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例“陽性狗”,跨越種族的抗疫統一戰線!
前幾天,全球首只對新冠病毒測試呈弱陽性
的寵物狗死亡了,它是一只17歲的松鼠狗,主人確診新冠病毒感染。昨天(3月19號)又出現了第二起寵物狗新冠病毒呈陽性
反應的例子,這次是一只德國狼狗。
港府新聞公報截圖
這次的事件依然發生于香港,情況跟上次也差不多,
狗主人也是不幸確診了新冠病毒
,這只德國狼狗與另外一只唐狗被送往港珠澳大橋口岸動物居留所接受測試。
其中一只 德國狼狗經反復測試后呈陽性 ,另一只唐狗則呈陰性 ,不過這兩只狗都沒有出現與新冠病毒肺炎相關的癥狀
。
獸醫會再為德國狼狗抽取樣本和抽血,檢查血液有無抗體,德國狼狗的病毒基因與確診者完全吻合,很大可能是由狗主將病毒傳給狗狗
。
而同住及有密切接觸的唐狗則未受感染,現時無證據顯示病毒會由一只狗傳給另一只狗
。
從各地現階段的防疫情況來看,新冠病毒傳播范圍較大,但都沒有發現有寵物狗出現臨床或死亡的現象。所以,狗傳狗、狗傳人的可能性不大
,仍需要證據支持。
我們再來看看那只在經歷9次檢測,隔離17天后回家就去世了的17歲狗狗。這只狗狗的過世,不僅沒能讓話題沉寂,反而出現了更多的對周巧兒指責和謾罵……
對于首只感染新冠病毒的松鼠狗交還狗主兩天后死亡,薛漢宗表示,松鼠狗最后接受兩次測試均呈陰性,交回狗主時仍非常活潑。雖然未有對松鼠狗進行死因檢驗,但它年齡較高,身體也有很多毛病,相信死亡涉及其他原因,與新冠病毒無關
。
在這段期間,無論是主人還是這只高齡狗狗,都背負了太多的壓力,他們不想再成為被利用的工具,我們應還給他們一片安靜。
在這個趨勢下,狗狗也可能感染病毒,雖然沒有證據會傳染給人類,但寵物家庭在疫情期間必須做好完全的防護,讓狗子和我們一起度過危急時刻,而不是選擇拋棄他們。
疫情期間帶寵物外出合適嗎?
小編的想法當然是盡量不出門,可是大地回春,疫情防控態勢穩中向好,小編這么宅都忍不住了,很多人都開始帶著寵物到出門、曬太陽……
那么防護措施必須安排起來:
出門遛狗時,注意給狗狗戴好牽引繩。
自己戴好口罩,文明遛狗。
不要讓狗狗亂舔,可以給狗戴一個嘴套。
不要跟其他動物接觸,也不要讓寵物和他人密切接觸。
不帶寵物去市場,特別是有活禽的地方。
不隨便觸碰流浪動物。
回家后給貓狗徹底洗澡,日常洗浴產品即可。
不過戴口罩出門在這個天氣真的好悶熱啊~,小編出去了一趟,真的只想在家呼吸新鮮空氣。
疫情期間,飼養寵物注意事項
做好環境清潔 特殊時期,家中多通風。
定期用消毒劑清潔地面和寵物的生活用品,如籠子、窩墊、食盆水盆、牽引繩等。
選用寵物安全的消毒劑。這些消毒劑,對人和動物都沒有毒性,就算寵物不小心舔舐也不會致命。
關注犬、貓的健康,在日常護理中預防疾病,減少在此時前往獸醫診所的機會。
不遺棄、不傷害犬貓,滿足它們的基本需求,做好相應的防護和清潔工作,保障自己和寵物的健康,做到“責任養寵”。
疫情期間,寵物滯留家中無人照顧?
疫情管控期間,很多人因回老家不方便攜帶,將自己的寵物單獨留在了家中,給其備足食物和水。但因為疫情的突發,大部分人的歸程延遲,直接導致寵物的食物和水不夠,很多寵物都面臨了死亡的可能。
不論離開的時間是1天還是1周,都要提前安排好寵物的食物和飲用水。
離開寵物超過兩天,請提前將寵物送至親友家中照顧它們,或讓親友每隔一天到家中照顧。
如果沒有熟人,寵物主人可以嘗試向自己的社區和物業就近求助。還可以和當地動物保護機構和獸醫診所聯系。
疫情期間流浪貓狗怎么辦?
疫情當前,對于流浪貓狗的處理也一直處在風口浪尖。
雖然沒有證據顯示貓狗會感染新冠病毒,但是也沒有證據顯示不會,丁香醫生的辟謠內容也將寵物是否可以傳染人類這一條定性為存疑。也就是說,寵物存在成為中間宿主的可能。
但是捕殺流浪動物,完全沒有必要。這是一種虐待動物的極端行為,只能加劇民眾對于寵物的誤解,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增加遺棄寵物的行為,讓流浪動物的管理工作更加雪上加霜。
盡量避免接觸流浪貓狗,它們的接觸范圍不可控,風險更大。
對于流浪貓狗最好的救助方式就是領養,而不是不負責任地拋棄,不負責任的投喂,只會增加它們的數量。
被遺棄的貓狗健康狀況有問題的送到醫院治療。
被救的狗狗沒有健康問題的送到寄養處寄養。
希望人們能夠保持理智,最終戰勝疫情。
請記住:
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該喪失人性
。
呼吁大家
:疫情期間,約束好自己,不要與陌生人,陌生動物接觸,就是對這些流浪動物和自己寵物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