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鳥人app1.0.13|養鳥人容易得肺炎嗎
1. 養鳥人容易得肺炎嗎
養鳥一般應該是每天加食添水,可有的鳥友是兩三天喂一次鳥,結果常常死鳥,其原因是:
1,冬季餓死。冬季鳥兒采食次數增加,采食量大增,以增加體內熱能,保持正常生命活動,抵御外界寒冷。若加食量不足,鳥就會受餓或被餓死,換種說活,死因其實也是因體內熱能不足而受餓凍死的。
2、夏季渴死。鳥兒沒有汗腺,無法通過出汗排除體內熱量,他給身體降溫的途經主要是多喝水,增加呼吸次數,呵出熱氣,降低體溫。同時,熱天他喜歡洗澡降溫,常常把飲用水洗完,倒致自己最后沒水喝,只好活活渴死。
所以,在養鳥中,要高度重視食水供應充足問題,特別是冬季食物寧多勿少,夏季飲水寧多勿少,食足水廣,鳥兒無虞。若數天出門在外,給鳥更要增加食盒水盒(飲水器更好),也可以把鳥放養在屋內或陽臺上,多放些食水,數天內鳥兒應該不會出事的。
2. 養鳥會得肺炎嗎
臥室養鳥對人的害處如下: 鳥糞中帶有鸚鵡病毒、島型結核桿菌及寄螨,鳥糞被踏碎以后,病毒與病菌便飛揚在空氣中,若人長時間吸入,會誘發呼吸道黏膜充血、咳嗽、痰多、發燒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肺炎與休克白天把它放在陽臺上,晚上再拿進屋里,是不是好些呢?每天的溫差不易超過十度,否則鳥容易感冒其他要注意些什么才能較好地避免呢?盡量勤清理鳥籠的衛生,盡量少驚嚇鳥,因為鳥受到驚嚇之后會在籠子里面亂飛亂蹦,會把脫落的羽毛碎末弄得到處都是,吸入人體非常不好。
3. 養鳥人容易得肺炎嗎知乎
寵物犬 喜歡吸煙的狗主們注意了,吸煙不僅有害他人健康而且對家里的狗狗也是有害的。美國最近多項獸醫學研究都證實,二手煙會使貓狗等家養寵物患癌幾率大增。獸醫學家解釋說,是因為它們有舔毛的習慣,這會將它們毛發上積聚的來自空氣中的煙草致癌物質舔到口腔內。 美國塔夫特獸醫學院一個研究小組研究發現,與那些在無煙家庭中的貓相比,在充斥二手煙環境中生活的貓,口腔部位患鱗狀細胞癌的比例明顯要高。獸醫學家解釋說,貓易受二手煙危害,是因為它們有舔毛的習慣,這會將它們毛發上積聚的來自空氣中的煙草致癌物質舔到口腔內。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則發現,在二手煙環境中生活的狗,患鼻癌的危險上升。通常,患鼻癌的狗都活不過一年。研究還發現,寵物鳥也是二手煙的受害者。因為鳥類的呼吸系統對空氣中的任何污染物都十分敏感,在二手煙環境下,它們更容易患上肺炎或肺癌。 家里有寵物的人注意了,二手煙不僅對家人孩子危害很多,對寵物危害也很大。雖然寵物對二手煙能夠默默忍受,但是二手煙容易導致寵物患癌。在此提醒主人在抽煙時,盡量遠離家人和寵物。
4. 鳥會得肺炎嗎
病鳥的食慾原本就不太好,如果加上拉杜子或嘔吐等癥狀會加速惡化,因此適當的為牠們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是非常重要的事。 可以在獸醫院或鳥店買到鳥用的電解質補充液。 要不然,也可喂鳥兒喝些稀釋後的運動飲料或從西藥房買嬰兒電解質補充液。
饑餓或病重的鳥可能因血糖過低而休克,所以除了電解質外,還需補充葡萄糖。但喂鳥喝水動作一定要輕柔,免得牠們因為急迫而休克,或液體灌入氣管而變成吸入性肺炎。 二、按時給藥:小鳥投藥的方式有許多種,最方便也最常用的方法是把藥溶解於飲水中或混合在飼料中喂食,然而這兩種方法只能用有采食意愿的病鳥,且缺點是有時會服食過量或完全不喝,在效果上不甚理想。
5. 養鳥會得肺病嗎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舉辦的“報國講壇”首場報告會上,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動情地說:“我為自己曾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作出了切實貢獻而感到光榮和自豪,那一段為蘑菇云早日升空而奮斗的崢嶸歲月,給了我一生的教益,那就是:要永遠為我們的國家努力奮斗!”
話音未落,會場掌聲雷動。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名叫柳襄懷,60年前,他曾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心臟”——“甲種分離膜”制造技術的攻關研究。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柳襄懷和當年一起攻關的戰友們的真實寫照,更是他們一輩子的驕傲。
原子彈的“心臟”
原子彈的“心臟”是一種叫做“甲種分離膜”的核心元件。它的作用在于將鈾-235和鈾-238這對“雙胞胎”同位素分開,提煉出高濃度可用于發生核裂變反應的鈾-235。
60多年前,全世界掌握這項技術的只有美國、英國和蘇聯。蘇聯專家撤離中國時,帶走了分離元件技術資料。面對國際封鎖,我國自力更生。1960年,國家設立絕密項目,對“甲種分離膜”的研制進行攻關。
起初,這一項目交給上海冶金研究所、沈陽金屬所、復旦大學和北京原子能所4家單位。后經過綜合考量,國家將該研制任務集中下達到上海冶金研究所。1962年春節過后,4個單位的60多名攻關人員在上海冶金研究所集結,成立了代號為“真空閥門”的第十研究室,對外稱“7支部”。
這是一支非常年輕的團隊,很多人都在30歲上下。時任上海冶金研究所副所長的吳自良,擔任第十研究室的室主任和技術總負責。為加強黨的領導,從部隊和工廠調來了正、副兩位黨支部書記。還專門建立了保密室,負責攻關人員的人身安全及研究物件的保密保衛。
1961年,24歲的柳襄懷從復旦大學原子能系畢業后,以優異成績被分配到上海冶金研究所,直接參加了國家絕密項目“甲種分離膜的制造技術”攻關研究,主要從事分離膜的分離系數測量及分離元件的表面處理研究。
分離膜由耐六氟化鈾腐蝕的金屬做成,上面有無數讓氣流通過的微孔,要求均勻而密集。擴散分離膜的孔徑是納米量級,非常精細,涉及眾多學科,要解決一系列極為復雜的工藝問題,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技術工程。在擴散分離工廠中,分離膜元件的用量很大,以萬支計。
分離膜研制過程極其復雜,包括粉末制備、分離膜及分離膜元件制備、分離膜元件性能測試及表面處理、元件分離性能的運行鑒定等。在第十研究室主任吳自良領導下,設立分別由金大康、鄒世昌和李郁芬為組長的三個研究大組,分頭進行研制。最后,由北京615研究所進行運行測試驗收。
經過兩年的艱苦奮斗,1963年底,“甲種分離膜的制造技術”實驗室研發工作完成,并通過了運行鑒定,性能超過蘇聯產品。在研發的同時,由上海冶金局建立的材料加工廠,中試生產出了2700支甲種分離膜元件,提供擴散廠使用。
1965年,“甲種分離膜的制造技術”項目通過國家鑒定,并在四川建廠進行大批量生產。到1968年,共生產出400多萬支分離膜元件。直至1984年,“甲種分離膜”經過近20年的使用,分離性能依然良好。
“甲種分離膜”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及隨后的氫彈成功爆炸作出了重要貢獻。1984年獲得國家發明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吳自良是上海唯一的受勛人員。
獲此殊榮后,吳自良把重達一斤的金質獎章交給了上海冶金研究所。他說:“國家給予的‘兩彈一星’榮譽,是同一戰壕里的人們用青春和血汗換來的,不只屬于我自己。”
鳥籠報警器
柳襄懷回憶說,當年“甲種分離膜的制造技術”研究,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的。大熱天里,冶金所無空調、無電扇,研究人員常常汗流浹背。為了避免流下來的汗水打濕設備、弄壞機器,大家就利用早晚時間工作。早上五六點鐘進實驗室,直到上午9點鐘回宿舍進行業務和相關學習,到下午五六點鐘再開始搞研究,直到深夜。
在生活上,同事們8個人住一間集體宿舍,吃的是薯干燒飯,很少有娛樂時間。沒有無線電,更沒有電視機。柳襄懷自制的一臺礦石收音機,成了大家工作之余休息放松的“神器”。
研究用氣體要搬鋼瓶,當時大樓里沒有電梯,柳襄懷就和一位復員軍人一起,用肩膀把大鋼瓶扛上四樓實驗室。體重不到100斤的他,常常被沉重的大鋼瓶壓出眼淚來。
不少研究工作要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給科研人員帶來健康隱患。當時也沒有很好的防護設備,但大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還想出各種“土辦法”來應對。
有一次,上級領導到第十研究室的第一大組檢查工作時,發現實驗室里竟然掛著一個鳥籠,小鳥正在籠子里啄食,就好奇地問:“你們搞保密研究,怎么還養鳥啊?”研究人員回答說:“我們工作中的粉塵和氣體毒性都很大,這鳥籠就是報警器啊!”領導很感動。
有些用于工藝實驗或測試的氣體制備和應用也有毒,如果從容器或儀器中泄漏出來,就會傷害身體,科技人員便索性把一些工作搬到大樓屋頂上去做。
“盡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還是有些同事沒能避免毒氣的侵害。我在復旦大學的同班同學史佩枋,做實驗時總是沖鋒在前,經常接觸到泄漏的有毒氣體,日積月累,40多歲就罹患肺癌,過早地離世了。”柳襄懷痛心地說。
史佩枋離世后的30多年里,他的愛人李美娟都一直不知道他是干什么工作的。直到2014年,在紀念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0周年時,看了柳襄懷作報告的資料,李美娟才得知丈夫付出生命,是在為我國的原子彈研制默默無聞作貢獻,她悲喜交集,給柳襄懷寫來一封信:“看過您的報告材料后,心中的酸、苦、辣一舉翻了起來。現在我明白了:一個優秀的保密工作人員,真不容易。隱姓埋名,無名無利,對家人有口難言,用生命去做國家安排的工作。你們都是國家的棟梁!”
殫精竭慮的日日夜夜
當年“甲種分離膜的制造技術”三個攻關大組的分工與責任是:第一大組負責研制分離元件用粉末,必須是能制成性能合格元件的粉末,還要求能小批量生產,供應分離元件試生產。第二大組負責成膜工藝,制成性能要求合格的元件。第三大組負責性能檢測分析和理論研究等相關技術問題。
1962年,攻關進入關鍵階段,第一二大組日夜奮戰,摸索用各種新老方法和工藝條件,制成多種原料粉末,做出一個又一個分離膜樣品。但測試后,分離膜性能總差那么一點點。
第一大組組長金大康當時只有34歲,他心急如焚,夜以繼日連續作戰。經常夜里一兩點鐘突然往冶金所跑,到四五點鐘又回家躺一下。他的愛人很不解:為什么深更半夜還要往所里跑?國家的絕密工作,即使對配偶也不能提及。金大康便總是以擔心鋼瓶閥門未關好、實驗室窗戶還開著等理由搪塞過去。
那段時間,金大康和組員們取消了一切節假日,以實驗室為家。一個信念始終支撐著他們:外國人搞得出的,中國人也一定搞得出,并要搞得比他們更好!
經過幾千次反復實驗,不斷分析失敗原因,找規律,總結經驗,1963初,第一大組的一個小組制成的一種原料粉末,使第二大組研制的分離膜性能,終于達到了要求。大家再接再厲,按照第三大組分析蘇聯樣品得到的信息,金大康指導張敏和楊華麗等人,在所制的粉料中加入微量的某種金屬元素,防止了分離膜微孔收縮現象,穩定性大幅度提高。
第二大組組長鄒世昌當年只有28歲。在他的領導下,全組同志“昏天黑地”地艱苦奮斗,越過一道道關口,解決一個個難題,分離膜元件樣品制造出來了。但是,焊接成型遇到了困難。
當時,我國生產供應的焊頭性能較差,達不到分離膜元件焊接工藝的要求。鄒世昌想起在蘇聯留學期間,曾研究出一種高強度、高電導、熱穩定性好的合金新材料,于是決定將這種材料加工成焊接電極,用于分離膜元件焊接。同時,又從中科院沈陽金屬所請來焊接專家,大家一起進行分離膜的焊接成型試驗,終于取得成功,解決了一大難題。
到1963年年中,各個大組的難題都攻克過關,甲種分離膜的研制任務終于圓滿完成。試生產的元件經使用考驗,性能超過蘇聯樣品。消息傳到北京,獲得連連好評:“這么快就解決了制造原子彈的關鍵難題,震動!開心!”
做隱姓埋名人
代號為“真空閥門”的第十研究室成立以后,上海警備區曾提出派解放軍到上海冶金研究所,保衛絕密攻關研究。但研究所黨委書記萬鈞經過慎重考慮,認為這樣目標反而太大,婉拒了,又新建了一個保密室,并從上海一家工廠調來支部副書記徐惠英,負責整個項目的保密工作。
當時在上海,工廠是效益最好的單位,徐惠英每個月工資有90多元。調到冶金所以后,不僅工作壓力大,工資也下降到30多元。但她毫無怨言,甚至準備付出生命代價來完成這項工作。她說:“我們的絕密工作隨時被敵特注視,有一定危險性。萬一我出事了,或病故了,要將我的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
作為國家絕密項目,所有參加“甲種分離膜的制造技術”人員都經過了嚴格審查,必須家庭出身好,政治上絕對可靠。所里的保密紀律極為嚴格,進出實驗室要登記,實驗室之間互相隔離,不允許人員任意串門,對任何人都不能談及自己的工作。
這樣的保密工作有它的特殊性,甚至連找對象也要經組織的審查和批準。盡管如此,大家都聽從組織意見,全心全意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直到最終完成任務。
參加了國家絕密項目,不允許發表文章,不能參加學術會議。從復旦大學來的第三大組組長李郁芬教授,隱姓埋名許多年,為分離膜的研制和實用化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業務水平很高。但她在學術界卻不為人知。以至于改革開放后老同學碰到她時,都吃驚地問:“這些年不見你發表文章,學術會議上也見不到你,你到哪里去了?我們還以為你從地球上消失了呢!”
在研究過程中,為了獲得準確的物理參數,以建立正確的處理工藝,必須去北京615所進行元件分離系數的精確測定。柳襄懷等攻關人員,曾多次和帶有武器的保密室同志一起,帶著集體研制完成的分離膜元件樣品,由研究所派專車送到上海北火車站,坐上前后有乘警警衛的軟席臥鋪包廂去北京。到達北京車站后,再由615所專車來接。
那個年代,一個年紀輕輕、剛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享受此等特殊待遇,一般人很難理解。柳襄懷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去北京途中,他坐在臥鋪包廂外面的過道上欣賞窗外景致。一位乘警走過來,嚴肅地問他:“喂,你是坐哪個車廂的?”他沒說話,用手示意。乘警顯然不相信,再一次嚴厲地問:“我問你,你是坐哪個車廂的?”這一次,他明確告訴乘警:“我就是住這個房間的!”
溫暖的大家庭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是一段充滿溫暖的歲月。為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大家心無旁騖、齊心協力,不計較個人得失,終于完成了國家交辦的重要任務。”柳襄懷說。
第十研究室組建之初,攻關隊伍有60多人,后來根據需要,增加到近90多人,來自全國多個單位。為了早日完成攻關任務,許多人為國家舍小家,逢年過節都不回去與家人團聚。保密室的工作人員顧盤仁,連續兩個春節都是在實驗大樓里過的年。
第十研究室黨支部書記汪澤,從部隊調來以后,工資也下降了許多,但他從不計較,一心撲在工作上,積極做好來自不同單位人員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協調工作,還非常貼心地解決大家的實際困難。得知冶金所有些攻關人員結婚后兩地分居,就千方百計地將他們的愛人調來上海,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這在當年,是非常不容易辦到的事。
當年在上海冶金研究所,雖然大家不知道神秘的“十室”到底是干什么的,但都明白這群人為國家承擔了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并自覺成為他們的堅強后盾。
只要提出加工部件、維修設備,機電工廠和燈工室專門指定的工人師傅,隨叫隨到;分離膜相關樣品需要做分析測試,分析室主任汪厚基一旦接到任務,就會讓孟傳奎等專門人員,隨送隨做,及時分析;食堂員工保證提供攻關人員夜班食品;水電工人隨時保證“真空閥門”室的水、電、氣暢通;條件處保證用氣鋼瓶及時供應;攻關研究室秘書趙施龍負責編寫每個月的工作匯報,打字間嚴金娣專門負責打字成文。
“甲種分離膜的制造技術”獲得國家發明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上海冶金研究所的王渭源,由于做出突出貢獻,還成為唯一一位登上國家獎勵榜的編外攻關人員。
這些平凡的工作者,都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964年10月16日,一聲巨響劃破長空,茫茫戈壁灘上空升起巨大的蘑菇云,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全國歡呼,世界震動。參加國家絕密攻關項目“甲種分離膜的制造技術”研制的全體人員,心中更是充滿興奮和自豪。
1965年,代號為“真空閥門”的第十研究室的實驗任務基本完成,這支隊伍隨后轉向了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離子束材料表面處理及應用研究等領域,繼續為國家的科研事業作貢獻。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這支隊伍中的許多人,在各自工作崗位上都很有成就。那一段為蘑菇云早日升空而奮斗的歲月,是我們共同的驕傲。”柳襄懷說。(記者張建松)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6. 鳥得肺炎會傳染給人嗎
鸚鵡熱又稱飼鳥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它來自家養的鸚鵡,故取名為 “ 鸚鵡熱 ” 。目前已發現海鷗、鴿子、金絲雀、相思鳥、紅雀、蒼鷺、雞、鴨等 190 余種鳥類和家禽可傳播此病。當人們吸入含有病原體的空氣時即會感染此病,而養鳥老人在清掃鳥籠、鳥糞、投喂飼料或撫弄愛鳥時,如不當心就會成為被感染者。
鸚鵡熱的主要癥狀是發燒、頭痛、全身無力、食欲不振、咳嗽、惡心嘔吐,像得了重感冒一樣。有的患者皮膚還會出現玫瑰疹、淋巴結炎等。
人得了鸚鵡熱首選藥物為四環素,日服 2g ,連服半月左右,直至體溫下降到正常為止。土霉素治療鸚鵡熱肺炎,效果較好。日服 600mg ,每日 2 次,平均治療期限為 2 周。此外,在飼養和逗弄愛鳥過程中要注意衛生,打掃鳥籠,清除糞便時,應戴口罩,防止干燥的鳥糞塵土吸入鼻腔。鳥籠應經常使用 2% 漂白粉噴灑,或用 5% 的甲酚皂液沖洗。發現病鳥要及時隔離、消毒或宰殺。
防病須知(如何讓你家的鸚鵡遠離疾病)
環境衛生狀況差是伴侶鸚鵡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鸚鵡的糞便、羽毛在溫暖潮濕的居家環境中是細菌滋生的溫床,為保證鸚鵡及家人的健康,對籠子、棲架和鸚鵡接觸的其他物品要經常清洗消毒。當鸚鵡在家人經常活動的區域(如地板、沙發和床上)游玩時,要用報紙、塑料袋或布片等進行襯墊,防止被鸚鵡的遺留物污染。鑒于鸚鵡有用舌舔物的嗜好,籠具和棲架不能用消毒液處理,最好是用熱水沖洗后置于陽光下曝曬消毒。鸚鵡咬著玩的玩具可采用蒸煮的方法消毒,不耐高溫的物件可以用流動清水漂洗后在室外通風處晾干。
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統疾病是伴侶鸚鵡的常見病,主要是由誤食了不潔食物引起。很多書上都介紹了鳥食物中毒之后如何搶救的方法,但是等事情發生后再去補救,對鸚鵡的身體和情緒都是極端不利的。積極的做法是避免鸚鵡在各種情況下發生誤食。
伴侶鸚鵡比其他任何家養動物都更能接受熟食,這是非常有利的。
1. 人若感染會出現那些臨床癥狀?
人類感染披衣菌的潛伏期約為4-20日,發病早期,多數醫生錯把病因歸類于流行性感冒,只有在病患病情告急或意外死亡才得知感染上人畜 ( 禽 ) 共通傳染病---鸚鵡熱,臨床癥狀包含失去食欲、高燒不退、打寒顫、嘔吐、頭痛、多發性關節炎、咳嗽不停、淋巴腺病、肌肉酸痛,胸口痛等類似感冒的癥狀。其中可能有半數的患者演變為肺炎,同時肝臟受損。對于懷孕婦女,艾滋病患及年齡45歲以上者,病癥更為嚴重,而治愈此病的專業醫師多使用口服性抗生素來治療,治愈時間約 48~72 小時,除此之外,口服性抗生素 ( Doxycycline ) 也非常適合用來治療您得病的愛鳥。
2. 鳥如何感染此病?
感染鸚鵡病的鳥類,其口鼻的分泌物以及排泄物中,都可能帶有病原。披衣菌在自然環境中,可存活數個月以上。
主要的傳染途徑為呼吸道吸入排泄物及羽毛的粉塵,跟病鳥太過接近也會受到傳染,由以上幾點來看,最容易受到感染的應該是那些在鳥店群居的、最近才由國外進口的、常與其它鳥一起飲食的鳥兒。這時生活上并不會有什么壓力所以通常不會展現癥狀,反到是當人們剛把鳥兒帶回去的那段時間壓力最大,所以常會買回去沒多久就出現病征,所以那段時間與其它鳥的隔離是必要的。
3. 患鳥有那些臨床癥狀?
因患者的免疫力及披衣菌感染部位不同而異,輕則無明顯病癥,重則死亡。完全無癥狀的患鳥,或者已轉為慢性病的患鳥,仍會不斷排毒,免疫力下降時則又會發病。急性病癥:較常發生于年輕鳥,臨床癥狀包括:(1)肝臟,胃腸道癥狀:食欲減弱,綠色或灰色下痢便,黃綠色尿酸,嘔吐。(2)呼吸道癥狀:槳液或膿樣眼口鼻分泌物,呼吸困難,結膜炎,鼻竇炎。(3)其它如羽毛膨松,體重減輕及精神抑郁等非特異性癥狀。慢性病癥:肌肉無力,羽毛狀況差,偶有輕度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癥狀,或者癲癇,后肢麻痹等神經癥狀,如有上述病況發生須立即帶至禽類獸醫處治療,比較專業療法包含,檢測病鳥血球含量。血清檢測、抗體滴定檢測、排泄物檢驗,再從病鳥細胞組織中取得抗原并培養抗原,最后取得抗體再用此抗生素來治愈您的愛鳥。
4. 治療方法:
口服Doxycycline 25mg/kg 每日服藥二次,連續給藥45天。也可用50mg/kg 每日服藥一次的口服劑量,但可能引起嘔吐。
感染期間的照顧方式:
i. 將鳥籠以醫生推薦的消毒水清洗干凈,消滅病原體。
ii. 小心地處理鳥兒的糞便。
iii. 將羽毛所產生的粉塵,在空氣中散布的程度減到最輕。
iv. 將所有展現初期病征的鳥兒分開單獨放置。
v. 避免與老人、生病的人或幼童接近這些鳥兒,特別是在初期階段時(感染力最強)。
vi. 所有含有鈣的食品皆不應該給病鳥食用,因為鈣會影響治療用藥。
vii. 將鳥周圍的干擾及壓力減到最低,并且持續的帶鳥兒定期減查,因為醫院開出的藥方可能并不是第一次就會完全有效。需經過多幾次的診斷。
viii. 如果在經過許多的治療及診斷檢查無效時或無法醫治時,應認真考慮讓鳥兒安樂死。
5. 預防方法:
要預防感染鸚鵡熱最基本方法還是靠自己做起,當您去鳥店(含其它寵物店)或拜訪飼有鳥兒朋友家中做客后,回到家中一定要記得洗手,這可減低您的愛鳥受鸚鵡熱感染,第二點,新進的鸚鵡,應隔離30日檢疫,其間給予添加Chlortetracycline的食物,檢疫完畢后,最好再繼續給藥15日,第三項,是非常重要的,您一定要定期清潔您愛鳥的周圍環境并清洗鳥籠,飼料盒,給水杯,玩具…等,這些基本習慣可讓您及愛鳥遠離鸚鵡熱病菌。
7. 養鳥對肺部感染有關系嗎
鳥屬于飛禽類,目前全世界為人所知的鳥類一共有9000多種,僅中國就記錄有1300多種,其中不乏中國特有鳥種。
禽分飛禽和家禽兩大類:
飛禽:善于飛行的野生鳥類。飛禽以植物種子、昆蟲、田鼠或蛇等為食,多數對人類有益。
家禽:
許多家禽本來是野生的飛禽,是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或其他目的而馴養的鳥類。家禽的飼養馴化,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培育出不少世界名貴品種。如由綠頭鴨馴化成的不會飛的家鴨中,北京鴨是良好的品種,年產70~120個蛋,而且制成的北京烤鴨,其美味已馳名中外。另外一些常見的家禽有:由大雁馴化而成的鵝,由原雞馴化成的家雞,保留飛翔功能,但不能飛太遠,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現代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并已由人工培育出許多優良的新品種,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家禽除提供人類肉、蛋外,它們的羽毛和糞便也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8. 養鳥人容易得肺炎嗎為什么
養麻雀是不會犯法的;如果要大量養殖,相關證件必須具體。
麻雀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但警惕性卻非常高,好奇心較強。多營巢于人類的房屋處,如屋檐、墻洞,有時會占領家燕的窩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樹洞中。有時可以發現它們在個別的樹上筑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樹群,通常是它們最喜愛的筑巢地點。
生活習性
除繁殖、育雛階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秋季時易形成數百只乃至數千只的大群,稱為雀泛,而在冬季它們則多結成十幾只或幾十只一起活動的小群。這種小生靈非常聰明機警,有較強的記憶力;
這和其它許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會對救助過它的人表現出一種親近,而且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當有入侵鳥類時它們會表現得非常團結,直至將入侵者趕走為止。麻雀在育雛時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勇敢。
麻雀為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其中多為鱗翅目害蟲。由于親鳥對幼鳥的保護較成功,加上繁殖力極強,因此麻雀在數量上較許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獲季節容易形成雀害。
冬季和早春,麻雀以雜草種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也吃人類扔棄的各種食物。棲息于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天四處覓食,活動范圍在2.5-3千米以內。在地面活動時雙腳跳躍前進。翅短圓,不耐遠飛,鳴聲喧噪。主要以谷物為食。當谷物成熟時,多結成大群飛向農田吃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蟲,并以昆蟲育雛。繁殖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