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一窩生七個能全活嗎?
《了凡四訓(xùn)》要求我們永遠做人生的強者、贏家
永遠做人生的強者、贏家
有個道理亙古不變,就是社會是永遠屬于強者的。不用講道理、也不用爭辯,這就是事實。
有個生存法則分享給大家,立刻心服口服:災(zāi)難來臨,正常情況下死的多是兩種人:一種是沒智商沒知識無知的,另一種沒錢沒本事的,要是兩者皆具備,死亡概率會更高!
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大家都知道,但到底都誰活了下來,卻很少有人關(guān)心,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幸存者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吧:
一等倉乘客322人,幸存率為63%;
二等倉乘客277人,幸存率為42%;
三等倉乘客709人,幸存率為25%(泰坦尼克號上,三等倉是最低等的)。
船上工作人員899人,幸存率為23%。
泰坦尼克號所屬公司的老板依斯梅是幸存者中的一員!
首先向船上工作人員致敬——他們對船熟悉,掌握救生物資的管控,正常說他們的生存幾率遠遠會大于其他人和最終數(shù)字,但他們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乘客,這是大愛,是大善。
《泰坦尼克號》說完,講《了凡四訓(xùn)》,同樣證明這是一個強者主宰的社會:
1、了凡先生瞬間“啟讀書之念”,就是因為還有錢。那個時代,讀不起書的占大多數(shù);
2、“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dāng)出貢……”足以說明讀書好的強者是由朝廷供養(yǎng)的,吃喝不愁,而普通老百姓,卻只能土里刨食,豐收還是欠收、絕收,完全看老天心情;
3、“復(fù)請性空輩,就家庭回向”,和尚也得吃飯,沒錢,他才不管給你念經(jīng)呢;
4、“歷十馀年,而三千善行始完”與“一行可當(dāng)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對比,沒有本事時三千善事十年才完成,當(dāng)了知縣,一萬件善事,做個減糧計劃,分分鐘搞定;
5、了凡先生行善,不殺生還勸世人,心里想的是“一思及此,將有對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而對于廣大百姓階層,則考慮的是“今晚有沒有飯吃”,典型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甚至與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非貶損,這就是事實、就是當(dāng)時世道);
6、“楊少師榮……他舟皆撈取貨物,獨少師曾祖及祖,惟救人”……行善得先有船;
7、“后委布政司謝都事,搜殺東路賊黨;謝求賊中黨附冊籍,凡不附賊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約兵至日,插旗門首,戒軍兵無妄殺,全活萬人”,建這么大功德,得先當(dāng)“都事”;
8、“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團施人”,小買賣不怕,好歹也能行善布施;
9、“馮琢庵太史之父,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學(xué),路遇一人,倒臥雪中,捫之,半僵矣。遂解己綿裘衣之,且扶歸救蘇”,解己綿裘,那身上得有兩件衣服才行,單衣是沒辦法的;
10、臺州應(yīng)尚書聞gui云:某婦以夫久客不歸,翁姑逼其嫁人。明夜當(dāng)縊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潛賣田,得銀四兩。即偽作其夫之書,寄銀還家”,想要行善,還得有田地加識字;
11、“嘉興包憑見觀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十金,令修屋宇”,沒錢可咋整?!……
翻遍《了凡四訓(xùn)》,都是有一定基礎(chǔ)或者強者在行善,說起窮人行善的只有一句“謙虛一節(jié),并不費錢”,也難怪屌絲可憐。二八定律告訴我們,世界上總是只有20%的人成功,永遠有80%的人為草根階層,不要去講不公平,事實如此,誰都不能改變,我們作為草根階層能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如何讓自己從草根階層躍身進入成功階層,一是如何在草更階層中活好活精彩,或者是自我成功,做到無論如何都要盡量讓自己處于不敗之地,這才是最重要的。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社會永遠都屬于強者!編者唯一能說的就是:尊者,請加油!
永遠做人生的強者、贏家
有個道理亙古不變,就是社會是永遠屬于強者的。不用講道理、也不用爭辯,這就是事實。
有個生存法則分享給大家,立刻心服口服:災(zāi)難來臨,正常情況下死的多是兩種人:一種是沒智商沒知識無知的,另一種沒錢沒本事的,要是兩者皆具備,死亡概率會更高!
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大家都知道,但到底都誰活了下來,卻很少有人關(guān)心,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幸存者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吧:
一等倉乘客322人,幸存率為63%;
二等倉乘客277人,幸存率為42%;
三等倉乘客709人,幸存率為25%(泰坦尼克號上,三等倉是最低等的)。
船上工作人員899人,幸存率為23%。
泰坦尼克號所屬公司的老板依斯梅是幸存者中的一員!
首先向船上工作人員致敬——他們對船熟悉,掌握救生物資的管控,正常說他們的生存幾率遠遠會大于其他人和最終數(shù)字,但他們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乘客,這是大愛,是大善。
《泰坦尼克號》說完,講《了凡四訓(xùn)》,同樣證明這是一個強者主宰的社會:
1、了凡先生瞬間“啟讀書之念”,就是因為還有錢。那個時代,讀不起書的占大多數(shù);
2、“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dāng)出貢……”足以說明讀書好的強者是由朝廷供養(yǎng)的,吃喝不愁,而普通老百姓,卻只能土里刨食,豐收還是欠收、絕收,完全看老天心情;
3、“復(fù)請性空輩,就家庭回向”,和尚也得吃飯,沒錢,他才不管給你念經(jīng)呢;
4、“歷十馀年,而三千善行始完”與“一行可當(dāng)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對比,沒有本事時三千善事十年才完成,當(dāng)了知縣,一萬件善事,做個減糧計劃,分分鐘搞定;
5、了凡先生行善,不殺生還勸世人,心里想的是“一思及此,將有對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而對于廣大百姓階層,則考慮的是“今晚有沒有飯吃”,典型的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甚至與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非貶損,這就是事實、就是當(dāng)時世道);
6、“楊少師榮……他舟皆撈取貨物,獨少師曾祖及祖,惟救人”……行善得先有船;
7、“后委布政司謝都事,搜殺東路賊黨;謝求賊中黨附冊籍,凡不附賊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約兵至日,插旗門首,戒軍兵無妄殺,全活萬人”,建這么大功德,得先當(dāng)“都事”;
8、“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團施人”,小買賣不怕,好歹也能行善布施;
9、“馮琢庵太史之父,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學(xué),路遇一人,倒臥雪中,捫之,半僵矣。遂解己綿裘衣之,且扶歸救蘇”,解己綿裘,那身上得有兩件衣服才行,單衣是沒辦法的;
10、臺州應(yīng)尚書聞gui云:某婦以夫久客不歸,翁姑逼其嫁人。明夜當(dāng)縊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潛賣田,得銀四兩。即偽作其夫之書,寄銀還家”,想要行善,還得有田地加識字;
11、“嘉興包憑見觀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十金,令修屋宇”,沒錢可咋整?!……
翻遍《了凡四訓(xùn)》,都是有一定基礎(chǔ)或者強者在行善,說起窮人行善的只有一句“謙虛一節(jié),并不費錢”,也難怪屌絲可憐。二八定律告訴我們,世界上總是只有20%的人成功,永遠有80%的人為草根階層,不要去講不公平,事實如此,誰都不能改變,我們作為草根階層能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如何讓自己從草根階層躍身進入成功階層,一是如何在草更階層中活好活精彩,或者是自我成功,做到無論如何都要盡量讓自己處于不敗之地,這才是最重要的。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社會永遠都屬于強者!編者唯一能說的就是:尊者,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