動物。
雖然我們經常看到斑鬣狗群圍攻母獅搶奪獵物,但實際上,獅群搶奪斑鬣狗的獵物次數要遠大于斑鬣狗搶奪獅子。
其次,斑鬣狗與獅子都有極強的領地意識,所以二者的最大沖突在領地之爭上。根據動物學家的觀察發現,斑鬣狗與獅子的領地多有重合,而且無論是斑鬣狗還是獅子(雄獅)都有去對方領地偷獵對方幼崽的行為。因此,作為領地的守護者-雄獅對斑鬣狗恨之入骨。只要是成年健康雄獅,無論是遇到落單的鬣狗還是成群的鬣狗,它總是會毫不猶豫地沖上去獵殺。
雄獅為什么多次才殺死斑鬣狗?在許多紀錄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雄獅獵殺斑鬣狗的場面,通常雄獅會直接將斑鬣狗撲倒,然后咬住對方的喉嚨,過一會再放開,此時,許多斑鬣狗會接著搖搖晃晃的站起來。之后,雄獅再次將其撲倒,咬住脖子,如此往復幾次后,斑鬣狗才咽氣。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原因有兩個:
第一,玩弄
上面我們說了,雄獅對斑鬣狗恨之入骨,因此當遇到落單斑鬣狗時,雄獅往往不會給斑鬣狗一個痛快,而是選擇戲弄它。這就像貓抓住老鼠通常先玩一會是一個道理。當然,斑鬣狗也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所以雄獅會先咬一會對方的脖子,讓對方失去反抗能力,但是不會用到尖利的犬齒,因為一旦用到犬齒,脖子貫穿傷之后,就沒法玩了。
第二,殺雞儆猴
斑鬣狗是高度群居的動物,即使有落單的,其他成員也一定在不遠處,而此時雄獅也不會選擇直接殺死斑鬣狗,因為它要“殺雞儆猴”,簡單的說就是“給你們展示一下落在我手里的下場”。雄獅通常會選擇兩種方式來折磨斑鬣狗:一種是上面說的咬脖子;一種是咬斷對方的腿。雄獅通過不斷的折磨斑鬣狗來嚇唬在自己領地附近徘徊的斑鬣狗。
除此之外,雄獅還特別喜歡叼著斑鬣狗巡視領地(咬住脖子的位置,此時斑鬣狗已死),目的與上面的折磨是一樣的,就是震懾其他的斑鬣狗。
總結雄獅對斑鬣狗有秒殺的能力,只要雄獅想,一口咬穿斑鬣狗的脖子就能結束戰斗,但是通常雄獅不會這么做,它會選擇慢慢的折磨死斑鬣狗,一來可以發泄自己對斑鬣狗的恨,二來可以用這種方式來震懾其他的斑鬣狗,顯示自己的實力和威嚴,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殺人誅心”。
優質答案2:
鬣狗和獅子在草原上是競爭關系,而不是天敵。
獅子也很明白,什么時候直接殺死它們還是咬傷后讓它們慢慢死去。
一般鬣狗群攻擊幼獅時,雄獅會大概率獵殺鬣狗,而且用同樣的方式獵殺它們的幼崽。
在自然界,獵殺對手的幼崽是消滅潛在的競爭對手,這對整個族群有巨大的影響。
所以這個時候,獅子是絕不會手軟的。
![](/d/cwbkimg/2023010921/pshc01fjdhf.webp)
鬣狗群有自己嚴格的社會制度,它們是母氏社會,母鬣狗的社會地位相對高,如果獅子殺了母鬣狗的話,會引起鬣狗群的公憤。
這時,鬣狗會成群結隊地來騷擾獅子,像捅了馬蜂窩似的。
而公鬣狗的社會地位低,它們被獅子咬死的話,鬣狗群一般不會騷擾獅子。
獅子在競爭獵物或母獅被攻擊的時候,一般不想惹麻煩,抓住的鬣狗一般不會痛下狠手,咬斷腿或者咬住一段脖子后放它們走,讓它們自生自滅。
這樣也不會被鬣狗群騷擾,它們兩個族群在草原上競爭了這么長時間,互相了解彼此。
鬣狗群和獅群是共生及競爭關系,而不是見了面一定你死我活的天敵關系,只要互相不觸犯底線的話,不會拼死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