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鸚鵡的品種分類,淺談牡丹鸚鵡的養殖技術
牡丹鸚鵡的品種分類
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是現在飼養率比較高的鸚鵡品種,但是對于牡丹鸚鵡的品種究竟有多少你真的了解嗎?小編就來告訴你。
棕頭牡丹鸚鵡(琉璃腰牡丹鸚鵡): 原產坦桑尼亞,體長約14厘米,背、翼、下胸腹為深綠色。額紅色,頭棕褐色,頦、喉黃橙色。頸及上胸為淡黃橙色,腰為深藍色。尾羽外側有藍、綠、黑等不同色彩的條紋。
黑頭牡丹鸚鵡(黃領黑牡丹):體長約14厘米。頭部黑褐色,頸部 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赤色帶橙,背、翼綠色,翼端黑色,尾綠色,腳灰色。有人稱黑頭牡丹鸚鵡為偽裝情侶鸚鵡或黃襟黑牡丹鸚鵡。
桃臉情侶鸚鵡(小鸚哥、小鸚鵡哥): 是牡丹鸚鵡中體型最大、最漂亮者。體長18厘米左右,原產于非洲南部。喙白色,額部紅色、頸胸部粉紅色,腰及上尾藍色,其余部位多為綠色。
桃臉黃牡丹鸚鵡(金紅櫻哥):原產于非洲中部。羽色以鮮黃色為主體,冠以紅色頭及顏面,有的在腰部雜以藍色。腳、嘴概黃色。
紅牡丹鸚鵡(費希氏情侶鸚鵡):全身黃綠色,兩翼深綠色,胸部紅褐色、嘴紅色。雄鳥蠟膜為青色,雌鳥為白色。
藍牡丹鶚鵡: 是一種人工改良的品種,其體型與其它牡丹鸚鵡相似。為日本改良種。羽色以藍色為主體。頭部淡黑色或黑灰色。頸、胸、上腹為白色或白褐色,余部藍色。嘴淡紅色、腳灰色。
黃牡丹鸚鵡: 頭部紅褐色,頸、胸黃金色,背、翼、尾羽黃綠色,腰際淡藍色。嘴紅色,腳近灰色,眼周有白色肉環,是20世紀中葉由美國和日本同時改良成功的一種中型牡丹鸚鵡。
淺談牡丹鸚鵡的養殖技術
牡丹鸚鵡又叫情侶鸚鵡,產于非洲。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 1、形態特征。黑頭牡丹鸚鵡,體長約14厘米,嘴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橙紅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棕頭牡丹鸚鵡的頭部為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2、飼養管理。人工飼養牡丹鸚鵡,可成對或成群籠養,每對鳥的活動空間不得小于0.5立方米。鳥籠需用12號鉛絲編制,網眼的直徑不得超過2厘米,以防鳥鉆出飛走。籠底應鋪細砂,并及時清理糞便,保證籠內清潔衛生。牡丹鸚鵡常喂給稻谷、谷子、小米等飼料,還可加喂麻籽、葵花籽、牡蠣粉、葉菜和水果。日常可把稗子、稻谷、谷子按3:2:2的比例混合喂給。 3、繁殖。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并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之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后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可獨立生產,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圖片來源:PConline攝影部落) 牡丹鸚鵡 簡介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愛情鳥。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于非洲。 牡丹鸚鵡在我國飼養共有3個類型:即黑頭牡丹鸚鵡、紅牡丹鸚鵡和黃頭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屬Agapornis,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情侶鸚鵡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是「桃面愛情鸚鵡(桃臉情侶鸚鵡、小鸚)、牡丹鸚鵡、黃領牡丹鸚鵡、白面愛情鸚鵡」屬內的鸚鵡總稱。 情侶鸚鵡因其深情的天性而得名。情侶鸚鵡會與伴侶形影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因為情侶鸚鵡這個天性,德國人稱情侶鸚鵡為「die Unzertrennlichen」,而法國人則它們為「les inséparables」(即英文中的「Inseparables」,意思是「不可分離」)。亦因為這樣,大部份人強烈地認為,情侶鸚鵡必須是一對一對地飼養。有些人相信,情侶鸚鵡像其他的鸚鵡一樣,只要得到足夠的關心及照顧,情侶鸚鵡可以與人建立一個友伴關系。
牡丹鸚鵡又叫情侶鸚鵡,產于非洲。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 1、形態特征。黑頭牡丹鸚鵡,體長約14厘米,嘴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橙紅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棕頭牡丹鸚鵡的頭部為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2、飼養管理。人工飼養牡丹鸚鵡,可成對或成群籠養,每對鳥的活動空間不得小于0.5立方米。鳥籠需用12號鉛絲編制,網眼的直徑不得超過2厘米,以防鳥鉆出飛走。籠底應鋪細砂,并及時清理糞便,保證籠內清潔衛生。牡丹鸚鵡常喂給稻谷、谷子、小米等飼料,還可加喂麻籽、葵花籽、牡蠣粉、葉菜和水果。日常可把稗子、稻谷、谷子按3:2:2的比例混合喂給。 3、繁殖。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并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之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后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可獨立生產,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圖片來源:PConline攝影部落) 牡丹鸚鵡 簡介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愛情鳥。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于非洲。 牡丹鸚鵡在我國飼養共有3個類型:即黑頭牡丹鸚鵡、紅牡丹鸚鵡和黃頭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屬Agapornis,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情侶鸚鵡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是「桃面愛情鸚鵡(桃臉情侶鸚鵡、小鸚)、牡丹鸚鵡、黃領牡丹鸚鵡、白面愛情鸚鵡」屬內的鸚鵡總稱。 情侶鸚鵡因其深情的天性而得名。情侶鸚鵡會與伴侶形影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因為情侶鸚鵡這個天性,德國人稱情侶鸚鵡為「die Unzertrennlichen」,而法國人則它們為「les inséparables」(即英文中的「Inseparables」,意思是「不可分離」)。亦因為這樣,大部份人強烈地認為,情侶鸚鵡必須是一對一對地飼養。有些人相信,情侶鸚鵡像其他的鸚鵡一樣,只要得到足夠的關心及照顧,情侶鸚鵡可以與人建立一個友伴關系。